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IS)患者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比值(TG/HDLC)与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2020年1月期间在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的急性IS患者594例。所有研究对象均行超声检查了解颈动脉斑块情况,并依据超声结果将研究对象分为无斑块组(105例)、稳定性斑块组(63例)、不稳定性斑块组(426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常规生物化学指标及各血脂指标,比较各组的危险因素、生物化学指标及血脂的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并计算优势比(OR)及95%可信区间(95%CI)。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G/HDLC对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预测价值。结果594例IS患者中,无颈动脉狭窄105例,有颈动脉狭窄489例,其中轻度狭窄439例,中度狭窄20例,重度狭窄30例。不稳定性斑块组的男性、体质指数(BMI)、吸烟史、饮酒史、血红蛋白、TG/HDLC高于稳定性斑块组,年龄、HDLC低于稳定性斑块组(P<0.05)。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G/HDLC是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618,95%CI 1.027~2.551,P=0.038)。ROC曲线分析显示,TG/HDLC预测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619(95%CI 0.542~0.696),最佳截断值为1.60,灵敏度为35.4%,特异度为84.1%。结论TG/HDLC是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独立危险因素,对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有一定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比率(NLR)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9年1月至2019年8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泰州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85例符合入组标准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收集患者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计数,计算NLR,根据NLR分为三组,将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比较,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以评估颈动脉斑块稳定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NLR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关系。结果本研究共纳入85例患者,具有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NLR明显高于稳定性斑块的患者[3.8(2.56,5.54)比2.05(1.65,2.56),U=328,P <0.01];处于NLR最高分位组的患者存在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的风险是最低分位组的15.335倍(P <0.01),趋势检验有显著性(P <0.01);当将NLR加到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时,预测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的效力显著改善。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较高的NLR与颈动脉不稳定性斑块呈正相关,表明NLR在某种程度上可以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卒中(CIS)患者血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9月该院收治的经CT和磁共振成像(MRI)确诊为CIS患者224例,根据颈动脉B型超声检查结果将患者分为无斑块组45例、稳定斑块组62例及易损斑块组117例,调查记录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包括血压、身高、体重等,测定血清ox-LDL、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空腹血糖(FPG)水平;并采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总斑块面积(TPA)及斑块性质,分析血清ox-LDL水平与CIS患者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高血压发生率、血清ox-LDL水平、颈动脉IMT平均厚度以及增厚率整体和两两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易损斑块组的总斑块面积(TPA)明显高于稳定斑块组(P0.01)。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三组血清ox-LDL水平与血清TC、LDL-C水平以及颈动脉IMT值呈正相关(r=0.376,0.397,0.203,P0.05),与TG、HDL-C、FPG无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易损斑块的形成仅与血清ox-LDL水平独立相关(OR=1.021,95%CI 0.996~1.072,P0.01)。结论急性CIS患者血清ox-LDL水平与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形成独立相关,提示ox-LDL水平可作为临床初筛易损斑块的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比值与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2月至2021年5月期间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成年无症状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影响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危险因素。方法 1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均经彩色超声诊断仪检查确定有颈动脉斑块。根据斑块的磁共振成像影像学特征将病人分为稳定性斑块组和不稳定性斑块组。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17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不稳定性斑块者119例(69.59%),稳定性斑块者52例(30.41%);不稳定性斑块组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1、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及高敏C反应蛋白高于稳定性斑块组;载脂蛋白A1(OR=3.92,95%CI 2.11~7.25,P=0.000)、空腹血糖(OR=1.34,95%CI 1.06~1.69,P=0.014)、尿酸(OR=1.01,95%CI 1.00~1.01,P=0.001)、高敏C反应蛋白(OR=1.33,95%CI 1.09~1.62,P=0.005)为发生不稳定性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不稳定性斑块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高,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与载脂蛋白A1、空腹血糖、尿酸、高敏C反应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回顾性研究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 入选EH住院患者404例,根据是否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分为非缺血性脑卒中组(n=230)与缺血性脑卒中组(n=174).