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内镜选择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21年12月在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接受ERCP诊治的34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插镜成功率、诊断成功率、治疗成功率、ERCP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 34例患者接受了50例次ERCP诊治。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ERCP的插镜成功率、诊断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和ERCP成功率分别为92.0%(46/50)、93.5%(43/46)、88.4%(38/43)和76.0%(38/50)。结肠镜和气囊辅助式小肠镜辅助ERCP的成功率分别为76.0%(19/25)和75.0%(18/24);共有3例不良事件, 1例患者术中发生胆肠吻合口黏膜撕裂, 1例患者术中发生心跳呼吸骤停, 1例患者术后发生胆管炎。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行ERCP总体是有效和安全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使用结肠镜和气囊辅助式小肠镜辅助ERCP具有相似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ERCP插管过程中导丝所致十二指肠乳头穿孔时使用双导丝技术胆管插管的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 2008年1月至2016年9月,57例ERCP插管过程中导丝所致十二指肠乳头穿孔病例纳入回顾性研究,其中采用双导丝技术行胆管插管30例(双导丝组)、传统方法继续胆管插管27例(标准组),总结并比较2组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双导丝组插管成功率[96.7%(29/30)]明显高于标准组[74.1%(20/27),χ2=5.545,P=0.019],平均插管时间[(21.8±7.8)min]明显短于标准组[(40.7±8.4)min,t=8.076,P=0.000],并发症发生率[13.3%(4/30)]与标准组[11.1%(3/27),χ2=0.292,P=0.596]相近,均为术后高淀粉酶血症。 结论 ERCP插管过程中导丝所致十二指肠乳头穿孔时使用双导丝技术胆管插管安全且有效,较之传统方法具有插管成功率更高且省时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毕Ⅱ式胃大部切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2月在西京消化病医院内镜中心接受ERCP诊治的67例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胃大部切除术时是否加做布朗吻合分为布朗吻合组和非布朗吻合组。根据使用内镜不同,将患者分为十二指肠镜组、常规前视镜组和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组。分析ERCP成功率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67例患者接受了82例次ERCP诊治。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ERCP的插镜成功率、诊断成功率、治疗成功率和ERCP成功率分别为90.2%(74/82)、87.8%(65/74)、100.0%(65/65)和79.3%(65/82)。非布朗吻合和布朗吻合患者的ERCP成功率分别为79.7%(47/59)和78.3%(18/23)。十二指肠镜组、常规前视镜组和气囊辅助式小肠镜组的ERCP成功率分别为93.8%(15/16)、76.2%(48/63)和2/3。常规前视镜使用和不使用透明帽辅助的ERCP成功率分别为80.8%(42/52)和54.5%(6/11)。患者均未发生不良事件。结论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ERCP是有效和安全的。小肠镜可以作为十二指肠镜和常规前视镜操作失败后的一种候选方法。当使用常规前视镜操作时,用透明帽辅助可提高ERCP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不同胃肠道重建术式后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3月在北京友谊医院就诊,既往有胃肠道重建手术史且行ERCP操作的患者临床资料,108例患者共进行141次ERCP操作。根据胃肠道重建手术方式分为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33例次)、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74例次)、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组(32例次)、Whipple术后组(2例次),分别记录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胆管插管的成功率、临床成功率、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总操作时间等。采用Logistic回归对胃肠道重建后ERCP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的发生率增加进行危险因素分析。结果在141次胃肠道重建术后ERCP操作中,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为89.4%(126/141),胆管插管成功率85.7%(108/126),临床成功率为75.2%(106/141),操作时间为(38.5±23.5) min。一旦完成胆管插管操作,后续治疗的成功率明显增加,高达98.1%(106/108)。毕Ⅰ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毕Ⅱ式胃大部切除术后组、Roux-en-Y吻合术后组、Whipple术后组到达十二指肠乳头/胆肠吻合处的成功率分别为100.0% (33/33)、87.8%(65/74)、84.4%(27/32)、1/2,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各组操作时间分别为(27.5±16.2) min、(40.6±23.2) min、(43.8±27.5) min和(59.5±12.0)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而胆管插管的成功率及后续治疗操作的成功率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ERCP并发症总发生率为14.2%(20/141),其中PEP发生率为12.7%(18/141)、出血发生率为1.4%(2/141)。