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通督调神”法预针刺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功能、海马组织微血管新生情况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2(Ang-2)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预防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48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和针刺组各12只,每组再分7d、14d两个亚组各6只。针刺组在模型制备前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连续干预7天,西药组在模型制备前予盐酸氟桂利嗪混悬液腹腔注射给药连续7天,7天后模型组、 针刺组、西药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复制大鼠VD 模型。造模1周后对7d组大鼠采用HE 染色观察海马组织病理形态,免疫荧光单染法检测CD34、CD105阳性表达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2蛋白表达。造模2周后对14d组大鼠除上述检测外再行Morris水迷宫实验观察其学习记忆能力。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针刺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平台区域总路程明显延长(P<0.01);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平台区域总路程延长(P<0.05)。HE染色显示干预后针刺组和西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较模型组有所改善,细胞排列较为整齐,疏松情况减轻,胞核形态基本正常,仅少量坏死神经元。与14d各组相比,7d组细胞数目更密集,排列更整齐,结构更清晰。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CD34、CD105阳性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针刺组CD34、CD105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西药组相比,针刺组CD34、CD105阳性表达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7d针刺组、7d西药组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P<0.05),14d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2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0.01,P<0.05),与西药组相比,7d针刺组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通督调神”法预针刺可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促进海马微血管新生,作用机制可能与VEGF、Ang -2蛋白表达的上调有关。  相似文献   

2.
全国名老中医张道宗教授从中医学角度,依据脏腑经络理论,分析血管性痴呆病位在脑,多由久病耗损、年高体虚、七情内伤所致髓海不足,神机失用。张老擅以“通督调神,疏通经络”为针刺总则,配合扶正补虚、充髓养脑治其本,豁痰开窍、活血祛瘀治其标,治疗效果显著。旨在为中医学治疗此病提供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8):1784-1786
血管性痴呆(VD)是世界第二大痴呆疾病,也是唯一可以防治的痴呆类型。随着近年来人口老龄化与脑卒中发病率的升高,VD的发生率也呈逐年上升之势。在VD的治疗中,"通督调神"针法作为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特色疗法,经过大量临床治疗与实验研究,其有效性与科学性得到了患者与医学界的广泛认同。该针法是针灸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一种补充与创新,具有独特的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血管性痴呆是指由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和造成记忆认知和行为等脑区低灌注的脑血管疾病所致的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其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核心症状为智能障碍,多伴有精神不振、乏力、健忘、反应迟钝、情绪低落等症状。各种缺血性或出血性脑血管  相似文献   

