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心房颤动在临床较为常见,目前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作为临床的一线治疗。但是即使患者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仍有可能复发,心房颤动的持续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如何更好地降低心房颤动消融后的复发率及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中需要解决的问题。螺内酯联合胺碘酮被认为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控制心房颤动患者窦性心律的方案,本文对胺碘酮和螺内酯及两者联用对预防心房颤动射频融术后复发的临床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复律成功后胺碘酮联合螺内酯治疗与单纯应用胺碘酮治疗对预防房颤复发的临床疗效比较。方法:64例复律成功的持续性非瓣膜病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32例)与胺碘酮联合螺内酯组(联用组,32例),观察两组房颤复发率、复发时间及复发类型。结果:胺碘酮组和联用组分别有31例和30例患者完成研究。随访期间,胺碘酮组房颤复发19例(61.3%),平均复发时间(4±4)个月;联用组房颤复发11例(36.7%),平均复发时间(8±5)个月。两组房颤复发率和复发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房颤复发的类型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持续性房颤复律后胺碘酮联合螺内酯具有更好的预防房颤复发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慢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氯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心房颤动复发及心房结构的影响。方法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50例和射频消融+药物组(氯沙坦联合胺碘酮)50例。术后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确定心律失常发作情况,超声心动图复查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电学隔离后15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射频消融组8例,射频消融+药物组7例),每组各有4例患者转为三尖瓣峡部相关心房扑动,消融三尖瓣峡部后转为窦性心律。其他患者通过进一步消融及电复律转为窦性心律。与射频消融组比较,射频消融加药物组术后1 a左心房前后径减小,而心功能无明显变化。随访过程中射频消融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60.0%,射频消融加药物组心房颤动复发率为32.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可有效维持窦性心律,使左心房前后径减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96例行射频消融术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给予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治疗,对照组给予华法林及胺碘酮治疗。结果:观察组复发率为6.25%,对照组为22.9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hs CRP高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观察组NT-pro BNP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米沙坦联合螺内酯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可减少房颤早期复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螺内酯、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我院824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31例,观察组给予螺内酯、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螺内酯联合厄贝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1年内窦性心律维持率、左心房内径变化等情况,以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结束时两组窦性心律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在预防左心房内径进一步扩大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给予螺内酯、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慢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应用氯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心房颤动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射频消融治疗的慢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射频消融组30例和射频消融+药物组(氯沙坦联合胺碘酮)30例,术后评价患者症状改善情况,术后6、12个月分别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确定房颤复发情况,超声心动图复查心脏结构和功能。结果 60例均完成治疗及随访。射频消融组、射频消融+药物组完成环肺静脉电学隔离后各有3例和4例患者直接转为窦性心律,通过消融三尖瓣峡部各有2例患者转为窦性心律,进一步消融及电复律各有25例和24例转为窦性心律。随访中2组心脏结构和功能指标均有所变化,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个月,射频消融组房颤复发率60.0%(18/30),而射频消融+药物治疗组房颤复发率33.3%(10/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口服氯沙坦联合胺碘酮可以更有效地维持窦性心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胺碘酮片对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行射频消融术后的疗效。方法8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入院后予控制心力衰竭,等病情稳定后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复律。其中阵发性心房颤动,持续性心房颤动各40例,每个亚组分为接受胺碘酮片组,沙库巴曲缬沙坦+胺碘酮片组,各20例,随访1年。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心电图、心脏彩超等指标。结果阵发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和持续性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射频消融术后胺碘酮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后的左房内径均较术前缩小(均P<0.05),在维持窦性心律、提高左室射血分数(LVEF)方面联用沙库巴曲缬沙坦均比单用胺碘酮片好(均P<0.05)。结论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胺碘酮片比单用胺碘酮片能够更好地维持心房颤动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射频消融术后的窦性心律,改善其心房重构,提高LVEF,减少心力衰竭的再发从而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仝峰  杨琴  司大妞 《中原医刊》2011,(14):63-65
目的评价螺内酯、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方法将123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螺内酯组(A组n=41)、胺碘酮+厄贝沙坦组(B组n=41)、胺碘酮+螺内酯+厄贝沙坦组(C组n=41),随访1.5年,研究的一级终点为房颤复发。比较三组治疗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以及治疗前后、6、12、18个月的左心房内经。结果试验终点时,窦性心律维持率:A组70.0%、B组69.2%、C组87.5%,A组、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与A、B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左房内径大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内酯、厄贝沙坦单药加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具有相同的疗效,但两药联合优于单药疗效,并能进一步抑制左心房的扩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螺内酯联用胺碘酮在阵发性房颤(Af)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的作用及对左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患者100例,药物或电复律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胺碘酮,观察组在服胺碘酮的基础上给予螺内酯,观察复律前及第12个月左心房功能变化和房颤复发情况。结果:随访1年后,对照组心房颤动复发21例(42%),观察组复发9例(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复律后12个月超声心动图测得LAD、LAEDV、LAESV较前减少(P〈0.05),而对照组LAD、LAEDV、LAESV各指标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螺内酯联用胺碘酮在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转复后维持窦性心律较单用胺碘酮有效,而且能改善左房功能。  相似文献   

