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18年1月1日,广州市医保付费方式由定额结算付费正式转变为按病种分值付费。这种付费方式能够对医疗费用上涨进行有效控制,并且能够对医疗服务中医方、保方与患者三方的关系进行有效调整,最大程度上发挥出有效卫生资源的作用。从保方来说,支付方式的转变,可达到“总盘子不穿洞”的目的,但对院方来说,医院医保管理模式必须从以“量”增收向以“成本”提效转变。2020年广州某三级医院(以下简称A医院)从按病种分值付费的政策及核算规则出发,提炼影响支付方式的关键要素,“抓大放小”,转变了以往亏损严重的情况,达到了扭亏为盈的局面。  相似文献   

2.
目的 对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广州市某三甲公立医院肿瘤病组住院患者的费用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成本管控策略。方法 选取改革前(2016年1月—2017年12月)患者3 474例和改革后(2018年1月—2020年12月)患者9 197例,采用ICD-5版本分组最终纳入558个DIP分组共计12 670例患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改革后住院总费用、手术费用、护理费用、治疗费用均具有正向反馈(P<0.05),一定程度上能减少患者的住院费用。D12.2、D12.4、D24.X病组盈亏与改革具有相关性,且疾病严重程度、住院日是其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DIP支付方式改革政策下医院应强化控费意识,降低医疗成本;优化病种分值和入组设置,注重遴选优势病种;严控住院标准,避免低标入院等。  相似文献   

3.
在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 DIP)支付改革不断发展推进的形势下,医院费用成本管控迎来新挑战。深圳某医院探讨在DIP支付方式改革形式下,结合临床路径和DIP医保支付标准,建立DIP病种临床路径,优化医院医疗服务费用结构,合理使用医保基金,促进医院成本管理转型。  相似文献   

4.
以广州市某三甲医院住院数据为例,深入剖析广州市按病种分值付费在划分病种、设定医疗机构权重系数、建立偏差病例调节机制、制定结算办法等核心环节的做法,对比分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前后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服务效率、费用控制、质量监管、基金监管等运行指标的变化,从而分析改革的成效和主要挑战,为调整完善按病种分值付费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淮安市作为医保改革的先行试点地区,早在2003年,该市就开始实行了按病种分值付费,2020年11月,该市成为了全国首批DIP试点城市.文章在对淮安市医保改革的背景与成效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分析新形势下医疗机构在医保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如不合理诊疗、单病种管理组间差异较大、医疗行为监管信息化水平不高等现象,并针对上...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梳理黑龙江省3个国家试点城市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政策基本运作模式与现状,总结做法与经验,为进一步深化DIP改革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 基于利益相关者访谈和内容分析法,对3个DIP试点城市政策文件进行系统编码与分析。结果 黑龙江省3个DIP试点城市基于技术规范指导,积极创新本地化DIP管理办法,改革成效显著,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天数和平均自付金额均显著下降。改革过程中存在DIP辅助目录不健全、医院对DIP认知不足、医疗机构功能定位模糊等问题。结论 加强协议管理,进一步完善辅助DIP目录库和结算规则,不断提高对DIP的整体认知水平,倒逼医疗机构开展精细化管理,提升整体服务能力;促进医保、医疗间的协调联动,发挥DIP改革效能。  相似文献   