5.
“通督调神”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法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25例血管性痴呆(VD)患者,均治以“通督调神”疗法(针刺百会、水沟及神门)。治疗前后,对所有患者进行主要临床症状的评定,并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进行评分,比较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变化和MMSE的评分。结果“通督调神”疗法治疗后,血管性痴呆患者主要症状有明显好转,其神情呆顿、神思恍惚、表情淡漠、反应迟缓、近事善忘、定向失误、计算错误、理解多误、思睡喜卧、行动迟缓、郁郁寡欢、固执违拗等症状有显著缓解;治疗后MMSE评分的总分比治疗前的显著升高,主要表现在VD患者时间定向、空间定向、注意计算、短程记忆、语言复述、阅读理解、图形描记能力等方面的改善。结论“通督调神”法能促进VD患者智力水平较为全面的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和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我院收治的84例血管性痴呆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加用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补阳还五汤治疗.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认知功能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通督调神针刺法对脑梗死后血管性痴呆(VD)患者的认知、行为能力及抗氧自由基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VD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普通针刺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内科常规治疗+通督调神针刺法,比较2组患者在精神状态(MMSE)、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血清一氧化氮(N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88.89%,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68.8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的ADL评分和NO水平显著降低,且观察者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MMSE评分和SOD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者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可以保护神经元,改善糖代谢,通窍醒脑,静心宁神,对VD有显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调心通督"针刺法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1(Ang-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调心通督"针刺法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雄性SD大鼠行Morris水迷宫实验后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对照组和调心通督针刺组,每组6只。模型组、西药对照组、调心通督针刺组大鼠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性结扎法复制VD模型。造模成功次日开始干预,调心通督针刺组选取"百会""神庭""水沟""大椎""风府""命门""内关""大陵""劳宫"进行针刺干预,每次30 min;西药对照组予尼莫地平溶液(0.0625 g/kg)灌胃,均每日1次,共干预2周。造模前、造模2周后及干预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对大鼠进行行为学检测;干预后,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VEGF、Ang-1蛋白表达。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对照组、调心通督针刺组大鼠干预后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l...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通督醒神针法对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海马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药物组。采用双侧颈总动脉结扎法建立血管性痴呆模型。针刺组给予通督醒神针刺法,药物组予盐酸多奈哌齐灌胃治疗。免疫组化法检测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与其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B(TrkB)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BDNF与Trk 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 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药物组的BDNF与TrkB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 0. 05);与药物组比较,针刺组的BDNF与TrkB蛋白表达无明显升高(P 0. 05)。结论:通督醒神针法能上调血管性痴呆模型大鼠BDNF与TrkB的蛋白表达水平,可以促进神经细胞再生,具有防治血管性痴呆的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通督调神针刺法与帕罗西汀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随机对照研究,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广泛性焦虑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予以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对照组予以帕罗西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6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各评定1次,以评定疗效;治疗6周后,通过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情况。最后用HAMA减分率评定总体疗效,得出结论。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两者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结束时两组患者HAMA量表评分和SAS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结束后组间TESS总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广泛性焦虑症与帕罗西汀疗效相似,均有较好的疗效,但在不良反应方面优于帕罗西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更年期不寐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更年期不寐提供新的方法及依据。方法:将30例更年期不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治疗组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30 d、60 d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30 d总有效率86.7%(13/15),对照组30 d总有效率66.7%(10/15);治疗组60 d总有效率93.3%(14/15),对照组60 d总有效率80.0%(12/15)。两组不同时间总有效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是治疗更年期不寐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通督调神针刺法治疗血管性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IGF-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72例血管性认知障碍患者随机分为通督调神针刺治疗组(36例)和奥拉西坦对照组(36例),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5 d后对中医核心症状、MoCA、NPI、MMSE、Hachinski、ADL等量表进行评价,测定治疗前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结果:通督调神针刺组的中医核心症状量表总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35 d后各量表得分较治疗前改变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血清IGF-1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但针刺组显著高于药物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能够改善日常生活能力、认知功能及患者伴随的临床症状,提高血管性痴呆患者IGF-1水平,对血管性认知障碍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通督调神针法治疗神经衰弱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神经衰弱[1]是一种神经症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精神容易兴奋和脑力容易疲乏、情绪烦恼、入睡困难。有的患者还表现为头痛、头昏、眼花、耳鸣、心悸、气短、阳痿、早泄或月经紊乱。它是以大脑功能失调为表现的疾病,是各种因素引起大脑神经活动长期持续性过度紧张,导致大脑兴奋与抑制功能暂时失调而产生的。本病以青壮年、脑力劳动者、青年学生尤为多见[2]。李平教授在石学敏院士“醒脑开窍”针刺法的基础上,加以总结和完善,提出了“通督调神”针法,通过通督脉、调脑神、心神,达到形神协调、阴阳平衡、身心和谐的目的,以此针法治疗神经衰弱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治疗方法1.1取穴主穴取百会、四神聪、神门、内关、神庭、印堂、三阴交。配穴取安眠、太阳、合谷、太冲、风池、完骨、天柱、足三里。1.2操作方法患者先取坐位,用75%酒精棉球穴位常规消毒,运用单手震颤进针法,医者手执0.30 mm×40 mm毫针,先取风池、完骨、天柱,均使用提插手法使病人得气后,施行高频率(大于180转/m in)、小幅度捻转手法1 m in,使患者产生酸、麻、胀感觉。然后患者取仰卧位,向后平刺神庭穴,百会、四神聪、印堂均平刺0.5~0.8寸,太阳斜刺0.3~0.5寸,内关、合...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刺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效果.方法:60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口服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通督调神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关节活动度均有所好转,但观察组好转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ESR、CRP水平均有所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IL-35水平...  相似文献   

15.
调督醒神法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调督醒神法针刺对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调督醒神法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尼莫地平治疗。两组均治疗30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83.33%,两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在MMSE、HDS积分方面均有明显改善(P〈0.05),而治疗组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督醒神法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有明显疗效。可以改善MMSE、HDS积分。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调神针刺法结合记忆广度训练治疗卒中后失语症(PSA)的效果。方法:82例依据随机抽签法分为两各41例。常规治疗基础上,两组均给予记忆广度训练,观察组加用通督调神针刺法。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CRRCAE评分、S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全血还原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血细胞比容、血浆黏度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结合记忆广度训练治疗PSA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7.
<正>笔者基于“通督调神”理论采用针刺治疗脑鸣患者27例,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27例患者均来源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衢州市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及神经内科门诊,其中男11例,女16例;年龄38~72岁,平均(58±11)岁;病程2~26个月,平均(10.2±6.5)个月。参照《中医内科学》[1]及《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2]拟定脑鸣诊断标准,主症:自觉脑中鸣响,音调各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评估通督调神针刺联合腕踝针与单纯通督调神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1例)和对照组(21例),两组在基础治疗的同时,对照组予以通督调神针刺(水沟、神庭、百会、风府、至阳、腰阳关、命门)为主穴,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腕踝针取患侧上4、5及下4、5。治疗周为14天,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oke scale,NIHSS)、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分法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定量表的评分结果评价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Fugl-Meyer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治疗组NIHSS、Fugl-Meyer及MBI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联合腕踝针在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面与单纯通督调神针刺法相当,但通督调神针刺联合腕踝针可明显改善患者的肢体运动功能及提高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揭示通督调神针刺法对于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治疗的有效性。方法: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通督调神针刺法,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法治疗,并于治疗前、后进行修订的Ashoworth量表及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两组在治疗开始前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的肌痉挛、运动功能均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刺法是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