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常见的降主动脉病变主要包括先天性畸形、动脉瘤、降主动脉损伤及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等. 1 先天性降主动脉畸形 1.1 主动脉缩窄系指主动脉局限性狭窄或闭锁,多位于主动脉峡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缩窄处的主动脉壁是连续的,并依此区别于主动脉弓离断.根据缩窄部位与动脉导管的关系,分为导管前型(婴儿型)和导管后型(成人型).导管前型多于婴儿期死于心衰,所有患者约90%在50岁前死亡.一般认为,缩窄两端血管的压差>20mmHg(1mmHg≈0.133kPa)就有手术适应证;婴儿期心衰若可控制,可将手术年龄放宽至3~4岁,否则应尽早手术,但手术死亡率高;虽无心衰,但上肢血压≥150mmHg,也应尽早手术.手术方式:①左锁骨下动脉片主动脉成形术:适于<10岁患儿紧靠左锁骨下动脉下方的局限性缩窄.采取低温(33℃)麻醉,取左后外侧胸部切口,第4肋间入胸.游离左锁骨下动脉,结扎动脉导管,阻断左锁骨下动脉近端的及缩窄段远端的主动脉,保留足够长度,切断左锁骨下动脉,沿血管轴向连续性剖开左锁骨下动脉保留段及缩窄血管段,去除狭窄的内膜支架,将锁骨下动脉片向下翻转吻合,加宽主动脉缩窄处.②缩窄段切除对端吻合术:适于缩窄段较短者,吻合时可采用间断缝合(小儿)或连续缝合(成人).③人造血管移植术:适合大段降主动脉缩窄.切除缩窄段,行人造血管替代;若缩窄段>30cm,宜保留缩窄段,以端侧吻合方法行人造血管旁路移植术.合并心内畸形者,如有可能应I期纠正.该病婴幼儿手术早期死亡率为2%~10%,主要原因为心衰处理不当;儿童及成人早期死亡率为1%.术后10年生存率为91%,晚期死亡原因主要为持续高血压、脑动脉瘤及主动脉瓣病变等.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主动脉右弓右降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3例右位主动脉弓、右位降主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型)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经胸部右后外切口行胸降主动脉置换术、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缝扎术。结果:3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天数7~10 d,无左上肢缺血症状及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主动脉右弓右降合并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胸降主动脉置换术方法可行,临床疗效满意,术中判断后行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缝扎术,可简化手术方式,但应避免术后左上肢缺血坏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估一期覆膜支架置入合并腋-腋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降主动脉病变的近期效果。方法:2009年4月至2014年8月,因降主动脉病变累及左锁骨下动脉在我院行一期杂交手术(右腋动脉-左腋动脉转流+降主动脉支架型人工血管置入术+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封堵术)共有20例(男性17例,女性3例)患者,对所有患者随访至2016年10月,随访时间26~87个月,平均(51.0±18.1)个月。评估30d内病死率,内漏发生率,转流血管远期并发症。结果:所有手术在杂交手术室完成,围手术期无死亡,2例因近端内漏行开胸手术,1例因远端新发破口行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结论:一期杂交手术治疗累及左锁骨下动脉的降主动脉病变近期效果良好,但不适合破口位于主动脉弓部大弯侧紧邻左锁骨下动脉的B型主动脉夹层,这类患者容易发生近端内漏,左锁骨下动脉近端塞子的置入有效构成了转流血管两端的压力差,有利于转流血管的通畅。远期效果还需要大样本量的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4.
李跃华 《山东医药》2001,41(18):62-63
常见的降主动脉病变主要包括先天性畸形、动脉瘤、降主动脉损伤及胸腹主动脉型大动脉炎等。1 先天性降主动脉畸形1.1 主动脉缩窄 系指主动脉局限性狭窄或闭锁 ,多位于主动脉峡部、左锁骨下动脉以远。缩窄处的主动脉壁是连续的 ,并依此区别于主动脉弓离断。根据缩窄部位与动脉导管的关系 ,分为导管前型 (婴儿型 )和导管后型 (成人型 )。导管前型多于婴儿期死于心衰 ,所有患者约 90 %在 5 0岁前死亡。一般认为 ,缩窄两端血管的压差 >2 0 mm Hg( 1m m Hg≈ 0 .13 3 k Pa)就有手术适应证 ;婴儿期心衰若可控制 ,可将手术年龄放宽至 3~ 4岁 …  相似文献   

5.
我院自 1999~ 2 0 0 1年共施行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 15例 ,手术成功率 10 0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本组动脉导管未闭患者 15例 ,男 6例 ,女 9例 ,年龄 1.5~ 4 7(平均 5 .2 )岁 ,体重 9~ 5 5 (平均18.4 )kg。 90 %的患者有反复呼吸道感染史。96 %患者有胸骨左缘第Ⅱ肋间连续性杂音 ,4 %为收缩期杂音。动脉导管形态 :管型 8例 ,漏斗型 7例。1.2 方法本组均于局麻下穿刺右侧股动脉、股静脉 ,从股动脉鞘送入F6~F7猪尾导管 ,经腹主动脉至胸段降主动脉内 ,快速注入优雅显 2ml/kg ,速度 14ml/s ,以显示胸段降主动脉及动脉导管…  相似文献   