操作时间>30 min (P=0.024,OR=0.356,95%CI:0.152~1.278)为胃肠道重建术后PE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胃肠道重建术后患者行ERCP操作是安全可行的,但在技术上极具挑战性。内镜医师应做好充分术前准备,选择最佳诊疗方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患者受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旁憩室(JPDD)与胆胰疾病发生的关联性及JPDD对ERCP诊疗的影响。方法 2012年1月至2017年1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普通外科1 230例行ERCP诊疗病例纳入回顾性分析,首先按是否存在JPDD分成JPDD组(n=360)和非JPDD组(n=870),然后再将JPDD组病例按是否为憩室内乳头分成憩室内乳头组(n=41)和非憩室内乳头组(n=319),JPDD组与非JPDD组间、憩室内乳头组与非憩室内乳头组间胆胰疾病发生率、ERCP插管成功率、取石成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等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JPDD组分别为87.78%(316/360)、31.11%(112/360)、6.67%(24/360),非JPDD组分别为75.52%(657/870)、19.08%(166/870)、4.02%(35/870),2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3.158,P<0.001;χ2=21.068,P<0.001;χ2=3.897,P=0.048);ERCP插管、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后出血、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复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憩室内乳头组为14.63%(6/41),非憩室内乳头组为5.64%(18/319),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21,P=0.030);胆总管结石、原发性胆总管结石发生率,ERCP插管、一次性取石成功率,术后出血、胰腺炎、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JPDD与原发性胆总管结石的发生相关,JPDD患者ERCP治疗后更易复发胆总管结石,且憩室内乳头患者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短单气囊小肠镜(single balloon enteroscope, SBE )辅助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在Roux-en-Y术后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9年5月—20...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毕Ⅱ式胃切除术后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进镜失败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上海长海医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RCP治疗的261例毕Ⅱ式胃切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影响其进镜失败的相关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估所获得的潜在因素对事件的预测能力。结果纳入的261例患者共行345例次ERCP操作,进镜成功率为82.3%(284/345),插管成功率为89.1%(253/284)。ERCP技术性操作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内镜未能到达十二指肠盲端及找到壶腹乳头(66.3%,61/92)和选择性胆胰管插管失败(33.7%,31/92)。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49/345),其中术后胰腺炎发生率为3.2%(11/34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首次ERCP操作(OR=7.717,95%CI:2.581~23.068,P<0.001)、合并Braun吻合(OR=8.737,95%CI:2.479~30.797,P=0.001)和无透明帽辅助前视镜(OR=2.774,95%CI:1.283~5.997,P=0.009)是进镜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危险因素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的B值进行赋分,无透明帽辅助前视镜为1分,首次ERCP操作为2分,合并Braun吻合为2分,所绘制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3。当临界值为2.5分时,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5.0%和70.8%。结论首次ERCP操作、合并Braun吻合和无透明帽辅助前视镜是影响毕Ⅱ式胃切除术后ERCP进镜失败的危险因素。对操作失败高危患者早期识别干预有助于提高进镜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三维成像装置在结肠镜检查中的初步应用。方法纳入2019年1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无痛结肠镜检查的患者共60例, 每例患者先后进行两次结肠镜检查, 按照随机码分为2组, 其中30例患者纳入试验组(进镜均使用二维结肠镜, 首次退镜使用三维结肠镜, 再次退镜使用二维结肠镜), 3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进镜均使用二维结肠镜, 首次退镜使用二维结肠镜, 再次退镜使用三维结肠镜), 观察2组息肉检出情况, 并进行退镜时间、操作体验、图像质量及并发症的评价。结果试验组首次息肉检出率为77.3%(17/22), 高于对照组的43.5%(10/23), 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51, P=0.021)。试验组10例操作者合并头晕症状, 而对照组操作者无头晕症状(P=0.001)。2组首次结肠镜检查检出息肉直径[0.50(0.70)cm比0.30(0.20)cm, U=57.000, P=0.170]、退镜时间[(4.6±1.5)min比(5.2±1.9)min, t=-1.189, P=0.239]、图像质量(2组病变性质识别3分均为27例, 腔道识别3分均为28例...  相似文献   

