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唐娉婷  殷璀颖  蔡莉娟 《新中医》2023,55(4):182-185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伴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AECOPD伴失眠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专科护理干预及艾司唑仑片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治疗,2组均治疗4周,随访4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期间及随访4周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以及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夜间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潜伏期。结果:治疗后,2组PSQ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PSQ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夜间睡眠时间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入睡时间、睡眠潜伏期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研究组夜间睡眠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入睡时间、睡眠潜伏期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30%,高于对照组71.74%(P<0.05)。治疗期间及随访4周,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19.57%(P<0.05)。结论:在常规专科护理干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联合艾司唑仑片治疗AECO...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按随机信封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6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穴位敷贴、耳穴贴压治疗。比较2组中医证候评分、改良CT严重程度指数(MCTSI)分级、实验室指标[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酶(AMS)和脂肪酶(LPS)]以及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7.83%,高于对照组84.7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腹满硬痛、大便干结不通、日脯潮热、胸脘痞塞、呕吐、小便短赤等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MCTSI分级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WBC、CRP、AMS、LPS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上述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耳穴贴压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抑制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中医证候及MCTSI病情分级,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王春回  叶双 《新中医》2023,55(4):178-181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期呕吐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126例妊娠期呕吐孕妇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3例。2组均行常规静脉补液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奥美拉唑联合盐酸异丙嗪治疗,研究组给予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评分、临床指标改善时间及复发率。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24%,高于对照组84.1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恶心呕吐、厌食、头晕、耳鸣、口干舌燥、五心烦热、腰膝酸软等中医证候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研究组中医证候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电解质恢复、尿酮体转阴及呕吐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随访2周,研究组复发率为4.88%,对照组为23.0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治疗妊娠期呕吐与常规西药治疗比较,能有效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治疗脑梗死伴抑郁焦虑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20年1月—2021年12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综合一科收治的脑梗死伴抑郁焦虑患者80例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疗程为14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生活质量评分、自我效能量表评分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SAS、SDS、PSQI、生活质量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自我效能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穴位贴敷联合耳穴压豆可以提高脑梗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睡眠质量,改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在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采取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的干预效果,观察患者预后情况,对中医护理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21年3月—2022年10月聊城市中医医院收治的70例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收缩压(SBP)与舒张压(DBP)、中医证候积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护理有效率。结果 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SBP、DBP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头痛、眩晕、呕吐痰涎、心悸、失眠积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PSQI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护理有效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高血压患者采取耳穴压豆联合穴位贴敷中医护理可有效控制血压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改善睡眠质量,提高总体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6.
陈芳  金小燕  许萍萍 《新中医》2022,54(13):196-199
目的:观察穴位贴敷辅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8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地西泮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穴位贴敷。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睡眠质量。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0.70%,高于对照组74.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血清BDNF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清BDNF水平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血清BDN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各条目评分与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PSQI各条目评分与PSQI总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PSQI各条目评分与PSQI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贴敷能调节心脾两虚型失眠患者血清BDNF水平,改善睡眠质量,增强疗效。  相似文献   

7.
王丹  殷璀颖  蔡莉娟 《新中医》2023,55(8):193-197
目的:观察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痰浊阻肺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4例AECOPD痰浊阻肺证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中医干预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对症治疗和常规护理,中医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呼吸道症状积分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测试评分(CAT)。结果:治疗后,中医干预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5.24%,高于对照组80.95%(P<0.05)。治疗后,2组咳嗽、咳痰和气促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医干预组咳嗽、咳痰和气促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CAT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中医干预组CAT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中医干预组CAT评分治疗前后差值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药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AECOPD痰浊阻肺证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呼吸道症状,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太冲、行间穴位贴敷对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2例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太冲、行间、镇静、神门穴位贴敷治疗,连续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变化情况,并比较其疗效。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PSQI、S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观察组降低程度最为明显(P<0.05);观察组疗效(28/31,90.32%)优于对照组(21/31,67.74%)(P<0.05)。结论 太冲、行间穴位贴敷能够有效改善肝郁化火型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9.
