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分析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17年1月1日至2021年7月31日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收录的国内关于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相关文献,再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处方,建立数据库,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总结出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处方特点及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处方337首,中药178味,常用药物为白术、甘草、白芍、茯苓等,所用药物多归脾、胃、肺三经,药物功效主要以健脾燥湿、温中止泻、疏肝理气等为主;将常用的药物进行聚类组合,可聚为补虚药、理气药、温里药、收涩药等6类,其中常用的药对为白术-白芍、白术-甘草、茯苓-白术。结论: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主要以健脾燥湿、温中止泻为主,用药多以健脾、温中、补虚为主。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医药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IBS-C)用药规律.方法:使用检索词,查找并筛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2000年1月至2020年3月中医药治疗IBS-C的有效处方,用EXCEL表格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治疗IBS-C的方剂94首,涉及中药115味,总频次...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储浩然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组方规律,总结临床用药经验。方法:利用Excel收集整理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储浩然门诊治疗的189例IBS-D病例,利用SPSS Modeler 18.0中Apriori算法建立数据挖掘模型,通过SPSS24.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储浩然治疗IBS-D的有效处方中,共统计出使用药物155味、用药频数3648次;使用频数≥50%的14味药物中使用频数前6味药物依次是:麸炒白术、陈皮、甘草、茯苓、太子参、炒白芍;使用频数≥90次的16味中药运用SPSS24.0系统聚类分析,获得4组核心药物组,分别是:茯苓-茯神-太子参-麸炒白术;炒麦芽-炒谷芽-甘草-炒薏苡仁-薏苡仁;陈皮-醋青皮-厚朴-麸炒枳壳-姜半夏;炒白芍-赤芍。结论:储浩然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有治虚和中,升降归序;脾温健运,胃补平和;疏补兼施,随症妙变的特点,值得医者学习并借鉴。  相似文献   

4.
<正>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以腹部不适或疼痛伴排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水样便为特点。根据其临床特点,多属中医学"泄泻"[1]"腹痛"等范畴。连建伟教授系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专家,长期从事临床医疗、教育及科研工作,对内科脾胃病有丰富的治疗经  相似文献   

5.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日益成为消化系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近年来研究表明,IBS-D作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在辨证治疗方法、病因病机、证候规律研究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不少进展。结合近几年研究,概述中医药治疗IBS-D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正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现代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特点为反复发作, 缠绵难愈,但理化检查无明显异常。其中以腹泻、腹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称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diarrhea,IBS-D)。西医目前尚未完全阐明其发病机制,且尚无确切有效疗法。近年来中医药治疗凭借临床疗效好、不良反应少、复发率低等优势,在IBS-D临床治疗中发挥较大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现有数据库中中药复方治疗肝郁脾虚证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用药规律及特点。方法:检索现有文献数据库中所有中药复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证IBS-D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搜集具有明显疗效的中药复方,将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后建立数据库并导入古今医案云平台,通过数据挖掘板块中的统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方法对纳入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统计、药物四气五味及归经分析,并且得出核心组方。结果:共纳入122篇文献,包含122首中药复方,132味中药。使用频次最多的前5味中药分别为:防风、陈皮、茯苓、白芍、柴胡。所有中药中平性使用频率最高,其次为温性、微寒及微温。药味以甘味为主,辛味、苦味、酸味、淡味次之。药物归经以脾经为主,其次为肺经、肝经、胃经。结论:肝郁脾虚证IBS-D的治疗应当在疏肝健脾之品中酌加驱散风邪之药,重视寒热的兼证。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无定论,目前亦没有一种药物能有效的治疗各种类型的IBS。中医通过中药、针灸等多种途径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中医药在治疗方面具有很多优势,如治疗方式多样、临床疗效好、症状不易反复、费用低等,但在对IBS-D的研究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如实验设计不严谨,样本量小;临床研究中采用的诊断标准和疗效评价标准不统一等。因此,仍需进一步研究发展,以使中医药能在治疗IBS-D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现就近年来中医药对IBS-D治疗进展作一梳理。  相似文献   

