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妇科腹腔镜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7年7月至2019年7月于我院妇科收治的144例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统计患者妇科腹腔镜术中低体温发生情况,并收集患者基础体温、平均动脉压、手术时间、麻醉时间等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妇科腹腔镜术中...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32):118-121
目的 调查分析外科手术患者术中意外低体温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9 年1 月~2020 年6 月我院进行择期外科手术的患者260 例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外科术中意外低体温的发生率,收集患者临床资料,运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探讨患者术中发生意外低体温的危险因素。结果 260 例患者中有46 例发生外科术中意外低体温,发生率为17.69%;单因素分析显示,患者年龄、BMI、术前焦虑、入室体温、手术室温度、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手术方式、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中冲洗量及术中保暖方式与发生外科术中意外低体温明显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BMI、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术中保暖方式均为发生外科术中意外低体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高龄、BMI 低、术前焦虑、手术和麻醉时间长、术中液体出入量大、术中保暖措施欠缺等均为发生外科术中意外低体温的危险因素,临床中应该引起重视,加强对患者的保温处理,以降低低体温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对2009年1月—12月实施的202例胆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鼻咽温度监测,并收集相关资料,分析引起影响胆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因素。结果202例胆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中发生术后低体温178例,发生率为88.12%,分析显示影响胆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因素包括:麻醉剂的使用、手术因素、CO2总量、术中失血量、术中补液量、腹腔冲洗液量、术后运送、患者自身因素。结论胆结石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较高,应针对其发生因素采取相应的保温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4.
经脐单孔腹腔镜技术不但具有传统腹腔镜手术的优点,还有手术瘢痕隐蔽、手术标本更易于取出等优势,近几年在微创手术领域发展迅速。但是由于手术操作难度较大,特殊学习曲线以及手术适应证等原因导致该手术方式并未广泛应用于临床,本文从医生的观念、手术操作的瓶颈、学习曲线和设备条件、手术适应证的限制、手术潜在的隐患等限制单孔腹腔镜全面开展的因素进行阐述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老年结肠癌(COAD)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危险因素及干预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2年1月于海安市中医院接受腹腔镜术治疗的200例老年COA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POCD将其分为POCD组(40例)和非POCD组(160例)。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将临床资料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并予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老年COAD患者腹腔镜术后发生POCD的危险因素。结果 :POCD组年龄大于非POCD组;受教育年限短于非POCD组;麻醉时间长于非POCD;POCD组有高血压、糖尿病、术后第1 d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4分、术中出血量>1000 mL、术前未使用右美托咪啶、苏醒期躁动的患者占比均高于非POCD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麻醉时间长、有高血压、术后第1 d VAS评分≥4分、术中出血量>1000 mL、苏醒期躁动是老年COAD患者腹腔镜术后POCD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COAD患者腹腔镜术后POCD风险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大、麻醉时间长、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漏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162例行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结肠癌患者,术后发生吻合漏16例(吻合漏组) ,未发生吻合漏146例(无吻合漏组) ,对患者术后发生吻合漏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合并贫血、手术时间大于270 min、BMI大于25 kg/m2、有腹腔感染、吻合距肛缘距离大于5 cm与吻合漏发生有关(P均<0.05);而性别、年龄、手术方式、肿瘤浸润深度与吻合漏发生无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是大于270 min、BMI大于25 kg/m2、腹腔感染、吻合距肛缘距离<5 cm是吻合漏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 结论 合并糖尿病、手术时间是大于270 min、BMI大于25 kg/m2、腹腔感染、吻合距肛缘距离是<5 cm是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后吻合漏发生的危险因素,因尽量避免并及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妇科腹腔镜术中低体温的预防方法。方法160例实施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按住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常规保暖措施,观察组给予动态调节环境温度、使用保温毯、热风机加温、体腔内加温等保暖措施。