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卵巢良性肿瘤腹腔镜切除术患者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1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123例拟行腹腔镜切除术治疗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法分为A组、B组及C组,每组41例。麻醉诱导后,A组和B组分别给予艾司氯胺酮0.8 mg/kg、0.6 mg/kg静脉输注(15 min输注完毕),C组不给予艾司氯胺酮。比较3组患者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及24 h吗啡累积用量;比较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心率、平均动脉压)、疼痛应激指标[前列腺素E2(PEG2)、P物质(SP)]及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比较3组患者住院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3组患者手术时间、拔管时间及24 h吗啡累积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苏醒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B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和C组。3组患者不同时间点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有差异(P <0.05);(2)3组的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有差异(P <0.05),B组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剖宫产全麻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并与瑞芬太尼用于刮宫产全麻对产妇和新生儿的影响进行比较。[方法]选择ASAI~Ⅱ级,孕37~39周择期剖宫产产妇6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氯胺酮0.5mg/kg,瑞芬太尼0.5μg/kg)和Ⅱ组(瑞芬太尼1μg/kg),每组各30例。记录两组产妇诱导前(Tn)、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即刻(T2)、拔管后即刻(T3)的血压、心率;两组新生儿1、5min的Apgar评分及新生儿娩出时脐动脉血pH、PCO2、PO2;术后随访两组产妇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1)Ⅰ组产妇诱导后各时点MAP和HR与诱导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Ⅱ组与诱导前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同时点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两组产妇均无术中知晓。(3)两组新生儿的Apgar评分及娩出时脐动脉血pH、PCO2、PO2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剂量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对剖宫产产妇及新生儿安全有效,且较瑞芬太尼全麻能更好地维持产妇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3.
孔全立 《中原医刊》2011,(13):111-112
目的观察小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术后抑制效果。方法将120例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60例,选用丙泊酚一芬太尼一维库溴胺静脉麻醉加气管插管全身麻醉,术中维持用丙泊酚靶控输泵注、0.005%瑞芬太尼静脉微量泵静注、并间断静注维库溴胺维持麻醉。术毕停止麻醉,符合拔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B组60例,麻醉诱导及维持方法同A组,只是在手术快要结束时,静脉注射氯胺酮0.5mg/kg,符合拨管指征后拔除气管导管。两组患者术后均送麻醉恢复室进行观察。结果A组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无一例要求再次镇痛;两组患者麻醉后24h内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可引起患者术后早期痛觉过敏,小剂量氯胺酮静脉注射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患者痛觉过敏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付宝军  姜静静  黄玉琼  林宗航  李恒   《四川医学》2021,42(11):1100-1105
目的探讨超前艾司氯胺酮对瑞芬太尼诱发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 ASA分级I或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n=30):生理盐水+瑞芬太尼组(S+R组)、艾司氯胺酮+瑞芬太尼组(E+R组)。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时分别静脉注射艾司氯胺酮0.25 mg/kg或等容积生理盐水;两组静脉输注瑞芬太尼0.1~0.3μg/(kg·min);记录术后静态和动态VAS评分、机械痛敏阈值、机械痛敏面积、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使用、术后1 h内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S+R组比较,E+R组患者术后2 h、18 h时静态和动态VAS评分降低,切口区域及臂内侧机械痛敏阈值升高,机械痛敏面积降低,首次使用舒芬太尼时间延长,PACU中以及离开PACU 0~6 h、6~12 h、12~18 h舒芬太尼用量降低(P<0.05,P<0.01)。结论超前艾司氯胺酮有效抑制瑞芬太尼诱发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术后痛觉过敏。  相似文献   

5.
小剂量氯胺酮抑制瑞芬太尼麻醉后痛敏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小别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敏反应的抑制作用,为临床合理应用瑞芬太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ASA Ⅰ-Ⅱ级妇科行腹腔镜检和宫腹腔镜检手术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瑞芬太尼组(R组)、小剂量氯胺酮组(K组),每组30例。3组均采用静吸复合麻醉,除Ⅰ组外另二组用瑞芬太尼诱导与维持,手术近结束缝合皮肤时K组静脉给予氯胺酮0.5mg/kg,C组和R组暂不给药,术毕送恢复室,当患者出现中等程度疼痛时给予曲马多2mg/kg。记录3组患者拔除气管导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VRS),再次要求镇痛的时间和拔管后24h内的不良反应。结果1)C组的VRS评分低于R组,差异显著(P〈0.05);2)K组的VRS评分明显低于C组和R组,差异显著(P〈0.05);3)所有组无一例要求再次镇痛;4)3组间麻醉后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大剂量瑞芬太尼麻醉可引起术后早期痛觉超敏;小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超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对老年乳腺癌手术患者术后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老年乳腺癌手术患者106例,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3)、对照组(n=53)。在常规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对照组术毕前予以瑞芬太尼镇痛,观察组术毕前予以艾司氯胺酮联合瑞芬太尼镇痛。比较2组术前1 h(T0)、拔管后5 min(T1)、拔管后30 min(T2)、拔管后1 h(T3)心血管反应指标[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T0、术后12 h(T4)、术后24 h(T5)、术后72 h(T6)的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T3、T4、T5...  相似文献   

7.
