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为有效减少ICU患者血流感染,临床对感染致病菌分布、种类等情况以及感染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方便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院2013年5月一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96例ICU血液感染患者,入院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抽取静脉血并行病菌培养、细菌鉴定,探究其耐药性,同时对预后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菌种分布情况其中多数菌种分布情况肠球菌14.3%、鲍氏不动杆菌17.3%、大肠埃希菌10.2%、洋葱伯克霍尔德菌12.2%,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白菌菌种分布较少;头孢哌酮、阿米卡星对多数革兰阴性菌种敏感性较高,庆大霉素、对多数阴性菌种有较高耐药性,环丙沙星对大肠埃希菌耐药性较高;庆大霉素、环丙沙星、青霉素对革兰阳性菌种有较高耐药性,万古霉素对阳性菌种敏感性较高;性别、年龄、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侵入操作、糖尿病史均是引发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致病菌多数为鲍氏不动杆菌、肠球菌,且对于有糖尿病史、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年纪较大、男性患者,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社区获得性血流感染(community?acquired bloodstream infection,CABSI)的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医师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9年12月CABSI患者分离的病原菌及临床资料,并按治疗28 d转归分为死亡组和存活组。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与死亡相关的变量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292例CABSI患者分离病原菌323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92株,革兰阳性菌118株,真菌9株和厌氧菌4株。革兰阴性菌对头霉素类、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在10%以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庆大霉素和莫西沙星的耐药率小于20%,链球菌属对青霉素类耐药率为6.7%。292例患者中55例死亡,病死率为18.8%。单因素分析显示脑梗死、感染性休克、肺炎克雷伯菌感染、α溶血链球菌感染、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升高与患者死亡有关。脑梗死、感染性休克和PCT水平升高是CABSI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CABSI患者病原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较低。脑梗死、感染性休克和PCT升高能显著增加患者病死率,临床医师应及时采取相应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影响血流感染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13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GN鉴定卡检测血液中病原菌,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诊断是否存在血流感染。按有无血流感染将患者分为血流感染组(n=65)和无血流感染组(n=65),血流感染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31)和存活组(n=31)。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Ⅱ)评分、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动脉插管、静脉插管、气管插管、引流管、导尿管及胃管等)、输血及抗菌药物使用等临床资料,分析ICU患者血流感染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30例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65例,无血流感染患者65例。血流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0株(76.92%),革兰阳性菌15株(23.08%);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36.92%(24/65)]、肺炎克雷伯菌[24.62%(16/65)]、鲍曼不...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以便为周口市人民医院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预防与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2月周口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血液透析治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均进行血液培养,并进行病原菌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分析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及危险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317例新生儿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并分析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构成比,主要革兰阳性菌和主要革兰阴性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使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研究317例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主要以大肠埃希杆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杆菌以及无乳链球菌为主;其中主要革兰阴性菌对青霉素类药物的敏感性普遍较低;主要革兰阳性菌对环丙沙星、氨苄西林和青霉素的耐药率较高,但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的敏感性较高;经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新生儿感染的危险因素具有多样化,气管插管、应用激素、羊水污染以及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等均为新生儿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根据新生儿感染的病原菌及耐药性,选择敏感性强的抗菌药物,对于减少耐药性发生、提高疗效均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101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对其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表现,血液中的病原菌种类以及药敏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及探讨.结果: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流感染病原菌主要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49.1%,患者出现感染的主要因素有住院时间、不合理运用抗生素以及动静脉插管.结论:恶性血液病患者是感染的高危人群,应针对其危险因素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念珠菌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ICU念珠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感染相关指标及预后情况,分析念珠菌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及患者的临床特点,并根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急性白血病(AL)患者并发血流感染状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AL并发血流感染的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AL合并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5.06%,病死率为0.68%.老年组(≥60岁)和非老年组(<60岁)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53%和4.14%(P<0.01).AL初发组、复发及未缓解组和缓解组血流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8.07%、6.81%和1.57%(P<0.01).中性粒细胞缺乏组及中件粒细胞非缺乏组两组血流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0.65%和0.88%(P<0.01).高肿瘤负荷组15.38%、低血红蛋白组6.79%、低白蛋白血症组16.52%均高于对比组(P<0.01).经验性治疗正确与否的病死率分别为8.8%和28.7%(P<0.01).结论 AL合并血流感染发生率高.高龄、治疗前高肿瘤负荷、初治及复发状态、中性粒细胞缺乏、低血红蛋白及血清白蛋白血症等是血流感染的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9.