结果两组体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体温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各时点体温下降显著(P〈0.05);观察组术中低体温发生率为7.5%(6/8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5.0%(52/80)(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时采取针对性的保温措施能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不同分期结肠癌患者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近年收治的结肠癌患者162例为研究对象,其中81例行开腹结肠癌根治术(常规组),另81例行腹腔镜手术(腹腔镜组),比较两组术后复发、远程转移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在不同分期上的远处转移、局部复发及1年存活率上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术后总并发症率明显小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Ⅲ期患者术后复发率、转移率及总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高于Ⅰ期、Ⅱ期患者,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结肠癌患者具有高效性和安全性,在手术时机选择上,结肠癌Ⅰ期、Ⅱ期是腹腔镜手术的最佳治疗时机,治疗时应当结合临床分期科学选择术式,进行针对性预后。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2):103-105+109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医院血液透析的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导管感染分为导管感染组(14例)与无导管感染组(86例)。统计病原学检查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检测出14株病原菌,革兰阳性菌9株,占64.29%,其中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常见;革兰阴性菌5株,占35.71%,其中粘质沙雷氏菌最常见。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导管感染组平均年龄、CRP高于无导管感染组(P0.05);糖尿病、低蛋白血症、留置时间4周、重度贫血的患者导管感染发生率更高(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低蛋白血症、CRP5 g/L是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透析导管感染患者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糖尿病、低蛋白血症、CRP5 g/L是血液透析患者导管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腹腔镜与开放手术治疗结肠癌远期疗效存在的差异。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由同一手术组医师实施的150例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腹腔镜手术组(n=77)和开腹手术组(n=73),分析两组患者2年和5年生存率、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情况、术后随访期间(6个月~5年)的并发症。结果腹腔镜手术组2年生存率为79.22%,5年生存率为31.17%;开腹手术组2年生存率为79.45%,5年生存率为30.1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术后转移复发率为20.78%,开腹手术组术后转移复发率为17.8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手术组随访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5.19%,与开腹手术组(17.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腹腔镜术式治疗结肠癌与开腹手术的远期疗效无显著差异,但腹腔镜手术术后远期并发症少,具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浙江省台州医院行腹腔镜下前列腺癌根治术患者105例为研究对象,调查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发生率,收集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低体温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 105例患者中58例出现术后低体温,发生率为55.2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补液量、术中保暖方式与腹腔镜前列腺癌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65岁、BMI≤24kg/m2、麻醉时间>3h、术中补液量>1500ml是前列腺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 年龄、BMI、麻醉时间、术中补液量是影响前列腺癌腹腔镜手术患者术后低体温的独立影响因素,应引起重视并加以预防。 相似文献
14.
《中国民康医学》2016,(13)
目的:搜集初诊前列腺癌骨转移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研究前列腺癌骨转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前列腺癌患者120例,按照是否骨转移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为骨转移者;对照组患者为无骨转移者。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包膜浸润、盆腔淋巴结增生、年龄、PSA值、Gleason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年龄(OR=1.301)、PSA值(OR=1.218)、Gleason评分(OR=7.026)、有无包膜浸润(OR=333.987)为前列腺癌患者发生骨转移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前列腺癌患者骨转移的高危因素为年龄、PSA、Gleason评分和包膜浸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单孔加一孔(SILS+1)腹腔镜手术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86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SILS+1组(n=40)与传统腹腔镜组(n=46).SILS+1组行SILS+1腹腔镜手术;传统腹腔镜组行传统五孔腹腔镜手术.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一般指标、术后并发症、术后3d炎性应激指标及免疫功能指标.结果:与传统腹腔镜组相比,SILS+1组手术时间较长(P<0.05),术中出血量较少(P<0.05),切口长度较短(P<0.05),首次下床时间、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提前(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淋巴结清扫数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d,SILS+1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水平低于传统腹腔镜组(P<0.05),CD3+、CD4+、CD4+/CD8+水平高于传统腹腔镜组(P<0.05).