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力衰竭底物代谢重构模式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力衰竭后心肌底物代谢严重受损,对葡萄糖和脂肪酸等底物的选择和利用发生重构,心肌产能不足,可导致心功能障碍和进展性左心室重构。传统观念认为,心衰时心脏从脂肪酸代谢向葡萄糖代谢转化,但近年来有些研究结果与此观点相矛盾,关于心衰后心肌能量底物代谢的改变及其调控机制的研究结论尚未统一,心衰的代谢治疗发展缓慢,因此,探讨导致这些结论异质性的原因对明确心衰底物代谢模式和研发代谢靶向药物十分必要。该综述总结了正常心肌在生理条件下的代谢模式及调控机制,同时,从心衰的病因、严重程度、持续时间、研究的物种、动物模型和代谢检测方法等多个角度,重点阐述和比较了由缺血性心脏病、压力负荷、容量负荷及扩张型心肌病诱导的心衰中心脏底物代谢的异常,初步分析了不同研究中相关结论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并对代谢治疗的未来趋势展开论述,以期初步总结出心衰后葡萄糖代谢和脂肪酸代谢变化的规律及其分子机制,并为代谢靶向治疗的研究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2.
脾属土,居中焦,为万物生化之母,主运化、主肌肉。脾气健运则气血生化有源,四肢肌肉紧弛有度。线粒体承载着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与气血生化之源“脾”功能相类似。线粒体脂肪酸氧化是脂质代谢主要途径之一,也是能量产生的重要方式。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功能正常,则肝脏正常进行物质代谢及能量转化,肌肉运功供能正常。本研究基于脾与线粒体相关性,从“脾运化-主肌肉”探讨线粒体脂肪酸氧化对脂质代谢的影响及机制。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性心肌病是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且不能用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其他心脏病变来解释的心肌病变。文章从"脾虚"为糖尿病关键病机的观点出发,结合脾-线粒体相关性探析,提出线粒体功能障碍是脾虚所致糖尿病心肌病之桥梁的观点。为"益气健脾"法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提供了可能,有助于开辟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医认为,胃食管反流与脾关系密切,脾虚为胃食管反流的起始阶段。现代医学认为,线粒体功能障碍所致Cajal间质细胞(ICC)功能障碍是诱发胃食管反流病的重要机制。脾为后天之本,化生气血,营养全身,蕴含机体所需能量及物质。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是将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融为一体的半自主细胞器,其氧化磷酸化产生ATP为人体供应能量与气血生化之源的“脾”功能类似。本文基于“脾与线粒体相关性”,从ICC功能障碍探讨胃食管反流发病机制,可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心肌病发生于糖尿病患者,不同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及其他心脏病变的综合性心肌病变。以心脏舒缩功能障碍、心肌纤维化、充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等为主要临床症状,是糖尿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发病率、致死率呈逐年增高趋势。然现代医学对其发病机制仍未明确,且并无特效药物治疗,严重影响患者生存与生活质量。心肌细胞中含有大量的线粒体,参与心脏能量代谢等多种生物活动,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线粒体质量控制主要涉及线粒体氧化应激、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胞内钙调节四个方面,是稳定线粒体正常结构、发挥线粒体正常功能的重要条件。近年来,中医药通过多角度、多通路、多靶点干预线粒体质量控制,影响心肌线粒体结构与功能,显著改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临床症状,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该文通过对近十年来应用中药有效化合物成分和(或)中药复方制剂干预线粒体质量控制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实验研究和(或)临床观察进行归纳总结,进一步阐释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病机制,明确中医药对线粒体质量控制的调控机理,总结中医药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的科学内涵与不足之处,以期为临床进一步应用中医药参与治疗糖尿病心肌病提供一定的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6.
<正>心脏最基本的能量代谢需求是通过能量物质脂肪酸和葡萄糖利用的平衡实现的。在缺血性心血管事件发生过程中,脂肪酸的浓度迅速增加,心肌对脂肪酸利用的调控发生改变。这些变化触发了心脏代谢平衡的崩溃,并造成心肌损伤。长久以来,对心肌缺血的药物治疗主要从增加氧供或减少氧耗  相似文献   

7.
