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9 毫秒
1.
2.
3.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2)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患者行有创动脉压监测的有效护理措施。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90例患者,对有创动脉压监测患者的护理措施、并发症的预防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全组病例置管时间1~7d,均无导管相关感染现象,其中1例置管自行脱出,55例患者病情稳定转科前拔管,21例患者带管转他科继续治疗,14例患者带管死亡,置管期间导管堵塞3例,经处理后均再通。结论:在急危重患者的治疗及护理中,有创动脉压监测更真实地反映血液动力学变化,准确可靠,随时取值,根据动脉波形来判断分析心肌的收缩力,因此,做好有创动脉压监测及护理,能保证患者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在急诊ICU中危重患者及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的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方法对20例危重患者使用有创动脉直接测压法监测,动态观察病人,并能随时抽取动脉血标本做检测,为治疗和护理提供可靠的依据。结果15例患者血压平稳后拔除置管,5例患者死亡后拔除置管,均无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在危重症监护病房(ICU)中,有创动脉监测,能动态地、准确地反映患者实际的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5.
有创动脉测压在心脏术后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估有创动脉测压在心脏术后病人的应用效果。方法按规范程序对54例心脏术后病人行有创动脉测压,并总结护理中的注意要点。结果54例患者均顺利转出ICU,未发生穿刺部位感染和栓塞等并发症。结论心脏术后患者病情危重,变化快,用药复杂,有创血压监测是其重要监测手段,是衡量循环功能的主要指标之一。同时,动脉测压导管还是动脉血标本采集的理想途径,避免了对患者反复穿刺所致的损害和痛苦,节省了人力资源,减轻了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比较桡动脉和足背动脉穿刺连续测压的差异。方法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的60例择期手术患者,分别进行桡动脉及足背动脉监测,对患者麻醉前、插管前、气管插管后、术中、手术结束时的平均动脉压值进行观察。结果麻醉前患者两种监测所得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管插管前、插管后、术中、手术结束时足背动脉穿刺监测所得平均动脉压明显高于桡动脉(P〈0.05)。结论足背动脉穿刺连续测压安全性高,有助于术中更好地监护,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目的:探讨应用一种持续气道正压(CPAP)系统,对单肺通气下开胸病人的无通气肺施加持续气道正压,观察无通气肺接受持续气道正压时对动脉氧合的影响。方法:择期需在单肺通气下开胸手术病人20例,按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和CPAP组(B组),每组各10例。A组在单肺麻醉期间非通气侧肺的支气管导管直接开口于大气中;B组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持续给予CPAP(P=0.3kPa)。于仰卧双肺通气30m in、仰卧单肺通气30m in、侧卧单肺通气30m in、60m in、关闭胸腔双肺通气时,分别采取动脉血样做血气分析。结果:单肺通气后,B组氧合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单肺通气期间,非通气侧持续给予CPAP,有助于提高氧合,减少肺内分流,可明显降低低氧血症的发生率,提高病人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压持续监测时冲洗肝素对患者凝血功能及出血的影响。方法取择期普胸外科及普外胃肠科手术患者(ASAⅠ~Ⅱ),随机分为3组:肝素0.1U/kg组、肝素0.5U/kg组、肝素1.0U/kg组,动脉穿刺置管后给予各组相应的处理,记录各组术中第1、2、3h的凝血功能,比较各组参数的差异。结果与术前相比较,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和国际标准化率(INR)比术前有所延长,但是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值在正常范围内(P>0.05)。结论微量肝素术中冲洗对患者术中的出凝血功能无显著影响,不会增加硬膜外阻滞引起硬膜外血肿的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基于个性化脉搏波传导参数的连续血压测量方法模型。方法对18名受试者进行了运动实验,在运动实验过程中连续记录受试者的心电和手指容积脉搏波,同时利用动态血压计每2 min采集受试者的血压;每个受试者间隔1周的时间进行第二次实验;采用最小均方误差线性估计的方法来建立脉搏波传导时间和收缩压之间的线性模型。结果同一个受试者脉搏波传导时间与收缩压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1±0.06),线性模型的检测误差为(3.48±1.69)mmHg,且具有较好的稳定性。但对于不同受试者,很难建立统一的线性模型(r2=0.14)。结论基于个性化脉搏波传导参数的连续血压测量方法是可行的,有望实现无袖带的连续血压测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全身麻醉患者双侧肱动脉无创血压( NIBP)与桡动脉有创动脉压( IBP)的关系。方法于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的患者82例,麻醉诱导前后及术中同步测量双侧无创血压及有创血压,根据有创收缩压值( ISBP)大小分为A组( ISBP≤90mmHg)、B组(90mmHg<ISBP≤120mmHg)、C组(120mmHg<ISBP≤150mmHg)和D组(ISBP>150mmHg)。对各组数值进行差异分析,并对有创血压和无创血压值做线性相关分析。结果4组患者双侧无创血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有创收缩压低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B、C、D组有创收缩压高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且随着血压升高差值呈逐渐增高趋势;A、D组有创舒张压与双侧无创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组有创舒张压低于双侧无创收缩压(P<0.05)。有创收缩压与同侧袖带收缩压显著相关(r=0.940,P<0.01),有创舒张压与同侧袖带舒张压显著相关(r=0.925,P<0.01)。结论全麻平卧位患者有创血压与无创血压显著相关,在一定血压范围内,可通过无创血压对有创血压进行初步估计。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侧脑室内注射葛根素降低大鼠动脉血压 (BP)和心率 (HR)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连续观察室内注射葛根素的大鼠 6 0minBP和HR变化曲线 ,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给药后大鼠BP和HR明显降低 ,在 5min - 1 5min达最低值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 (P <0 .0 1 )。结论 :侧脑室内注射葛根素有明显降低大鼠BP和HR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运动血压变异性与尿蛋白、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 50例健康人,男性女性各半,平均年龄64.5±5.1岁,作为对照组。高血压患者80例,平均年龄65.3±5.7岁,男性女性各半,作为高血压组。分别测运动血压与24h尿蛋白、踝臂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高血压组运动血压变异性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高血压组的24h尿蛋白含量、baPWV均大于对照组(P<0.05)。运动血压变异性与24h尿蛋白含量、baPWV均正相关(P<0.05)。结论运动血压变异性增大是高血压病的重要特征。运动血压变异性增大易导致动脉硬化及肾功能损害。 相似文献
17.
