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治疗期望值与脑卒中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湖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80例,采用Herth希望指数量表(herth hope index, HHI)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后,根据问卷中患者对治疗期望分数的高低,分为A组(12~30分,低治疗期望,n=40)和B组(31~48分,高治疗期望,n=40)。两组均采用相同的基础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评分和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分变化。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的FMA评分、ALD评分和BB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B组患者上升幅度较A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经相同康复治疗后,治疗期望值高的患者相较于治疗期望值低的患者能在肢体功能恢复中取得更优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Brunnstrom技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效果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2年5月至2023年5月在天津市环湖医院行康复治疗的60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常规康复治疗组和Brunnstrom技术治疗组,每组各30例,采用Fugl-Meyer评价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FMA)评价肢体运动功能、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评价平衡功能、脑卒中专用生存质量量表(stroke-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价生活质量、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评价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FMA-UE、FMA-LE、BBS和SS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Brunnstrom技术治疗组治疗后FMA-UE、FMA-LE、BBS和SSQOL评分均高于常规康复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表明2种治疗方法均可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及生活质量,尤以Brun...  相似文献   

3.
彭俊峰  秦合伟  孙英豪 《黑龙江医学》2021,45(10):1024-1026
目的:探讨头穴丛刺长留针配合振动疗法对脑梗死后恢复期患者肢体功能、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河南省中医院康复科就诊的脑梗死患者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28)和对照组(n=30).对照组采用基础康复疗法和振动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头穴丛刺长留针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治疗前后,两组均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判定疗效,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erg平衡量表(BBS)等3项肢体功能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此1项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记录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75.00%,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46.67%(P<0.05).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运动功能(FMA)、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Berg平蘅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等4项评分均高于同组治疗前,且观察组4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穴丛刺长留针联合振动疗法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显著,且可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基于虚拟现实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电针对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和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2年6月丽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05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电针组(n=35)、虚拟现实下肢机器人组(n=35)和联合治疗组(n=35)。电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电针治疗,虚拟现实下肢机器人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虚拟现实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同时给予电针和基于虚拟现实的下肢康复机器人康复训练,6d为1个疗程,休息1d后继续治疗,共进行4个疗程。比较3组干预前后肢体功能、平衡功能、神经功能以及生活质量。结果 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3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量表–下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lower extremity,FMA-LE)、Berg平衡量表(Berg balance scale,BBS)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troke specific quality of life scale,SS-QOL)评分均显著增加,且联合治疗组的变化更显著(P<0.05)。与干预前比较,干预后3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神经功能缺损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均显著降低,平均轨迹误差值均和平均耗时显著减少,且联合治疗组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 基于虚拟现实的下肢康复机器人联合电针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运动、感觉功能以及平衡功能,并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胡淑珍  吴华  顾旭东  傅建明  曾明  李亮  沈芳 《浙江医学》2017,39(16):1359-1362
目的探讨运用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进行康复的脑卒中偏瘫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神经内科药物治疗和传统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常规步行功能训练,治疗组给予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训练,治疗频率为6次/周,20min/次,共8周。两组分别于康复训练前及训练8周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定下肢运动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定平衡功能,采用BiodexGaitTrainer-2步态分析系统评定患者的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较两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下肢FMA评分、BBS评分、健侧步长、患侧步长、步宽、步频和步速比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均P<0.05),且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骨盆辅助式康复机器人能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提高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6.