心功能损伤的病理过程中,伴有一系列能量代谢的改变,心肌底物代谢发生重构,脂肪酸、葡萄糖等能量底物的选择与利用出现转移,持续的底物代谢紊乱将恶化能量供应、促进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底物代谢重构实际上是脏腑功能下降与病理产物积聚之间的层次递进、相兼为患、双向因果,“虚气留滞”是核心病机的概括。“虚气”(心气虚损、能量不足)是发病之本,作为始动因素并贯穿疾病始终;“留滞”(痰瘀水邪、脂毒性产物与乳酸等)是发病之标,是病情恶化进展的进一步表现;“虚气”与“留滞”相互交织、互为因果,反复叠加构成螺旋式的恶性循环,概括为因虚致实、虚实夹杂之证。以扶正补虚、疏通祛邪作为治疗原则,初期治以扶正补虚(益气)为主,酌情兼用疏通祛邪(活血)之法;中期和晚期治以扶正补虚(益气温阳)与疏通祛邪(活血、化瘀、利水)并重。遵守病机特点运用中药干预,可以促进脂肪酸、葡萄糖等底物的有效利用,减少底物代谢重构衍生的毒性产物堆积,标本兼顾从而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8.
缺血性心脏病是致死率极高的疾病之一,是一种心肌缺血缺氧的状态。心脏是人体高耗能器官,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的转移与利用是心肌细胞耗能的主要来源。线粒体是心肌细胞ATP生成的主要场所,维持心肌细胞的代谢,因此作为心肌细胞的“发电站”,线粒体在缺血性心脏病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此外,心肌线粒体氧化代谢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虽然心肌细胞在动物出生后不再分裂,但线粒体则可以不断更新。中医“卫气”的物质属性是现代医学的“线粒体”,西医的“线粒体”的功能体现中医“卫气”的作用,心居于胸中,主血脉,为阳中之太阳,气能行血,血液的运动有赖于气的温煦和推动。若气虚则失去温煦和推动,导致血脉闭塞瘀阻,不通则痛,发为胸痹心痛。从气虚血瘀探讨线粒体动力学不仅对于缺血性心脏病的病理机制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阐释益气活血法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学术思想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是消化系统常见病、疑难病,以胃黏膜腺体减少或消失为特征,CAG出现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被称为胃癌前病变,大大增加癌变风险。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症小体激活失调释放大量炎症因子,诱导炎症级联反应,参与多种疾病进程。研究发现NLRP3炎症小体激活失调会引起胃黏膜长期慢性炎症浸润,诱导CAG发生发展,而线粒体功能障碍在NLRP3炎症小体激活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线粒体功能障碍产生活性氧(ROS)堆积是激活NLRP3炎症小体的关键。刘友章教授提出“脾-线粒体相关”理论,认为脾主运化水谷,化生气血,将营养物质输送至全身,供给机体所需能量和物质;线粒体通过三羧酸循环生成的三磷酸腺苷(ATP)是人体的主要能量来源,二者在生理上作为人体能量加工厂的观点不谋而合,在病理上脾虚与线粒体氧化磷酸化功能障碍存在关联,脾虚不运出现湿浊痰瘀等病理产物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产生的代谢产物等存在契合之处。该研究从“脾-线粒体相关”理论出发,探讨CAG的中医病机,论述了NLRP3炎症小体与CAG发病的关系,提出线粒体功能障碍激活NLRP3炎症小体是CAG脾虚病机的现代生物学基...  相似文献   

10.