乔爱弟  李论  徐霞  赵鑫 《新中医》2024,56(7):116-119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结合穴位贴敷治疗小儿腹泻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小儿腹泻患者作为 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加口服蒙脱石散,研究组在 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耳穴贴压和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7 d。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并比较2组主要 症状、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56%,高于对照组82.22%(P<0.05)。治疗后,2组大便 次数减少(P<0.05),Bristol粪便形态量表(BSFS) 评分降低(P<0.05),且研究组少于或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纠正脱水、止泻起效、大便性状恢复正常、正常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出现 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耳穴贴压结合穴位贴敷应用在小儿腹泻治疗中用法安全,可缩短病程,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涌泉穴穴位贴敷联合耳穴贴压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肾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配至穴位贴敷组、耳穴贴压组和联合组,均予常规西药治疗,穴位贴敷组加予穴位贴敷治疗,每日1次;耳穴贴压组加予耳穴贴压治疗,每日1次;联合组加予穴位贴敷结合耳穴贴压治疗,每日1次。14天后观察三组治疗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与穴位贴敷组及耳穴贴压组相比较,联合组能够更好地降低收缩压及舒张压(P<0.05);联合组总有效率为90.3%,优于穴位贴敷组的80.0%及耳穴贴压组的61.3%(P<0.05)。结论:穴位贴敷与耳穴贴压两者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提高治疗肾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12.
13.
经络腧穴学是本科针灸推拿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南方医科大学的教学采取临床应用为导向的学习驱动.其中,腧穴定位的学习和训练,成为课程学习中的关键环节.文章从腧穴定位考核优秀的学生角度出发,分析了腧穴定位的学习难点,介绍了自己的学习方法.认为主动提高学习积极性、复习解剖基础知识、加强理论知识记忆、结合实操练习,能有效促...  相似文献   

14.
15.
人迎穴浅探     
李灿  赵彩娇 《河南中医》2010,30(12):1227-1228
人迎穴是古今文献中争议较多的穴位之一。其突出的腧穴特异性对多种疾病的治疗效果均较佳,从人迎穴的定位、穴位特异性以及临床运用等方面对人迎穴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背景]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疗效确切。[目的]采用系统综述方法评价穴位贴敷治疗慢性胃炎取穴及用药规律。[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CNKI、VIP和WF数据库(建库至2018年12月)。[纳入标准]①研究设计:穴位贴敷防治慢性胃炎临床观察,不限定语言或发表方式。②观察对象:慢性胃炎,年龄、性别及种族无限制。慢性胃炎确诊参照《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③结局评价指标:腧穴选用频次及所属经脉、贴敷用药频次及归类。[数据收集与分析]2名评价者按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选择、提取资料,不同之处交流确定。资料提取:贴敷腧穴选用频次及所属经脉、用药频次及归类。[主要结果]初筛文献87篇,排除重复文献11篇,按纳入及排除标准筛选,最终纳入文献59篇,27个穴位(使用总频次159次),80味中药。腧穴选择以中脘,足三里为主,任脉穴次最多;贴敷药物频次排序为延胡索、木香、丁香及吴茱萸,理气和温里药为主。[问题与展望]尚缺乏统一操作标准,机理研究尚浅,疗效评定标准不一,辨证贴敷不多。未来期待大样本多中心规范研究,深层次探讨作用机理,针对不同证型挖掘更精准贴敷方。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研究临床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干预方法及选穴组方规律。方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SPD)、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CD)已经公开发表穴位刺激干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中文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近20年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穴位干预方法、选穴组方规律数据的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统计穴位刺激干预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临床文献70篇,其中干预方法以穴位贴敷居多,文献篇幅占比20%,其次是穴位注射和单纯针刺;使用腧穴37个,使用频率较高的腧穴是足三里(23.08%)、中脘(13.55%)、内关(9.52%);高频经络为足阳明胃经、任脉、足太阴脾经;腧穴所属部位主要分布在下肢部和胸腹部;特定穴的使用更倾向下合穴、五腧穴、交会穴;三穴配伍中足三里、内关、中脘组合支持度最高,四穴配伍足三里、中脘、内关、三阴交较占优势。结论:穴位刺激治疗术后胃瘫综合征干预方法多以穴位贴敷相对简单舒适方法为主,选穴多以下肢部为主,并且选取腧穴及腧穴组方规律有一定规律可循,以期挖掘的数据结果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近几年穴位埋线法治疗便秘的研究进展。方法从穴位埋线法治疗便秘的取穴特点、各种疗法的分析、不良反应等几个方面,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结果穴位埋线法治疗便秘多用于原发性便秘患者,在选穴上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脾经为主。结论穴位埋线法具有疗效好、操作简便、费用低廉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但在长期疗效方面仍需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