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非限制型全膝关节假体治疗僵直型膝关节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收治的12例僵直型膝关节行非限制型假体的全膝关节置换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其中男5例,女7例,年龄39~78岁,平均52岁。采用膝关节HSS评分和疼痛VAS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12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5个月(3~37个月)。术后膝关节屈曲60°~95°,膝关节伸直迟滞7°。术后膝关节无明显疼痛9例,膝关节疼痛VAS评分≤4分:3例。HSS评分:术前42分,术后最后随访84分,优良率为83%。中期随访所有患者未发现明显假体松动,未出现假体周围感染,无翻修患者。结论:应用非限制型假体行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僵直型膝关节,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
《陕西医学杂志》2015,(6):686-688
目的:探讨髁限制型假体在复杂内翻膝关节初次置换中的应用。方法:对18例(21膝)复杂内翻的膝关节采用髁限制型膝关节假体进行初次置换,术后对畸形矫正、膝关节稳定性恢复、HSS评分、影像学改变等指标进行评价。结果:术后随访37.33±12.99月,所有假体无感染、松动翻修。HSS评分由术前32.43±12.51分升高到86.71±4.35分,关节稳定性侧方活动由术前7.52°±3.42°降低到2.29°±0.46°,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由术前85°±15.41°增加到术后113°±11.22°。术前患者内翻角度为26.95°±5.12°,术后患者内外翻角度为1.33°±1.06°,手术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复杂内翻畸形的初次膝关节置换术中应用髁限制型假体,手术操作方便,畸形纠正明显,并获得了良好稳定性及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自体混合植骨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RandC型骨缺损的疗效。方法 总结2002年2月至2007年6月本院使用自体颗粒植骨加结构植骨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RandC型骨缺损患者12例,其中男3例(4膝),女9例(12膝),50~79岁,平均63.4岁。骨关节炎11例(14膝),类风湿关节炎1例(2膝)。术后随访12~48个月,平均26.8个月。记录患者术前、术后3d、3个月、1年和末次随访X线平片及HSS评分结果。结果 术前膝关节HSS评分为22.5(19~31)分,术后末次随访平均87(78~96)分,术后明显优于术前(P<0.05),其中优(≥90分)4例(6膝),良(80~89分)7例(9膝),中 (70~79分)1例(1膝),优良率93.75%,术后末次随访复查X线片可见植骨均愈合,未见移位、骨吸收、骨溶解、胫骨平台塌陷、假体松动及感染征象。2例出现透亮带,但均<1mm,未见假体松动。结论 自体混合植骨能有效治疗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近端RandC型骨缺损,为胫骨假体提供良好的初始稳定性,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4.
廖前德  尹科  钟达  胡懿郃  李康华  李人杰   《中国医学工程》2007,15(3):271-273,276
目的探讨半月板旋转型人工膝关节置换(rotating-platform total knee arthroplasty)治疗中老年膝关节病的临床特点、手术技巧和并发症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2年1月~2006年1月施行的半月板旋转型人工膝关节置换42例54膝,采用HSS(hospitalforspecialsurgery,HSS)膝关节评分标准和美国膝关节协会全膝关节置换术X线评分进行手术前后比较。结果42例术后随访6~49个月,平均21个月,HSS评分术后平均为93.1分,采用统计软件SPSS11.5分析,t=-45.35,P<0.01,优良率达100%。活动范围术后平均129.4°,X线评分提高到术后平均90.98分,t=-31.71,P<0.01。全部患者均可站立及行走,未发现假体松动。结论半月板旋转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无痛、稳定、活动好,手术操作简便,并发症少,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5.