7.
芜湖市作为国内较早一批探索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城市之一,通过多年实践探索出了病种标准、医院系数、特例单议、个人负担控制比例、费用结算、医院互查及沟通协商等一套传统的按病种分值付费体系。为顺应国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趋势,文章依据芜湖市经验就如何实现传统按病种分值付费向总额控制下基于大数据的按病种分值付费模式的转变,如何实现“同病同城同保障”,为按病种分值付费与特殊医疗需求的矛盾等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波士顿矩阵分析DIP付费实施后某三级医院各科室、病种运营情况,探讨三级医院费用控制与精细化管理措施。方法:利用波士顿矩阵对医院科室及病种分别进行分析,以结算病例数为横轴,次均费用为纵轴,综合评价确定不同象限的发展策略。结果:DIP组内例数前10的科室及病种中共有“高结算病例数,高次均费用”科室1个、病种1个;“高结算病例数,低次均费用”科室11个、病种2个;“低结算病例数,低次均费用”科室18个、病种4个;“低结算病例数,高次均费用”科室7个、病种3个。结论:DIP付费改革给医院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利用波士顿矩阵可以充分考虑不同科室及病种发展战略的差异性,实现分区施策、精准发力,有效节约医院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改革后医疗服务质量的变化,为完善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某DIP改革国家试点城市2017年7月—2021年6月的首批试点医疗机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住院患者的病案首页数据,纳入3个死亡相关指标和2个再入院相关指标,考虑患者特征进行风险调整后,采用t检验比较其在2019年7月实施DIP改革前后的差异。结果 经风险调整后,DIP改革后住院手术患者死亡率、DIP低风险组住院患者死亡率、30天内全因再入院率和30天内相同主诊断再入院率分别下降0.06个百分点(P=0.031)、0.15个百分点(P=0.001)、0.47个百分点(P<0.001)、0.72个百分点(P<0.001)。结论 尚无证据表明该市DIP改革后医疗服务质量受到负向影响,按病种付费试点城市需密切监测改革后医疗服务质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改革前后骨质疏松患者住院费用的构成及费用变动情况进行分析,为有效管控医疗费用、完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提供对策和建议。方法 选取2018—2021年成都市某三级甲等医院骨质疏松症患者住院费用信息,运用新灰色关联和结构变动分析法对患者费用结构变化情况及关联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2018—2021年,诊断费是次均住院费用中构成比和关联度最大的影响因素,关联度均为1.000 0。其次是药品费;结构变动贡献率前3位的费用是综合医疗服务费、诊断费、治疗费,3项费用的累计贡献率为89.95%;诊断费和治疗费呈现负向贡献变动,综合医疗服务费和耗材费呈正向贡献变动。结论 DIP改革对骨质疏松患者费用结构优化具有导向作用,但仍有优化空间。住院费用中诊断费、药品费占比较大,医院补偿机制仍需进一步调整,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仍有待提高。DIP改革下一步需重点关注病种成本核算,从而更好地实现精准付费。  相似文献   

