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两都医案》的整理分析,探析明代医家倪士奇的辨证思维及脉诊特色。[方法]运用文献学方法,将《两都医案》中涉及到脉象及脉理阐释的部分进行分类整理,从病因、病机、病位、病性等方面分析倪士奇脉诊特色。[结果]《两都医案》共载医案69则,均有详细的脉象描述及脉理分析,其脉诊特色为:以脉定病因,通过人迎脉辨别内伤外感,并且将人迎脉的变化作为疾病痊愈的标准;以寸、关、尺脉象局部脉判断患者五脏生克关系,从而确定疾病的内在机制;以脉定病性,对于厥症阴阳之气不相顺接者,多舍症从脉;治内痈,皮色不变难以辨证者,以脉诊确定病位,左手沉数则内痈在左,右手沉数则痈在右,中央沉数则痈在中。[结论]《两都医案》内容丰富,阐理详尽,反映了倪士奇的系统辨证思维及诊脉特色,具有独特的临床价值,值得后世进一步研读、总结及传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内经》脉时合参思想和经验,以期更全面地学习中医学脉学理论,提高临床疗效。[方法]撷选《内经》相关原文,对脉诊理论中的时间因素做简要分析,探讨昼夜、月相、季节等时间因素对脉象的影响,总结《内经》脉时合参思辨方法。[结果]昼夜、月相、季节等时间因素与脉象关系密切,自然界的阴阳消长等具有明显的时间性,人体脉象与其相适应。脉时合参不仅可以知晓脉象随昼夜、月相、季节等的生理变化,还可根据脉、脏、时的关联准确判定病位,通过脉逆四时与否细测病情轻重,依据脉象随病情发展的阶段性规律预判病势预后,以及因时制宜指导临床治疗。[结论]《内经》脉时合参思想,内容丰富,在临床中运用广泛,蕴涵着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和中医学哲学思辨方法,值得深入挖掘和学习。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拟对王孟英医案进行详尽分析,以期探讨王氏在临证中对脉诊的应用经验。[方法]重温王孟英医案中对脉象理论与实践方面的阐述,通过分析王氏在脱证、霍乱等疾病的诊治中对于脉诊的运用,探讨王氏在临证中对脉诊的应用经验。[结果]脉诊在诊断患者的病因、病机时,具有望、闻、问诊所不具备的优势。患者的病因病机可以在脉象上得到真实的反映。从脉象变化中,可以推测出病症发展的过程流。[结论]古代医家诊病多脉症并重,在现代临床工作中通过研究学习脉象的诊断方法可以指导我们更好地进行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4.
根据《伤寒论》丰富的脉学内容,阐述了张仲景平脉定病,以脉示位,从脉求因,籍脉析理,据脉论治以及从脉象判断疾病的传变与预后的设脉特点和脉学思想。  相似文献   

5.
此文主要围绕“平脉”的基本概念及“平脉法”所论述的内容,进行综合归纳、分析阐发。按照原文编排体例,用串解的方式,依次从平脉大纲、诊脉之法、特异病脉、脉象类别及诸脉主病五个方面,重点解难辞、义,会通《內》《难》《金匱》及六经病篇来讨论“平脉法”的脉法奥旨及脉学思想。认为“平脉法”与“辨脉法”比较,立论偏重于临床脉诊的具体问题,如诊脉辨证的一些具体方法、特异疾患的脉象表现、临证脉象的类别及诸种脉象主病的举例论述等。指出,“平脉法”不但是《伤寒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亦是中医古代脉学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马文辉教授治疗溢脉型脏躁的临床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收集医案,查阅文献,从病因病机、辨证要点,用药经验等方面总结马教授治疗溢脉型脏躁的经验,并运用两则医案进一步阐释马教授的辨证用药特色。[结果] 马教授认为,溢脉型脏躁虚实夹杂,以实为主,其核心病机是怒则气上引起的整体气血失调,强调以脉定证,以协调整体气血为治则,采用调和气血、平亢安神、疏肝泄火等方法辨证施治,以调神平亢汤加减化裁治疗本病。文中所示两则医案辨证为肝火郁结及瘀血阻滞,总以协调整体气血为要,分别配合疏肝解郁安神及活血化瘀行气,疗效明显。[结论] 马教授治疗溢脉型脏躁,突出情志症状和脉诊的辨证意义,根据临床证候的不同灵活加减,对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显著,可有效指导相关疾病的中医辨治,值得推广学习。  相似文献   

7.