6.
我院自1985年4月起,采用局部胸膜翻转双垫片结扎未闭动脉导管,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一、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1)经左侧第四肋间后外侧切口进胸,将肺向内下方牵开,暴露降主动脉及导管三角区。上自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下至左肺门,全层切开纵隔胸膜及降主动脉外膜。(2)主动脉外膜内侧叶以四把血管钳或四条牵引线向内牵引,在主动脉外膜下疏松组织层锐性分离,  相似文献   

7.
动脉导管未闭是主动脉和肺动脉间的先天性异常通道 ,位于左锁骨下动脉远侧的降主动脉峡部与左肺动脉根部之间 ,导管粗细长短不一 ,大多外径 10 mm左右 ,长约 6 - 10 mm,外形可呈管状、漏斗状、粗短者呈窗状。最适当的手术年龄是学龄前。 (另 :婴幼儿伴心力衰竭时应提早手术治疗 ) ,患儿年龄偏小 ,这就增加了护理难度。通过不断的探索 ,实践与总结 ,本文对动脉导管未闭患儿围手术期的护理探讨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患儿 10例 ,年龄 2 - 5岁。男性 4例 ,女性 6例 ,病程为2 - 5年 ,均有呼吸道反复感染病史。 10例患儿均在全麻下行动脉导管结扎…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应用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搭桥及主动脉弓部和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B-C型主动脉夹层的优势。方法:对6例Stanford B-C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常温非体外循环杂交手术治疗。6例均先行旁路搭桥后,再行主动脉弓部和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术。其中3例为右优势型椎动脉,仅行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搭桥术;2例为左优势型椎动脉,行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搭桥术后,再行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搭桥术;1例为均衡型椎动脉,先行升主动脉-无名动脉-左颈总动脉搭桥术及主动脉弓部和降主动脉支架置入后,患者出现"盗血综合征",遂行左颈总动脉-左腋动脉人工血管搭桥术。结果: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术后无偏瘫、截瘫、严重感染、凝血障碍及脑肺功能障碍等严重并发症,均治愈出院。出院前复查主动脉螺旋CT(64排),6例患者的搭桥人工血管及支架血管血流均通畅。术后随访6~12个月,6例患者恢复好,主动脉及人工血管血流良好。结论:常温非体外循环下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分支血管搭桥及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支架置入杂交手术治疗Stanford B-C型主动脉夹层,能简化传统外科治疗方法,避免深低温停循环对脑、肺等重要脏器的损伤,并能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外科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带膜支架置入治疗主动脉缩窄合并动脉导管未闭一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患,男性,15岁。运动后胸闷气短,活动量下降10余年。在当地医院诊断为“动脉导管未闭”,行外科治疗,在手术过程中发现除动脉导管未闭外并存主动脉缩窄,遂放弃手术。体检:双上肢血压180/80mmHg(1mmHg=0.133kPa),双下肢血压未测到;左2~4肋间可闻及Ⅲ级收缩中晚期吹风样杂音。X线胸片:双侧肺血增多,降主动脉起始段呈“3”字征,左室增大。超声心动图及多普勒检查:左心室内径增大,降主动脉峡部与主肺动脉问探及动脉导管未闭;降主动脉峡部(未闭动脉导管后)血流加速。电子束CT检查示左室增大;主动脉弓降部管径狭窄,最窄处内径约4.9mm,狭窄处可见直径约6mm的未闭动脉导管,其后降主动脉狭窄后扩张;主肺动脉明显增宽;两侧乳内动脉增宽,纵隔内可见较多血管断面。心电图:左室高电压,异常Q波。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右位主动脉弓、右位降主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伴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4例右位主动脉弓、右位降主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伴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经右后外侧切口,分别行部分胸降主动脉切除人工血管替换术或部分胸降主动脉切除人工血管替换加远端胸降主动脉成形术,并根据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在头部及上肢血供中起的作用大小,重建左锁骨下动脉或缝闭其开口.结果: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无头部及左上肢缺血症状,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右位主动脉弓、右位降主动脉、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伴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采用右后外侧切口可获得良好的显露,根据降主动脉扩张范围行部分胸降主动脉切除人工血管替换术或部分胸降主动脉切除人工血管替换加远端胸降主动脉成形术可获得良好效果,迷走左锁骨下动脉的适当处理是避免左上肢坏死及锁骨下动脉窃血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孤立性右位动脉导管未闭伴右位主动脉弓右位降主动脉二例万士杰解士胜徐金星李令柯于鲁峰王维新仲京陈元恒郑光明侯迈⒇孤立性右位动脉导管未闭伴右位主动脉弓右位降主动脉者罕见,我院报告2例如下:1资料及方法例1男性,4岁,1995年12月入院。胸骨左缘第2肋间...  相似文献   