11.
《临床医学工程》2016,(5):557-558
目的探讨彩超在协助评价新辅助化疗对乳腺癌的临床疗效中的价值。方法将63例于我院乳腺外科就诊并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比较化疗前后肿瘤原发病灶大小和形态改变、肿瘤内血流分布、腋窝淋巴结形态,以及化疗疗效。结果化疗结束时肿瘤病灶大小及形态、血流分布情况和腋窝淋巴结情况均较化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超声检查的准确率、灵敏度分别为68.26%和86.67%,低于触诊检查的74.60%和97.78%。结论新辅助化疗运用彩超协助检查配合临床症状和体格检查可以有效及时地判断疗效,及时更换治疗方案,避免过度化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PICC采集血标本在肿瘤化疗患者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少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反复穿刺采集血标本的痛苦,确保经PICC中取得血标本结果的正确性。方法将PICC置管后肿瘤化疗患者且需要采血的患者20例,采用PICC采血(观察组)和普通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两种方法同时采集血标本,进行实验室血常规、血生化和肿瘤标志物检查,两组标本结果进行t检验,同时对观察组PICC使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无一例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PICC采集血标本检验结果准确,且不增加PICC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减少肿瘤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反复穿刺采集血标本的痛苦,确保经PICC中取得血标本结果的正确性。方法将PICC置管后肿瘤化疗患者且需要采血的患者20例,采用PICC采血(观察组)和普通静脉穿刺采血(对照组)两种方法同时采集血标本,进行实验室血常规、血生化和肿瘤标志物检查,两组标本结果进行t检验,同时对观察组PICC使用情况进行观察。结果两组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均P〉0.05)。无一例导管堵塞、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应用PICC采集血标本检验结果准确.且不增加PICC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郑州市DIP支付方式改革进入实施阶段,在分析大数据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成本管理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河南省胸科医院的实际应用,研究成本管理数字一体化平台建设整体框架及实施路径,探讨DIP付费模式下医院成本管理的价值赋能,为医院管理者探索智能成本管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化疗及胸腺肽α1对恶性肿瘤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意义。方法130例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前一周及化疗2周期后分别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B细胞(CD19^+)NK细胞(CD3^-/CD16CD56),并比较化疗前后的变化,随后随机分为A、B两组,在其他治疗相同的前提下,A组给予胸腺肽α11.6mg OodIH,2~6个月,B组不用胸腺肽α1治疗,2月后两组均行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19^+、CD3^-/CD16-CD56^+)测定。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比较CD3^+、CD4^+细胞升高,CD8^+细胞下降(P〉O.05),CD4^+/CD8^+显著升高(P〈0.05);A组与B组相比A组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活性较治疗前显著提高(P〈0.05),B组各项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化疗不会完全破坏机体的免疫功能,而会使部分免疫功能提高及调整;胸腺肽Q1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从而增强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符氨酰胺对胃癌患者术后化疗的影响。方法将72例胃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患者化疗期问外周静脉滴洼丙氨酸-谷氨酰胺(0.3g/kg),对照组予以静脉滴注同等剂量生理盐水,两组患者普通饮食。分别于化疗前1日和化疗结束后1日检测患者血浆谷氨酰胺水平;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白介素10((IL-1α)、IL-2、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mRNA表达水平;血清总蛋白(TP)、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视黄醇结合蛋白(RBP)、转铁蛋白(TFN)水平;血浆免疫球蛋白、T细胞亚群以及D-乳酸水平;动态观察患者饮食及呕吐腹泻情况。结果化疗前两组各指标差异无显著性。化疗结束后试验组谷氨酰胺,ALB、RBP、PA、TFN,IgA和IgG,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化疔结束后两组IL-6和TNF-α的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试验组IL-1α、TNF-α和IL-6表达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试验组血浆D-乳酸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术后化疗胃癌患者谷氨酰胺营养支持,可提高结构蛋白质合成,改善营养水平,减少炎性介质表达,降低肠道通透性,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有益于防治化疗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尘肺患者抗结核治疗预防肺结核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尘肺患者化疗预防以减少尘肺并发肺结核的效果。方法 将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甲、乙、丙 3组 ,分别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和安慰剂 ,按双盲设计作对照研究。结果 服药后观察 5年 ,甲组较丙组(对照组 )肺结核发病率减少 77.5 % ,乙组较丙组发病率减少 88.3% ;而甲组和乙组之间肺结核发病率并无显著差异。结论 给予尘肺病人预防性服用抗结核药物可有效的减少肺结核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在肿瘤化疗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吕小红 《中国健康教育》2000,16(10):616-617
护理学的发展促进护理模式的改变 ,实施整体护理是我国目前医院改革的主旋律。而健康教育是整体护理组成的一部分。病人健康教育是通过向病人传授所患疾病的有关医学、护理方面的知识与技能 ,调动病人积极参与护理活动、提高自我保健能力 ,达到恢复健康的目的[1 ] 。此项工作尤其在肿瘤化疗病人中的实施则显得更为重要。本文就化疗前、化疗中、化疗后三方面对患者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探讨。化疗前教育1 心理指导 肿瘤患者的心理一般处于应激阶段。化疗病人多为新发现肿瘤的适应症 ,多数患者难于适应这种打击。所以 ,应给以精神安慰 ,关心体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接受化疗治疗的乳腺癌患者行多学科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于2018年1-12月到该院接受治疗的178例乳腺癌患者,将所有患者按照双盲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9例。对照组行常规管理模式,实验组行多学科管理模式,对比各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接受化疗的乳腺癌患者而言,通过采取多学科的管理模式,能够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治疗依从性以及护理满意度较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安罗替尼对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及用药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我院确诊为三阴性乳腺癌的1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纳入研究后给予单纯化疗,研究组加用安罗替尼,对比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治疗6个月及治疗12个月血清PRL及BSP;两组治疗后药物安全性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