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4例初治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长春新碱、表柔比星、地塞米松(V+VAD)治疗。5例复发难治骨髓瘤患者接受硼替佐米联合马法兰、泼尼松、沙利度胺(V+MPT)、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V+D)方案治疗,每例患者至少接受2~6个疗程的治疗。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第3版)判断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观察疗效。结果4例初治患者中2例完全缓解(CR),1例接近完全缓解(nCR),1例部分缓解(PR)。5例复发难治患者中,2例nCR,2例MR,1例无改变(NC)。主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症状、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症状和乏力等。经对症治疗及调整用药剂量后均能改善。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初治、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是一种安全、可靠、有较好治疗前景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本研究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 11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采用欧洲骨髓移植处标准判定疗效,并按WHO标准判定不良反应。结果中位随访9个月,总效率63.7%(7/11),其中完全缓解18.2%(2/11),部分缓解27.3%(3/11),微小反应18.2%(2/11)。主要不良反应有全身周围神经痛,不同程度的血小板减少,感染等,经过对症的调整剂量后均能改善。结论硼替佐米是治疗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新的有效治疗方案,不良反应轻,安全可靠,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研究团队主要是通过对临床上用硼替佐米联合其他药物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情况进行调查,对这种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以及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份在我院用硼替佐米为主的药物进行多发性骨髓瘤治疗的治疗的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临床治疗的疗效以及存在的不良反应。结果在20例患者中有15例患者是新诊断初次进行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占到76%,有5例患者是复发性或者是难治性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占24%。由于患者年龄问题造成的身体对药物的耐受能力不同,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时,选择的药物略有不同。65岁以上的患者选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联合或不联合沙利度胺为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是硼替佐米联合马法兰,联合泼尼松为方案为患者进行治疗;65岁及以下的患者选择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联合多柔比星,联合或者是不联合沙利度胺为方案,为患者进行治疗。以硼替佐米为主的联合治疗方法来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总有效率是77.2%,初次治疗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是85.1%,复发的患者以及难治性的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是68.4%,即初次治疗的患者比复发性和难治性的骨髓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好,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存在的主要不良反应有:贫血、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病变、胃肠道反应、乏力等症状。结论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联合治疗方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效果较好,可作为初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复发骨髓瘤患者以及难治性骨髓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初发多发性骨髓瘤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某院2015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初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7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37例,A组给予单一硼替佐米治疗,B组给予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观察治疗效果。结果:B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高于A组,存在显著差异(P0.05);A组与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不存在统计学上的差异(P0.05)。结论:初发多发性骨髓瘤应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止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在2012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38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本文研究对象,动态检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静脉滴注硼替佐米的前后血浆ET-1、TM、血小板MAR及患者的Fbg含量、抗凝因子、凝血因子的活性状况。结果:检测后发现,滴注硼替佐米1h后,患者凝血酶蛋白调节水平明显升高,输注前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滴注硼替佐米血小板的聚集效率虽降低,但无显著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多发性骨髓瘤采取静脉滴注硼替佐米进行治疗能够有效控制血小板的聚集,并改变血管内皮细胞抗凝血的活性,使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能够减少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降低其他并发症的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2例初治、4例难治复发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VAD方案化疗+沙利度胺治疗。结果2例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1例疾病进展。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周围神经症状等。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初治及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是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16例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采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PD)方案化疗,按照欧洲骨髓移植协作组(EMBT)标准判断疗效,并按照美国国立癌症研究院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NCICTCAE)3.0版判定不良反应。结果:1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其中4例完全缓解(CR),6例部分缓解(PR),2例轻微反应(MR)。总有效率为75.0%。患者均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对症处理后基本缓解。结论: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疗效理想,不良反应轻微,患者可耐受。  相似文献   

8.
硼替佐米是多发性骨髓瘤的一线用药,其治疗相关的周围神经病变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可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化疗,因此,有效防治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尤为重要。本文就硼替佐米致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进展作一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采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择4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研究对象,就硼替佐米皮下注射(观察组22例)与硼替佐米静脉推注(对照组18例)效果进行比较。结果本次观察组选取患者sCR+CR+VGPR率为63.6%,对照组为61.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感染1例,占4.5%;对照组6例,占33.3%,其中神经损害2例,感染1例,血小板减少1例,粒细胞缺乏2例,且其中因肺部严重感染抢救无效死亡1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发性骨髓瘤采用硼替佐米皮下注射,并与地塞米松、吡柔比星联合,可显著改善预后,且不良反应较少,具较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MVAD方案治疗硼替佐米治疗后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12例曾接受过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包括PD、PT)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复发时间在初治后的1~2年。将12例硼替佐米治疗后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用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MVAD方案。按照EBMT标准评价疗效、WHO标准判断毒副反应。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66.6%(8/12);治疗组出现的不良反应有便秘、嗜睡、水肿、头晕、乏力。结论:小剂量沙利度胺联合MVAD方案治疗硼替佐米治疗后复发的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硼替佐米与沙利度胺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及对肾功能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对雅安市人民医院血液科14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进行了回顾性研究。根据所使用药物的不同将患者分为硼替佐米组和沙利度胺组,比较沙利度胺组和硼替佐米组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3项指标、骨髓相关3项指标和肾功能3项指标,比较沙利度胺组和硼替佐米组患者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比较,硼替佐米组患者的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血清M蛋白、骨髓浆细胞、血红蛋白、尿溶酶体酶(NAG)、β2-微球蛋白(MG)、胱抑素(Cys-C)指标含量均显著优于沙利度胺组患者(P<0.05);硼替佐米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沙利度胺组患者(Z=11.294,P=0.023),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显著低于沙利度胺组患者(P<0.05)。结论相比于沙利度胺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使用硼替佐米治疗的效果更佳,术后并发症发生概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2.