扩张型心肌病(Dilated cardiomyopathy,DCM)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心力衰竭,“能量饥饿”学说认为心脏衰竭的原因与心肌能量供需失衡有关,为心脏提供额外能量以缓解心脏“饥饿”状态成为优化心肌能量代谢治疗的新靶点。气虚血瘀与“能量饥饿”关系密切,益气升陷活血类中药多靶点、多途径调节心肌能量代谢,为心肌细胞提供更多能量物质,缓解心脏的“饥饿”状态,缓解心力衰竭进程。本文总结近几年益气升陷活血中药治疗DCM“能量饥饿”状态的研究,从“能量饥饿”学说探讨DCM气虚血瘀治疗的最新进展,为优化DCM心肌能量代谢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2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是胰岛素抵抗及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氧化应激是机体促氧化物产生和清除之间出现失衡的一种状态,被认为是糖尿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在代谢过程中,高血糖、高血脂导致线粒体产生大量活性氧,其可损坏线粒体功能,引起氧化应激反应。氧化应激则通过抑制胰岛素分泌;促进β细胞凋亡;降低胰岛素基因表达水平;阻断胰岛素作用通路,导致胰岛素抵抗等方式诱导2型糖尿病的发生发展。文章从氧化应激诱导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受损机制及单味中药干预抗氧化应激反应研究等3个角度进行综述,希望对2型糖尿病氧化应激发病机制有更完善的认识,并为抗氧化中草药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颜德馨教授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研究,认为冠心病多为气血失衡所致,主张采用气血辨证,从调畅气血出发,用“衡法”治疗冠心病,在临床上针对冠心病心绞痛、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患者,疗效显著.现将其治疗冠心病经验总结如下.1 气血辨证的理论基础中医学认为气血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且主要通过脏腑组织机能活动来反映人体的生理、病理现象.《素问?八正神明论》云“血气者,人之神,不可不谨养也”.不论何种疾病,均首先干扰气血的正常功能,导致气血紊乱,进而引起阴阳失调,经脉瘀阻不通,气血循行失常,疾病随之而起.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是大多数心脏疾病的最终转归。慢性心力衰竭可视作中医心脏主血脉功能的衰竭。近代中医认为痰是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病机之一并贯穿于慢性心力衰竭病程全程。中医认为痰具有黏滞胶着、蓄积凝结、阻滞气血等特性,与易积聚成瘤等致病特点。本文以中医药学与生物医学研究对象皆是人体为基础,根据痰的特性、致病特点将其与慢性心力衰竭的病因、病理过程中相关因素对照,对痰的内涵进行扩展并找出痰在慢性心力衰竭不同分期的生物学基础:前心衰阶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中的纤维斑块,高血压、糖尿病中动脉管壁成分的改变;前临床心衰阶段:心肌炎症中的炎症物质,心肌淀粉样变性中心脏内沉积的淀粉样蛋白,肥厚型心肌病中结构与功能异常的肌丝,扩张型心肌病中受损变性的心肌纤维、心脏瓣膜;临床心衰阶段:心室重塑中的心肌细胞肥大与凋亡、心脏间质内过度增殖的纤维结缔组织。其中心室重塑中的痰可视作伏痰致心力衰竭的范畴。  相似文献   

14.
喻晓春  付卫星 《针刺研究》1989,14(3):352-355
<正> 晚近的心脏生理学研究表明,心脏为维持血液循环,一昼夜搏血达8吨之多,同时消耗大量的能量。其能量主要来源于冠状动脉提供的氧和代谢底物在心肌线粒体中的氧化磷酸化过程。由于心肌耗能多,使其氧储和高能磷酸键的储量均较少,因此其对能、氧缺乏十分敏感。许多研究表明,电针可以改善缺血和缺氧状态下的心脏功能,然而电针对禁食状态下心脏的影响尚未见报导,本工作主要观察了电针对禁食犬心肌游离脂肪酸摄取,心肌葡萄糖摄取及心肌氧耗量的影响。材料与方法实验对象:28只健康杂种犬被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电针组,每组14只,平均体重对照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机制与能量代谢失衡密切相关。内质网(ER)和线粒体作为关键的细胞器,参与机体多种代谢过程的调节。ER功能失衡及线粒体功能障碍可能导致胰岛素抵抗,血液中糖脂积累,进而引发能量代谢失衡,最终导致胰岛β细胞损伤与凋亡,从而加速糖尿病的形成与进展。中医学中脾与内质网和线粒体均有其相关性,脾主运化与现代医学中促进物质能量代谢的功能相似。当脾主运化失职,分清泌浊失司时,会酿生痰浊水湿,壅滞中焦,干扰物质与能量的正常代谢。日久脾气亏损,动力不足,精微失于输布,故物质和能量代谢作用减弱。助脾运化法可扶脾气、助脾运、畅气机,恢复脾主运化功能,促进能量代谢平衡。因此,本文基于ER—线粒体互作,从“脾土壅滞—ER应激”与“脾气亏损—线粒体功能障碍”两方面探析助脾运化法可恢复机体能量代谢稳态从而治疗糖尿病。这可能成为从亚细胞水平层面科学理解传统中医学理论的新思路,可为助脾运化中药复方治疗代谢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6.