对两组的斑块发生率及斑块类型进行比较.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斑块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结果 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内动脉斑块的形态学改变以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表达情况及其与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对8例有缺血性脑血管病症状的死者进行尸体解剖,并对其颈内动脉进行连续取材,光镜观察斑块形态,选取稳定及不稳定斑块各20块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二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含量的差异和分布情况。并通过图像分析系统对纤维帽厚度以及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阳性区域进行定量。结果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组共121个颈内动脉取材块中,不稳定斑块占21.5%(26121);稳定斑块为78.5%(95121)。纤维帽厚度在不稳定组和稳定组分别为0.2±0.1mm和0.5±0.2mm,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不稳定斑块和稳定斑块中均有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表达,但不稳定斑块阳性面积明显多于稳定斑块,分别为19.4±3.3和14.3±2.5(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内动脉斑块由稳定和不稳定斑块组成,不稳定纤维帽较薄而且斑块内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阳性区域明显多于稳定斑块,提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能是斑块不稳定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与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溶栓治疗后发生出血性转化(HT)的关系。方法选取因缺血性脑卒中收住入院的413例老年患者,均接受静脉溶栓再灌注治疗。根据患者接受治疗后是否发生HT为HT组和NHT组。采用改良Rankin量表评价患者2个月后的临床转归情况(mRS评分)。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NLR及其余指标与发生HT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NLR与mRS评分的相关性。结果房颤病史、脑卒中病史、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T)、淋巴细胞计数(LY)、NLR水平及mRS评分在HT及NHT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房颤病史、WBC、NEUT、LY及NLR是预测HT发生的独立因素。NLR与患者mRS评分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老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经常规溶栓治疗后HT的发生与NLR水平密切相关,这为老年脑卒中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及HT早期预防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non-HDLC/HDLC比值与颈动脉斑块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95例ACS患者、30例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及49例无冠心病者,按照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将颈动脉斑块分为软斑块、纤维斑块和钙化斑块三种类型。酶法测定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并计算non-HDLC/HDLC比值。结果与无冠心病组和SAP组比较,ACS组non-HDLC/HDLC比值升高(P0.05或P0.01);与无冠心病组比较,ACS组HDLC水平降低(P0.05);与SAP组比较,ACS组non-HDLC水平升高(P0.05)。与无冠心病组比较,ACS组颈动脉斑块发生率升高(P0.001);与无冠心病组和SAP组比较,ACS组软斑块发生率升高,纤维斑块发生率降低(P0.05或P0.01)。ACS患者钙化斑块组、纤维斑块组和软斑块组non-HDLC水平、non-HDLC/HDLC比值依次升高,且钙化斑块组与软斑块组间non-HDLC水平、non-HDLC/HDLC比较差异显著(P0.05或P0.01)。non-HDLC水平、non-HDLC/HDLC比值对ACS患者颈动脉软斑块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22±0.060(95%CI为0.604~0.841,P0.01)、0.669±0.062(95%CI为0.548~0.790,P0.01)。结论 non-HDLC/HDLC比值升高是ACS患者发生软斑块的危险因素。non-HDLC/HDLC比值可作为ACS患者颈动脉软斑块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dLDL-C)与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围术期心肌损伤(PMI)的相关性及其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医院行择期PCI治疗的冠心病患者141例,包括心绞痛98例和急性心肌梗死43例;以及同期非冠心病66例。收集临床基线资料及术中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常规检测术前血脂以及术前术后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指标。接受PCI治疗的患者根据术后cTnI是否升高分为观察组(cTnI升高,n=86)和对照组(cTnI正常,n=55),对比2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同时比较非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间sdLDL-C水平的差异。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及χ2检验。3组之间两两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趋势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sdLDL-C与术后cTnI升高的关系。结果 观察组sdLDL-C、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植入支架数、支架总长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74±0.26)和(0.56±0.27)mmol/L,(4.51±1.17)和(3.90±1.04)mmol/L,(2.77±0.80)和(2.25±0.73)mmol/L,(1.74±0.91)和(1.33±0.62),(52.52±27.93)和(36.92±19.41)mm;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dLDL-C(OR=14.798,95%CI 1.112~196.904),LDL-C(OR=3.074,95%CI 1.138~8.302)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PM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sdLDL-C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是0.727(95%CI 0.637~0.817,P<0.05),最佳截断值为0.518mmol/L,诊断PMI灵敏度为86.0%,特异度为56.4%,约登指数为0.424。非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3组的sdLDL-C分别是(0.541±0.144),(0.621±0.257),(0.776±0.289)mmol/L,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呈显著上升趋势(P<0.05)。