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周围神经疾病主要包括神经损伤及神经肿瘤两大类,前者又包括直接的外伤损伤及神经卡压伤.周围神经有无病变、损伤,虽然可通过临床体检、肌电图、热像仪及生物磁等手段检查,但对于病变的具体部位及程度却无方便、直观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神经肌电图检查在腕管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价值及临床鉴别诊断意义。方法对39例临床诊断为腕管综合征患者进行神经肌电图检查,包括神经传导速度检测和针极肌电图检查。结果 39例患者中,正中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减慢、感觉潜伏期延长48条,正中神经感觉电位波幅下降38条,运动远端潜伏期延长34条。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12条,10条拇短展肌出现神经源性损伤。结论神经肌电图检查为腕管综合征诊断提供客观依据,同时能对正中神经肘部病变、臂丛损伤、神经根病变及周围神经病变进行鉴别诊断,能排除上述神经病变,对腕管综合征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周围神经病变诊断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的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35例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当成研究对象,对其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过程与结果进行回顾,分析诊断效果。结果对于神经源性肿瘤类型的判断,超声准确率是92.9%,与病理学诊断的100.0%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对于神经损伤受损神经的判断,超声准确率是95.1%,与术中所见诊断/符合临床症状的100.0%对照也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神经源性肿瘤、神经损伤这两种常见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中,高频彩色多普超声诊断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糖尿病与周围神经电生理改变的关系,提高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早期确诊率。方法:应用神经电生理检查方法,确定了252例糖尿病病人胫后、腓肠、正中及尺神经感觉传导速度(SCV)及相应肌肉的肌电图。结果:异常190例(占75.39%),多发性损害174例占(69.05%),其中46例无自觉症状,38例无周围神经病变体征;糖尿病病长短与神经电生理异常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血糖控制情况不同,神经电生理异常也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查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能大大提高早期确诊率。  相似文献   

5.
糖尿病神经病变累及范围较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故详细系统的问诊、体格检查及神经损伤相关的检查对于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早期发现具有重要作用。其中神经传导速度是美国糖尿病协会规定的糖尿病神经病变确诊手段;定量感觉检查适合追踪随访患者病情。目前,皮肤活检是糖尿病神经病诊断的金标准,主要适用于小纤维神经病变。另外,MRI、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等新科技诊断技术的介入,有助于提高DNP诊断的灵敏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6.
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本文分析 6 8例糖尿病人神经电生理变化 ,以探讨其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的诊断价值。1 资料与方法本文 6 8例糖尿病均经临床确诊 ,其中Ⅰ型 7例 ,Ⅱ型 6 1例。男 43例 ,女 2 5例 ,年龄 2 6~ 72岁 ,平均 48岁。糖尿病病程 6月~ 2 0年 ,平均 6 .8年。临床诊断为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者 38例 ,均有不同程度的四肢远端麻木、无力和烧灼感 ;查体 :有手套、袜套样感觉障碍者 2 9例 ,轻度肌萎缩者 8例 ,无周围神经临床症状者 30例。均排除其它原因所致的周围神经损害。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分别选用正中…  相似文献   

7.
癫持续状态是指性发作时间长 (超过 30min)而有潜在性神经损伤的癫类型。癫持续状态后慢性脑病、脑萎缩、局灶神经症状发生率明显增加 ,但神经损伤机制仍未阐明 ,临床治疗也缺乏有效手段。近年来 ,随着对癫持续状态的不断深入研究 ,对癫持续状态后神经损伤机制有了更多的认识。1 癫持续状态引起神经病变的证据临床很难确定癫持续状态可引起何种并发症和哪些并发症来自于癫持续状态本身。但有统计学资料证明[1] 全身痉挛性癫持续状态 (GCSE)后的慢性脑病和脑萎缩发病率占 6 %~ 15 % ,局灶神经症状恶化占 9%~ 11% [2…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234例确诊的糖尿病者进行了详细的神经系统检查,其中140例还作了周围神经的感觉及运动传导速度测定。根据神经系统检查结果可诊断并发神经病变者123例(52.6%),加上神经传导测定结果升为158例(67.5%),发病率增加了14.9%。本组病例显示:并发神经病变与否和糖尿病发病年龄无关,但糖尿病病程在5年以上者并发神经病变比5年以下者为多。作者还提出了糖尿病性神经病变的早期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药物治疗现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贾海燕  田浩明 《四川医学》2002,23(9):965-967
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已超过 1亿。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周围神经病变发病率较高 ,大约可达 5 0 %~ 6 0 % [1] ,大体可分为 :1亚临床神经病变 ,经电生理和感觉敏感性检查异常 ,但无临床症状 ;2有临床症状的对称多发性周围性神经病变和自主神经病变 ;3非对称性单神经病变和多神经病变 ;4中枢神经病变 ,如糖尿病性脊髓病变和脑病等。一般末梢神经首先受累 ,对称性多发性神经病变及植物神经病变较常见。早期常见表现有肢体麻木或对称性下肢疼痛 ,刺痛甚至剧痛。当植物神经受累后 ,病人可表现心率失常 ,体位性低血压 ,顽固性腹泻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究与分析超声造影与常规超声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临床效果.方法 整群选取并回顾性分析该院自2012年9月—2014年9月收治的298例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检查,对比两种方法 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准确性.结果 超声造影诊断血管癌、硬化结节、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内胆管癌、不均匀脂肪肝及其他病变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0.70%、72.22%、71.43%、58.33%、80.00%、50.00%,彩色多普勒诊断血管癌、硬化结节、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内胆管癌、不均匀脂肪肝及其他病变时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9.77%、55.56%、50.00%、33.33%、60.00%、25.00%,超声造影较常规超声诊断血管癌、硬化结节、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内胆管癌、不均匀脂肪肝及其他病变准确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1、6.74、5.90、4.56、7.11、6.34,P<0.05).结论 在诊断肝细胞性肝癌、转移性肝癌常规超声与造影超声的诊断率无明显差异,但在诊断血管癌、硬化结节、局灶性结节增生、肝内胆管癌、不均匀脂肪肝及其他病变时,则需给予超声造影检查以确保结果 的准确性,同时需要临床医生结合临床症状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最终确诊.  相似文献   