兔有创动脉血压监测的新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建立一种经兔耳正中动脉穿刺置管进行动脉血压监测新方法.方法 健康家兔16只,雌雄不分,体重2.0±0.3kg.动物随机分成两组,颈内动脉穿刺置管组(A组)8只,耳正中动脉穿刺置管组(B组)8只.两组均用22G动静脉留置针行穿刺置管后接有创动脉换能器套件联接监护仪监测有创动脉血压的变化,实验后家兔正常饲养7d,观察其死亡率.结果 有创动脉压:A组和B组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A组明显高于B组(P<0.05).结论经兔耳正中动脉穿刺置管进行有创动脉血压监测比颈内动脉置管法要好,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死亡率低,可以在兔的动物实验中推广.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有创动脉血压管路抽弃量对患者血气分析及诊断性失血的影响。方法方便选取2016年1一6月火箭军总医院重症医学科150例急性脑出血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3组:抽弃1 mL组、抽弃2 mL组、抽弃5 mL组,每组50例,比较自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管路抽弃1 mL、2 mL、5 mL冲洗液及稀释血液后所取血标本的血气分析结果及每组患者住院7 d内的采血次数及采血量。结果自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管路抽弃1、2、5 mL冲洗液及稀释血液后所取血标本的血气分析结果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7 d内采血次数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住院7 d内采血量抽弃1 mL组(146.07±2.36) mL、抽弃2 mL组(226.38±2.06) mL、抽弃5 mL组(405.10±3.80)mL,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患者有创动脉血压管路抽弃1 mL、2 mL、5 mL冲洗液及稀释血液后所取血标本的血气分析结果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自有创动脉血压管路抽弃1 mL冲洗液及稀释血液既能够减少患者诊断性失血,又能够保证血气分析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不同程度微量蛋白尿患者血压控制程度对动脉弹性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在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及高血压科住院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14例,根据尿清蛋白/肌酐(UACR)水平,将30 mg/g≤UACR<100 mg/g作为Ⅰ组(50例),其中血压控制良好〔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 kPa)且舒张压<90 mm Hg〕者25例,血压控制不良(收缩压≥140 mm Hg和/或舒张压≥90 mm Hg)者25例;100 mg/g≤UACR<200 mg/g作为Ⅱ组(34例),其中血压控制良好者17例,血压控制不良者17例;200 mg/g≤UACR<300 mg/g作为Ⅲ组(30例),其中血压控制良好者15例,血压控制不良者15例。根据血压控制情况将患者分为血压控制不良组(57例)、血压控制良好组(57例)。测量患者血压、血糖、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UACR、血管弹性功能〔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股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及中心动脉收缩压(CSP)〕。结果 血压控制不良组年龄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组,血糖低于血压控制良好组(P<0.05)。血压控制不良组收缩压、脉压、UACR、BaPWV、C-FPWV、CSP均高于血压控制良好组(P<0.05)。Ⅱ、Ⅲ组C-FPWV、CSP均高于Ⅰ组,Ⅲ组脉压、BaPWV均高于Ⅰ组(P<0.05);Ⅲ组BaPWV、C-FPWV、CSP均高于Ⅱ组(P<0.05)。Ⅰ组血压控制良好者收缩压、舒张压、脉压、UACR、C-FPWV、CSP均低于血压控制不良者(P<0.05)。Ⅱ组血压控制良好者收缩压、脉压、UACR、C-FPWV、CSP均低于血压控制不良者(P<0.05)。Ⅲ组血压控制良好者收缩压、脉压、C-FPWV、CSP均低于血压控制不良者,舒张压高于血压控制不良者(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糖是血压控制良好组患者C-FPWV的影响因素(β=0.526,P<0.05);年龄、收缩压、脉压、UACR是血压控制不良组患者C-FPWV的影响因素(β=0.031、0.034、0.048、0.023,P<0.05);舒张压、脉压、UACR是血压控制良好组患者CSP的影响因素(β=0.349、0.225、0.111,P<0.05);年龄、脉压、UACR是血压控制不良组患者CSP的影响因素(β=0.321、0.243、0.113,P<0.05)。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微量蛋白尿患者存在动脉弹性功能异常,随微量蛋白尿增加患者动脉弹性功能受损程度加重,动脉弹性功能受损与微量蛋白尿及血压控制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