结论:与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SILS+1腹腔镜手术更具微创效果,炎症反应轻,且可保护免疫功能,促进术后恢复,近期疗效较好,有望成为结肠癌手术方式的新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调查分析,了解其临床流行病学特征,探讨女性乳腺癌发病的相关因素,为乳腺癌的临床诊治以及预防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经组织学确诊为原发性乳腺癌患者973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体检的健康女性962例作为对照组,采用统一的问卷调查收集乳腺癌发生的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与乳腺癌的发病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被动吸烟、文化程度、职业、月经规律、哺乳时间、流产次数、乳腺癌家族史、定期锻炼、负性生活事件与乳腺癌相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被动吸烟(P=0.041,OR=1.468)、流产次数多(P=0.005,OR=4.017)、乳腺癌家族史(P=0.008,OR=2.479)和负性生活事件(P=0.012,OR=2.179)是乳腺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母乳喂养(P=0.006,OR=0.815)是乳腺癌发生的保护性因素。结论乳腺癌的发生与生活环境、家族史、女性生理生育、精神心理因素等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当根据不同患者采取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旨在研究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腹部手术后延迟性肠麻痹(prolonged postoperative ileus,PPOI)危险因素。方法 纳入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接受开腹消化道肿瘤根治术的患者123例为研究对象。以出现PPOI为病例组(13例),其余为对照组(110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PPOI的危险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χ2=6.824,P=0.009)、术后出现低钾血症(χ2=3.872,P=0.049)与PPOI发生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示BMI<18.5 kg/m2是PPO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BMI是PPOI的独立危险因素,当BMI<18.5 kg/m2,发生术后延迟性肠麻痹的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4):62-65
目的 将结肠镜结合腹腔镜用于结肠癌患者治疗中,分析其对患者胃肠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8月收治的92例结肠癌患者进行分组研究,随机分成观察组(n=46)与对照组(n=46),对照组行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行结肠镜结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对两组手术及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免疫功能、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分别为(2.71±0.71)d、(2.23±0.56)d、(2.45±0.58)d,短于对照组(3.52±0.85)d、(3.24±0.63)d、(3.36±0.75)d,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CD3+、CD4+、CD4+/CD8+水平为(56.15±7.32)%、(48.69±7.25)%、(1.96±0.25)%,高于对照组(34.95±6.31)%、(36.12±6.32)%、(1.45±0.15)%,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率为4.34%,低于对照组的19.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结肠癌患者而言,于结肠镜结合腹腔镜下行结肠癌根治术效果理想,可促进患者胃肠功能尽快恢复,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且并发症较少,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对461例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的28例患者,进行相关资料回顾性分析,对其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腹腔淋巴漏经积极非手术治疗有效,未出现需手术治疗患者。12个可能与淋巴漏相关的因素中,低体质量指数(BMI)(P=0.026)、淋巴结转移(P=0.012)、术后非限制饮食(P=0.033)、腹腔镜手术(P=0.002)、动脉导向清扫(P=0.013)均与术后腹腔淋巴漏有关,其中低BMI、动脉导向清扫、术后非限制饮食、腹腔镜手术是术后发生淋巴漏的4个独立高危因素。结论低BMI、动脉导向清扫、术后非限制饮食、腹腔镜手术是右半结肠癌根治术后发生腹腔淋巴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是恶性肿瘤患者静脉给药的常用途径,本文拟探讨食管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住的306例PICC置管的食管癌化疗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食管癌手术史、病理类型、食管癌TNM分期、放疗史、静脉血栓史和糖尿病病史)和置管资料(包括穿刺肢体、PICC导管类型)后进行单因素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赋值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 结果 PICC相关性血栓共发生25例,发生率为8.2%;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TNM分期、静脉血栓史、放疗史、PICC导管类型与PICC相关性血栓的发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进一步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食管癌TNM分期(OR=2.879,95% CI:1.135~3.486)、静脉血栓史(OR=5.048,95% CI:1.712~14.835)和PICC导管类型(OR=3.764,95% CI:1.239~11.985)是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 结论 食管癌TNM分期、静脉血栓史、PICC导管类型是食管癌化疗患者PICC相关性血栓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该类患者,及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望减少PICC相关性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