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男性青年营养状况的地区差异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尚磊  徐勇勇  杜晓晗 《中国公共卫生》2003,19(10):1163-1165
目的 通过大样本的抽样调查 ,观察和比较我国不同地区 17~ 2 1岁男青年营养状况的地区分布特点。方法 在全国 3 1个省 (市、自治区 )选择 10 0个县 (区 )作为抽样点 ,观察对象共计 73 0 0 0人。计算体质量指数 ,按国人肥胖评价标准 ,将观察对象分为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用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BMI与机能指标、地理、气候因素间的关系。结果 全国男青年消瘦的检出率为 2 1 0 % ,超重的检出率为 6 2 % ,肥胖的检出率为 1 3 %。各地区的营养状况存在显著差异 ,华北地区消瘦的检出率最低 ,为 13 8% ,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最高 ,分别为 11 0 %和 3 1% ;西北地区的消瘦检出率最高 ,为 3 0 0 % ,中南地区的超重和肥胖检出率最低 ,分别为 3 4%和 0 6%。全国城市消瘦的检出率为 2 0 3 % ,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 8 7%和 2 2 % ,乡村消瘦的检出率为 2 1 4% ,超重和肥胖的检出率分别为 4 7%和 0 8%。各地区城乡间比较 ,除西南地区城乡间无显著性差异外 ,其他地区城乡间均有显著性差异。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血压、肺活量、年龄为正影响 :年平均气温、海拔高度、日照时间和降雨量为负影响 (P <0 0 1) ;营养状况与地区有关。结论 营养状况存在地区差异 ,营养状况受居住地区影响 ,同时营养状况也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索6~8岁儿童不同时期偶测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为揭示白大衣高血压现象对儿童血压测量真实现况的影响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基于北京儿童生长与健康队列(PROC),于2018年10月—2019年6月收集基线身体测量和血压基线及重复3次测量数据,最终纳入1 785名拥有完整数据的儿童进行分析。采用《中国3~17岁儿童性别、年龄别和身高别血压参照标准》对基线、重复测量第1次、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血压偏高检出率进行比较,分析不同时间儿童血压偏高检出率的波动。  结果  6~8岁儿童3次血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57.65%,25.88%和15.46%,男生基线与重复测量第1次、基线与重复测量后2次、重复测量第1次与重复测量后2次血压偏高检出率均高于女生(58.03%,27.49%,17.08%;57.27%,24.31%,13.87%),基线血压偏高检出率明显高于重复测量第1次和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血压偏高检出率,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基线与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收缩压偏高、舒张压偏高、血压偏高的诊断一致性在3组血压一致性比较中最低。3组血压偏高的一致性比较中,收缩压偏高的一致性相对高于舒张压。  结论  基线血压和重复血压测量的第1次均存在血压波动,重复测量后2次的平均值可能会较好地反映儿童真实血压。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海淀区营养过剩小学生的血压异常情况,探讨儿童期营养过剩与血压的关系,为开展小学生成年期疾病的预防工作奠定基础. 方法 整群抽取海淀区14所小学所有四~六年级超重、肥胖学生进行血压测量. 结果 营养过剩学生中,血压偏高总检出率为53.9%,其中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51.9%和58.4%;超重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28.5%和43.1%,肥胖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64.3%和63.9%. 结论 超重及肥胖与血压偏高关系密切,并且肥胖儿童血监偏高率均明显高于超重儿童.  相似文献   

4.
徐双  田昌伟  陈林  王文明  沈蕙 《中国学校卫生》2018,39(12):1838-1840
描述苏州地区儿童和青少年血压偏高和血压偏高前期患病情况,为学校开展高血压有关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 根据苏州市2017年学生体质健康状况调查,将年龄在6~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共714 977名纳入研究.结果 儿童青少年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分别为108.25和69.57 mm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3.45%,且男生(26.30%)高于女生(20.11%),城市儿童青少年(25.31%)高于乡村群体(21.53%),超重和肥胖群体(33.10%)的检出率高于正常体重群体(19.90%),青少年(24.30%)的检出率高于儿童(23.24%).血压偏高前期的检出率为19.12%,且男生(18.93%)的检出率低于女生(19.34%),超重和肥胖群体的检出率(22.37%)高于正常体重群体(17.92%),青少年的检出率(21.05%)高于儿童(18.63%),但城市和乡村群体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苏州市有很高比例的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并且存在性别、年龄和城乡差异;超重和肥胖群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群体.  相似文献   

5.