小剂量氯胺酮有效预防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瑞芬太尼因优越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已逐渐成为临床常用的麻醉性镇痛药。最近,许多报道关注瑞芬太尼停药后患者的痛觉过敏现象,认为该现象是患者术后疼痛较重及阿片类镇痛药耐受的主要原因之一。我们在术中持续应用小剂量氯胺酮的方法,对预防瑞芬太尼停药后痛觉过敏的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联合布托菲诺对妇科腹腔镜术后患者痛觉过敏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1月—2023年3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择期拟行腹腔镜下妇科手术患者96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4组,每组24例。4组均予常规麻醉诱导,S组:0.4 mg/kg艾司氯胺酮;B组:20μg/kg布托菲诺;S+B组:0.25 mg/kg艾司氯胺酮+15μg/kg布托菲诺;A组:生理盐水,4组均于缝皮前20 min静脉推注。比较4组患者不同时间点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血流动力学指标、痛觉过敏率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4组患者术后2、6 h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组VAS评分均低于其他3组,S组和B组均低于A组(均P<0.05);麻醉前及诱导后4组患者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 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时刻4组患者MAP、HR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S+B组患者MAP、HR均低于其他3组(均P<0.05);S+B组与...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氯胺酮、芬太尼、曲马多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疼痛的作用。方法选择100例择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四组:氯胺酮组(K组)、曲马多组(T组)、芬太尼组(F组)、空白对照组(P组),每组各25例。术毕前10min,K组静脉注射氯胺酮0.4mg/kg,T组注射曲马多1.5mg/kg,F组注射芬太尼50μg,P组注射等容量的生理盐水。观察患者的苏醒时间,拔管后0h、0.5h、1h、2h、4h、8h、12h、24h各点的VAS评分、瑞芬太尼的用量以及恶心、呕吐、尿潴留、皮肤瘙痒等并发症。结果 (1)VAS:K组、T组、F组在术后0~24h各个监测点显著低于P组(P<0.05),T组、K组与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F组、K组苏醒时间显著长于P组与T组(P<0.05),而P组与T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T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P组、F组与K组(P<0.05),而P组、F组与K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芬太尼麻醉后,预防性的使用氯胺酮、芬太尼、曲马多都可以减轻瑞芬太尼引起的疼痛过敏以及术后伤口的疼痛;芬太尼,氯胺酮可使苏醒时间延长;曲马多,芬太尼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 探讨术中持续小剂量输注艾司氯胺酮对小儿全麻术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量和患者苏醒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100例全身麻醉下小儿外科手术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观察组)、B组(对照组),50例/组;A组于全身麻醉诱导前10 min静脉注射0.1 mg/kg艾司氯胺酮,后静脉泵注艾司氯胺酮 2 μg/ (kg·min)至术毕;B组同时泵注等容量生理盐水。记录术中瑞芬太尼使用量;记录所有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患者拔管后15、30、60 min时VAS评分,若VAS评分≥4分,静脉注射纳布啡0.3 mg/kg,可重复使用,并记录纳布啡总用量;记录所有患者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组术中使用瑞芬太尼量总量低于B组(P<0.05);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无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拔管后15、30、60 min时VAS评分优于B组(P<0.05),且A组使用纳布啡总剂量低于B组(P<0.05)。结论 在小儿外科手术术中持续输注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可有效降低术中阿片类药物使用量,降低苏醒期疼痛程度,且不影响患者苏醒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小剂量氯胺酮是否能抑制瑞芬太尼复合吸入麻醉所致的痛觉过敏.方法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组)术中吸入麻醉七氨烷;瑞芬太尼组(R组)术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氯胺酮组(K组)术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缝皮时给予氯胺酮0.5 mg/kg.记录拔管后的口述疼痛评分与VAS评分.结果 R组和K组患者苏醒和拔管时间显著短于C组(P〈0.05).术后R组口述疼痛评分与VAS显著高于K组和C组(P〈0.01),R组要求镇痛者比较多.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对瑞芬太尼麻醉术后痛觉过敏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探讨小剂量氯胺酮对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麻醉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拟在全身麻醉下行腹部大手术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每组30例)对照组、研究组.两组患者均静脉注射咪唑安定、丙泊酚、瑞芬太尼、维库溴铵麻醉诱导.术中持续输注瑞芬太尼0.3μg·kg^-1·min^-1、维库溴铵2μg·kg^-1·min^-1和吸入七氟醚维持麻醉.研究组在麻醉诱导时给予0.5mg/kg氯胺酮,后持续输注5μg·kg^-1·min^-1.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输注.手术结束时停止瑞芬太尼、氯胺酮输注.手术结束前30min静脉给予芬太尼1μg·kg-1.记录术后患者睁眼时间、拔管时间,行芬太尼静脉PCA,记录术后1h,3h,6h,12h,24h时间点的VAS评价疼痛强度和芬太尼累积用量,观察不良精神反应.结果两组患者的睁眼、拔管时间、不良精神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各时点研究组术后芬太尼的用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研究组术后各时点的VAS评分显著低于观察组(P<0.05).结论 小剂量氯胺酮可以有效减少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麻醉术后芬太尼的用量,提高镇痛质量,可能与氯胺酮能够预防老年患者瑞芬太尼麻醉后的急性阿片耐受或痛觉过敏有关.  相似文献   

15.
