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基于数据挖掘分析庞鹤教授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的用药经验,为治疗提供临床思路.方法 收集庞教授2016年9月-2019年9月于东直门医院周围血管科治疗有效的下肢静脉溃疡门诊处方132首,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进行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以及无监督熵层次聚类提取关联系数、置信度、核心药物组合以及新处方.结果 单味药物频次统计得到出现频次≥30次的药物有27味,频次最高的分别为黄芪、当归、赤芍、川芎、丹参、地龙.应用关联规则挖掘数据,得到置信度≥0.75的药物组合28对;基于熵聚类分析,得到关联系数≥0.06的药物组合30对,核心的组合共17组,新处方9首.结论 数据挖掘分析显示庞鹤治疗下肢静脉溃疡以活血化瘀法贯穿始终,兼以益气、去湿、化浊.  相似文献   

2.
张洁洁  孟伟 《光明中医》2023,(16):3098-3102
目的 运用数据挖掘技术,通过对《中华医典》中医古籍中心悸文献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分析心悸的用药规律,为现代中医治疗心悸提供临床依据。方法 选取《中华医典》,筛选出心悸有关医案,创建Excel数据库,借助SPSS Statistics 20.0对Excel数据库中的药物组成、高频药物的性味归经和分类进行频数分析,并对高频药物聚类分析,通过SPSS Modeler 18.0进行关联分析,发掘高频药物药对之间的配伍关系,并分析其临床价值。结果 从67部古籍中纳入531条原文,收录处方519首,涉及药物847味(共6128次),频次居前5位的是茯神、酸枣仁、白芍、茯苓和半夏,性味归经中性温、味甘的药物使用频次最高,归于心肺二经的药物最多,使用最多的药物为补虚药。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8组,聚类方5组。结论 心悸病因以正虚为主,邪实为标,治法主要以养心安神、补虚治劳为主,补泻兼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中医治疗消渴方剂的配伍规律与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借鉴.方法 收集整理《中华医方》治疗消渴的方剂,建立方剂数据库的基础上,采用SPSS软件进行频数分析、关联规则处理,对高频药类、药物、药对、方剂年代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研究的方剂共482首,涉及药物374种,累计用药次数达3784次.清热药、补气药、利水渗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中华医典》中古代医家治疗膝骨关节炎的遣方用药规律.方法 在《中华医典》中检索古代膝骨关节炎的内治方,采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对方剂进行关联规则、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分析,挖掘药物使用规律.结果 共纳入197首方剂,包含236味中药,对其进行分析,发现这些中药性偏温平,味以辛、甘、苦为主,多归肝、脾、肾经.其中活...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的方法,探索古代治疗腹痛的常用药物以及组方规律。方法:通过《中华医典》收集古代治疗腹痛的方剂,运用Excel 2019进行用药频次以及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频次分析,运用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作出关联网络图,运用SPSS Statistics 24.0对高频药物进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筛选有效方剂共429首,涉及药物239味,共有甘草、肉桂、干姜、当归、木香等55味高频用药,排在前三位的四气、五味和归经分别是温、平、热,辛、苦、甘和脾、胃、肝,总结了18个药对药组关联结果以及10个核心药物聚类组合。结论:古人治疗腹痛以辛温、辛热之药温中散寒止痛为主;以苦温、辛温之药理气活血、疏调气机为常;兼以甘温、甘平之药温中补虚、缓急止痛;辨证选用苦寒之药泻火清热、泄下攻积。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分析《医方考》中白术的应用规律。方法:白术性温,味甘苦,归脾及胃经,广泛用于补气方、理气方、补血方、利水消肿方、温化寒痰方、攻下方、温里方、清热燥湿方、化湿方等,本研究以《医方考》中所有含有白术的方剂作为数据来源,通过构建方剂信息数据库,利用频数分析确定含白术方剂的常用药物,分析其所属门类、药性、药味、归经及配伍关系,并网络化展示。结果:含白术方剂实收78首,其中汤剂53首,涉及中药137味,在虚损劳瘵门、痘门、妇人门应用较广,主要配伍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和理气药,配伍频次较高的药物有甘草、茯苓、人参、陈皮;中药的药性分布依次为温>平>寒>热>凉;中药的五味分布依次为甘>苦>辛>酸>咸>涩;中药的归经分布依次为脾>胃>肺>心>肾>肝>大肠>膀胱>胆>小肠>三焦>心包。结论:《医方考》中含白术方剂主要以四君子汤为基础组方,与疾病关联的核心药对有白术-茯苓、白术-人参、白术-甘草。