结论 术前高水平sdLDL-C是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围术期心肌损伤的危险因素,sdLDL-C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CD40L)、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老年缺血性脑卒中(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8月至2022年12月烟台市蓬莱中医医院收治的266例老年(年龄≥60岁)CIS患者的临床资料(CIS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的234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sCD40L及MMP-9水平,分析二者在CIS早期诊断中的价值。依据老年CIS患者颈动脉斑块情况将CIS组患者分为斑块稳定组(n=106)与斑块不稳定组(n=160),分析老年CIS患者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并探讨血清sCD40L、MMP-9水平在老年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中的诊断价值。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影响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血清学指标在老年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中的诊断效能。结果 CIS组患者血清sCD40L和MMP-9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经检测均为无斑块,CIS组检测出斑块稳定者106例,斑块不稳定者160例。斑块不稳定组与斑块稳定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sCD40L、MMP-9、纤维蛋白原(FIB)、白细胞计数(WBC)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08、9.511、14.514、20.972、13.252、16.344、10.232,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C(OR=1.758,95%CI 1.083~2.852)、LDL-C(OR=2.275,95%CI 1.045~4.954)、sCD40L(OR=1.956,95%CI 1.112~3.440)及MMP-9(OR=1.846,95%CI 1.151~2.961)是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血清sCD40L、MMP-9水平对老年CIA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诊断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67和0.939。结论 TC、LDL-C、sCD40L及MMP-9是CIS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需加强对以上指标的监测。另血清sCD40L和MMP-9水平的监测,可为CIA早期诊断及CIA患者颈动脉斑块不稳定性评估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动态四维CT血管造影(4D-CTA)评价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并分析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与其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20年1月至9月江苏省滨海县人民医院最终纳入研究的47例AIS患者的基线资料及影像学变量资料。所有患者均于发病4.5 h内接受4D-CTA检查,应用多时相CTA(mCTA)脑侧支循环评分与区域软脑膜侧支循环(rLMC)评分对AIS患者脑侧支循环状态进行评估,并采用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其神经功能预后。根据mRS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不良组(19例)与侧支循环良好组(28例)。采用SPSS 25.0软件分析数据,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χ2检验、t检验或秩和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各指标间的相关性。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AIS患者神经功能预后不良的指标,并进一步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探讨不同指标的预测价值。结果 与侧支循环良好组相比,侧支循环不良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更高,半影体积(Tmax>6 s)及梗死核心体积(rCBF&...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 探索残余胆固醇(RC)是否可成为老年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危险分层及预后评估指标。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连续入组2020年3月至2021年3月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老年ACS患者,通过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基线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等资料并计算RC水平,通过冠状动脉造影进行基线及残余Syntax评分分析。对所有患者进行随访,随访终点为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s)。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生MACEs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不同危险因素对ACS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评估RC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采用R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χ2检验。结果 本研究最终入选老年ACS患者740例,其中1年随访期内发生MACEs患者84例(11.3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通过校正,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OR=0.998,95%CI 0.997~1.000;P=0.015)与RC(OR=0.135,95%CI 0.069~0.265;P<0.001)为老年ACS患者发生MACEs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RC对预后评估有良好的预测价值,AUC分别为0.754(95%CI 0.719~0.786)、0.774(95%CI 0.740~0.805),二者联合评估预后的效能优于二者单独预测0.868(95%CI 0.840~0.893;P<0.001)。RC与残余Syntax评分的相关系数R2为0.46,二者呈正相关(P<0.05)。结论 RC与老年ACS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正相关,并对患者MACEs的预后评估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的变化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以2018年12月至2019年5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2016年发表的《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定义的第三次国际共识(Sepsis-3.0)诊断标准。以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随访脓毒症患者28d,再根据存活情况将其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收集对照组基本资料、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收集脓毒症组基本资料、入ICU 24h内HDL-C、LDL-C、TC、TG、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和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血乳酸、第3天和第5天血HDL-C水平以及28d预后;分析脓毒症患者HDL-C水平与PCT、CRP、APACHEⅡ和SOFA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脓毒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再对预后有意义的指标进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分析其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 共入选65例脓毒症患者和65名健康体检者。