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生命早期环境因素、遗传因素和遗传与环境交互作用对子代近期和远期健康的影响以及系统评价和比较辅助生殖受孕和自然受孕人群的妊娠结局和子代健康相关结局。方法 中国国家出生队列(CNBC)研究是一项覆盖辅助生殖受孕家庭和自然受孕家庭的多中心前瞻性出生队列研究。2016年,CNBC项目陆续在我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4所医院启动,以家庭为单位纳入研究对象,并在辅助生殖治疗前、胚胎移植、孕早期、孕中期、孕晚期及分娩时以及出生后第42天、6个月、12个月、36个月多个时点采集数据信息和生物样本。结果 截至2020年6月,CNBC共纳入27 044个辅助生殖受孕家庭,29 589个自然受孕家庭,CNBC的研究人群中绝大部分为城市居民。在辅助生殖受孕家庭中,男女双方分别有65.5%和63.7%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为(33.83±5.52)和(32.38±4.67)岁;女方83.2%为初产妇,吸烟率为0.8%,饮酒率为2.1%。在自然受孕家庭中,男女双方分别有81.5%和86.5%为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年龄为(32.06±5.09)和(30.40±4.27)岁,女方67.2%为初产妇,吸烟率为0.1%,饮酒率为2.2%。不同地区的辅助生殖受孕家庭和自然受孕家庭的基线特征均有差异。结论 CNBC的建立将为研究生命早期遗传、环境因素、遗传-环境交互作用以及辅助生殖技术治疗相关因素对出生后子代健康的影响提供了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2.
中国国家出生队列建设背景和设计简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生活行为方式、自然和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育龄人口生殖健康状况持续下降,快速增加的由辅助生殖技术(ART)孕育的子代的远期健康状况亟待评估。因此,妇幼保健和生殖健康相关研究关注的重点亟需从妊娠期、围产期的死亡和严重疾病表型逐渐向全生命周期和全疾病谱拓展。为了满足这样的研究需求,在我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启动了中国国家出生队列(China National Birth Cohort)建设,计划以家庭为单位,招募3万个自然妊娠家庭和3万个ART家庭的人群,并对夫妻双方以及孕育的子代开展长期随访,收集夫妻和子代的环境暴露、生殖生育、精神心理、行为习惯等多方面暴露数据。同时采集外周血、尿液、脐血、卵泡液和精浆、精子等多种类型的生物样本。该出生队列对于我国妇幼健康和生殖医学研究具有极其重要支撑作用和深远影响。本文即是对国家出生队列的建设概况和基本设计做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3.
【目的】介绍上海市全人群出生队列的基本设计思路、建设方案和建设目标,以及队列收集的主要数据和入组人群的基线特征,为未来生殖和健康相关领域研究提供重要信息参考。【方法】上海市全人群出生队列以2005年1月1日为起点,纳入每年在上海出生的新生儿及其父母,运用信息化数据链接技术,结合现场调查的方式,收集生殖健康、生殖治疗、出生特征、生长发育状况,以及疾病的发病、治疗和死亡等信息,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出生队列。【结果】截至2022年10月,共纳入2 978 538名出生儿童及其父母,其中自然受孕子代2 905 135(97.54%)人,辅助生殖子代73 403(2.46%)人。辅助生殖治疗夫妇中,女性平均年龄为(32.56±4.12)岁,男性为(34.62±5.34)岁,高于自然受孕夫妇的(28.02±4.71)岁和(30.07±5.54)岁。辅助生殖治疗夫妇中≥30岁的女性和男性占比分别为77.12%和85.08%,高于自然受孕夫妇的35.28%和49.66%。大学及以上学历占比分别为73.23%和73.66%,高于自然受孕夫妇的49.98%和50.91%。辅助生殖子代多胎占比33.81%,高于...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研究辅助受孕儿出生时的新生情况及持续追踪至8岁的智力发育水平,以评价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方法 采用前瞻性对照研究方法,试验组为人工辅助受孕儿,对照组为自然受孕儿,均自母亲孕28周起入组登记定期随访收集相关资料至出生,生后由经过培训的指定专业人员将相关新生儿情况登记入案,并定期跟踪,0~3岁采用CDCC婴幼儿发育量表,每间隔6个月进行一次精神运动发育评估,3岁以上采用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每间隔12 个月进行一次智力测试。结果 辅助受孕组新生儿中双胎儿、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期入住NICU等发生率明显高于自然受孕对照组,单独比较两组中的单胎儿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辅助受孕组剖宫产发生率仍明显高于自然受孕组。另对不同辅助受孕方式产生的子代组间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持续追踪两组儿童至8岁,其智力发育水平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辅助受孕子代的新生儿情况更差,主要归因于其高发的双胎及多胎妊娠率;辅助受孕儿童生长至学龄时智力发育水平正常;不同辅助受孕方式对其子代的出生情况及智力发育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国家出生队列孤独症谱系障碍亚队列建设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孤独症谱系障碍作为儿童神经发育障碍的代表性疾病,发病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巨大压力和经济负担,探讨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意义重大。本研究依托中国国家出生队列开展孤独症谱系障碍亚队列建设,并利用该出生队列采用的辅助生殖和自然妊娠同期纳入并随访的平行设计,评价辅助生殖技术对子代神经行为发育的影响,并结合队列采集的多种母体孕期和子代生命早期临床及行为相关信息,综合探究孤独症谱系障碍的发病危险因素。本文将从研究目标、内容、初步进展、优势与不足及进一步展望对该亚队列进行简要介绍,重点展现本研究的总体设计和现阶段进展。  相似文献   

