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1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1]及《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2],其中提出健全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充分发展、医养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建立与完善康复护理、长期照护与连续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上海提出我国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9703”养老服务格局[3]。  相似文献   

2.
<正>人类寿命正在迅速增加,到2050年60岁以上的人口将达到20亿[1]。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剧,老年群体中的衰弱发病率日益增高[2]。在美国,65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中,衰弱患病率为15%[3],在我国社区、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中衰弱的患病率为12.8%、44.3%[4],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较大影响,给医疗保健系统、社会经济带来严峻考验。运动是预防和治疗衰弱的最佳疗法[5]。抗阻运动能增强肌力、改善机体功能,但由于老年人身体机能随着年龄增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3.
<正>养老机构老年人基础疾病多,机体免疫力低,发生急症和呼叫救护车的比例较高[1-4]。养老机构虽配备了医护人员,但仍有相当大比例的老年人被转诊至医院治疗[3]。尽管医院急诊科可以为老年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救治,但研究[5-6]显示老年患者在急诊科更易发生谵妄、压力性损伤、感染、虚弱,甚至死亡。养老机构通过早期识别急症和适当的疾病管理可以减少非必要的转诊和住院。近年来,国外对于养老机构老年人急症转诊开展多项研究,并就降低非必要住院提出多种干预方法,对于减少老年人可避免的住院、提高医养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我国虽针对转诊开展了医院转诊模式、影响因素以及困境的相关研究,但尚缺乏统一规范[7],  相似文献   

4.
孟海英 《全科护理》2020,18(7):874-877
[目的]探讨洛阳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管理者对医养结合发展困境的管理体验,探讨医养结合发展策略。[方法]选取洛阳市6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共7名管理者进行非结构式深入访谈,运用现象学分析法分析、总结访谈资料。[结果]洛阳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困境归纳为社会因素制约、医养人员短缺且负性照护体验、照护体系不完善、硬件设施不足4个主题。[结论]洛阳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发展需要明确社会定位和发展方向,完善医养结合支付体系和风险保障体系;构建医养技术和照护体系;培养专科人才,关注医养职业心理支持;重视养老文化与建筑规划、硬件设计的融合。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加深,老年人口数量将从2.68亿增至4.23亿,人口老龄化水平从18.5%升至29.1%[1]。国务院印发《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对健康老龄化提出了明确的规划[2]。衰弱前期是延缓老年失能的重要窗口期,有效识别对改善老年人健康结局十分有意义[3]。衰弱[4]是老年人生理储备下降导致机体易损性增加、抗应激能力减退的非特异性状态。衰弱会增加跌倒、住院、失能、死亡等负面健康结局的风险[5]。  相似文献   