背景 血流感染(bloodstream?infection,BSI)是全球范围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近年来老年人群BSI的发病率及死亡率居高不下,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负担.目的 分析85岁及以上高龄血流感染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死亡危险因素,为高龄BSI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2017年1月-?2019年12月所有确诊为BSI的85岁及以上住院患者的病原菌分布及临床结局,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共318例患者纳入研究,平均年龄(89.32?± 3.02)岁,共分离出345株菌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68株(48.69%),革兰阳性菌155株(44.93%),真菌24株(6.38%).常见病原菌依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1.30%)、肺炎克雷伯菌(14.49%)、大肠埃希菌(13.62%)、鲍曼不动杆菌(6.67%)、肠球菌属(5.5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5种及以上基础疾病(OR=1.641,95%?CI=1.376~2.219,P=0.013)、有创机械通气(OR=1.628,95%?CI=0.532~3.036,P=0.006)与85岁及以上BSI患者28?d内死亡独立相关.结论 85岁及以上BSI患者常见病原菌包括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大肠埃希菌等,合并5种及以上基础疾病、有创机械通气与高龄BSI患者死亡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ICU)血流感染病原菌特征及危险因素情况。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7月焦作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ICU血流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对象有完整临床资料,自愿配合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均进行病原菌检查,分析病原菌情况及分布特征。同时根据预后分组,即死亡组(n=55)与生存组(n=145),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因素情况,总结预后危险因素。结果:200例患者经病原菌检查,共计分离出病原菌238株,包括革兰阴性菌(132株)、革兰阳性菌(83株)及真菌(23株);两组患者年龄≥65岁、APACHEⅡ评分≥18分、多重耐药菌、持续肠外营养支持>2周、MODS评分≥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51 4、5.643 9、6.512 0、7.330 1、8.003 4,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PACHEⅡ评分≥18分、多重耐药菌、持续肠外营养支持>2周、MODS评分≥9分属于预后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8.402 6、16.325 4、13.302 5、11.551 4,P&l...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合并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和病原菌分布,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以2016年1月至2018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血液科110例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分布、耐药情况及治疗转归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有发热,部分血流感染患者合并有其他部位感染。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与缓解组发热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7±7.8) d vs.(5.2±3.7) d, P=0.015]。粒细胞缺乏组与非粒细胞缺乏组和粒细胞缺乏持续时间≥7 d组和7 d组发热持续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3.5±10.2) d vs.(6.1±5.0) d, P=0.001;(6.7±4.9) d vs.(4.9±2.8) d, P=0.030]。1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共送检标本390份,共培养到阳性菌株119株,其中革兰氏阴性杆菌占61.3%,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球菌占30.3%,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8.4%,以白色假丝酵母菌为主。多重耐药菌阳性率27.7%,该110例患者血流感染治疗的总体有效率91.8%。结论血流感染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常合并的一种严重感染并发症,革兰氏阴性杆菌仍是本病区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原发病未缓解、粒细胞缺乏及其持续时间≥7 d为急性白血病合并血流感染的主要预后不良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影响伴有血流感染的肝、肾移植患者生存率的可能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103例肝、肾移植患者发生的138次血流感染,评估导致肝、肾移植术后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使用单变量分析和多元逻辑回归方法确定危险因素。结果:入选患者年龄12~66(42.3±12.7)岁。绝大多数为院内感染(78.6%),血流感染相关的死亡率为39.8%(41/103)。单变量分析显示以下变量能预测血流感染相关的死亡:腹腔内或胆道感染(P=0.003),混合感染(P<0.001),肝移植(P<0.001),血小板计数<50000/mm3(P<0.001),感染性休克(P<0.001)。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显示血小板计数<50000/mm3(P=0.002)和感染性休克(P<0.001)是独立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伴有血流感染的肝、肾移植患者死亡率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血小板计数下降和感染性休克。血流感染一旦发生死亡率极高,预防肝、肾移植术后患者血流感染的发生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的病原学特征及预后危险因素,为临床早期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绵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四川省精神卫生中心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使用WHONET5.6统计其病原菌分布及药物敏感性。按照感染发生后90 d内疾病转归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分析出现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患者170例,以社区获得性感染为主(82.94%),女性占61.76%,中位年龄68岁。共分离出病原菌172株,以大肠埃希菌(44.77%)和肺炎克雷伯菌(23.84%)最为常见。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均高于50.00%,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为44.16%,对头孢替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米诺环素等的耐药率均低于10.00%;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噻肟的耐药率均为26.83%,对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头孢替坦等的耐药率均低于10.00%,有1株碳青霉烯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糖尿病合并血流感染多继发于泌尿系统(44.71%),其合并有自主神经损伤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感染类型,且女...  相似文献   

14.
吴凡  翟志敏  刘周  秦慧 《安徽医学》2014,(5):568-571
目的分析血液病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有效控制感染提供可靠依据。方法回顾分析64例血流感染患者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特点、血流感染病原菌种类及药敏情况。结果 64例血流感染患者送检的272份血液标本中共培养出77株(28.30%)病原菌,其中G-菌60株(占77.92%)、G+菌14株(占18.18%)、真菌3株(3.90%),1例患者发生混合细菌感染。分离的病原菌中,主要为大肠埃希菌(41.55%)、肺炎克雷伯菌(12.99%)、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11.69%)、金黄色葡萄球菌属(3.90%)。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为71.88%和50.00%;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检出率分别为33.33%和88.88%。G-菌对美罗培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耐药率低,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利福平耐药率低。结论引起血液病患者出现血流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为G-菌,对G-菌及G+菌最敏感的药物分别为美罗培南及万古霉素、利奈唑胺,建议选用抗G-菌为主、兼顾G+菌的抗菌药物进行经验性治疗,必要时加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15.