11.
周围神经损伤B超检查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B超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对17例临床已确诊为周围神经损伤的患者采取健肢、患肢同一水平对比进行B超形态学检查。将获取的正常神经和损伤神经声像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周围神经的细微结构,根据周围神经损伤时超声的特异性表现,能确定病损部位、范围,神经缺损的长度,能识别假性神经瘤。结论:B超为周围神经损伤提供了新的形态学诊断方法,对临床治疗和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围神经外伤50例肌电图、神经电图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肌电图、神经电图对周围神经外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0例周围神经外伤的患者进行肌电图(EMG)、神经电图(MCV、FCV、HCV)检测。结果;EMG异常率94.2%,MCV为92.8%,FCV为100%,HCV为100%。结论:两项检查均为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为确立神经损伤的诊断提供了客观指标朋有助于定位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损伤的高频超声应用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对63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进行检查,并和健侧同一部位的正常神经对比,结果与MRI和手术相对照,将正常神经和损伤神经超声改变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周围神经的细微结构,周围神经损伤后超声有特异性表现,能确定病损部位、范围,神经缺损的长度,识别假性神经瘤。结论超声对周围神经损伤诊断符合率高,定位准确,对临床选择治疗和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神经传导功能在小儿急性驰缓性瘫痪()中表现特征和诊断价值。acuteflabbyparalysis,AFP方法:167例患儿进行周围神经运动、感觉传导功能检查和结果分析。AFP结果:格林巴利综合征神经运动肌肉复合电位  (1)-45.9%消失,波幅显著降低,其中运动传导速度异常延迟;波异常;注射性神经损伤患侧(CMAP)54.1).7%(MCV)F89.2%(2)消失和波幅显著下降分别是和,延迟;灰髓炎综合征患侧波幅轻度降低。肌病CMAP68.9 %MCV2.2%(3)27.9%CMAP(4)和急性脊髓炎、正常,但后者波均异常。肱骨骨折桡神经消失。MCVSCVF(5)CMAP92.3%结论:周围神经传导功能检查(1)结果,能明确病变部位和性质,有助于小儿鉴别诊断。AFP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CIDP)早期临床表现、神经电生理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对我院自2000年7月~2008年1月被误诊断的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及神经电生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慢性格林巴利综合征因早期症状及体征不典型易被误诊为其他原因诱发的周围神经疾病,其中以嵌压型周围神经疾病多见。周围神经电生理检查有利于疾病的早期诊断,但应动态观察临床症状及电生理检查的变化,从而减少误诊率,以便早期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获得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糖尿病足属于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以周围神经功能障碍为其特点?探讨该疾病的有效动物模型,可以更深入了解其发生和发展规律?发病机制?预防及治疗措施?因此,在研究疾病的诊断?预防和治疗过程中,合理构建动物模型至关重要?迄今为止,大鼠?小鼠?裸鼠?转基因鼠等均被尝试作为糖尿病足神经病变模型研究的实验动物?通过不同的方式,如缺血再灌注?切除或结扎神经?烫伤等造成神经损伤来建模?本文就糖尿病足神经病变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高频超声在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洪  肖丽达  古琳若  张广俊 《海南医学》2007,18(8):13-14,40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在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用高频超声检查30例正常肢体外周神经和32例肢体外周神经病变患者,其中肢体外周神经损伤25例,肢体外周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膜瘤4例.结果 高频超声可以清晰显示正常外周神经声像图,高频超声对肢体外周神经病变诊断总符合率为90.6%(29/32),并总结肢体各类型外周神经损伤及神经纤维瘤,神经鞘膜瘤声像图特点.结论 高频超声可作为外周神经损伤和肿瘤首选的检查方法,对临床治疗和选择手术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性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植物神经病变和较少见的颅神经病变的总称。本文就本院1985~1993年收治的糖尿病神经病变138例作一分析。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文所收集的病例均属临床糖尿病。其中胰岛素依赖型32例,占23.2%,非胰岛素依赖型106例,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传导速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美国尼高力Viking Quest型肌电/诱发电位仪,对112例临床上确诊为糖尿病的患者和60例健康人.进行了周围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及感觉神经传导速度(9CV)检查及研究.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12例患者中MCV或3CV至少有一项异常者74例,占66%.其中正中神经异常率为35.7%,尺神经异常率为26.8%,腓总神经异常率为61.6%.而临床上确诊有周围神经病变者仅为17.9%.病程大于10年的糖尿病患者组MCV、SCV与健康人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异常率下肢高于上肢,且传导速度的改变呈双侧对称性并与病程有关.结论 神经传导速度的测定对早期诊断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DPN)是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20.
肘管综合征(CuTS)是尺神经在肘部尺神经沟处受压,产生以尺神经麻痹为主的症状和体征。高频超声检查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周围神经病变的辅助诊断,其不仅能够直接显示神经解剖结构的改变,还可以帮助确定神经压迫的病因。高频超声检查CuTS观测指标有尺神经的横截面积、肿胀率、内部回声、血流情况、压平比等。本文就CuTS的高频超声诊断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