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柳凤芝   《中国医学工程》2012,(6):126-126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复习12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病理资料,并对其组织病理学进行观察分析。结果 12例病人均存活,病情得到不同病程度的缓解。结论结肠黑变病发病率上升,是一种可逆的病变,停用或不用含有色素的泻药而改用油性的缓泻剂及加强胃肠动力的药物治疗便秘,可减少结肠黑变病的发病及逆转已经产生的病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 (MC)的临床特点以及内镜表现。方法 分析 2 3例MC患者的临床资料、内镜特点及组织病理学结果。结果  2 3例患者均有习惯性便秘 ,长期口服番泻叶、果导、大黄苏打、牛黄解毒丸或养颜排毒胶囊 ;大肠粘膜内镜表现为均有不同程度的色素沉着性改变 ,呈浅棕色、棕褐色或黑色色素沉着 ,呈局限性或弥漫性斑点、豹纹或鱼鳞状 ;部分病例伴发癌、息肉或痔疮。结论 长期便秘及口服泻药是MC发病的主要原因 ,呈良性经过。常伴发癌、息肉 ,应做肠镜检查以便早期发现癌或息肉。  相似文献   

3.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 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目前的研究多认为MC与服用泻药尤其是蒽醌类泻药有关[1~5],且MC常伴发结肠癌,结肠息肉.在此结合本院近5年来确诊为MC的资料完整的37例病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4.
例1女,63岁。便秘15年。长期口服泻剂,大便每周一次。纤维结肠镜见直肠至盲肠粘膜下广泛变黑呈虎皮状。肠镜诊断:结肠黑变病。病理报告:结肠粘膜固有层中有大量黑色素沉着。诊断为结肠黑变病。  相似文献   

5.
结肠黑变病是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粘膜色素沉着性病变,以往临床报告较少。目前,随着结肠镜检查的广泛开展,其检出率不断增高。现将我们诊断的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结肠黏膜固有层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可通过结肠镜检查进行诊断。2001年1月~2003年12月,在近5000例结肠镜检查中发现本病62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结肠黑变病的临床及病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进  沈强 《宁夏医学杂志》2000,22(3):170-171
在纤维结肠镜检查1533例中,发现结肠黑变病7例。该病主要因服用蒽类泻药等,使脾性粘膜固有层内出现大量含色素颗粒的巨噬细胞,粘膜色素沉着而呈黑褐色。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据认为与肿瘤及息肉伴发率高,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52例结肠黑变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指结肠固有膜内巨噬细胞含有脂褐素样物质的一种黏膜色素沉着性病变,是一种少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近年来,随着便秘发病率的增加和结肠镜的应用,在中国人群中的检出率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9.
1995年1月至1999年9月,我院共行电子结肠镜检查1126例,其中检出结肠黑变病4例,检出率为0.36%,现简要报道如下。例1,女,48岁。因便秘20余年就诊。结肠镜检查:升结肠、横结肠粘膜片状发黑,少光泽。活检肉眼见升结肠灰黑色米粒大软组织1块;镜下为慢性炎症改变,腺上皮轻度增生,固有膜内见较多巨噬细胞,其胞浆内有棕褐色细砂状颗粒。病理诊断:结肠黑变病。例2,男,36岁。因习惯性便秘10余年,粘液便3个月就诊。结肠镜检查:回盲部、升结肠、横结肠粘膜广泛分布黑褐色斑块;升结肠见一直径约22mm息肉,有短蒂、表面略充血,呈分叶状。病理诊断:1.升结…  相似文献   

10.