白术与补虚药、解表药、清热药和理气药配伍过程中,主要发挥其健脾益气、燥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医方类聚·消渴门》中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通过对《医方类聚·消渴门》中所有方剂进行整理,利用频次统计与Apriori算法对数据进行频次与关联规则分析。结果共收录符合标准498首方剂,涉及279种药物。清热药与补虚药为方药的基本组成部分,其中天花粉、麦冬、黄连、人参应用频次位居前四位,占总药物用药频次近20%;通过对高频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按照最低条件支持度5%,最小规则置信度30%,共得出关联规则12项,涉及麦冬、天花粉、人参、黄连、炙甘草、知母、黄芪、茯苓8种药物。结论可见明代以前医家对消渴病的治疗以清热药、益气药、养阴药为主。常用清热、益气、养阴治法,重视消渴病火热、气虚、阴虚证候。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临床病例研究挖掘肖振卫教授治疗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思路与用药规律。方法:收录肖振卫教授住院病例中符合CKD诊断标准的139首中药复方,建立肖振卫教授治疗CKD的中药数据库,运用SPSS 26.0软件进行药物频次统计和系统聚类分析,借助IBM 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进行频次分析、中药功效归类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分析以及用药规律进行探究,进一步指导临床运用。结果:获得139首方剂,中药137味,总用药频次达到1 827次,其中频次≥15的药物共26味,总的用药频次为1 518次,占总用药频次的83%(1 518/1 827)。关联规则分析得出肖振卫教授治疗CKD的常用药对。聚类统计分析共得出6组药物序列。结论:肖振卫教授治疗CKD多以补肾健脾益气为本,药物多味甘性温,多从肝经最多,其次脾经、肾经等,注重中医整体观念,以肾为本的同时,重视脾胃功能的固护以及强调肝脏气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医古籍中消渴病的证候分布、治法特点和用药规律等。方法:以《中华医典》从先秦到明清时期治疗消渴病的文献为数据源,基于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利用多种方法挖掘消渴病的证治思路及用药规律。结果:共纳入993条文献,药物497味。得到7个核心证候社团和5个治法社团,前3位分别为热盛阴虚(26.21%)、气阴两虚证(11.70%)和肾阴虚证(9.57%),最常用的治法为清热养阴(15.3%)、益气养阴(11.1%)、滋补肾阴(5.2%)。得到高频药物20味,依次是麦冬、甘草、人参、茯苓等;药物以寒、平、甘为主,归经以肺、肾、胃、脾为主;配伍频次较高的依次为人参-麦冬、天花粉-麦冬、人参-甘草等。得到中药聚类3组;中药社团3个;配伍规律50条。结论:热盛阴虚、气阴两虚、肾阴虚证为消渴病的常见证型,清热养阴、滋阴补肾、健脾益气法及相应中药在治疗消渴病中较为常用。另外,利用数据挖掘技术从多层次、多角度挖掘和分析古代文献,为现代临床治疗糖尿病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曹怡鸿  刘倩  杨孜  王妍 《新中医》2022,54(21):20-25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方法探讨药食同源方药治疗痛经的组方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维普中文期刊(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 中有关中医药治疗痛经的文献,采用SPSS、Cytospace 3.8.2 等软件对治疗痛经的中药及药食同源类中药进行频数、性味归经、功效类别、关联规则及聚类分析。结果:共纳入处方765 首,涉及中药270 味,药食同源类中药65 味。常用药食同源类中药有当归、甘草、桃仁、肉桂等;常用中药有当归、川芎、延胡索、甘草等。临床治疗痛经的中药多以补血药和活血止痛药多见,药性多为温、寒、平,以辛、苦、甘味药物居多,多归于脾、心、肝经。临床治疗痛经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多见补气、补血药,药性以平、温为主,药味以辛、甘味多见,常归于脾、心、肝经。临床治疗痛经的常用中药药对有当归-川芎、当归-白芍等;常用药食同源类中药药对有当归-甘草、当归-肉桂等。聚类分析得到5 对中药核心药物组合,主要功效有行气散瘀止痛、疏肝解郁、活血化瘀止痛等;5 对药食同源类中药核心药物组合,主要功效有补益肝肾、健脾益气、补益脾肾等。结论:治疗痛经的药食同源类中药多见于补气血药物,临床常使用当归-甘草、当归-肉桂等药对配伍组合,治法多以补气养血为调补体质,辅以温里活血以止痛。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乳痈方剂的药物配伍相关规律,更好地继承古人用药经验,指导当代临床用药.