冯兵  史静琴  杨斌  潘晶晶  宋振华 《广西医学》2022,(20):2438-2441
目的 探讨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96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采用躯干控制训练进行脑卒中康复,观察组采用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进行脑卒中康复。于训练前后,测量患者的腹横肌厚度、多裂肌厚度,采用Fugl-Meyer评定(FMA)量表和功能独立性评定(FIM)量表评估患者的肢体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估患者的平衡功能,采用Sheikh躯干控制量表评估患者的躯体控制能力。比较两组患者训练前后的上述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及康复满意度。结果 训练结束后1 d,两组患者腹横肌厚度、多裂肌厚度、FMA量表评分、FIM量表评分、BBS评分、Sheikh躯干控制量表评分均较训练前增加,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康复满意度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与单纯躯干控制训练相比,全身振动训练结合躯干控制训练可更好地改善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平衡功能、躯体控制能力,且患者满意度较高,并发症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 TMS)治疗脑梗死恢复期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3月~2020年3月本院脑梗死恢复期患者68例,通过随机抽签法分为单一治疗组(n=34)与联合治疗组(n=34)。单一治疗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治疗组采用丁苯酞软胶囊联合r TMS,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美国的国立卫生研究院改良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卒中量表(NIH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联合治疗组FMA评分、ADL评分、BBS评分均高于单一治疗组,NIHSS评分低于单一治疗组,且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差值均高于单一治疗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联合治疗组11.76%(4/34)与单一治疗组8.82%(3/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 TMS联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调节平衡能力,提高运功功能,从而促进日常生活能力提高,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柳忠  梁天佳 《中国全科医学》2021,24(21):2680-2685
背景 步行功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并发症之一,会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如何尽早改善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尤为重要,而临床鲜见通过镜像疗法(MT)联合减重平板步行训练(BWSTT)促进脑卒中患者步行功能的相关报道。目的 观察MT联合BWSTT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9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学科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0)、减重组(n=40)和联合组(n=40)。三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减重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BWSTT,联合组患者在减重组基础上增加MT;每周训练6 d,共持续4周。比较三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Fugl-Meyer评定量表(FMA)中的下肢部分(FMA-LE)评分、Holden步行功能分级(HFAC)、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6 min步行测试(6MWT)结果。结果 三组患者治疗前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重组、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均优于常规组(P<0.05);联合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6MWT结果优于减重组(P<0.05)。三组患者治疗后FMA-LE评分、HFAC、BBS评分、MBI和6MWT结果均优于组内治疗前(P<0.05)。结论 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辅以MT联合BWSTT可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步行功能。  相似文献   

9.
常海锋 《黑龙江医学》2023,47(6):721-723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护理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神经功能、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20年9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自我效能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和干预2个月后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干预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上下肢FMA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76、5.167、5.277、3.567,P<0.05)。结论:综合康复护理联合自我效能干预可明显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运动及神经功能,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眼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130例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对照组采用运动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眼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治疗4周时,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风病症状和体征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MBI)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钙调素(CAM)水平。结果 (1)观察组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2)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中风病症状和体征积分、NIHSS评分、FMA评分、BBS评分、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清HMGB1、CTRP9、CAM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眼针联合运动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神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二维斑点追踪成像(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联合三维超声心动图全自动左心定量(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HeartModel,3D-HM)技术在蒽环类药物(anthracycline,ATC)对乳腺癌患者左心室功能损害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6月于金华市人民医院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55例,根据化疗第4周期内心电图情况将患者分为心电图正常组(n=19)和心电图异常组(n=36)。分别于化疗前(T0)、化疗第2周期(T1)及第4周期(T2)采用常规超声心动图获取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LVESV)等参数;2D-STI技术获取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3D-STI)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对扩张性心疾病(DCM)患者心室舒缩功能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普通外科接受治疗的120例心肌疾病患者,将其中病理证实为DCM的96例患者设为病例组,另外选取同期健康患者90例为对照组,分别用3D-STI和MRI技术检查病例组和对照组左心室舒缩功能,观察比较相关指标。结果两组年龄、性别及体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病例组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3D-STI检查结果比较,病例组LVEDV、LVESV、GLS、GCS、GAS值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GRS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MRI检查结果比较,病例组LVEDV、LVESV、MM、EDD、ESD及LAD值明显大于对照组,LVEF、PER及PFR值明显小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TPER、TPFR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两种检查方法结果比较,3D-STI组和MRI组LVEDV、LVESV、LVEF、心室间隔、前壁及后壁检查值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3D-STI组心尖部、侧壁检查值明显小于MRI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将3D-STI和MRI技术用于DCM患者心室舒缩功能检查,能准确、简便、无创地评价患者左心室舒缩功能,且两种影像学特征相近,均可用于DCM患者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3.
