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确诊的72例U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2例UC中,男女之比为0.84,平均发病年龄(42.7±15)岁,高峰发病年龄30~49岁。临床表现以脓血便(87.5%)、腹泻(79.1%)和腹痛(62.5%)为主,肠道外表现少见。病变以直肠和左侧结肠受累为主,累及直肠18例(25.0%)、直乙状结肠16例(22.2%)、左侧结肠10例(13.8%),直肠加左半结肠受累者共44例(61.1%),全结肠24例(33.3%),节段性或区域性肠段病变4例(5.6%),无结肠癌变患者。结论 本组UC发病年龄偏大,临床表现以轻中度多见,但重度患者亦较多,肠外表现较少,病变以左侧结肠炎型最多见,全结肠炎型亦较多见,无癌变和严重并发症患者。  相似文献   

2.
葛洋 《临床医药实践》2009,(5Z):1691-1692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与内镜表现。方法:选取81例U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表现、结肠镜下病变部位和特点以及活检组织病理等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UC主要症状表现为腹泻(85.19%)、腹痛(71.60%)、黏液脓血便(62.96%);病变分布主要位于直肠乙状结肠(40.74%)、直肠(28.40%)及左半结肠(24.69%);镜下表现结肠黏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改变者72例(88.9%);活检病理结果:弥漫性炎症细胞浸润,隐窝炎、隐窝脓肿、糜烂及溃疡形成有58例(71.6%)。结论:UC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黏液脓血便;结肠镜下主要表现为弥漫性充血水肿、糜烂或伴溃疡形成,病变主要分布在直肠、乙状结肠和左半结肠;结肠镜和活检组织病理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肠溃灵口服液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免疫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克勤  李占林  高永荣 《河北医药》2010,32(21):3047-3048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主要累及直肠、结肠黏膜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腹痛、腹泻、黏液血便、里急后重为主要临床表现。肠溃灵口服液是我院中医科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方,是对治疗UC有确切疗效的纯中药制剂。近年来用于治疗UC取得较好疗效。本实验通过观察肠溃灵口服液对造模大鼠免疫、氧自由基的影响作用,探讨肠溃灵口服液治疗UC的免疫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皮肤、黏膜、关节、眼等肠外表现,病情严重程度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目前患病率正逐年升高[1,2]。现对2001~2012年收治的92例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的发病特征,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张慧 《哈尔滨医药》2011,31(4):290-290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系原因不明的大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病变,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直肠黏膜,临床表现以腹泻、腹痛、黏液及脓血便为主,少数患者可有便秘,病情易反复发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UC的临床治疗方法,提高诊治的效果。方法统计我科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52例住院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相关资料,总结治疗方案及其临床发病特点。结果治疗用药主要予糖皮质激素或/及SASP/5-ASA治疗为主,病理组织检查均有固有膜活动期非特异性炎症,52例中未发现癌变者,1例并发穿孔转手术治疗,患者男性多于女性。结论结肠镜及活检病理组织检查是诊断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方法,病变主要位于乙状结肠、直肠、左半结肠,本组患者病程相对较短,来院就诊主要以腹泻、黏液血便、腹痛为主,肠外表现相对较多,治疗主要药物以氨基水杨酸盐及皮质类固醇为主,要强调患者定期复查肠镜。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雯  王翼洲  车富强 《安徽医药》2010,14(9):1096-109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肠病,以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为主要症状,以结肠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形成为病理特点,其病程长,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且易反复发作,治疗相当棘手。根据其临床表现及特点,可将其归属于中医的“泄泻”、“休息痢”、“肠癖”、“滞下”、“肠风”、“下血”、  相似文献   

8.
江燕 《淮海医药》2006,24(6):527-52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以大肠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炎症为特点的病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1].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临床表现多样化,症状缺乏特异性.  相似文献   

9.
霍妍 《中国实用医药》2011,6(15):107-108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提高对本病诊治的认识.方法 收集我院2007年1月至2010年8月住院患者64例的相关资料,总结其临床特点及治疗情况.结果 64例住院病例中,男女之比为2:1,平均发病年龄43.6岁,高峰年龄段为20~6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腹痛.大肠镜检查以黏膜充血、糜烂、溃疡为主要表现.病变范围以侵犯直肠及直乙结肠者最多.主要予SASP/5-ASA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 UC患者内镜和病理是诊断UC的主要方法,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关键,联合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方案.  相似文献   