脓毒症患者HDL-C、LDL-C、TC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脓毒症患者血HDL-C的表达在生存组和死亡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乳酸为脓毒症死亡的危险因素,而第5天的HDL-C则是保护性因素。进一步ROC曲线分析显示第5天血HDL-C对脓毒症患者28d病死率的预测价值较大,曲线下面积(AUC)为0.833(P<0.01);乳酸对脓毒症预后也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AUC为0.708(P<0.01)。结论 脓毒症患者HDL-C较对照组患者明显下降,且随时间持续下降。脓毒症死亡组HDL-C明显低于存活组,并且可用于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危险因素以及斑块性质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8月因可疑冠心病入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或老年病科的患者,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进一步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出存在颈部血管斑块的患者共127例,根据其彩色多普勒超声结果分为不稳定斑块组78例,稳定斑块组49例。收集其一般资料、血液指标、冠状动脉造影Gensini积分、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析影响颈动脉斑块性质的危险因素及斑块性质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斑块性质的危险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同型半胱氨酸及血尿酸分别为(19.87±13.13)μmol/L、(331.87±60.53)μmol/L,稳定斑块组分别为(13.40±3.74)μmol/L、(282.28±49.91)μ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稳定斑块组空腹血糖、胱抑素C、血肌酐、纤维蛋白原分别为(5.76±2.32)mmol/L、(0.98±0.24)mg/L、(71.24±14.89)μmol/L、(3.09±0.73)g/L,稳定斑块组分别为(5.59±1.79)mmol/L、(0.89±0.19)mg/L、(67.43±10.88)μmol/L、(2.90±0.57)g/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颈动脉斑块性质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尿酸与斑块的不稳定性存在关联(OR=1.020,95%CI 1.005~1.036;P0.05)。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组Gensini积分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分别为(41.72±16.26)分、(1.96±0.79)支,与稳定斑块组[(31.80±9.54)分、(1.51±0.50)支]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冠心病人群中血尿酸水平的升高与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密切相关。颈动脉斑块的不稳定性可作为预测及评估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偏瘫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22年1月至12月江苏省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408例老年AIS偏瘫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卒中专门生存质量量表(SSQOL)评估患者出院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根据SSQOL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生活质量良好组(SSQOL评分≥123分,n=225)及生活质量不良组(SSQOL评分<123分,n=183)。使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组间比较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老年AIS偏瘫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危险因素。结果 408例老年AIS偏瘫患者出院后1个月SSQOL评分为(136.35±5.38)分,标准化得分为(56.30±5.21)%,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生活质量不良组与生活质量良好组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婚姻状况、主要照护者、患侧Ashworth痉挛分级、日常生活能力及抑郁症状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医疗费用自费(OR=2.573,95%CI 1.550~4.271)、患侧Ashworth痉挛分级为Ⅱ级(OR=2.085,95%CI 1.030~4.223)、日常生活重度依赖(OR=3.435,95%CI 2.285~5.163)、抑郁症状(OR=3.114,95%CI 1.919~5.054)是老年AIS偏瘫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不良的危险因素(均P<0.05);已婚(OR=0.573,95%CI 0.031~0.892)、主要照护者为配偶(OR=0.642,95%CI 0.109~0.980)则为保护因素(均P<0.05)。结论 医疗经济负担、患侧肌张力较高、日常生活能力受限以及抑郁是老年AIS偏瘫患者出院后生活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而配偶陪伴及照护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有利。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清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DL-C)对老年非吸烟人群冠心病(CHD)发生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6年6月至2019年6月因胸痛于承德市中心医院入院,并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360例≥65周岁的老年非吸烟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冠心病将患者分为非CHD组(110例)与CHD组(250例)。根据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积分(Gensini积分,轻度病变组、重度病变组)与病变累及冠状动脉支数(单支病变组、双支病变组、多支病变组),将250例CHD患者进一步分组,比较各组临床资料、生化指标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采用SPSS 25.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根据数据类型,分别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Mann-Whitney U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non-HDL-C与Gensini积分的相关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重度CHD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CHD的诊断效能。结果 CHD组的尿酸(UA)、脂蛋白-a(Lp-a)、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