结肠黑变病 (MC)是消化道黑变病的一种 ,其是随着纤维结肠镜的广泛开展才逐渐被认识的 ,目前关于该病病因、发病机理、病理性色素的性质尚不清楚。现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病理科遇到的 1例结肠黑变病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74岁。既往病史 :1982年胃镜检查诊断胃溃疡 ,后经治疗痊愈。 2 0 0 2年 3月以全腹胀痛半个月入院 ,查体基本情况尚可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 ,心肺及腹部检查均正常 ,血、尿、粪三大常规及肝肾功能测定值均系正常 ,B超示肝、肾、胰未见异常。结肠镜检查 :到达回盲部 ,肠道清洁 ,全结肠黑变呈虎皮…  相似文献   

11.
大肠黑变病临床与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大肠黑变病是一种少见疾病。本文拟对其发病原因,诊断及预后进行探讨。方法:作者于1991年至2000年共行大肠镜检8435例,发现大肠黑变病41例。结果:黑变病变因主要由于患者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例如蕃泻叶、波希鼠李皮、芦荟、大黄等)。这类药物中含有树脂性刺激物质,在大肠的粘膜固有层内合成色素颗粒,沉着于肠粘膜的固有层或肠壁所致。结论:大肠黑变病是大肠粘膜非炎症性的色素沉着为特点的病变,少数大肠黑病患者合并存在肿瘤可能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2.
谢立群  任万英  吴凤云  李华 《武警医学院学报》2009,18(3):219-220,235,F0004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诊断、病理特征和治疗。【方法】对2003—2006年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31例结肠黑变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1例结肠黑变病中,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平均年龄66.8岁,临床表现以便秘为主。结肠镜下可见结肠黏膜有棕褐色或黑褐色色素沉着,呈颗粒状、网状或虎皮状。病理检查示,黏膜固有层间质中有吞噬棕褐色色素的巨噬细胞。【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可能与结肠腺瘤有关。治疗应针对便秘原因,尽量使用促动力药、非蒽醌类泻剂或微生态制剂。对经常服用蒽醌类泻药的患者应定期行结肠镜检查,注意发现黑变病,同时警惕是否有癌变或息肉的存在。对已经确诊为黑变病的患者,定期的肠镜随访是非常必要的。对有息肉、肿瘤表现者,应及早进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3.
Melanosis coli is 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isk of colorectal tumors but is not agreed to be a precancerous lesion. The condition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ingestion of anthracene laxatives and is believed to be caused by increased epithelial apoptosis. Although melanosis coli is a frequent finding in colonic biopsies and resection specimens, to our knowledge severe jet black melanosis coli with pseudoobstruction has not been reported in literature. Such gross Melanosis is exceptional and particularly striking.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内镜下表现与黏膜组织大肠癌相关癌基因(APC、Bcl-2、K-ras、Ki-67、Cox-2)表达的联合应用,探讨MC病变的严重程度及其癌变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通过全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活检证实的MC患者108例,另选取正常黏膜者50例作为对照(均为肠镜检查和病理证实),同时行黏膜组织相关癌基因(APC、Bcl-2、K-ras、Ki-67、Cox-2)的单克隆基因蛋白免疫组化检测.结果 与正常黏膜者比较,MC内镜下病变程度加剧与APC、Bcl-2、K-ras、Ki-67、Cox-2的表达水平存在相关性,病变程度越重,APC阳性表达趋向越低,Bcl-2、K-ras、Ki-67、Cox-2阳性表达趋向越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cl-2、K-ras、Ki-67、Cox-2的表达高低依次为MC伴肠癌组、MC伴息肉组、MC Ⅰ~Ⅲ度、正常黏膜组.APC阳性表达高低依次为正常黏膜与MCⅠ~Ⅱ度、MCⅢ度与MC伴息肉组、MC伴肠癌组.结论 MC病变程度加剧,其癌变风险可能越大.重视MCⅢ度、MC伴息肉,将MC内镜下表现与大肠癌相关癌基因监测联合应用,可提高基层医院早期大肠癌的诊治水平,可作为切实可行的MC内镜下随访策略.