方法 统计《中医方剂大辞典》中主治乳痈病的方剂及其药物,采用古今医案云平台(V1.6.3)对治疗乳痈的方剂从单味药物频次、性、味、归经及功效结合临床辨证处方角度进行数据挖掘,分析用药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符合条件的方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究中医药治疗耐药菌感染的组方用药规律,以期为中医药治疗耐药菌感染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通过检索中国知网(CNKI)、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查询其自建库至2020年12月公开发表的文献中关于治疗耐药菌感染的复方,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建立数据库,采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关联规则对复方进行数据挖掘。结果在治疗耐药菌感染的106首复方中,涉及228味中药,其中使用频次≥15次的药物有22味。经关联规则分析,支持度≥10%,药对配伍关联规则4条,药组7条。对主要药物进行聚类分析,共分为4类。结论中医药治疗耐药菌感染用药以补气、养阴、健脾、清热、解毒、活血、祛痰为主。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V2. 5),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颁布的诊疗方案、各个疫区及部分云南民族民间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处方用药规律,为进一步挖掘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方药提供临床参考。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软件,构建中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组方数据库,运用软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对组方数据库进行中药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及新方分析等研究。结果:共涉及中医药、民族医药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90首方剂,涉及中药196味,分析了处方中药物出现的频次,常用药对及常用组合,演化得到新处方16首。结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颁布的诊疗方案、各个疫区及部分民间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处方主要以清热解毒、宣肺平喘、燥湿化痰、扶正祛邪等功效为主,药性多寒温并用、药味多苦甘辛,体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攻补兼施、标本同治"的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华医典》中治疗泄泻的用药规律,为挖掘中医药治疗泄泻临床及新药研发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中华医典》中历代治疗泄泻的内服方剂,构建治疗泄泻的古代文献数据库。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用药频次、四气、五味、归经及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治疗泄泻的方剂427首,涉及中药358味。频次≥43次的中药有13味,使用频次较高的前5位药物为:甘草、黄连、干姜、当归、人参,补虚药使用最多,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其次为寒性药、平性药,药味主要为苦味,其次为甘味、辛味,主要归脾、胃二经。最常用的药对为干姜-甘草。核心药物组合以黄连、黄柏、阿胶为主的类似处方最多。结论:古代医家治疗泄泻的药味选择上以“寒温并用”为特点,治法以“清补兼施”为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现代复方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用药规律,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10年至2017年北京301医院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中药复方,建立现代中药复方治疗NSCLC方剂数据库,并采用SPSS 22.0及SPSS Modeler14.2软件进行频数及频率分析、因子分析、关联分析等,进而对中药复方用药规律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并探讨其可能相关机制。结果:中药复方治疗肺癌复方231首,中药389种,高频中药135味,其中用药频次排名前5位的中药依次是川贝母、炒黄芩、生龙骨、茯神、半枝莲;在涉及的39类药物中清热解毒药、补气药居于前列;归经以肺经、脾经、胃经为主;四气以寒、温、平、微寒为主;五味以甘、苦、辛为主。因子分析最后提取了12个公因子,累积贡献率达65.595%,其中以补益气血、养阴清热散结、健脾理气化痰为主;通过聚类分析,提取了40常用得药对或药组;关联分析共得到63条关联规则,药对以茯苓→陈皮、炒白术→陈皮为常用,3味药组以生黄芪→炒白术、茯苓,生神曲→炒白术、茯苓,陈皮→炒白术、茯苓为常用。结论:肺癌主因癌毒阻滞,痰热互结,临床诊疗以扶正祛邪为基本原则,以祛邪宜清热解毒、为主,并兼顾正气,补益气血以培元扶正。  相似文献   