广州市中学生血压偏高状况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广州市中学生血压分布现状以及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为制定中学生健康教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5所中学初一到高二年级共4 542名中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结果 广州市中学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3.9%和4.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4);超重检出率分别为12.8%和7.O%,肥胖检出率分别为4.6%和2.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应用后退法做Logistic回归分析,最终进人血压偏高方程的是BMI.结论 超重肥胖是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危险因素;应督促青少年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并加强对中学生进行科学膳食方面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公司职工身体健康状况. [方法]对公司职工健康体检指标中的血压、血脂、血糖、心电图、脂肪肝等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段之间的差异. [结果]690名职工中检出较高前4位疾病为心电图异常、脂肪肝、胆固醇偏高、高脂血症,检出率分别为55.07%、24.93%、23.48%、16.67%;脂肪肝、高脂血症、胆固醇偏高、甘油三酯偏高、高血压、糖尿病的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5);女性中糖尿病检出率为零;高脂血症、高血压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增加. [结论]职工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应加强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定期体检,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12~17岁我国青少年收缩压、舒张压和血压偏高的流行情况,探讨体格测量指标(BMI、腰围、腰臀比、腰围身高比)与血压偏高之间的关联关系,为相关部门制定儿童青少年的高血压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1991-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研究对象为资料完整的5 554名12~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定义采用2018年国家卫生和健康委员会发布的“7~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行业标准。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偏高与4个体格测量指标的关联关系。结果 1991-2015年我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单纯收缩压偏高及单纯舒张压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9.67%、1.57%和6.41%。瘦和正常组、超重组、肥胖组三个亚组的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8.79%、17.88%和27.45%,单纯收缩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39%、3.03%和5.88%,单纯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5.99%、10.91%和12.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压偏高、单纯收缩压偏高及单纯舒张压偏高的风险随BMI增大呈上升趋势(P<0.05)。结论 中国12~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和肥胖人群中血压偏高检出率较高。预防和控制超重和肥胖是有效应对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8.
分析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在不同经济片区间对血红蛋白的影响,为改善中小学生低血红蛋白状况提供有效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法,测量宁夏地区5 447名中小学生身体形态指标及血红蛋白,描述低血红蛋白检出情况,并通过多层线性模型(HLM模型)分析身体形态指标在不同经济片区间对血红蛋白的影响.结果 中小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为12.7%,其中男生为13.0%,女生为12.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3,P>0.05).农村高于城市;低年龄组的检出率较高,7,9,12,14岁组分别为18.5%,12.6%,8.3%,1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43.49,68.13,P值均<0.05);消瘦组学生低血红蛋白检出率最高,肥胖、超重组检出率低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08,P<0.05).身高、体重对学生血红蛋白呈正向影响(γ30=0.13,γ40=0.06),臀围对学生血红蛋白呈负向影响(γ50=-0.02).体重在不同经济片区间对血红蛋白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宁夏地区农村、低年龄组、消瘦组中小学生的低血红蛋白检出率偏高.学校群组之间存在差异,需要对学校层面的变量进行挖掘.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军队院校招收学员视力不良情况及地域分布特点,为招生体检标准的修订及视力不良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17年参加军校招生体检的37 413名男学员按照视力诊断标准,将视力等级划分为正常、轻度、中度和重度四类,采用SAS 9.4软件比较不同省(市、自治区)、不同地区视力不良检出率。结果全国参加军校招生体检的男学员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8.32%,最高和最低检出率分别为广东省(79.94%)和重庆市(39.11%)。各地区视力不良检出率存在显著差异(P 0.001),西北和华南地区检出率最高,分别为67.39%和70.66%;东北地区最低,为48.47%。不同地区学员的视力不良检出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下降。城市和农村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57.00%和59.67%,华东、华中与西南地区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存在城乡差异(P 0.05)。少数民族视力不良检出率(55.61%)低于汉族(58.69%),除华南和华北地区之外,其他地区视力不良检出率在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均存在差异(均P 0.05)。结论军校招收体检学员视力不良检出率较高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对检出率较高的地区应采取相应措施,重点防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016-2017年我国东部地区12个省(直辖市)12~17岁青少年肥胖类型和血压关系。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选取"2016-2017年中国儿童与乳母营养健康监测"项目中我国东部地区12~17周岁的青少年共8279人作为研究对象。依据体质指数、腰高比将研究对象划分为非肥胖、一般性肥胖、中心型肥胖、复合型肥胖4种类型。依据"中国3~17岁儿童每岁、身高对应的血压标准"判定不同肥胖类型人群的正常高值血压、血压偏高的情况。利用χ2检验、方差分析与多水平线性模型、多水平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血压的关系。结果中国东部地区12~17岁青少年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为13.66%(1069人),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8.79%(1782人)。其中非肥胖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12.85%(732人),血压偏高检出率13.79%(999人);一般性肥胖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20.45%(99人),血压偏高检出率23.62%(160人);中心型肥胖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6.95%(32人),血压偏高检出率14.64%(87人);复合型肥胖组正常高值血压检出率16.68%(206人),血压偏高检出率42.42%(536人)。血压偏高检出率男女生间(χ2=8.05,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水平模型结果:中心性肥胖仅女生血压偏高风险显著高于非肥胖组(OR=1.50,95%CI 1.12~2.02);肥胖的男、女生正常高值血压(OR=2.05,95%CI 1.62~2.58;OR=1.83,95%CI 1.38~2.42)、血压偏高(OR=2.06,95%CI 1.59~2.67;OR=1.57,95%CI 1.15~2.14)的风险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复合型肥胖的男、女生正常高值血压(OR=3.80,95%CI 3.19~4.51;OR=2.79,95%CI 2.30~3.37)、血压偏高(OR=4.07,95%CI 3.39~4.88;OR=2.84,95%CI 2.32~3.46)的风险显著高于非肥胖组。结论中国东部地区12~17岁青少年群体中,不同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相关程度不同,复合型肥胖血压偏高风险最高。  相似文献   

11.