徐宁 《中国医药指南》2014,(29):192-193
目的探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接收的1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VAD方案化疗方式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12例患者采用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后4例患者为完全缓解,6例患者为部分缓解,2例患者为疾病进展;患者在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周围神经症状、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几种。结论给予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沙利度胺及化疗治疗可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安全性高,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可得到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硼替佐米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方法选取难治性/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16例,采用VD方案(硼替佐米与甲泼尼龙)或VATD方案(硼替佐米、表阿霉素、沙立度胺及甲泼尼龙)为患者展开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16例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50.0%,患者不良反应为恶心、乏力2例,腹泻1例,便秘1例,食欲缺乏1例,神经病变2例,肌无力1例,骨痛1例,水肿1例,GTP异常1例,PLT降低1例,WBC降低2例。结论硼替佐米再治疗难治性及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疗效显著,可促使患者生存期显著延长,不良反应均在患者可耐受范围内,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常规剂量与减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骨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抽取来我院就医的10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此次实验的目标对象,对100例患者进行随机分组。甲组50例患者应用常规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治疗,乙组50例患者应用减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乙组50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0.00%,和甲组患者无显著区别,P>0.05;但乙组患者治疗后的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甲组,P<0.05,且甲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高于乙组,P<0.05。结论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采取减低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双膦酸盐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15.
硼替佐米(bortezomib)是一种合成的二肽硼酸衍生物,已经证实硼替佐米是NF—κB强有力的抑制剂。2005年12月硼替佐米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接受过至少一种先前治疗的多发性骨髓瘤。在血液系统其他恶性疾病(如非霍奇金淋巴瘤、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以及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中均显示良好的效果,而且不良反应较小。它对套细胞淋巴瘤(MCL)及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也已经表现出令人鼓舞的临床作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小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难治或初发多发性骨髓瘤(MM)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4例MM患者接受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沙利度胺治疗,每3周为一疗程。所有患者接受2~4疗程的治疗。采用EBMT疗效标准评价疗效,按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常规毒性判定标准评价不良反应。结果4例MM患者中1例接近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不良反应有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肺部感染等。结论小剂量硼替佐米联合化疗可作为复发难治或初发MM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上海医药》2012,(7):23-23
2012年1月,美国FDA批准了武田药品工业公司子公司Millennium制药有限公司的硼替佐米注射剂(bortezomibNelcade)一补充新药申请,即也允许该药以皮下途径给药治疗所有获准适应证、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和至少已经1种化疗方案治疗的套细胞性淋巴瘤。在此之前,硼替佐米仅被批准以静脉内途径用药。FDA是主要依据一项国际性、开放性Ⅲ期随机、对照、非劣效临床试验数据作出上述硼替佐米新给药途径批准决定的0该试验共包括222例无既往硼替佐米治疗史的复发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他们分别接受硼替佐米皮下给药和经静脉内给药治疗4个疗程。对未达到完全应答者,再给予口服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和硼替佐米联合治疗4个疗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效果。方法本次实验以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所收治的10例多发性脑髓瘤患者为实验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临床治疗,10例患者中,完全缓解3例,部分缓解6例,轻微缓解1例。患者均发生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对症处理后全部接触。讨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硼替佐米联合地塞米松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较为理想的临床疗效,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9.
硼替佐米是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蛋白酶体抑制剂类药物,临床治疗中硼替佐米可导致周围神经病变。然而,硼替佐米引起的中枢神经病变却鲜有报道,本文将1例应用硼替佐米后出现意识改变、周身强直性阵挛,最终诊断为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的病例进行报道,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此种不良反应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多发性骨髓瘤(MM)又称浆细胞骨髓瘤(PCM)或Kahler病,是发生在浆细胞的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对于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2007年美国国家癌症综合网(NCCN)将硼替佐米(万珂)单药作为I类推荐(即专家均认为有意义),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作为2A类推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