9.
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BS)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肠道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腹泻,并有腹痛、腹胀等症状.在医学中属"泄泻"、"腹痛"、"郁证"等病证范畴.国家标准<中国临床诊疗术语>明确IBS病名为"肠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改变和对健康状况的关心,越来越多的D-IBS患者就诊,而其病情的迁延和反复,日益受到医学界的关注.中医药治疗有显著疗效.现结合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证素分布特点及用药规律。方法:统计2019年至2023年重庆市中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医生诊治的符合入组条件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例,分析性别、年龄、病程、证候、证素及中药处方。结果:IBS-D的主要病位证素为脾、肝、胃、肾、大肠,主要病性证素为气虚、湿、气郁、热、阳虚。治疗肝郁脾虚证的常用药对有白术和茯苓、白术和白芍、白术和柴胡,治疗脾胃湿热证的常用药对有茯苓和大腹皮、茯苓和浙贝母、厚朴和栀子。结论:肝、脾、胃是IBS-D的主要病位,气虚、湿阻、气郁是IBS-D病情缠绵的关键因素,治疗时应注重脏腑辨证结合气血津液辨证,综合运用调肝理脾、运脾化湿、祛湿清热、温补三阴等治法。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中医药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在我国是常见病,目前对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认识已达成一定共识。运用辨证论治、针灸治疗、中西医相结合治疗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消化系统常见病,我国以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为主。IBS-D作为一种功能性胃肠病,其发病率日益增高。目前西医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疗效不甚理想。中医药治疗本病有着独特的临床优势,古今文献都有大量相关记载和报道。笔者根据从医数十年的临床所得,对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展开述评,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取穴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建库至2019年12月31日有关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RCT文献。对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穴位处方梳理统计并建立数据库,运用IBM SPSS 25.0和Clim...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用药特点及规律。方法:计算机检索IBS-D相关的中医证治方面文献,通过数据的标准化处理之后构建数据库,采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挖掘用药规律。结果:此次研究一共纳入处方186份,涉及到的中药142味,用药频数最高的前10味药依次是白术、白芍、甘草、茯苓、陈皮、防风、党参、柴胡、木香、山药。中药治疗IBS-D的药物四气分类以温性最多,五味以苦味最多,其次为辛、甘;药物主归脾、胃、肺、肝、大肠经。得到了治疗IBS-D的核心药物为茯苓、白术、党参、白芍、陈皮、防风、甘草,核心组合10个,并推演出新处方5首。结论:通过文献挖掘及归纳分析,提示健脾化湿、疏肝解郁、温补脾肾是治疗IBS-D的核心治法,总结出了核心药对和新处方,对IBS-D的临床治疗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临床针灸治疗腹泻型(D-IBS)和便秘型肠易激惹综合征(C-IBS)的经脉、腧穴选择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收集2000—2016年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临床研究报道,提取其所使用的针灸方式、经脉和腧穴。运用描述性分析、关联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其内在联系与规律规律,同时观察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经脉、腧穴各自的规律和它们之间的差异。结果:共纳入针灸治疗D-IBS文献56篇、针灸治疗C-IBS文献6篇,D-IBS的治疗主要用针刺,临床以胃经和任脉的腧穴为主,如天枢、足三里、中脘,关联性分析发现胃经—任脉—脾经的为最常见的经脉组合,腧穴以足三里—天枢—太冲为主要关联群。聚类分析经脉主要分成2个核心聚类群,2个核心群组,腧穴则可以分成5个聚类群,5个核心群组。而C-IBS的研究则主要以悬灸为主,胃经、膀胱经的腧穴应用最多,如天枢、足三里、大肠俞、上巨虚,关联性分析发现经脉组合与D-IBS相同,也是胃经—任脉—脾经组合支持度和置信度最高,而腧穴则是以足三里—天枢的配伍最为常见。聚类分析则发现经脉、腧穴均可以分成2个核心聚类群,2个核心群组。结论:通过分析针灸治疗D-IBS和C-IBS的临床研究,认为虽然两者在针灸方法的使用上略微存在差异,D-IBS针灸并用,C-IBS以灸为主。但是在经脉和腧穴选择上却存在高度相似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相关古代文献的归纳和整理,总结用经选穴应用规律.方法:以《中华医典》(第五版)中针灸推拿分部作为检索源,将有关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内容进行整理、分类,并建立数据库.对穴位频数及归经进行归纳和整理,运用Clementine 12.0软件,采用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分析,运用SPSS 2...  相似文献   

17.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一种以反复腹痛、腹胀等不适,同时伴有排便频率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的功能性肠病[1].IBS-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2],其病因与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明确,目前认为其主要与肠道微生态紊乱、胃肠动力功能异常、肠道高敏感性、黏膜变化和免疫功能丧失、遗传与环境因素、心理因素(如应激和焦虑)、菌-脑-肠轴紊乱等有关[3-5].临床上患者一般情况尚可,且使用常规检查方法难以发现确切的器质性损害.  相似文献   

18.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是消化内科的常见病,调查发现中医药治疗本病比单纯西药治疗具有疗效优势,本文搜集整理相关文献,从辨证分型、专方治疗、针灸治疗、中西医结合、保留灌肠疗法等方面总结归纳中医药近年对IBS-D的治疗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type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伴情志不遂(焦虑或抑郁)的穴位组方规律,为临床更好、更精准地治疗伴随症状的IBS-D提供参考.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CBM)、万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分析穴位敷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选穴特点和规律,为临床相关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 Data)、PubMed、Medline、Embase自建库至2019年10月收录的穴位敷贴治疗腹泻型肠易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