目的应用四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4D-STI)评价2型糖尿病(T2DM)患者早期的左室收缩功能。方法选取左室形态结构正常、左室射血分数(LVEF)≥55%的T2DM患者60例为糖尿病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采用4D-STI检测两组的左室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PSL)、左室整体圆周峰值应变(GPSC)、左室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PSA)、左室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PSR)、左室整体扭转角度(GTA)及各分节段牛眼图。比较两组上述各参数的差异,以及糖尿病组的整体应变值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的GPSL、GPSC、GPSA、GPSR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GT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个方向的应变中,大部分节段糖尿病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以下节段外:纵向应变中的前壁基底段、前间隔基底段,圆周应变中的侧壁基底段、后间隔基底段、侧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心尖部,面积应变中的侧壁基底段、后间隔基底段、心尖部,径向应变中的侧壁基底段、心尖部。相关性分析显示HbA1C与GPSL的绝对值(R=-0.79)、GPSA的绝对值(R=-0.45)、GPSR(R=-0.50)呈负相关(P均<0.01)。结论左室心肌损伤在糖尿病早期即已出现,心肌损伤的程度与血糖控制的情况有关,4D-STI可方便、快捷且客观、准确地评价左室整体及局部收缩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心脏磁共振特征性追踪(CMR-FT)技术观察心脏淀粉样变性(CA)患者应变特点。  方法  43例确诊CA患者以及24例健康志愿者在注射钆造影剂后在3.0T MRI进行快速平衡稳态自由进动(SSFP)电影序列扫描。所得图像使用cvi42后处理软件进行分析,获得左心室功能参数〔左心室舒张末心肌质量(LVMD)及收缩末心肌质量(LVMS)、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输出量(LVSV)、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心肌应变参数〔3D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环向峰值应变(GCS)、径向峰值应变(GRS),2D内外膜纵向峰值应变、环向峰值应变、径向峰值应变(ENDO-LS,EPI-LS,ENDO-CS,EPI-CS,ENDO-RS,EPI-RS)〕。分析比较两组CA患者(LVEF>50%、LVEF≤50%)以及对照组之间的心肌整体及分层应变参数差异。  结果  在常规左心室功能参数中,两组CA患者心肌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LVEF≤50%组LVESV高于LVEF>50%组(P<0.05),LVEF≤50%组LVSV低于LVEF>50%组(P<0.05)。在整体心肌应变中,LVEF≤50%组、LVEF>50%组与对照组GLS、GC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VEF≤50%组、LVEF>50%组GRS均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LVEF≤50%组与LVEF>50%组GR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分层应变中,3组人群ENDO-LS、EPI-LS、ENDO-CS、EPI-CS、ENDO-RS、EPI-R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A患者LVEF与GLS(r=—0.404,P =0.016)、GCS(r=—0.602,P<0.001)均有显著相关性。  结论  CMR-FT不仅能够通过整体应变还可以通过心内膜和心外膜应变对CA患者心肌功能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心肌毒性的价值.方法 追踪观察38例NSCLC患者化疗前、化疗3周期和化疗6周期的常规超声心动图、心脏组织多普勒及三维斑点追踪表现.比较3组间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常规超声心动图参数和组织多普勒参数的差异,并应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价三维应变参数对诊断心肌毒性的应用价值.结果 化疗6周期GAS、GLS、GCS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6周期GAS、GLS明显低于化疗3周期(P<0.05),化疗3周期GAS、GLS明显低于化疗前(P<0.05).化疗6周期的组织多普勒舒张早期峰值(Em)及舒张早期、晚期峰值比(Em/Am)与化疗前、化疗3周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与化疗3周期的Em/A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显示,GAS、Em/Am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29及0.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AS以-30.5℅为截断值时,判断化疗药物对左室功能损害的特异性为88.2℅,敏感性为81.6℅.结论 3D-STI应变参数能早期敏感地反映培美曲塞联合顺铂化疗方案的心肌毒性,GAS诊断化疗药物对心肌毒性的特异性、敏感性较高,可以为临床检测化疗药的心肌毒性提供早期、敏感、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3D-STI)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正常志愿者40例。采集标准心尖四腔切面进行左心室全容积图像并存储,应用3D-STI软件进行在线分析,自动计算出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volume,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volume, LVESV),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以及左心室整体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longitudinal peak systolic strain,LVGLS)、左心室整体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radial peak systolic strain,LVGRS)、左心室整体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circumferential peak systolic strain,LVGCS)、左心室整体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left ventricular global area peak systolic strainLVGAS),并比较糖尿组与正常对照组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及与射血分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糖尿病组LVEDV、LVESV较正常组增加,LVEF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均<0.05);糖尿病组LVGLS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糖尿病组LVGRS、LVGCS及LVGAS较正常对照组减低(P均<0.05);两组LVGLS、LVGRS、LVGCS及LVGAS与LVEF均显著相关。