心力衰竭是心血管疾病发展至中后期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线粒体稳态失衡是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机制之一。本文围绕中医“阴阳理论”及线粒体稳态阐释心力衰竭的病理机制。心力衰竭为本虚标实之证,其基本病机为“阳虚阴盛”,以心阳气亏虚为本,阴邪留滞为标,虚实夹杂贯穿疾病始终,而线粒体稳态失衡是阴阳失衡在细胞微观层面的体现,主要表现为线粒体生物合成抑制、线粒体动力学失调、线粒体自噬紊乱等,影响线粒体结构和功能,并导致心肌能量代谢异常。故基于“阴阳理论”,以“补其不足、损其有余”为基本治法,调节线粒体生物合成、线粒体动力学、线粒体自噬,从而维持线粒体稳态,改善心肌能量代谢,对防治心力衰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心肌病由糖尿病发展而来,是糖尿病的重要并发症,现代临床发现其发病机制与糖脂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钙调节受损、AGEs积累增加、心肌纤维化、线粒体损伤、微血管功能障碍等因素有关。中医认为,糖尿病心肌病证属本虚标实,气阴两虚为其基本病机,气滞、血瘀、痰浊、水饮为其病理产物,临床治疗应标本兼治,但以治本为主。生脉散为益气养阴之经典方剂,目前多用于心律不齐、心肌炎、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类疾病的治疗,现代研究证实其可有效干预DCM的多种发病机制和病理环节,以上均为生脉散临床治疗DCM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李芳  吴昊  由凤鸣  李雪珂  徐波  朱沛文  肖冲 《中医杂志》2023,(20):2086-2089+2124
细胞间代谢竞争引起能量与代谢底物的流量和流向异常导致的“代谢-免疫互作”失衡是结肠炎癌转化病程中关键环节,“火不暖土”是结肠炎癌转化的中医关键病机。认为能量代谢障碍是“火衰”的微观表现,而免疫功能异常是“土虚”的生物学基础。“代谢-免疫互作”失衡与结肠炎癌转化病机“火不暖土”相契合,是中西医对同一病理机制的不同认识。治疗上协同调节能量代谢之“益火”及免疫功能之“补土”,运用益火补土法可有效阻延结肠炎癌转化。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心肌病(DCM)属于中医学消渴并发心悸、胸痹范畴。结合现代浊毒理论、络病理论及糖尿病心肌病的病理特点,认为“浊毒伏络”是DCM起病之本,心络受损是DCM演变之机,气血阴阳俱虚是DCM的最终结局。根据“浊毒伏络”理论和疾病分期特点,治疗方面提倡早期化浊解毒、中期搜剔通络、后期补虚固本。  相似文献   

20.
弱精子症以精子活动力低下为主要表现,在男性不育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线粒体作为精子的供能中心,能够通过氧化磷酸化将葡萄糖等代谢底物转化为ATP,供应精子运动,所以线粒体能量代谢功能与精子活动力关系密切。通过研究分析近年的相关文献,发现精子代谢功能受损多与呼吸链复合体活性下降、线粒体膜电位(MMP)降低、mtDNA的改变及活性氧(ROS)对线粒体造成破坏等因素有关,并且中医药对弱精子症的治疗也与其能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