9.
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是诊断胰腺和胆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以十二指肠镜为基础的ERCP是目前诊治胆胰疾病的常规内镜技术。近年来随着双气囊小肠镜(double-balloon enteroscope,DBE)、单气囊小肠镜(single-balloon enteroscope,SBE)及螺旋式小肠镜等新设备及透明帽辅助ERCP、腹腔镜辅助ERCP等的出现,提高了EPCP在胃肠改道术后患者胰胆管疾病诊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十二指肠乳头预切开术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 ERCP)中的应用,并评价其在ERCP中的作用和安全性.方法 自2008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肝胆胰外科共完成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930例,其中选择性插管困难者采用常规方法不能完成而采用乳头预切开术108例,占11.6%.纳入标准为常规插管失败或反复进入胰管4次判定为选择性插管困难,术中改行乳头预切开术,根据病情完成ERCP检查和内镜下治疗.观察终点为治疗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并与同期常规ERCP插管病例资料对比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本组乳头预切开术108例,ERCP成功103例,成功率95.4%.术后并发症7例,发生率6.5%,无十二指肠穿孔及死亡病例.同期822例常规ERCP诊治成功率97.7%,术后并发症63例,发生率7.7%.乳头预切开与常规选择性胆管插管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x2=0.141,P=0.707)及成功率(x2=2.041,P=0.15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乳头预切开术与常规ERCP相比不增加发生并发症的风险,可提高困难ERCP的成功率,但要严格掌握适应证,由经验丰富的医师进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内镜胆管引流术治疗胆瘘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1月—2022年1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诊治的连续性409例胆瘘患者的临床资料, 最终纳入53例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下行胆管引流术的胆瘘患者, 分析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操作情况、治疗结局和不良事件等。将患者分为支架引流组(n=46)与鼻胆管引流组(n=7), 比较两组术中特点、手术结果以及手术时间。结果 53例患者中, 男36例、女17例, 年龄(52.2±12.7)岁, 其中58.5%(31/53)的患者继发于胆囊切除术。其临床成功率为83.0%(44/53), 手术时间为27.0(13.5, 33.5)min, 治疗1(1, 2)次, 治愈时间89(47, 161)d。ERCP治疗轻度胆瘘相较于重度胆瘘成功率较高[96.4%(27/28)比 68.0%(17/25), χ2=7.57, P=0.006]。跨瘘口引流相较于非跨瘘口引流治疗胆瘘的成功率更高[91.7%(33/36)比64.7%(11...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应用乳头气囊扩张(endoscopic papillary balloon dilatation,EPBD)联合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及其对结石复发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01/2016-01于天津南开医院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 creatography,ERCP)治疗的胆总管结石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经ERCP下EST取石术和乳头括约肌小切开(limited endoscopic sphincterotomy,LEST)联合EPBD,比较两组患者的一次成功率和总成功率,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进行随访,绘制患者术后结石复发的Kaplan-Meier生存曲线,并应用Cox回归模型探究影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的结石最大直径(t=-1.055,P=0.294)、多发结石比例(χ~2=0.644,P=0.422)、胆管最大直径(t=-0.820,P=0.414)以及取石总成功率(94.0%和100.0%,χ~2=1.375,P=0.241)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和实验组的1次取石成功率分别为84.0%和9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2,P=0.037).对照组和实验组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7.02%和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37,P=0.036).对取石成功的97例患者进行随访,共发生结石复发11例,其中,对照组和实验组ERCP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7.02%和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927,P=0.087),Log-rank显示,实验组的胆结石复发风险显著低于对照组(HR=0.285,95%CI:0.095-0.888,P=0.044).