结论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较准确地评价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STI)评价中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心肌各节段应变、左室整体应变及左心室整体收缩功能,阐明其PCI术后早期心肌应变改变特点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因左前降支病变行PCI术患者30例作为病例组,同期选取健康中老年人30名作为对照组,常规获取二维超声资料后,运用3D-STI对2组受试者进行心肌运动及收缩功能检测,收集左心室各节段及整体纵向应变(GLS)、径向应变(GRS)、圆周应变(GCS)和面积应变(GAS)值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患者整体应变值低于对照组对应节段,各节段应变值中,病例组左心室9/16节段的纵向应变(LS)值减低,8/16节段的圆周应变(CS)值减低,5/16节段的径向应变(RS)值减低,11/16节段的面积应变(AS)值减低(P<0.05);应变值减低节段主要集中于前壁基底段、前壁中间段、前壁心尖段、前间隔基底段、前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基底段、后间隔中间段、后间隔心尖段。病例组GLS、GAS和GCS与LVEF呈负相关关系(r=-0.819,r=-0.897,r=-0.807,P<0.0001),GRS与LVEF呈正相关关系(r=0.862,P<0.0001)。结论:3D-STI能够定量分析AMI患者PCI术后早期左心室心肌应变及心功能的变化,可作为PCI术后疗效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检测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使用蒽环类药物(ANTH)化疗后的左室心肌组织生物力学参数改变,探讨2D-STI评价和监测ANTH化疗所致心脏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选择NHL初发住院患者37例(ANTH化疗组,行CHOP方案化疗)及与之相匹配的健康受试者20人(正常对照组)。采用2D-STI检测正常对照组和ANTH化疗组受试者化疗前及化疗第1、2和3个周期患者心脏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径向应变(GRS)、整体圆周应变(GCS)及左室扭转角度(LVtw),计算对应的GLS×LVtw值。结果: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和ANTH化疗组患者化疗前一般临床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NTH化疗组患者化疗后GLS、GRS及GCS低于化疗前和正常对照组(P<0.05),GLS下降幅度较GRS和GCS明显;化疗第3个周期超声指标符合心肌毒性诊断标准的4例患者的GLS、GRS、GCS、GLS×LVtw降低;以△GLS×LVtw=-64.53%×°为截断点预测发生心肌毒性的灵敏度为94%,特异度为66.7%,约登指数最大为0.667。结论:2D-STI可以检测左室心肌组织生物力学参数的早期改变,在早期检测ANTH所致心功能损害方面较敏感,可能成为未来预测ANTH化疗继发早期心肌毒性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曹雷  王玲  阮敏 《安徽医学》2017,38(4):408-411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评价蒽环类药物对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早期左心室功能损害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10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蒽环类药物化疗的DLBCL患者28例,分别于化疗前及化疗2、4、6个周期(即累计剂量达100、200、300 mg/m2)后24~48 h内行二维超声心动图及3D-STI检查,获取常规二维超声心动图数值及左心室整体面积应变(GAS)、整体纵向应变(GLS)、整体圆周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GAS、GLS在化疗4个周期[(-28.66±2.67)%,(-16.49±1.94)%]及6个周期[(-25.14±2.73)%,(-15.12±1.97)%]时,与化疗前[(-34.86±2.90)%,(-18.36±2.32)%]及化疗2个周期[(-34.05±2.09)%,(-17.75±1.91)%]时比较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GAS与多柔比星累计剂量呈负相关(r=-0.815,P<0.05).整个化疗进程中,GCS、GRS无明显变化.结论 GAS对DLBCL患者蒽环类药物化疗后出现早期左心室功损害的敏感性较高.3D-STI技术可以发现早期蒽环类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四维斑点追踪显像技术(Four-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4D-STI)评估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PCI术后的左心功能的价值。方法收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患者33例,将其分为术前组、术后组,另外选择健康志愿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三组分别进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和4D-STI检查,分别测出用于评估左房和左室相关的心功能参数,对三组测得的左房和左室心功能参数分别进行比较。结果AMI PCI术前组与术后组和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左室功能相关参数比较,发现AMI PCI术前组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左心室收缩末内径均比术后组和对照组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均比术后组和对照组减小,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4D-STI技术可以对AMI患者经PCI术治疗后左房和左室功能的恢复情况进行定量评价,为PCI疗效评定和CHD预后判定提供理论依据。另外,对AMI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的PCI治疗后患者的左室功能大致可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