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探索DIP付费下病种成本管理模式创新,为进一步强化病种成本控制,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淮安市某三甲公立医院作为实践研究对象,运用服务单元叠加法进行病种成本核算。结果:病种成本的精准核算促进医院降本增效;合理用药管理可有效控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临床路径联合DIP病种分值管理实现了病种成本的有效控制(P<0.05);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于降低医疗资源消耗等。结论:DIP付费模式促进医院成本管理转型,通过病种盈亏、合理用药、临床路径管理等多种方式,实现了病种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2.
2018年1月1日,广州市医保付费方式由定额结算付费正式转变为按病种分值付费。这种付费方式能够对医疗费用上涨进行有效控制,并且能够对医疗服务中医方、保方与患者三方的关系进行有效调整,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有效卫生资源的作用。从保方来说,支付方式的转变,可达到“总盘子不穿洞”的目的,但对院方来说,医院医保管理模式必须从以“量”增收向以“成本”提效转变。2020年广州某三级医院(以下简称A医院)从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政策及核算规则出发,提炼影响支付方式的关键要素,“抓大放小”,转变了以往亏损严重的情况,达到了扭亏为盈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以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数据为例,深入剖析广州市按病种分值付费在划分病种、设定医疗机构权重系数、建立偏差病例调节机制、制定结算办法等核心环节的做法,对比分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前后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服务效率、费用控制、质量监管、基金监管等运行指标的变化,从而分析改革的成效和主要挑战,为调整完善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
医疗机构作为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的主要执行者,医疗机构应该抓紧机遇,推进按病种分值付费的配套措施,实现高质量发展。笔者从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政策梳理、按病种分值付费促进医疗机构强化管理的作用机制以及公立医疗机构应对按病种分值付费支付方式所采取的管理策略等方面进行梳理,以期为医疗机构落实按病种分值付费提供借鉴。按病种分值付费下的管理策略涵盖发展规划、组织架构、形成工作闭环、规范诊疗、提升病案质量、加强信息建设等方面。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按病种分值付费方式改革对三甲公立医院医生医疗行为的影响,为医院更快、更好适应医保付费模式改革提供建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及回顾性分析方法,对临床医生的医疗行为和看法进行分析。收集分析该院DIP付费改革前(2023年6月)和改革后(7月)带状疱疹病历各50份。结果: 改革前后的异地就医情况、检查费用、药物费用、治疗效果、住院天数等医疗行为无显著差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临床医生对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的认知度与认可度有待加强,需要开展针对性培训。结论: 医保部门应考虑建立复杂病例付费模式;医院应加强编码人员以及临床医疗工作者的相关培训,提升病案质量及填写规范,增强对医保付费改革的认知度与认可度;卫生部门应加强医保支付与医疗行为的监管。  相似文献   

6.
正2020年10月19日和11月4日,国家医疗保障局办公室先后印发《关于印发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决定在71个城市开展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试点。DIP试点文件出台比DRG试点文件出台晚了将近两年,但试点城市数量比DRG多出41个。从进度要求上,  相似文献   

7.
<正>河北省保定市坚持目标导向,突出机制创新,加强病种目录库建立过程控制,利用病种分值引导医疗机构合理施治,多方位探索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精细化管理,推动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广东省积极推进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政策,驱动了医院管理的变革。介绍了广东省按病种分值付费试点城市的实践具有共同的核心环节,包括确定预算总额、建立病种分值库、设定医院权重系数等,并指出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为适应这一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医院医保管理应主动求变,在准确掌握政策的基础上,做好优势病种遴选、提高病种诊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优化基于按病种分值付费的临床路径管理是医院医保管理策略的重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DIP改革方式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成效。方法:以宿迁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该院DIP运行管理中人员构成、职责分布、相关制度以及各项创新举措对医院迅速适应按病种分值付费产生的影响。结果:通过精细化管理,医院CMI值、各科偿付率等数据都有明显提升,费用构成合理化改进。结论:在DIP改革方式下,可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与流程,实施医保精细化管理,以进一步实现价值医疗。  相似文献   

10.
《现代医院》2019,(8):1153-1156
目的探讨在某院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后病种"心力衰竭"在医院运行的情况,了解按病种分值付费的优缺点,以及对编码的影响。方法通过分析4个典型案例,归纳出临床医师诊断不规范、编码员没有仔细阅读病案导致编码错误、临床医师迎合病种付费需要而书写诊断等分析病种分值付费下的疾病编码。结果按病种分值付费对于医院的运营管理和控制费用有一定成效,但在ICD编码应用中,存在某些临床医师的诊断和编码规则产生矛盾现象。结论在ICD编码应用中,应准确分析病案数据,准确编码,最大限度减少国家社保和医院运营成本,减轻患者看病的成本和负担,也为以后全面实施DRGs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这对于提高医疗服务标准水平和医疗管理效率,促进诊疗信息有效互联互通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12.
曾雪琴  于伟 《中国卫生经济》2023,42(1):37-41,56
目的:探索化疗患者住院费用病例组合模式,构建按病种分值付费(DIP)辅助目录。方法:收集样本医院2019—2021年27 504例化疗患者信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逐步回归分析筛选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作为分类节点变量,运用聚类分析和决策树模型进行病例组合,构建化疗患者DIP辅助目录。结果:肿瘤病种、合并与并发症、年龄、肿瘤转移情况作为影响化疗患者住院费用的分类节点,构建20个DIP病种组合方式,绝大部分病例组合的CV值保持在0.6左右,RIV值为12.51%,组内同质性和组间异质性较好。结论:应用决策树模型进行病例组合,构建的化疗患者DIP辅助目录科学合理,可为化疗患者DIP付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疾病诊断相关组(DRG)与基于大数据的病种分值付费(DIP),其设计思维和方案框架都来源于国际社会的疾病诊断相关组(DRG),区别在于DRG采取的是收敛的、取不同病种共性的最大公约数的分组原则,而DIP则采取更加具体细化的分组思路,其结果是国家医保局颁布的DRG有618个病组、DIP则有14052个病组。广州的DIP试点中,存在相当部分的人为、管理因素,导致支付不稳定和预测困难;沈阳的DRG试点方案相对稳定、客观、操作方便,对医疗机构行为和医疗资源配置产生了较好的效果。DIP只是完成全面DRG付费的一个过渡手段,随着地方实践的成熟,必将会形成更具科学性、系统性和长期性的医保支付体系。  相似文献   