10.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由于免疫、遗传、精神及感染等因素引起的非特异性慢性炎症,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等症状。由于UC病程长,常复发,又可能癌变,所以患者多伴有严重的心身反应,约80%的患者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目前治疗UC的主要方法为中西药低压保留灌肠,由于疗程长,次数多(2次/日),使UC患者增加了心理负担。患者能否消除紧张情绪,积极配合治疗都将影响效果,因此我们对UC患者心理特征进行首次心理效应的观察及护理,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溃疡性结肠炎3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情况,提高对本病诊治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住院重型UC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4例住院病例中,男女之比为1.85:1,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腹痛.大肠镜检查以黏膜充血、糜烂、溃疡为主要表现.病变范围以侵犯直肠及乙状结肠者最多.近期治愈23例,好转8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1.18%.结论 UC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结肠镜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UC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主要位于大肠黏膜和黏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20-40岁,男女发病率无明显差别。本病在我国发病率较低,但近期呈上升趋势,目前治疗UC主要是柳氮磺吡啶(SASP)、5-氨基水杨酸(5-ASA)口服及直肠用药,但口服用药用量大、副作用多,且口服用药疗效不尽如人意,  相似文献   

13.
<正>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结肠和直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局限于结肠黏膜及黏膜下层[1],好发于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广泛者,可累及整个结肠,病程较长,常反复发作。关于UC的治疗,大多数轻度UC患者可通过传统药物治疗(美沙拉嗪、柳氮磺胺吡啶),中重度UC患者可通过静脉或口服激素,使症状得以缓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病变主要限于大肠粘膜与粘膜下层.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常反复发作,病程迁延,预后不佳.此病属中医肠癖、痢疾、滞下、肠风、脏毒、泄泻等范畴.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溃疡件结肠炎中显示出优势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肯定,用药安全,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病变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表现为结肠黏膜和黏膜下层连续性、弥漫性炎症[1]。临床主要表现为持续或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样便伴腹痛、里急后重和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病程多在4~6周以上,可伴有皮肤、黏膜、关节、眼和肝胆等肠外表现[2]。其发病机制迄今仍未完全明了,目前一般认为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主要包括环境、遗传、感染和免疫因素等[3]。  相似文献   

16.
付丹  陈霞  付冰 《现代临床医学》2005,31(5):338-339
目的: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要点.方法:回顾性收集62例确诊溃疡性结肠炎(UC)病例,对其临床表现、结肠镜检查及治疗进行分析、讨论. 结果:62例UC临床主要表现为黏液脓血便、腹泻、腹痛等,结肠镜检示病变呈连续性、弥散性分布,病变范围直肠、乙状结肠占45.4%,左半结肠占46.8%.治疗上根据病情轻重予柳氮磺胺吡啶(SASP)和(或)激素治疗,缓解率高.结论:UC近年发病例数明显增加,临床表现较典型,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多见.目前以内科治疗为主,个别危重症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尚未完全明确病因的炎性反应性肠病,病变主要限于直肠、结肠黏膜,表现为炎性反应或溃疡,多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但也可向远端扩展,以及遍及整个结肠。本病临床表现复杂,病情轻重不一,多数病程缓慢,以反复发作的腹泻、粘液血便、腹痛为主症,伴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在2001-2005年,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慢性结肠炎56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周爱军  徐发贞  胡云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0):3083-3084
溃疡性结肠炎(U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清楚的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症性疾病,此病主要由免疫异常、遗传因素、氧自由基损伤、细胞因子、炎性介质及精神因素等综合因素相互作用引起,可造成结肠黏膜炎症、损伤及结肠动力功能的紊乱,出现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病变主要限于大肠黏膜与黏膜下层,其中免疫因素尤其细胞免疫对其发病起重要作用[1,2].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指导诊治。方法对确诊为UC的长垣及其周边封丘、滑县等地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UC患者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为主要临床表现,其中黏液或黏液脓血便发生率最高87.2%。病情以轻、中度多见(85.6%)。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及左半结肠为主。结肠镜下黏膜充血、糜烂、溃疡。治疗药物为5-氨基水杨酸联合益生菌及5-氨基水杨酸+糖皮质激素+锡类散灌肠治疗,临床症状明显缓解。结论河南省长垣地区UC患者以中青年为主,轻、中度病情居多,并发症多为结肠息肉,肠外表现少。病变部位以直肠、乙状结肠、左半结肠多见。5-氨基水杨酸联合糖皮质激素、锡类散局部灌肠效果好。确诊根据临床表现、结肠镜及病理检查。结肠镜检查对病变部位、范围,疾病严重程度及治疗方案选择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特点、镜下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指标.方法 回顾性地对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患者64例UC患者进行内镜及临床分析.结果 64例住院病例中,男女之比为1.76:1,平均发病年龄44.7岁,高峰年龄段为20~6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粘液血便、腹痛.大肠镜检查以黏膜充血、糜烂、溃疡为主要表现.病变范围以侵犯直肠及乙状最多,主要予SASP/5-ASA及糖皮质激素治疗.结论 UC的诊断主要依据临床症状和结肠镜表现,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UC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