汤欣  董华  崔芳囡 《中国校医》2022,36(7):514-517
目的 掌握中国人民大学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及变化趋势,为改善教职工的生命质量、提出合理的健康教育和促进策略提供数据支持。方法 将2017—2019年参加体检的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职工(含离退休人员)纳入研究,对获得的体检资料进行分析,采用χ2趋势检验分析异常指标在2017—2019的变化趋势。结果 2017—2019年有效体检的教职工人数分别为6 082,6 088和6 507人,各年的平均年龄在44~45岁左右,其中女性多于男性。全体职工在2017—2019年3年间高血压检出率分别为16.29%、15.85%、20.01%;高血糖检出率分别为12.20%、17.34%、29.29%;尿酸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6.36%、20.28%、20.81%;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分别为14.24%、17.58%、19.43%,检出率均逐年递增;而血脂异常检出率分别为44.33%、32.29%、32.1%;血清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检出率分别为9.48%、7.62%、7.82%,检出率呈现降低趋势(P<0.05)。2017—2019年,在各个年龄组中高血糖检出率最低为2017年<35岁组(0.81%),最高为2019年≥60岁组(48.55%);尿酸偏高的检出率最低为2017年<35岁组(15.04%),最高为2018年≥60岁组(24.4%),均明显上升,血脂异常和谷丙转氨酶偏高的检出率在各个年龄组呈下降趋势(P<0.05),血脂异常检出率最低为2019年<35岁组(15.96%),最高为2017年50~59岁组(50.79%);谷丙转氨酶偏高检出率最低为2018年≥60岁组(7.62%),最高为2019年35~49组(12.08%)。校正了年份、年龄和性别后,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尿酸偏高、谷丙转氨酶偏高和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均随着BMI的升高而递增(P<0.05),各项指标在肥胖组的检出率分别为30.83%、33.7%、58.51%、45.67%、27.97%和21.0%。结论 2017—2019年本校教职工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高血压、高血糖、尿酸偏高和心电图异常的检出率均呈现上升的趋势,血脂异常的检出率呈现逐年下降,35岁以下教职工心电图异常检出率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中国9~17岁青春期学生睡眠时间与血压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9~ 17岁青春期学生睡眠时间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资料中,选择体测项目(身高、体重、血压等)、睡眠时间、首次遗精或月经初潮史等资料记录完整的11~17岁男生和9~17岁女生作为研究对象,共计123 919名.将研究对象分为睡眠较充足组和睡眠较短组,分析不同睡眠时间组血压水平、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差异,并使用多水平模型分析研究对象睡眠时间与血压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123 919名研究对象中包括52 549名男生,71 370名女生.男生平均血压为109.41/67.05 mm Hg(1 mm Hg =0.133 kPa),共有30 830名(占58.7%)已出现首次遗精,18 692名(占35.6%)睡眠较充足.女生平均血压为103.63/65.12 mm Hg,46 031名(占64.5%)出现月经初潮,23 143名(占32.4%)睡眠较充足.未出现遗精男生中,睡眠较充足者有7481名(34.4%),平均血压为105.25/65.01 mm 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4.3%(325/7481);睡眠较短者有14 238名(65.6%),平均血压为105.9/65.27mm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5.6%(802/14 238);睡眠充足者收缩压水平及血压偏高检出率低于睡眠较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8,P<0.01;x2 =16.55,P<0.01).未出现月经初潮女生中,睡眠较充足者有9311名(36.7%),平均血压为100.47/63.25 mm 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9%(271/9311);睡眠较短者有16 028名(63.3%),平均血压为101.06/63.57 mm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3.3%(536/16028),睡眠较充足者血压水平低于睡眠较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7.44、7.11,P值均<0.01).出现月经初潮女生中,睡眠较充足者有13 832名(30.0%),平均血压为105.27/66.19mm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6.25% (864/13 832);睡眠较短者有32 199名(70.0%),平均血压为105.12/65.97 mm 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6.0%(1924/32 199);睡眠较充足者舒张压水平高于睡眠较短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98,P=0.015).