14.
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Packet,DIP)是未来几年国内医疗机构运营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通过对DIP的关键环节进行了梳理,认为DIP主要从“分值”和“点值”两个路径对医疗机构收入产生影响。文章归纳了当前医疗机构应对DIP的主要做法,分别为提高病案质量、强化费用控制、调整绩效考核,并进一步从巩固自身定位、加强纵向合作、注重行业联合等3个方面提出了医疗机构的运营策略。  相似文献   

15.
宋静  林宁  米灿  靳德甫 《中国卫生经济》2023,42(10):17-18,22
文章首先对 DIP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目前医学检验科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如检验相关违规项目屡屡被发现,部分收费项目缺失、项目成本与服务价值难以体现等进行描述,并对导致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医保违规认识不足或恶意欺诈骗保、DIP付费本身存在不完善、检验收费项目未及时申报或完善为其主要原因。最后,文章建议采取对检验项目进行合理性评估、及时申报收费项目、保障其合规收费等措施,从而支持检验学科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支付方式改革是医保改革中的“牛鼻子”,是调节医疗服务行为、引导医疗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而结余留用政策就是这个杠杆的支点。文章立足于“结余留用”政策导向,围绕“结余”如何确定、结余如何留如何用、“结余留用” 如何发挥作用进行了阐释,以及医疗机构如何积极应对提供一些思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区域总额预算内的按病种分值付费下医保基金如何结算成为DIP落地的重难点。本研究通过现场调研和政策文献分析建立了DIP医保基金结算的逻辑框架和实施流程。结果显示,以“基金预拨付”“月度预结算”和“年度清算”为核心的结算框架融合了预付制和后付制思想;“月度预结算”作为结算的关键环节,对于分解医保经办机构和医疗机构的年终压力、引导合理医疗行为具有重要作用;“年度清算”作为结算的核心环节决定了医疗机构年度医保基金支付金额,其需要依托并整合区域总额预算、病种分值库及校正、医疗机构监管考核等关键技术;通过出台结算及相关配套政策明确结算流程、测算方法及关键参数,为DIP改革的落地实施和见效提供技术支撑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郑州市DIP支付方式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在分析大数据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成本管理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胸科医院的实际应用,研究成本管理数字一体化平台建设整体框架及实施路径,探讨DIP付费模式下医院成本管理的价值赋能,为医院管理者探索智能成本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Within the frame of PRISMA 1 "Biogeochemical cycles" research project (April 1995-January 1996) the quantities and the compartments of dissolv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have been studied in the northern Adriatic basin, considering also the organic pools. The research aimed to provid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d to investigate the possible factors which promote the phenomenon of mucilage formation. For this purpose, the availability and the ratios between dissolve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considering both inorganic and organic fractions have been studied in relation to variations of river outflow and of biological activities. The results obtained reveal the large importance of organic nitrogen (annual average 16 microM) and phosphorus (annual average 0.13 microM) in contributing to the total nutrient availability (annual average total dissolved nitrogen: 29 microM and phosphorus: 0.18 microM) and the pronounced seasonal variability mainly ascribable to biological processes of uptake and remineralization. Furthermore, beside the well documented unbalanced ratio between inorganic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the results obtained point out, for the first time, the unbalance also in the organic compartment (ratio between organic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ranges between 50 and 530), whose consequences might be important in relation to the phenomenon of mucilage formation.  相似文献   

20.
在DIP的政策框架范围内,探索DIP支付方式与紧密型医共体总额付费政策融合模式,分析各模式对医共体服务行为影响。本研究应用博弈论从政府和医共体、医共体和医疗机构双层经济激励结构,即外部支付方式和内部分配模式两个层面,构建医共体打包付费三个组合模式下的博弈模型。研究发现,当DIP支付方式既用于外部支付,又用于内部分配时,扩大服务量为最优策略,容易导致医共体内外竞争;当只用于外部支付,不用于内部分配,仍持续对外进行服务扩张,内部分配制度的设计空间不足;当不用于外部支付,只用于内部分配时,有助于通过按人头总额付费削弱医共体对外的无序竞争,同时通过DIP支付规则,应用区域内不同点值规范医疗机构恶意扩大服务量的不合理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