王英明  李守民  徐玮  黄威 《安徽医学》2017,38(2):205-207
目的 探讨髁限制性假体(LCCK)治疗复杂膝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6月安徽医科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收治的19例复杂膝骨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严重膝内翻伴平台内侧骨缺损12例,严重膝外翻3例,Charcot关节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2例,初次后稳定型膝关节假体(PS假体)置换后再翻修1例.均行LCCK全膝置换,术后早期功能锻炼,随访观察疼痛及功能评分,评估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75~100 min,平均(90.05±5.46)min.术中术后出血量150~400 mL,平均(310.00±72.03)mL.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无感染及静脉血栓发生.随访6~24月,平均12月.膝关节稳定性良好.HSS膝关节功能评分:优14例,良4例,中1例,优良率为94.7%.术前HSS评分为(47.11±5.70)分,术后为(84.79±4.70)分,术前术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膝关节有较大骨缺损或明显侧向不稳定,普通表面置换不能满足关节置换需要时,应用LCCK,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利用3D打印定位截骨导板行膝关节单髁置换(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UKA)治疗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16年6-10月阜阳市人民医院骨科收治25例膝关节内侧间室骨性关节炎患者,行UKA治疗,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3D打印组(12例)和常规组(13例),比较手术时间、出血量(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胫骨假体力线偏差(冠状位胫骨假体的垂线与胫骨机械轴的夹角)和术后1、3、6个月时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膝评分,观察3D打印截骨导板在膝关节单髁置换中的临床疗效。 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0个月。3D打印组在出血量、胫骨假体立线偏差方面优于常规组[出血量:(237.1±143.7)ml vs.(391.2±163.8)ml、胫骨假体立线偏差:(1.5±0.9)° vs. (2.9±1.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相比,术前与术后1、3、6个月HSS评分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HSS评分随着时间的延长向好的方向发展,然而2组组间术后同期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利用3D打印定位截骨导板行膝关节单髁置换出血少,创伤小,截骨精准,能够个体化治疗,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的原因,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本组18例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翻修术,男12例,女6例,平均年龄65.6岁(54~76岁)。初次关节置换类型:全髋置换14例,人工股骨头置换4例。翻修原因:3例为感染性松动,余均为无菌性松动。翻修距初次手术时间:2~3年3髋,8~10年12髋,10~15年3髋。翻修假体类型:非骨水泥型假体,国产6例,进口12例。X线评价包括翻修前骨缺损,翻修前后的下肢长度,股骨偏心距,前倾角。临床功能评价采用Harris评分。结果18例均获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3年,术后所有患者双下肢基本等长,偏心距,前倾角,颈干角恢复至初次手术前水平,术后3~4个月均完全负重,髋关节疼痛除1例外其余完全缓解,至最后1次随访时,按Harris评分,优良率为91.6%。无感染及髋关节脱位发生。结论翻修的常见原因为无菌性松动,髋臼磨损和感染性松动;髋关节翻修是一种近期疗效满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运动学对位对线牛津活动衬垫单髁关节置换技术(OUKA)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中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中日友好医院2015年6月至2017年1月采用运动学对位对线技术连续进行的最初86例98膝OUKA患者随访5年以上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4例28膝, 女62例70膝, 患者手术年龄为(68.4±8.0)岁。记录并比较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的临床资料, 对膝关节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关节活动度、影像学假体角度及手术并发症等进行评估, 分析单髁关节置换运动学对位对线技术的临床效果。结果术后随访(70.9±5.9)个月(60~81个月)。手术时间为(56.4±9.1)min, 术中无中转全膝关节置换, 无侧副韧带损伤, 无骨折。术后住院时间为(5.8±1.9)d。术后血红蛋白下降(12.7±5.5)g/L。围手术期无病例死亡, 无输血, 无肺栓塞、脂肪栓塞、心脑血管意外等不良事件发生。截止末次随访, 所有病例无翻修, 无垫片脱位、假体周围感染、假体无菌性松动、对侧间室关节炎进展等并发症。有3例患者报告不明原因的膝关节疼痛。术后HSS评分由(59.1±8....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2014年10月采用TKA治疗膝关节外翻畸形患者27例(32膝)的临床资料,其中男6例,6膝关节,女21例,26膝关节,年龄31~72岁,平均68.7岁,进行临床效果评价。结果置换后随访12~48个月,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无腓总神经麻痹发生,患者膝关节活动范围术前50°~105°,平均(68.50±17.56)°,术后90°~125°,平均(108.50±26.78)°,股胫角术前11°~31°,平均(18.2±5.1)°,术后3°~11°,平均(8.5±2.1)°,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术前28~54分,平均(39.0±4.57)分,术后45~100分,平均(88.2±15.8)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外翻畸形可采用常规截骨、单纯外侧软组织松解及后稳定型假体植入,能较好地矫正外翻畸形,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利用自体骨植骨的方式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近期疗效.方法 选择重庆市南川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月有胫骨平台骨缺损的膝关节行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例(12膝).观察术后患者疼痛、关节活动范围、畸形矫正程度及关节功能改善情况,并对患者手术并发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例患者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有效修复,承载假体可靠;术后载线片显示胫骨假体下方无骨质缺损表现,假体位置良好.术前HSS评分平均为(19.0±4.0)分,术后HSS评分平均为(87.6±12.5)分,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HSS疼痛评分为(14.8±3.6)分,术后为(25.4±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膝关节平均活动范围为(61.0±14.7)°,术后平均为(107.3±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平均胫股角(FTA)为(182.1±10.7)°,术后平均FTA为(176.4±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未见严重并发症.结论 使用自体骨植骨修复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胫骨平台骨缺损,可合理利用截骨获得的自体骨,达到缺损部位的理想修复,既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胫骨平台的骨量,又重建了胫骨假体的均衡力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全膝关节置换术是成功的手术,能够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初次膝关节置换的数量每年都在增加。由于无菌松动、感染、假体位置以及其他原因,许多假体需要进行翻修。翻修手术对于骨科医师有一定挑战性,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现就骨缺损的处理、翻修假体的选择以及感染的处理等问题进行综述,以期给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膝关节置换在膝关节内翻畸形中治疗应用。