使用多水平模型控制地区、身高、BMI、年龄和城乡影响,未出现首次遗精男生睡眠时间每增加1h,收缩压降低0.18 mm Hg(Wald x2=7.27,P=0.007);未出现月经初潮女生睡眠时间每增加1h,舒张压降低0.13 mm Hg(Wald x2=5.52,P=0.019);已出现月经初潮女生睡眠时间每增加1h,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升高0.19和0.14 mm Hg(Wald x2值分别为13.47、9.94,P值均<0.01).结论 青春期睡眠时间不足可能是血压升高的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大学新生的血压状况,为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皖南医学院2007-2009年大学新生进行血压监测,以现行的高血压诊断标准对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性别间的血压,并制定不同性别及大学新生的百分位参考值。结果男生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女生(P〈0.05),男生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分别为(117.44±12.76)和(73.32±8.50)mmHg,女生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平均值分别为(106.51±11.56)和(68.35±8.05)mmHg。不同性别的百分位参考值:男女收缩压和舒张压的P3和P97分别为95、142mmHg和60、90 mmHg。男女生收缩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2.9%和0.4%,男女生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7%和0.5%,男女生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4.1%和0.7%,男女生收缩压和舒张压偏高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照现行的高血压诊断标准,男女生的血压偏高检出率较低,但本研究发现女生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百分位参考值均低于男生,有必要开展全国范围内大样本的大学生血压状况调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上海市闵行区浦江镇辖区内60岁以上老年人各项慢性病患病情况,为预防此类疾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 对老年人健康检查项目中的血压、血糖、血脂、脂肪肝等项目通过卡方检验分析性别、年龄、居住环境对相关慢性病患病的影响情况.结果 健康检查中,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51.64%,血糖偏高的检出率为20.80%,血脂异常的检出率为65.66%,脂肪肝的检出率为24.71%,其中女性检出高于男性,各项指标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病年龄段以60~69岁最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住在城镇的户籍老年人各项慢性病指标检出情况高于农村地区,除血糖外,其他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该区老年人血糖、血脂和血压偏高检出率均高于某些省市调查结果.应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纠正该地居民不良生活方式,降低各项慢性病患者概率,同时根据性别、年龄、居住环境等因素采用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才能从根本上降低该地居民慢性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军校学员血压现况并进行相关因素分析,以便为针对性地制订预防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与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于2004年4月5-8日清晨,对某军校学员1200名进行血压、身高、体重等指标的测量,对血压偏高者的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该军校学员血压偏高检出率为3.92%,男性高于女性(P<0.01),男性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也高于女性(P<0.01)。经单因素分析发现,不同性别、专业间血压偏高者检出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脉压差大于50mmHg时,高血压患病危险性增大(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性别和脉压差是血压偏高者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军校学员也存在一定数量的高血压患者,应针对危险因素积极开展一级预防,对血压偏高者,积极开展二级预防。  相似文献   

16.