6.
出生队列是研究生命早期暴露对健康结局影响的重要工具, 但目前缺乏有力支撑孕前暴露特别是父系暴露对生殖健康和妊娠结局影响研究的大型队列平台。重庆市孕前生殖健康与出生结局队列研究是起始于孕前阶段, 同等关注男女双方的环境、心理、行为等暴露因素对生殖健康和不良妊娠结局影响的前瞻性队列研究。项目于2019年正式启动, 计划招募有生育意愿的育龄夫妇20 800人。通过随访, 调查志愿者2年内是否自然受孕。对进入妊娠期的女性志愿者, 在孕早、中、晚期进一步随访, 并对分娩的子代随访至2岁, 监测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缺陷、神经功能发育障碍等结局发生情况。各阶段分别采集相应的数据信息和生物样本, 包括精液、外周血、尿液、胎盘、脐带、脐带血、口腔拭子等。截至2022年1月, 已纳入志愿者8 698人, 分布于重庆市所有38个区/县。本队列建设目标是成为涵盖父母双方的前瞻性大样本孕前出生队列, 将以独特的设计和更加全面的视角阐明全生育周期特别是孕前期暴露因素对生殖健康和不良出生结局的影响及机制。  相似文献   

7.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伴随着辅助生殖技术的飞速发展, 多胎妊娠发生率明显增加, 其所带来的孕期和产后母婴并发症也受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相关研究提示辅助生殖后代单卵双胎发生率高于自然妊娠, 这不仅增加了新生儿相关不良结局的风险, 甚至对子代远期健康都存在深远影响。本文对有关辅助生殖子代单卵双胎发生率和诱导排卵、卵子及胚胎操作、体外培养等因素对单卵双胎发生率的影响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 以期深入探讨相关风险因素和可能的机制, 为临床减少单卵双胎的发生提供潜在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8.
祝丹  薛征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6,24(11):1164-1167
随着辅助生殖技术(ART)的广泛运用,ART子代的健康状况更需进一步探明,包括其出生结局、生长发育、相关疾病等,尤其子代远期健康风险更值得关注,相关研究结论可为低生育能力家庭提供是否接受ART妊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 ART)受孕的女性和自然受孕的女性在围产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方法基于一项前瞻性的中国国家出生队列建设, 将2017年3月至2021年3月期间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分娩的2 693名研究对象纳入本次分析。根据受孕方式将研究对象分为辅助生殖(ART组, n=733)和自然受孕(natural conception, NC, 记为NC组, n=1 960)。在妊娠早期(<14周)、妊娠中期(22~26周)及妊娠晚期(30~34周), 均采用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nter for Epidemiologic Studies Depression Scale, CESD)、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压力知觉量表(Perceived Stress Scale, PSS)评估妊娠期心理健康状况;在产后6周, 采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dinburgh Postnatal Depression Scale, EPDS)评估产后...  相似文献   

10.
双胎消失综合征是指妊娠过程中胎儿自发性减少, 既往研究显示其在辅助生殖技术中发生率为5%~30%。目前双胎消失现象对于孕产结局的影响还没有明确的定论。根据健康与疾病的发展起源(Developmental Origin of Health and Disease, DOHaD)理论, 生命早期暴露对成年期健康结局有深远影响。本文对既往关于双胎消失对存活子代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系统性综述, 对其健康转归和潜在机制进行了探讨, 以期为辅助生殖技术相关临床策略和双胎消失暴露人群的远期健康监护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1.

Couples with fertility problems seeking treatment with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 (ART) such as in vitro fertilization should receive preconception counseling on all factors that are provided when counseling patients without fertility problems. Additional counseling should address success rates and possible risks from ART therapies. Success rates from ART are improving, with the highest live birth rates averaging about 40% per cycle among women less than 35 years old. A woman’s age lowers the chance of achieving a live birth, as do smoking, obesity, and infertility diagnoses such as hydrosalpinx, uterine leiomyoma, or male factor infertility. Singletons conceived with ART may have lower birth weights. Animal studies suggest that genetic imprinting disorders may be induced by certain embryo culture conditions. The major risk from ovarian stimulation is multiple gestation. About one-third of live-birth deliveries from ART have more than one infant, and twins represent 85% of these multiple-birth children. There are more complications in multiple gestation pregnancies, infants are more likely to be born preterm and with other health problems, and families caring for multiples experience more stress. Transferring fewer embryos per cycle reduces the multiple birth rate from ART, but the patient may have to pay for additional cycles of ART because of a lower likelihood of pregnancy.