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结肠黑变病(MC)的病因、诊断及预后。方法  选取该院2009年9月-2012年9月经电子结肠镜、病理学诊断的MC患者54例进行临床分析,并对其中的34例随访1年。结果  54例MC占同期结肠镜检查的0.13%(54/4120),女性高于男性;年龄40~88岁,平均年龄70.2岁。病因以慢性便秘为主,占96.29%(52/54),另有2例因其他疾病服用中草药>6个月。诊断主要依靠电子结肠镜检查,对发现的结肠息肉取活检送病理学检查。对随访1年的34例患者复查电子结肠镜,其黏膜黑变程度无明显减轻,结肠息肉发生率无明显升高,未发现肿瘤新生物。结论  MC的病因明确,诊断主要依靠结肠镜检查,但短期干预治疗收效甚微,需长期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结肠黑变病7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 ( MC)病因、好发年龄及与结肠癌关系。方法 :对 70例结肠黑变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70例患者中 67例患者有口服泻药史 ,口服蒽醌类泻药 6年以上1例 ,3~ 6年 30例 ,3年以下 1 6例 ;该病女性病例占 62 .9%,60岁以下病例占 63.9%,2例伴发结肠癌。结论 :长期大剂量口服蒽醌类泻药是 MC发生的主要原因 ;MC好发于中青年女性和老年男性 ;MC易伴发结肠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临床特征、病因及防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09年76例结肠黑变病的临床资料,重点对发病的性别差异、合并便秘情况、内镜检查和病理组织学情况进行分析。结果76例结肠黑变病中,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中青年男性MC发病率低于老年男性,中青年女性MC发病率高于老年女性;便秘患者占86.84%,合并结肠息肉率26。32%。确诊前64例(84.21%)均长期或间断口服泻剂,12例(15.79%)未服用过泻剂。结肠镜可见结肠黏膜有黑褐色或棕褐色色素沉着。病理可见黏膜固有层巨噬细胞浸润,胞质内色素沉着。经治疗,部分MC可以逆转。结论结肠黑变病与便秘、长期服用泻剂和结肠息肉有关。治疗上应主要去除引起便秘的因素,使用促动力药、非蒽醌类泻剂。对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的患者应定期结肠镜检查。对确诊的黑变病患者,应定期随访。结肠息肉和肿瘤应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的年龄、性别特点及其与结肠息肉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66例MC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结肠息肉的关系。结果MC男性检出率为0.819%,女性为1.764%(P〈O.01)。男性在〈40岁、40-60岁和〉60岁三个年龄段的检出率分别为0.362%、0.892%和2.594%,三者间差异有极明显统计学意义(P〈O.01)。女性在上述三个年龄段的检出率分别为1.713%、1.812%、1.826%,三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在〈40岁、40-60岁这两个年龄段的MC检出率明显低于女性(P〈0.05);而〉60岁时,男、女性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C患者与炎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癌变的伴发率分别为78.57%、18.57%、2.86%和2.63%,与同期接受结肠镜检查者检出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MC的发生和年龄、性别有关;年龄越大,检出率越高;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可能与女性内分泌、激素水平有关。MC与结肠息肉、结肠癌的发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是以大肠黏膜色素沉着为特征的非炎症性的良性可逆性疾病。近年来随着电子结肠镜检查技术的提高,MC的检出率明显升高,在临床上日益受到重视。本文总结了本院近3年间检出的MC32例,对其临床特点、内镜下表现、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结肠黑变病致病因素分析及与结肠肿瘤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结肠黑变病(melanosis coli,MC)的病因、发病特点,以及MC与结肠肿瘤、结肠腺瘤性息肉的关系。方法 对37名MC患者的临床资料(是否合并便秘,是否服用泻药以及服药方式、时间)、镜下表现及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同时统计同期非MC患者的腺瘤性息肉检出率及癌变率。结果 MC患者均有便秘史,其中31名患者有明确服用泻药史;37人中有3例发生腺瘤性息肉,其中2例癌变。结论 便秘及服用泻药是导致MC发生的重要因素;MC与结肠癌、结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无统计学意义上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