6.
我国是全世界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16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超过2.3亿,占人口总数16.7%,未来还将以每年800万速度增长[1]。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规划》用“形势严峻”形容了我国面临的老龄化形势[2],医养结合成为当今社会不可或缺的养老模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的建设和运行。[方法]从组织框架、管理体系、运行体系三个方面建设和运行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结果]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运行良好,老人对中心的服务满意度达98%。[结论]医养结合老年长期照护模式能够成功运行,可以改善我国养老体系医疗服务支持系统薄弱的现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在推进医养资源融合过程中的困难,为促进医养结合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对策。[方法]2017年11月—2018年3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11名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管理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提炼主题。[结果]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提炼出医养结合机构的发展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人力短缺、失能老人照护供给不足、无医保资质4个主要难题。[结论]为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发展,要在政府相关政策引导下,寻求多种筹资方式,加大专业人才培养,规范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准入门槛并给予具备医疗条件的养老机构医保资质,进一步优化医养资源配置,提高养老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以满足老年人的多元化养老需求,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我国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质量进行评价,针对农村养老服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路径,推进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新发展。[方法]借助Servqual模型建立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运用SPSS软件、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青岛市6个区市调查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农村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质量评价一般,尤其对医疗护理、精神文娱、经济适用等方面满意度较低。[结论]应从政府、机构、社会等多角度出发,制定切实可行的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标准和方案,改善农村医养结合养老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模式选择情况以及影响因素,为农村养老模式的发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问卷对成都市新都区60岁以上的老年人253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14人选择家庭养老,占84.6%;16人选择机构养老,占6.3%;8人选择社区居家养老,占3.2%;15人选择医养结合居家养老,占5.9%。养老模式的选择受经济条件、社会支持系统、医疗需求、心理需求的影响。[结论]家庭养老是目前农村老年人选择的主要养老模式,但在医疗方面存在不足,应推动医养结合的居家养老模式的实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医养结合养老机构老年群体对老年护理人员核心能力的需求情况。[方法]采用老年护理核心能力需求问卷对入住医养结合机构的104名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老年护理核心能力需求问卷的总均分为(4.11±0.15)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是人际关系能力需求(4.49±0.27分),其次为专科护理能力(4.36±0.34分),得分最低的是管理科研能力(3.29±0.24分)。[结论]医养结合机构老年群体对护理人员护理核心能力需求较高,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应注重对老年护理人才核心能力的培养,以满足老年群体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广州市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士工作体验的真实感受,为提高养老机构护理队伍的人力资源管理、稳定护理人才队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医养结合养老机构17名护士进行半结构式访谈,了解其工作体验和感受,根据现象学分析方法对访谈内容进行分析。[结果]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护士的工作体验有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积极方面主要体现在拥有就业优势、有利于帮助朋友和家人、与老年人相处融洽、二胎意愿较强、团队互帮互助、情感收获较大6个方面。消极方面主要体现在家属理解不够、与老年人沟通困难、工作条件和资源局限、缺乏老年护理多学科知识、角色分工模糊和发展空间较小6个方面。[结论]护理教育者应进一步加大养老护理人才培养体系、提高护理从业者对养老机构的认知,管理者应优化护士管理体系、结合医养结合体实际情况制定专门的护士培养方案和考核标准,从而促进养老护理队伍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我国老龄化趋势日益严峻。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65岁老年人口数量达到1.91亿人,占总人口比重为13.5%。社区养老、居家养老是老年人群的首要选择[1]。如何为社区老年人群提供优质、高效、便利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老年人多层次的健康养老需求,已经成为全社会重点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医"视角探究并分析云南边境多民族州市养老机构医养结合的现状、模式及特色,找出存在的问题并研究其对策。[方法]通过听取汇报、交流座谈、查阅台账资料和实地查看等方式对云南边境3个多民族州市、6个县(市、区)的公办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情况进行调查。[结果]3个边境多民族州市医养结合服务工作开展起步较晚,养老机构主要有3种医养结合服务模式。[结论]经济欠发达且卫生资源较缺乏,少数民族聚集的云南边境多民族州市养老机构的医养结合服务处于较低水平。需要通过建立多种医养结合模式、落实医养服务规范和政策扶持、加强医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措施,进一步探索边境多民族州市医养结合服务模式,促进边境州市医养结合服务体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上海护理》2022,(8):73-73
[本刊讯]为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加快老龄事业和产业发展,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1部门于2022年7月21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围绕以下6方面提出了共15条具体意见。①发展居家社区医养结合服务:包括积极提供居家医疗服务、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②推动机构深入开展医养结合服务:包括支持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养结合服务、提升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能力。③优化服务衔接:包括加强医疗养老资源共享、积极发挥信息化作用。④完善支持政策:包括完善价格政策、加大保险支持、盘活土地资源、落实财税优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合肥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入驻老人久坐行为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5—8月便利抽取合肥市3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中的210名老年人为研究对象,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害怕跌倒评估、简易衰弱量表(FRAIL)、中文版老年抑郁量表(GDS-30)、国际体力活动短问卷(IPAQ-SF)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机构内老年人久坐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合肥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平均每日总久坐时间为(7.09±1.66)h/d,久坐时间≥6 h/d 的老年人为153名(72.9%)。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有无久坐爱好、衰弱状态、害怕跌倒、健康自评、抑郁程度是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久坐行为的影响因素(均P<0.05),共解释 62.2%的变异量。结论 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久坐行为现状不容忽视。今后应重点关注男性、高龄、有久坐爱好、衰弱、害怕跌倒、健康自评差、中重度抑郁的老年人,并制定针对性强、可行性高的久坐行为干预策略改善其久坐行为现状,达到改善晚年生活质量、促进健康老龄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梁艳  谢恺霏   《护理与康复》2018,17(11):79-81
目的了解城乡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态度和意愿。方法采用现况调查的方法,应用"城乡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态度与意愿调查表",对203例城乡老年居民进行调查。结果 11例(5.4%)老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了解,其中最不了解的内容是收费标准;有151例(74.4%)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表示支持,支持的主要原因是老有所养;177例(87.2%)老人表示愿意入住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其主要动机是家中无人照顾。结论城乡老年居民对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了解较少,但大多数持支持态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调查四川省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属性及其影响因素,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实现对老年人服务需求满足的"靶向精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于2019年2月—6月抽取成都市、攀枝花市、泸州市、自贡市27所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内773名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Barthel指数评定表(BI)、孤独感量表(ULS-8)、社会网络量表(LSNS)及自制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Kano属性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老年人在整体层面对55项服务具有一定的需求,包括22项必备型需求、7项期望型需求、26项魅力型需求。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结果显示,自理能力等级、年龄、每月机构照护费用、月收入、功能性共患病指数、子女数量、文化程度、孤独感、户口所在地、婚姻状况是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服务需求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老年人整体呈现出高龄、多病、失能、孤独且社会支持较差等特征,养老服务整体需求呈现出"高依赖性"和"高期待性"倾向,养老机构应注意对老年人进行特征群体的划分及需求的差异性满足,制定"基础保障"+"个性选择"的弹性服务菜单。  相似文献   

19.
<正>据2010年第6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1]显示,我国目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1883亿。据专家预测,我国老年人总数2025年达到3个亿;到2050年将增加到4个亿[1]。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社会结构的变化,我国老年人进入养老机构生活逐渐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大多数与老年相关的疾病,例如关节炎、风湿和神经病变,会导致慢性疼痛和功能障碍。如果没有适当的疼  相似文献   

20.
上海近十年来,老年人口快速增长,其中失智失能的老龄人口比例大幅提高。2014年上海开始“医养结合”新模式试点工作。本文以上海某老年护理院主办的“医养结合”养老机构模式的实践,探索其主要做法、效果、特色、分析存在的问题、对策与建议。为“医养结合”模式推进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