  相似文献   

12.
生殖安全的理念在2005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成立大会上提出至今,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前所未有的关注。胚胎源性疾病的新概念已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ART致胚胎源性疾病机制研究"中立项开篇探索。辅助生殖技术(ART)涉及的超促排卵、体外受精、体外培养、配子/胚胎冻融、卵裂球活检等非生理性的过程,引发了相应的"生殖安全性问题"。其可能与高流产率、早产、先天畸形、低出生体质量等不良健康风险、遗传病、染色体异常、表观遗传修饰异常、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肿瘤等成年期疾病发生有联系。除了ART本身,亲代生殖障碍相关疾病可通过干扰分子表达、信号通路等影响配子发生、受精、胚胎发育及着床。亲代妊娠期并发症引起的宫内环境异常可能通过干扰基因、蛋白表达导致子代迟发性疾病的发生。亲代感染性疾病则可通过配子垂直传播给子代,影响子代健康。生殖安全还依赖于环境安全,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能对生物生殖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3.
生殖安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殖安全的理念在2005年中华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成立大会上提出至今,受到了国内外学者前所未有的关注。胚胎源性疾病的新概念已在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ART致胚胎源性疾病机制研究"中立项开篇探索。辅助生殖技术(ART)涉及的超促排卵、体外受精、体外培养、配子/胚胎冻融、卵裂球活检等非生理性的过程,引发了相应的"生殖安全性问题"。其可能与高流产率、早产、先天畸形、低出生体质量等不良健康风险、遗传病、染色体异常、表观遗传修饰异常、神经系统发育异常、肿瘤等成年期疾病发生有联系。除了ART本身,亲代生殖障碍相关疾病可通过干扰分子表达、信号通路等影响配子发生、受精、胚胎发育及着床。亲代妊娠期并发症引起的宫内环境异常可能通过干扰基因、蛋白表达导致子代迟发性疾病的发生。亲代感染性疾病则可通过配子垂直传播给子代,影响子代健康。生殖安全还依赖于环境安全,环境中各种有害因素包括物理和化学因素均可能对生物生殖行为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4.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作为不孕症治疗的有效方法正在被广泛应用。随着ART子代人数的增加,ART的安全性引起更多关注。多胎妊娠发生率的增加使ART子代伴有更多围生风险,但排除多胎妊娠后,ART单胎子代同自然妊娠子代比较仍具有稍高的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率及先天畸形率等围生结局。其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潜在的不孕背景、ART操作、促排卵可能是引起ART子代不良围生结局的原因。优生优育指导、必要的产前筛查及诊断有利于改善ART子代围生结局。综述ART子代围生结局研究进展,了解ART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作为不孕症治疗的有效方法正在被广泛应用。随着ART子代人数的增加,ART的安全性引起更多关注。多胎妊娠发生率的增加使ART子代伴有更多围生风险,但排除多胎妊娠后,ART单胎子代同自然妊娠子代比较仍具有稍高的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率及先天畸形率等围生结局。其机制目前尚不明确,潜在的不孕背景、ART操作、促排卵可能是引起ART子代不良围生结局的原因。优生优育指导、必要的产前筛查及诊断有利于改善ART子代围生结局。综述ART子代围生结局研究进展,了解ART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辅助生殖技术(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y,ART)助孕对子代出生缺陷的影响。方法检索从建库到2018年8月在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Sinomed、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中满足预先纳入标准的队列研究,使用I2统计和Q-检验评估研究之间的统计异质性,使用固定效应模型或随机效应模型估计总体组合的风险。结果本次最终纳入60项研究进行Meta分析,评估ART助孕后的子代730756名和自然受孕(spontaneously conceived,SC)的子代26185008名的出生缺陷风险。与SC子代相比,ART助孕后的子代出生缺陷风险高[RR=1.42,95%CI(1.30-1.56)]。排除异质性大的1项研究后,余下59项研究在限定部分条件后,其出生缺陷风险的变化如下,泌尿生殖器畸形[RR=1.49,95%CI(1.40-1.59)],单胎畸形[RR=1.43,95%CI(1.30-1.58)],亚洲地区[RR=1.52,95%CI(1.28-1.80)],基于临床的研究[RR=1.36,95%CI(1.21-1.60)],小样本量的研究[<500,RR=1.52,95%CI(1.35-1.72)],分层分析后,ART助孕后的子代出生缺陷风险高于SC子代。结论ART助孕子代出生缺陷风险高于SC组,因此在ART助孕后必须进行严格产前筛查,以避免严重畸形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