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多次内镜操作、胆总管成角≤145o和EST是ERC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 EPBD联合LEST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一次成功率和安全性较高,结石远期复发风险较低;多次内镜操作、胆总管成角≤145o是ERCP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索消化道复杂手术后胰胆系统疾病内镜诊治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总结4例复杂消化道手术(2例Roux-en-Y术、2例Whipple术)后进行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的患者资料,其中1例患者为单纯双气囊小肠镜探查手术后胆肠吻合口,3例为气囊辅助内镜检查结合ERCP技术.结果 1例患者成功实施治疗性ERCP,其余3例患者明确了诊断.4例患者术后均无明显出血、穿孔等操作相关并发症.结论 气囊辅助内镜检查法结合ERCP技术是消化道复杂手术后胰胆疾病重要的诊治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双导丝插管技术、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术与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术3种辅助插管技术在ERCP胆管插管困难病例中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探讨安全有效的辅助插管技术。方法将104例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选择性胆管插管困难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行3种不同辅助插管技术,即双导丝插管术组(A组)35例,针状刀乳头预切开组(B组)35例,经胰管乳头预切开组(C组)34例。对比3组患者辅助胆管插管的成功率、获得成功插管的时间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A组辅助插管成功率为51.43%(18/35),B组为91.43%(32/35),C组为70.59%(24/34),3组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成功插管时间分别为(7.83±1.08)min,(8.20±0.91)min和(7.91±1.20)min,3组成功插管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患者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分别为:2.86%(1/35),22.86%(8/35)与8.82%(3/34),3组间术后胰腺炎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无严重感染、大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3种辅助插管技术均可提高胆管插管成功率,其中针状刀乳头预切开术与经胰管乳头预切开术有更高的成功率,但术后胰腺炎等并发症发生率亦较高;双导丝插管术成功率较低,但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采用针状刀实施十二指肠乳头开窗术,在ERCP困难胆管插管中的应用价值及其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接受ERCP治疗的患者中,当常规插管方法和(或)其他预切开技术无法进入胆管时,采用针状刀在主乳头背部选点进行电灼造口,完成胆管深插管及后续治疗.观察本方法的成功率和术后并发症,并对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108例患者接受开窗术,其中97例(91.2%)成功插至胆管;11例胆管恶性梗阻患者虽经开窗仍无法进入胆管,其中远端恶性梗阻失败率(25.8%,8/31),明显高于近端梗阻(5.3%,3/57),(P=0.014,χ^2=5.983).ERCP术后发生胰腺炎5例(4.6%),其中插管失败组(18.2%,2/11)明显高于成功组(3.1%,3/97)(P=0.006,χ^2=7.418);另有肠道穿孔1例、胆管炎4例,均经保守治疗控制.结论 在困难胆管插管的ERCP病例中,应用针状刀行乳头开窗术可以有效提高ERCP诊治的成功率,对于有经验的操作者该方法是较为安全的;但远端胆管恶性梗阻行乳头开窗术的成功率较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经胰管括约肌预切开术(transpancreatic sphincterotomy,TPS)应用于导丝进入胰管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困难插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1年11 月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镜室行ERCP诊疗的胆道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排除在常规选择性胆管插管技术尝试5 min内即成功进入胆管者,共纳入154例导丝误入胰管的ERCP困难插管患者。将导丝首次进入胰管且插管时间5~<10 min时即行TPS的患者设为早期TPS组(n=62例),而将导丝反复进入胰管(≥2次)或插管时间≥10 min时才实施TPS的患者设为延迟TPS组(n=92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插管时间、手术时间、插管成功率、ERCP术后胰腺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早期TPS组和延迟TPS组的性别、年龄、ERCP指征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TPS组的插管时间[12.0(10.0,15.0)min 比 21.0(16.0,27.0)min,Z=8.262,P<0.001]、手术时间[29.0(25.0,34.0)min 比 50.5(41.0,67.8)min,Z=9.097,P<0.001]显著短于延迟TPS组,两组胰管支架留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7%(6/62)比16.3%(15/92),χ2=1.381,P=0.240]。