10.
郁文华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0):47-47,57
目的探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84例心房颤动患者分为治疗组42例与对照组42例。治疗组患者用缬沙坦联合胺碘酮转复心律,预防房颤复发。对照组用胺碘酮转复心律,预防房颤复发。治疗12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缬沙坦联合胺碘酮可以明显减低心房颤动的复发率,缬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房颤效果优于单用胺碘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产前角色转变健康模拟指导在孕期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1年12月赣州市妇幼保健院产科接收的初产妇2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予常规孕期指导,观察组采用产前角色转变健康模拟指导干预,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价产妇的负性情绪状态,采用母亲角色适应调查问卷评价其角色适应状态,并调查产妇产后照护能力。结果 干预后,两组HAMA、HAMD评分较干预前均降低,且观察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两组角色认同、亲子哺育照顾行为评分均上升,且观察组的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母乳喂养、更换纸尿裤、脐部护理合格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孕期采用产前角色转变健康模拟指导方案有助于改善产妇的负情绪状态,能够提高其角色适应能力以及产后照护能力,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对亨特综合征患者自我效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疼痛科收治的80例亨特综合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0)和观察组(n=40),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自我效能感、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quality of life scale-brief form questionnaire, WHOQOL-BREF)评分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观察组自我效能感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WHOQOL-BREF各维度评分、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干预可有效增强亨特综合征患者自我效能感,促进焦虑等负性情绪消退,同时提高生存质量,赢得患者认可与好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个体化心理辅导联合耳穴压豆对产褥期产妇焦虑、抑郁的影响。  方法  按照纳入标准随机选择2019年1月—2020年1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分娩的产妇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个体化心理辅导联合耳穴压豆。比较2组产妇分娩前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HAMD)评分和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评分。  结果  2组产妇的年龄、妊娠周期、教育水平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产褥期健康知识问卷知晓率达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7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分娩前对照组HAMA评分为(11.74±1.20)分,HAMD评分为(12.10±2.35)分,观察组HAMA评分为(11.72±1.99)分,HAMD评分为(12.04±2.37)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分娩后1周,对照组HAMA评分为(11.38±0.75)分,HAMD评分为(11.80±0.98)分,观察组HAMA评分为(5.90±0.54)分,HAMD评分为(7.29±1.5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5)。  结论  在产妇产褥期护理中,个体化心理辅导联合耳穴压豆方案可以有效改善产褥期产妇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产妇的自理能力,促进产妇产褥期恢复。   相似文献   

14.
王玉玲 《河北医学》2012,18(2):253-255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于老年精神病伴发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我院牧治的168例老年精神病伴发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84例,其中对照组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系统的健康教育.在护理前和护理后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定,并进行糖尿病知识测试评分,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HAMD和HAMA值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细在接受健康教育后的糖尿病知识测试评分以及血糖控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康教育对于老年精神病伴发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着很重要的影响,提示我们应该提高对健康教育的重视度.  相似文献   

15.
董春瑶 《当代医学》2022,28(1):21-23
目的探讨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癫痫并发焦虑抑郁的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106例癫痫并发焦虑抑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3例。对照组采取帕罗西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坦度螺酮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23%,高于对照组的84.91%(P<0.05);治疗第1、2、4、8周,观察组HAMA评分、HAMD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坦度螺酮联合帕罗西汀能有效提升癫痫并发焦虑抑郁患者的疗效,降低HAMA、HAMD评分,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况,且安全性较高,能有效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16.
李秘  陈新春 《右江医学》2012,40(2):182-184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干预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情绪障碍和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促进患者身心健康提供依据。方法将60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两组干预前后分别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情绪障碍及生活质量量表(QOL)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HAMD、HAMA、饮食和睡眠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周、干预3周后,观察组的HAMD、HAMA、饮食和睡眠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干预,能够消除其不良心理状态,改善患者饮食及睡眠情况,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在肺结核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0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200例肺结核患者为对象,按照入院单双顺序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比较两组治疗依从率、心理状态[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及生活质量(SF-36)评分的变化。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率为93.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9.0%(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HAMA与HAMD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者总体健康、生理职能、机体功能、躯体疼痛、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1年复发率为8.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0%(P<0.05)。结论基于时机理论的家庭护理可有效提高肺结核患者的治疗依从率和护理质量,降低其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短程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20例强迫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氟伏沙明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短程团体认知行为疗法治疗,比较两组耶鲁-布朗强迫症量表(Y-BOCS)评分、临床疗效、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汤旦林(TDL)生命质量量表评分和强迫信念问卷(OBQ-44)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Y-BOC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HAMA、HAMD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T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OBQ-44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短程团体认知行为疗法联合氟伏沙明治疗强迫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和TDL评分,降低Y-BOCS、OBQ-44、HAMA和HAMD评分,效果优于单纯氟伏沙明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滋阴疏肝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36例确诊2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应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和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患者焦虑、抑郁状况,筛选出其中HAMA评分〉14分、HAMD评分〉20分的患者64例分为2组,治疗组和对照组病例数均等。治疗组在西药常规降糖方案的基础上予加减一贯煎(生地黄、北沙参、麦冬、当归等)以滋阴疏肝治疗;对照组在西药常规降糖方案的基础上予谷维素口服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HAMA、HAMD评分及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结果 47.06%(64/136)的2型糖尿病患者HAMA评分〉14分、HAMD评分〉20分。治疗组治疗后HAMA和HAMD评分分别为(11.9±6.4)、(15.2±6.9)分,较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SF-36评分除躯体疼痛外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其中一般健康状况、躯体健康总评、精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健康及心理健康总评7项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有相当一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滋阴疏肝法配合西药降糖方案能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3、6个月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测定。结果2组患者训练前HAMA及HAMD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HAMA和HAMD总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HAMA和HAMD总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训练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AMA和HAMD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训练前sF-3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躯体疼痛(BP)、活力(VT)、情感角色(RE)、心理卫生(MH)和总的健康状况(GH)得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社会功能(SF)、躯体功能(PF)和躯体角色(RP)得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6个月后BP、sF和RE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6个月后PF、RP、GH、VT和MH得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P、GH、VT、SF、RE和MH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