氯胺酮-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乳房纤维瘤切除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氯胺酮-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在乳房纤维瘤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对循环、呼吸功能的影响。方法50例ASAI ̄II级乳房纤维瘤切除术患者于术前2min静注氯胺酮0.8 ̄1.0mg/kg,异丙酚1.0 ̄1.5mg/kg,术中异丙酚2.0mg(/kg·h)、瑞芬太尼3 ̄4μg(/kg·h)维持。记录用药后呼吸、循环的变化及并发症。结果本组术中血压与心率同术前相比无显著变化,呼吸幅度减少,但无呼吸抑制,术后无恶心、呕吐及精神神经症状。结论氯胺酮-异丙酚-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对循环稳定,对呼吸影响小,苏醒快,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6.
吴守理 《求医问药》2014,(3X):126-127
目的:比较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拟在我院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7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这70例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35例患者。其中,A组患者采用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B组患者采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术后苏醒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①两组患者在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以及拔管5min后的OAAS评分上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术中各时间点检测患者的SBP和DB。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各时间点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③两组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与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麻醉效果相似,均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较为理想的麻醉用药。  相似文献   

17.
小儿疝气是小儿最常见的外科疾病,手术时间不长,小儿欠合作,需要采用全身麻醉,氯胺酮在小儿疝气手术中广泛应用.但其苏醒时间长,成为不安全因素.本文使用短效的镇痛药瑞芬太尼维持麻醉,辅助氯胺酮,观察术后情况,与单纯使用氯胺酮作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8.
白炜  赵军孝  雷芳志 《吉林医学》2015,(6):1098-1099
目的:探讨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在小儿不插管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方法:择期小儿全身麻醉80例,性别不限,年龄2~8岁,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组(P组)和氯胺酮组(C组),每组40例,两组静脉诱导氯胺酮2 mg/kg,P组3分钟后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5μg/(kg·min),C组诱导后10分钟或患儿肢体有反应时追加首次诱导剂量的1/2,直至手术结束。术中监测患儿血压、心率、Sp O2,记录苏醒时间。结果:两组患儿Sp O2较平稳,P组患儿诱导前、诱导后、手术开始5分钟、15分钟、30分钟的心率与诱导前无明显变化,而C组心率明显增加;P组术后苏醒时间明显短于C组。结论:氯胺酮复合瑞芬太尼临床用于小儿短小不插管全身麻醉既能满足手术需要又能降低并发症发生,苏醒时间明显缩短,麻醉过程平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氯胺酮、丙泊酚复合与伍用瑞芬太尼的两种方法的麻醉效果。方法:50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25例(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和B组25例(氯胺酮、丙泊酚复合并伍用瑞芬太尼)。两组均在相应不同时间点观察BIS值及抽取动脉血行血气分析。结果:A组镇痛完全,而B组则镇痛不全。术中脑电双频指数值,A组85左右,B组在55左右。术毕清醒时间:A组(13.55±5.66)min,B组(43.86±7.83)min。麻醉后各时间点平均动脉压、心率与麻醉前相比,B组高于麻醉前水平。结论:A组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镇痛完全,术后清醒时间较短,麻醉效果优于B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将34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单独组与复合组,每组17例,单独组采用七氟烷全身麻醉,复合组在采用七氟烷进行全身麻醉的基础上加用可以进行全麻诱导、镇痛的瑞芬太尼,观察两组围术期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0))、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CO2))变化及并发症。结果:复合组较单独组在麻醉诱导气管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为稳定,CO气腹后MAP、HR、PCO:较CO气腹前均明显升高(P均〈0.05),患者术中无异常不适,术后无误吸返流。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全麻应用于该手术麻醉效果好,痛苦少,苏醒恢复质量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