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及相关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创伤性诊疗技术的广泛开展以及广谱抗生素、激素的广泛应用,血流感染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趋势,严重影响着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是导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因素。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宿主因素、医院因素、致病菌因素等。预防措施包括保证中央静脉穿刺的安全、用抗生素浸泡导管、彻底清洗手、合理使用抗生素、重视监测工作等。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去除可能的诱发因素,严格无菌操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降低血流感染发生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任静  黄芬  徐静 《西部医学》2023,35(1):87-91+96
目的 分析肺炎克雷伯菌导致的血流感染的临床特点及CRKP血流感染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20年7月~2021年12月的136例KPBSI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分为CSKP组和CRKP组,并比较两组在科室分布、基础疾病、合并感染部位、易感因素等方面的异同。再根据血流感染90 d后的预后将CRKP组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2个亚组,并分析CRKP的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在入住ICU、合并肺部感染、腹腔感染、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危重症烧伤及创伤、插管(胃管、尿管、深静脉置管、胸腹腔穿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外科手术等方面的患者比例,CRKP组均显著高于CSKP组(P<0.05)。反之,在合并肝胆道感染、血液/实体恶性肿瘤、化疗、介入手术(胆道支架植入、脓肿穿刺引流等)等方面的患者比例,CSKP组均显著高于CRKP组(P<0.05)。多因素关联分析的结果提示合并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OR=46.409,95%CI:4.061~530.340,P=0.002)是导致CRKP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CRKP多分布于ICU,肺部及腹腔感染为其常见的合并感染部位;合并重症心脑血管疾病、危...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菌群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以中心静脉置管建立血管通路进行血液透析的患者298例,分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发生率、病原菌分布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在298例行中心静脉置管行血液透析的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47例(15.77%),导管留置时间与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呈正相关(χ2=15.148,P=0.001);糖尿病和狼疮性肾炎患者感染率高于其他原发病患者。结论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发生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导管留置时间、置管位置、合并糖尿病和狼疮性肾炎等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0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采集感染部位分泌物进行病原菌培养、鉴定与药敏试验,分析其病原菌分布特点、耐药性情况。另选取106例非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设为对照组,分析其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06例感染患者中共分离出174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阳性菌87株,革兰阴性菌82株,真菌5株;主要革兰阴性菌中对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高于60.0%,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较低,均低于25.0%;主要革兰阳性菌中表皮葡萄球菌对青霉素、头孢噻肟耐药率较高,均高于75.0%;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较高,均高于85.0%;两者对亚胺培南耐药率偏低,均低于25.0%;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0岁、合并低蛋白血症、糖尿病是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P<0.05)。结论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不同病原菌耐药率存在一定的差异,且年龄≥60岁、合并低蛋白血症、合并糖尿病是其发生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泌尿系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UTI)发生危险因素及病原菌感染分布、药物敏感性和细菌耐药性情况。方法 选取晋城大医院泌尿外科2019年7月—2021年7月收治的556例需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收集患者一般资料、行手术治疗、检测尿路感染,对泌尿系感染者行细菌鉴定和药敏试验。单因素分析感染组和未感染组临床资料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发生UTI的影响因素,分析术后发生UTI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和构成,分析术后发生UTI患者的病原菌对常见抗菌药物敏感性。结果 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吸烟(是)、合并恶性肿瘤(是)、合并基础疾病种类≥2种、留置导管时间≥5d是术后发生UTI的危险因素(OR=6.300、1.124、4.566、4.550、3.318,P<0.05);50例术后发生UTI患者的病原菌种类分析,结果检出75株病原菌。革兰阴性菌数量最多,占60.00%(45/75),其中大肠埃希菌最高,占22.67%(17/75);革兰阳性菌占33.33%(25/75);真菌感染占6.67%(5/75);肠...  相似文献   

20.
张赟  李娅  孟梅霞  张莉 《海南医学》2016,(12):1978-198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感染的感染因素,病原菌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在我院透析中心就诊的178例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细菌培养情况,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和病原菌分布特点。结果178例血液透析患者中发生导管相关感染者29例,感染率为16.29%,感染患者以年龄>60岁和长期留置管为主;共分离出7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阳性球菌占61.04%,革兰氏阴性杆菌占38.96%;主要致病菌为凝固酶阴性的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较高,均>50%;革兰氏阴性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唑啉的耐药,耐药率均>50%。结论血液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易发生感染,临床应加强对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重视导管相关感染的早期诊断,积极采取措施,预防导管相关血行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