12.
主动脉弓破裂的修补十分困难,需在体外循环下,于左、右颈总动脉及一侧股动脉分别插灌注管,以阻断降主动脉及左、右颈总动脉,方能确保患者全身、头脑的供血和手术野无血。我们遇到1例动脉导管切断术  相似文献   

13.
我科自 1 993年 1 2月~ 2 0 0 0年 1 2月对 5例主动脉缩窄并发心内畸形的患儿进行了外科手术。其中 2例为一期完成手术 ,3例为分期手术。1 临床资料例 1 女 ,8岁。干下型心室间隔缺损 (VSD)2 .0cm× 1 .5cm ,主动脉缩窄长度 3cm ,动脉导管位于缩窄段的远端 ,直径 2cm ,并发肺动脉高压 ,肺动脉收缩压 1 2 0mmHg( 1mmHg =0 .1 33kPa) ,平均压 70mmHg。手术采用自左第 4肋间进胸 ,显露和解剖左锁骨下动脉、动脉导管和缩窄段 ,其后进行胸骨正中切口 ,肝素化后 ,依次插升主动脉灌注管和降主动脉灌注管及上、下腔静脉引流管 ,进行上、下半身…  相似文献   

14.
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后封堵器迟发脱落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临床资料 患儿女,2岁.因"心脏杂音2年"入院.体检:胸骨左缘第2肋间可闻及3/6级连续性机器样杂音.心脏超声显示:降主动脉与左肺动脉间可见管型动脉导管开放,主动脉侧内径8.2 mm,肺动脉侧内径8.0 mm,导管长13.9 mm;肺动脉收缩压48 mmHg(1 mmHg=0.133 kPa).诊断:动脉导管未闭(PDA);中度肺动脉高压.入院后行PDA封堵术.造影显示PDA呈管型,最窄处内径约为7.0 mm(图1).  相似文献   

15.
右位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 (右弓右降 )伴 De Bakey 型主动脉夹层极为罕见。我院于 1998年 5月收治 1例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 ,42岁 ,因阵发性胸背部疼痛 7年 ,加重半年入院。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 (UFCT)提示 :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位于脊柱右侧 ,明显迂曲扩张 ,可见内膜片和低密度血栓 ,左锁骨下动脉起自胸降主动脉 (图 1)。入院诊断 :主动脉右弓右降 ,迷走左锁骨下动脉 ,De Bakey 型主动脉夹层。  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和低流量脑灌注下行主动脉夹层切除、人工血管移植和迷走左锁骨下动脉开口闭合术。右后外切口 …  相似文献   

16.
手术方法 经胸部正中切口在常规体外循环下手术。先充分游离肺总动脉,左右肺动脉直达肺门远端。主动脉阻断后,在肺动脉瓣环上1cm处横断肺总动脉,并在其内找到左冠状动脉口,在开口上方再切断肺总动脉,将游离的肺总动脉二切端连续缝闭形成左冠状动脉主干,与升主动脉后壁作侧侧吻合,吻合口约4.5mm。最后将肺总动脉  相似文献   

17.
1956年Hara和Johson曾描述一发自主动脉弓左锁骨下动脉近侧的不典型的动脉导管,左侧喉返神经由主动脉弓下经过。在个别情况下,导管未出现狭窄而表现为远侧主动脉弓的外观。当这样一个大的动脉导管伸向低主动脉,则产生一种错觉,误认为动脉导管即主动脉弓,喉返神经位于其下,和远侧左肺动脉为不典型的动脉导管。在手术中无意地将远侧左肺动脉作为动脉导管予以关闭。此种  相似文献   

18.
我院于1992年9月25日,采用动脉导管切断缝闭,主动脉瘤及缩窄处切除,人造血管移植术,成功地治愈了1例23岁先天性心脏病、动脉导管未闭、主动脉缩窄、降主动脉瘤女性患者。 由于手术复杂罕见,所以术前必须了解病情,熟悉手术方法步骤,术中可能出现的意外及预防办法,做到心中有数。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磁共振成像 (MRI)对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并缩窄后动脉导管未闭的价值。方法 :对 9例经临床诊断—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并缩窄后动脉导管未闭的患者进行MRI检查 ,采用自旋回波T1加权像 ,以显示缩窄部位与动脉导管的关系。结果 :MRI不仅能显示主动脉缩窄的解剖结构 ,还可予以分型并观察相邻结构特点。MRI斜矢状位扫描显示动脉导管上缘向降主动脉腔内突出的嵴。结论 :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在MR影像上可以分为三型 ,对嵴型的诊断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报告小儿主动脉缩窄7例,占同期心血管病手术0.5%。导管前型4例,均伴有动脉导管未闭(PDA),其中1例伴有室间隔缺损(VSD);导管后型3例,伴有PDA及VSD各1例。5例采用缩窄段切开和人造血管补片主动脉成形术,采用缩窄段切除主动脉端端吻合术及左锁骨下动脉片翻转吻合主动脉成形术各1例,均取得良好疗效。对该病的诊断、手术方法选择和手术并发症及处理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