探讨桂林汉族、壮族和瑶族青少年的血压水平、血压偏高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预防高血压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 对桂林市2015年22 356名应届高考学生进行体检,比较3个民族青少年血压水平、血压偏高检出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市区、县城及乡镇男生和女生的收缩压分别为(116.7±10.0),(114.6±11.6),(113.7±11.2)和(105.1± 9.3),(106.3±11.0),(106.9±10.5) mmHg,舒张压分别为(70.8±6.8),(71.7±8.2),(71.3±8.1)和(66.5±5.6),(68.2±7.8),(68.0±7.4)mmHg.男生血压水平高于女生,县城学生高于市区和乡镇(P值均<0.05).瑶族青少年血压水平较高,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为(110.3 ±12.5)和(70.6±8.6) mm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36.4%;汉族青少年血压水平较低,收缩压和舒张压均值为(109.7±11.3)和(69.2±7.9)mmHg,血压偏高检出率为16.4%(P值均<0.05).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肥胖组(42.8%)>超重组(24.5%)>体重正常组(19.1%)(P<0.05).结论 桂林高考学生的血压水平和高血压的检出率与民族、生活环境、肥胖相关,高血压的预防应从儿童青少年开始,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河南省中小学生血压偏高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血压偏高的防控提供参考。方法 以参加2019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河南省7~18岁学生共39 675人为研究对象,于2019年9—10月收集其血压、身体发育相关指标,描述并比较男女、城乡各年龄组血压偏高检出率,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压偏高的影响因素。结果 血压偏高总检出率男生为20.8%,大于女生的12.4%(χ2=504.706,P<0.001),城市学生为16.2%,略小于乡村学生的17.0%(χ2=5.294,P=0.022);超重肥胖学生血压偏高检出率为25.4%,大于体重正常或消瘦学生的13.7%(χ2=734.088,P<0.001),所有学段均为超重肥胖学生检出率大于体重正常或消瘦学生;血压与腰围、体重、BMI均呈现正相关,收缩压与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26、0.555、0.461,舒张压与三者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30、0.390、0.326,P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与7~9岁年龄组...  相似文献   

18.
探讨宁夏儿童青少年不同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的关系,为儿童青少年高血压的预防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4年全国青少年体质与健康调研宁夏地区资料,根据相关筛选标准,选取11 260名儿童青少年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血压水平的关系.结果 宁夏儿童青少年肥胖总检出率为5.2%,单纯腹型肥胖、外周型肥胖、混合型肥胖检出率分别为9.5%,0.5%,4.7%,高血压总检出率为13.8%.总人群BMI、腰围与SBP和DBP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509,0.515;0.372,0.384,P值均<0.01),SBP和DBP在不同肥胖类型间的增高趋势为混合型肥胖>单纯腹型肥胖>外周型肥胖>正常体型(P值均<0.05).正常体型、单纯腹型肥胖、外周型肥胖、混合型肥胖高血压检出率依次为11.1%,24.2%,14.0%,41.9%.相对于正常体型学生,混合型肥胖者血压偏高的危险性最大,单纯腹型肥胖次之,外周型肥胖最低[OR值分别为5.8(4.8~7.0),4.4(2.1~9.5),2.3(1.8~2.8)].结论 肥胖是引起儿童青少年血压升高的一个危险因素,混合型肥胖与血压升高的关系更为密切.预防儿童高血压应从预防肥胖做起.  相似文献   

19.
山东省大学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东省大学生血压水平及血压偏高检出率的动态变化,为开展高血压的早期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中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测试细则》要求,以年龄别收缩压和舒张压的第95百分位数(P95)为标准,筛检血压偏高者。结果2000-2005年的5a间,山东省19~22岁大学生收缩压和舒张压都有不同程度增长,以舒张压增长更为明显。血压偏高检出率明显上升(P〈0.01),男生由20.53%上升到34.23%,女生由21.35%上升到32.94%。结论山东省大学生血压水平和血压偏高检出率上升速度较快。加强高血压的早期预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20.
应用不同血压参照标准对苏州市7-17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水平进行一致性分析,为儿童血压参照标准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2018年抽取苏州市7~17岁学生6 972名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格检查,儿童血压偏高评价分别采用美国儿科学会2017年更新的第5版标准(简称美国2017),马军等于2017年采用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查数据制定的血压指南(简称马军2017),米杰等2017年基于2000-2009年收集的中国大陆儿童青少年调查数据制定的血压参照标准(简称米杰2017),严卫丽等2013年依据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1999-2009制定的血压参照指南(CHNS2013).结果 应用上述4种标准,血压偏高检出率分别为16.3%,12.7%,17.4%,25.5%.男生中,≤13岁儿童,基于美国2017标准血压检出率与米杰2017标准较为接近,≥14岁儿童,与马军2017标准呈现重叠和交叉.女生中.≤12岁儿童,基于美国2017标准血压检出率与米杰2017标准呈现重叠和交叉;≥13岁儿童被马军2017标准超越,与其较为接近.与美国2017标准进行一致性分析,男生基于米杰2017标准最高,其次为马军2017标准(Kappa值分别为0.81,0.77);女生基于马军2017标准最高,其次为米杰2017标准(Kappa值分别为0.86,0.85);基于CHNS2013标准在男女生中均最低.结论 苏州市7~17岁儿童血压偏高率较高.马军2017标准、米杰2017标准和CHNS2013标准在不同性别、不同年龄呈现出不同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