早期TPS组的插管成功率[100.0%(62/62) 比 88.0%(81/92),χ2 =6.282,P=0.012]显著高于延迟TPS组,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0.0%(0/62)比16.3%(15/92),χ2=11.200,P=0.001]以及总并发症发生率[37.1%(23/62)比59.8%(55/92),χ2=7.626,P=0.006]显著低于延迟TPS组,两组高淀粉酶血症发生率[21.0%(13/62)比31.5%(29/92),χ2=2.080,P=0.149]以及术中出血发生率[21.0%(13/62)比30.4%(28/92),χ2=1.699,P=0.1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均无穿孔和操作相关的死亡发生。结论 在导丝误入胰管的ERCP困难插管中,早期实施TPS可以提高胆管插管成功率并减少ERCP术后胰腺炎发生率,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胰管支架联合吲哚美辛栓直肠给药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困难插管术后胰腺炎(post-ERCP pancreatitis, PEP)的预防作用。方法 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行ERCP治疗的胆道疾病患者术前30 min予吲哚美辛栓100 mg纳肛, 将术中发生困难胆管插管的患者(n=204)纳入本研究。根据随机数字数表将患者分为两组, 联合组术中置入胰管支架(n=104), 吲哚美辛组不置入支架(n=100)。比较两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及PEP的发生率。结果联合组术后高淀粉酶血症[21.2%(22/104)比34.0%(34/100), χ2=4.22, P=0.040]及PEP发生率[14.4%(15/104)比32.0%(32/100), χ2=8.88, P=0.003]均明显低于吲哚美辛组, 但两组重症PEP发生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1/104)比1.0%(1/100), χ2=0.001, P=0.978]。结论与单用吲哚...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微创外科的发展,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已经成为胆胰疾病诊断和治疗的常规手段。选择性乳头插管是ERCP诊治的基础,但由于解剖变异、结石嵌顿、乳头狭窄、肿瘤侵袭等诸多原因,导致一些患者行ERCP时常规插管失败。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预切开术(precutsphincterotomy,PST)是一种特殊技巧的乳头切开术,是常规插管方法失败后常用的方法,可大大提高内镜插管的成功率。4年来作者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Roux‑en‑Y吻合术后采用双人操作法和三人操作法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消化内科2021年1月至2022年9月进镜成功、找到十二指肠乳头的31例Roux‑en‑Y吻合术后胆总管结石患者纳入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2021年1—12月采用双人操作法(即一名操作医师和一名助手完成选择性插管操作)行ERCP的17例患者纳入A组,2022年1—9月采用三人操作法(即一名操作医师和两名助手完成选择性插管操作)行ERCP的14例患者纳入B组。比较两组插管成功率、插管时间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所有入组患者插管成功率为90.32%(28/31),其中A组插管成功率为82.35%(14/17),B组插管成功率为100.00%(14/14),两组患者插管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2)。B组插管时间明显低于A组[(42.89±6.57)min比(61.02±9.23)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P<0.001)。所有入组患者ERCP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13%(5/31),A组和B组分别为17.65%(3/17)和14.29%(2/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结论 对于Roux‑en‑Y吻合术后并发胆总管结石行ERCP患者,两种方法在插管成功率和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相当,但在操作时间方面三人操作法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中不同取石器械取石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18年8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及池州市人民医院行ERCP取石治疗的178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资料。患者先使用扩张气囊充分扩张乳头口,再行取石。根据取石器械不同,分为单纯气囊组(54例),单纯网篮组(60例)及网篮联合气囊组(64例),比较各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术后24 h血淀粉酶水平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单纯气囊组、单纯网篮组及网篮联合气囊组一次性结石清除率分别为96.3%(52/54)、95.0%(57/60)、95.3%(61/64),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20,P=0.942)。3组术后24 h血淀粉酶水平分别为180.5(85.2,410.5)U/L、129.0(59.0,287.0)U/L、100.0(58.2,166.2)U/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9.655,P=0.008)。ERCP术后高淀粉酶血症、出血、术后胰腺炎发生率3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均无穿孔发生,但网篮组发生结石嵌顿1例。结论 在使用扩张气囊充分扩张乳头口的情况下,ERCP取石可优先选用气囊取石,其具有较高的取石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升高,且不会发生取石器械嵌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