16.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喉痹内服方剂的规律。方法:记录《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喉痹内服方剂,应用EXCEL 2010建立喉痹内服方剂数据库并进行频数分析,根据频数分析归纳核心药物,分别运用统计软件IBM SPSS Statistics 22的系统聚类进行聚类分析,以IBM SPSS Modeler 18.0的Apriori算法进行关联规则分析并作出关联网络图。结果:关于治疗喉痹的内服方剂,共收集到533首方剂涉及381味中药,根据频数分析结果归纳出甘草、桔梗、玄参、升麻等45味核心药物,总结了6个核心药物聚类组合,得出29条药对关联规则。结论:《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喉痹内服方涉及药物广泛,药物相对集中,以清热、解表、补虚、化痰四类药物最为常用,同时发现药物配伍存在比较固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方法分析与总结以中药方剂内治法治疗硬皮病的组方用药规律。方法:检索国家知识基础设施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关于硬皮病的中医治疗文献,筛选符合纳入标准的医案,提取中医诊断、治法、方药等信息,标准化处理后,运用现代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用药规律。结果:筛选出69篇文献,纳入101则有效医案,分析医案中的常用药物与药对出现的频次,以及常用药物之间的关联性,得到16个由3~5味药物组成的核心组合及8个新方。结论:目前中医辨治硬皮病常用黄芪、当归、桂枝等温补药及鸡血藤、丹参等活血药,组方加减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可为临床治疗、遣方用药及新药研发等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通过收集中医药治疗原发性肝癌经验病例,分析其组方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选方用药和思路借鉴。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中医药治疗肝癌经验病例,以主题词为“原发性肝癌”“中医”“肝癌”检索中国知网自建库至2020年7月所收录文献,以药物使用频次、性味归经、及Apriori关联规则结果为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入文献101篇,筛选出个113复方,涉及272味中药,词频最高的药物是白术、茯苓、柴胡、白花蛇舌草、黄芪、甘草、鸡内金、半枝莲、莪术、八月札、党参、麦芽等。使用药物在“四气”中所占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寒、温、平、凉、热。使用药物在五味中所占比重由大到小依次为甘、苦、辛、淡、酸、咸、涩。药物使用归经频次由多到少依次为脾、肝、胃、肺、心、肾、胆、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心包等。Apriori关联规则计算结果显示规则支持最高为茯苓 + 黄芪 + 白术配伍以及茯苓 + 白花蛇舌草 + 白术配伍。结论 中医治疗原发性肝癌以扶正健脾为组方首选,配伍疏肝、清热、化瘀软坚散结等药物。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数据库中医药治疗肺结节的文献,构建肺结节方药数据库,利用SPSS 26.0、SPSS modeler 18.0软件,对肺结节处方进行性味归经、使用频次、关联规则、系统聚类、复杂网络等分析。结果:共纳入方剂122首,19大类中药,194味中药,中药使用总频次为1 917次。药性以寒、温及平性为主,药味以苦、甘和辛味为主;归经以脾(胃)、肺(大肠)和肝(胆)经为主。中药使用类别以补虚药、清热药、化痰药、活血化瘀药及理气药为主。中药使用频次靠前的中药为甘草、浙贝母、黄芪、茯苓、当归、白术、半夏、牡蛎、夏枯草、川芎等。关联规则得到6组关联度较强的中药组合。聚类分析分为5组聚类中药组合。复杂网络分析显示以健脾益气、养阴、化痰散结、养血活血、行气类药物为主。结论:肺结节病机本虚标实,以肺脾气虚为本,以气滞、痰凝、血瘀有形结节为标,治宜肺脾同治、肝肺同治,临证应重视培土生金、气阴双补、苦降辛开、调气畅血等理论的应用,处方以四君子汤、二陈汤、沙参麦冬汤及柴胡疏肝散加减为核心,兼理气化痰、活血化瘀、软坚散结等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数据挖掘的方法研究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Adenomyosis,AM)的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妇科彩超诊断为子宫腺肌病的患者3768例,处方数8986个,其中中药信息201242条,影像学资料4322条,使用的中药362味,使用复杂网络软件Liquorice系统进行挖掘分析。结果 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中药使用频次 > 2000的中药35味,核心处方复杂网络图中的药物有当归、白芍、川芎、醋延胡索、醋香附、蒲黄、炙甘草、党参,得到3层核心药物加减配伍子网络图。结论 运用复杂网络分析的方法,反映了真实世界中医对子宫腺肌病的诊疗思路及用药规律。治疗AM应在活血化瘀的总前提下,佐以理气止痛,益气补血。寒凝血瘀者温经散寒,热灼血瘀者清热解毒,气滞血瘀者行气活血,正气虚弱者补肾益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