《三指禅》一书论脉以缓脉为标准,以浮沉迟数为四大纲,共列27脉,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各种脉象,论病以脉诊结合病因、病机、病症而决定治法和方药。通过对《三指禅》一书脉学思想的探析,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裨益。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阐述《内经》《难经》两部经典中的脉学思想,同时汇集当今脉学界新成果,形成一套切合临床实际,用之有效的脉诊思路。[方法]本文追本溯源,提取两部经典中的脉学思想通过三部分来阐述,一是列举《内经》中两种不同脉学体系---三部九候脉法和独脉法并详细分析二者的具体适用范围和联系;二是分析经典中脉诊医生的分类等级及详细列举上工、中工、下工三者从脉象中提取的信息维度;三是拓展脉诊研究,并且与现代微观脉诊结合,综合定位。[结果]梳理了经典中的脉诊思想;概述了脉诊水平的层次;拓展了脉诊的现代研究。[结论]在传统脉诊继承与创新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分别从躯体、心理、体质、个性及既往心理经历等多个维度分析患者,真正做到从“形”“神”层面分析、判断一个人的整体面貌,以期彰显脉诊在四诊中的重要作用,以期能为脉学爱好者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王氏医案》中辨脉论治肺病的临床经验。[方法]分析《王氏医案》中的六则医案,整理王氏以脉理释病机、辨治肺病及选方用药的思路。[结果]王氏所选六则肺病医案,均为他医误治,或久治、延治不愈的重症顽疾,或虚实难辨,或寒热错杂,或脏腑同病。王氏诊察三部九候之脏腑定位,细推气血阴阳之变化,明辨寒热虚实之真伪,以脉解证,以脉定证;阐述重症顽疾中滑数脉、弦滑脉、滑而缓脉的临床意义,寸滑如珠、尺中小细的脏腑定位,真脏脉如雀啄脉、解索脉的病因病机,指导精准用药,为后世医家拓展了辨证论治思路。[结论]脉诊对于临证,尤其是肺病重症顽疾的辨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王氏临证重视脉诊,辨脉治肺经验丰富,值得进一步探索和学习。  相似文献   

10.
从诊察方法及临床应用方面对中傣医脉诊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二者在诊察方法、思维方式及病象主病规律方面许多共同之处,在脉象机理的阐释方面则二者存在较大差别。提出同中找共同规律,异中求发展,保持各自特色,寻求各自发展的观点。同时,提出借鉴中医脉诊经验,补充完善傣医脉诊内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清代名医王堉所著《醉花窗医案》中的各种鉴别诊断方法及其特色之处,期以提高临床辨治水平。[方法]对全书明确涉及鉴别诊断的58案进行分析提练,总结《醉花窗医案》的鉴别诊断特点。[结果]《醉花窗医案》全书共有101案,其中58案明确涉及鉴别诊断,其鉴别方法,多从主症、兼症、脉诊三方面入手,而又尤重脉诊,是为特色。[结论]抓住主症,参以兼症,注重脉诊,脉证相合,是《醉花窗医案》中鉴别诊断的最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2.
《三指禅》一书论脉以缓脉为标准,以浮沉迟数为四大纲,共列27脉,用对比的方法分析各种脉象,论病以脉诊结合病因、病机、病症而决定治法和方药。通过时《三指禅》一书脉学思想的探析,以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裨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学习新安医家汪机《石山医案》所载医案全篇,总结其临床治疗内科杂病的辨证用药特色,祈为现代中医学临床辨证论治提供新视角。[方法]以《石山医案》案例为本,结合《神农本草经》、《内经》、《脾胃论》、《脉决刊误集》等相关论述与汪机"营卫论"思想,剖析汪氏医案,仔细分析其病因病机,探究其临床治病辨证特色和用药经验。[结果]汪氏精钻诸家医学经典,取各家之长,并独成一脉。其临证辨治特点为:虚疟治脾,人参扶正祛邪;善于辨证,尤为重视脉诊;阴血亏虚,参芪益气养血;阴虚血热,滋肾水制妄火;阴血亏虚,亦可助阳生阴;药需对症,临床辨析明之等。[结论]《石山医案》为汪氏朝究暮绎、废寝忘食之作,蕴含汪氏多年行医治病经验,对现代临床学习有很好的指导作用。望后学者能勤读经典,深入挖掘相关医案,拓展中医辨病治病思维,更好服务临床。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子宫肌瘤的常见中医脉象及其特征。方法对4,5,6,7版中医妇科学中医药高等教育教材、1999~2008年医药卫生期刊中有关子宫肌瘤脉象研究的125篇文献、4000余例现代名中医医案中子宫肌瘤的脉象记录进行分析。结果子宫肌瘤的脉象具有一定的特异性和规律性。实际诊疗中记录的子宫肌瘤脉象达32种,出现率最高的脉象为沉弦脉。结论子宫肌瘤的脉象特征表现为脉位以沉脉为主,脉的形与势以弦脉、涩脉、细脉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中医客观化检测工具脉诊仪对高血压的脉象进行测量,通过对脉图参数与血流变指标的相关性分析,揭示脉图形成原理。