方法选择该院收入的膝关节内翻畸形的患者共56例,患者给予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观察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挛缩度、HSS评分、膝关节内翻角、关节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本组患者获6~24个月的随访,平均10.8个月。患者术后膝关节屈曲挛缩度、HSS评分、膝关节内翻角及关节活动度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组患者中1例术后1个月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经行保守治疗后痊愈,1例患者术后半年发生了迟发性的感染,给予术后翻修处理。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疗效显著,术中软组织平衡、准确的切骨是治疗膝关节内翻畸形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单半径假体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对重度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患者膝关节活动度和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33例重度KOA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使用假体不同将患者分为行多半径假体TKA术的对照组(n=221例)与行单半径假体TKA术的研究组(n=212例)。观察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比较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膝关节功能(HSS评分)、膝关节活动度(ROM)、膝关节疼痛评分(VAS)、生存质量评分(WHOQOL-100)、炎性指标[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研究组术后3个月HSS评分、ROM比对照组高(均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3个月HSS评分、ROM差值比对照组大(均P<0.05);研究组术后3个月VAS评分比对照组低,WHOQOL-100评分比对照组高(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3个月VAS评分、WHOQOL-100评分差值比对照组大(均P<0.05);研究组术前、术后3个月IL-1β、TNF-α差值均比对照组大(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g...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髌股关节置换与否对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患者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全膝关节置换的患者60例(60膝),其中30例在术中置换髌骨关节,30例不置换髌骨关节,术后随访1年。观察并比较两组膝关节KSS评分、HSS评分、髌骨评分(P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定期复查X线观察假体稳定性。结果:术前两组各项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而术后6周、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术后1年髌股关节置换组KSS、HSS评分、PS评分均高于非髌股关节置换组,而VAS评分低于非置换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后,两组髌骨倾斜角、髌骨适合角、胫骨角、髌韧带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结论: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同时行髌股关节置换可有效提高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和髌骨功能,同时缓解术后膝前疼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多次使用自制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感染的临床疗效,探索一种经济实用的彻底治愈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感染的旷置翻修术。方法2007年1月到2013年1月我院收治膝关节置换术后严重感染患者7例,均采用一期手术彻底清创,取出假体并多次(2~3次)置入自制可以活动的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临时间隔物,术后即可早期活动并可以完全负重。术后选用敏感抗生素静脉滴注2~4周,感染治愈后再置入翻修假体。截至末次随访时,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记录并对比患者术前及术后HSS评分、局部感染症状、抽取关节液细菌培养及术中留取病理组织切片结果,对患者术后定期X线片进行评价。结果7例患者均经过2~3次抗生素骨水泥间隔旷置后,给予行膝关节翻修术,随访时间平均38个月(8~74个月),未见明显患膝关节感染症状,翻修后膝关节活动范围在伸直0°-屈曲108°之间。结论自制关节型抗生素骨水泥临时间隔物在严重膝关节感染旷置术中操作方便,多次采用可以成功、彻底的治疗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部严重感染,在旷置期能够保留关节活动度,可减少术后疼痛,改善关节功能。为二期再置换假体提供方便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彻底治愈严重膝关节置换术后感染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4年11月,采用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膝关节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36例(45膝)。其中男24例,女12例。年龄58~79岁,平均72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患膝疼痛,屈曲挛缩畸形及功能受限。术后随访膝关节(HSS评分)及放射X片影像学改变。结果:所有病人术后平均随访43个月,无1例出现假体周围感染、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5例术后出现腓总神经麻痹,经过营养神经等保守治疗,术后半年恢复。膝关节HSS评分由术前(51.75±4.14)分上升至术后(85.75±2.47)分,与术前HSS评分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中优31膝,良9膝,优良率达89%。膝关节假体X线片影像学随访未见假体松动。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通过精确的截骨纠正下肢力线以及合理的软组织松解治疗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应用后稳定型全膝假体行全膝置换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共15个膝关节,术前HSS评分,30~40分5例,40~50分8例,50~60分2例,使用后稳定型全膝假体行全膝置换术,随访(7±2.1)月。结果:13例病人均获得随访。术后无感染及假体松动表现。按照膝关节HSS评分,优11例,良2例,中2例。结论: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可有效缓解骨关节炎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牟晓峰  王斌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0):1333-1335
目的:探讨运用两种假体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TKA)治疗女性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对113个膝关节行TKA。结果:113例均获随访,时间5~32个月,平均23.5个月。患者术后在疼痛、功能方面改善明显;膝关节评分应用HSS评分系统,由术前平均42.42分提高到83.99分。末次随访时113个膝关节平均活动度为115度。手术优良率为91.15%。结论:应用RP、RPF假体的TKA术对治疗女性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良好的术中软组织平衡和术后康复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08例膝骨关节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54例。对照组采用普通后稳定假体置换治疗,观察组采用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治疗,均随访1年。比较两组术前、术后美国特种外科医院(HSS)评分、骨性关节炎指数(WOMAC)评分、膝关节活动度及膝前痛发生率。结果术后1年,观察组HSS、WOMAC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最大屈曲度和关节活动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膝前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屈曲度全膝关节假体置换术治疗老年膝骨关节病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膝关节功能和活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减少膝前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