[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2例,用脉诊仪采集脉象,同步采集静脉血,用血液流变仪进行血流变指标测试。同时完成中医证候量表的填写。将调查所得资料汇总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经中医脉图检测及专家判定,高血压脉象以弦脉最多,在75%以上。高血压弦脉脉图参数改变,与全血黏度、血沉、红细胞变形指数、红细胞聚集指数等具有相关关系,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弦脉组实证表现出现频率高,而非弦脉组则以虚证的表现为主。[结论]高血压脉图分布以弦脉为主。血流变指标与高血压弦脉脉图参数有相关性,可以认为血流变是影响高血压脉图形成与变化的重要相关因素。脉图可以作为高血压中医辨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系统辨证脉学是现代创新脉学的典型代表,通过对中医脉学溯源,梳理从传统脉学到现代脉学的发展脉络,总结系统辨证脉学的理论体系。系统辨证脉学具有系统性和辨证性两大基本特点。从脉体、脉壁、脉搏波和血流四个方面,将25对脉象要素进行归类,形成系统辨证脉学的整体架构。手指感觉系统开发和诊查区域是其特色技术要点。从脉象要素到层次到系统形成明晰的思维过程,进而构建出脉治相应的辨证诊疗模式。系统辨证脉学丰富了中医脉学的体系内涵,为实现多学科汇通及中医药现代化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脉学阐微》为邢锡波老中医所著。该书论述了脉诊的意义,切脉的常识,三部九侯诊法以及正常脉象等常见脉学知识,同时结合邢老个人临床经验,介绍了单按和总按脉象的结合应用,脉象齐变与独异的差别,初按和久按的心得,提出在诊病时应分阴阳、知平衡、晓转化,辨证以脉证为依据,并列举了部分常见疾病脉象的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醉花窗医案》中王堉对各类杂病的辨治思想和特色,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 对《醉花窗医案》全文所列医案、医论、地方水土论、药材论、简方验方论等内容进行归类分析,并结合其他相关古籍,系统总结王堉的学术思想和杂病辨治特色。[结果] 《醉花窗医案》为山西著名医家王堉所著,共收集101案,内容精巧、深刻广泛。王堉立足天人合一,精于脉症,辨证准确,主次分明;认为脾胃健运为摄生之本,当以调胃为先、补脾为重、化痰清热为变;又兼顾肝肾,以“清泄肝热、活血舒郁、益阴养血”次第疗法治肝郁杂病,以“滋水制火”解内伤阴热;并善从三焦气化治疗诸类水湿痰饮杂病;又活用古方验方,与道地药材互补加减。 [结论] 王堉在辨治各类杂病方面独具特色,尊古而不拘泥,思维严谨,辨证用药精准有序,能为现代中医临床治疗各类杂病开拓新的思路,具有重要的学习和临床诊疗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90例肿瘤患者中医脉诊信息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揭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方法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脉诊理论相结合,运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其分析方法,根据中医寸口诊法三部九候的基本要求,对90例恶性肿瘤患者、30例非恶性肿瘤患者、30例正常人群进行双手六部脉象的客观动态采集,采用独诊法与辨证法相结合的中医脉象信息分析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判断。结果恶性肿瘤组脉象出现明显的特征性改变,其中以涩脉及其变异脉和双峰M波最为典型,整体脉波异常检出率为80.0%,与非恶性肿瘤组、正常人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运用三探头中医脉诊信息系统及其分析方法,可以揭示恶性肿瘤患者的脉象信息特征,揭示相关脏腑功能失常、气血阴阳失调的病理变化,脉象与病机之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醉花窗医案》中对食积的诊治思想,提高临床辨治食积水平。[方法]通过对全书所载有关食积的医案13则进行分析,从鉴别诊断、运动疗法、遣方用药等方面总结王堉对食积的辨治特色与经验。[结果]王堉常注意食积与他病的鉴别,以脉证结合为主要鉴别诊断方法,又以脉诊更为重要,描述食积之脉多为“右关坚而搏指”。王堉还善于运用运动疗法刺激中焦,振奋阳气,逐邪外出,治疗食积饮冷导致的急性腹痛,不药而愈。用药方面善用成方,以平胃散为主,灵活加减,未用泻下之药,却能达到泻下之效,常常使患者“解下秽物极多”而愈。[结论]王堉诊治食积颇有特色,精于脉诊,善于鉴别食积与他病,善用运动疗法治疗食积所致急性腹痛,用药方面善用成方平胃散加减,值得后人借鉴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