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6 毫秒
1.
1957至1979年我院内科收住乙型脑炎193例,其中重型76例(39.3%)。现就成人重型脑炎的某些特殊临床表现及抢救措施进行探讨。一、诊断依据 (一)发病于7月中旬至9月中旬,为乙脑流行季节。 (二)突然起病,均有乙脑典型表现。(三)除一例外(腰穿距发病约30小时)均有脑脊  相似文献   

2.
李丽  刘水青 《贵州医药》2000,24(11):692-693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是传染病的急症之一.我院从1995年至1999年共收治乙脑420例,其中重型或极重型113例,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45例,且所有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者均为重型或极重型患者,病死率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吴秀霞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8):2534-2535
1999年7月~2004年9月我科共收治重型乙脑20例,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重型和极重型乙脑诊断标准[1],经应用人血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和精心护理,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999年7月~2004年9月,我科共收治重型乙脑患儿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10岁,随机分为2  相似文献   

4.
解放前乙脑病死率高达35—60%,解放后逐渐下降到10%左右。我院自1970年收治乙脑120例,其中轻型50例,普通型30例,重型31例,极重型9例;现将治疗体会和一些免疫治疗探讨简述如下: 一、控制高热:对于体温控制水平各家主张有  相似文献   

5.
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目前尚无特异性病因治疗,呼吸衰竭是本病最严重的表现,也是主要死亡原因。我院1994~1995年收治的11例重型或极重型乙脑早期应用东莨菪碱预防、抢救呼吸衰竭,降低乙脑死亡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男7例,女4例,年龄1.5~7岁。病程12~20g。发病7月份7例,8月份4例。 1.2 诊断标准 11例重型或极重型乙脑患者参照王  相似文献   

6.
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以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乙脑发病率为2~10/10万之间.病死率为10%[1],其中极重型乙脑患儿病死率为20%~50%[2].我院ICU2006~2007年共收治由感染科转入的极重型乙脑患儿14例,除1例死亡外,其余13例均病情稳定后转回感染科进行康复治疗,通过有效的治疗和早期的护理干预,降低了极重型乙脑患儿的死亡率.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116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极期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国江 《江苏医药》2004,30(12):959-959
东海县人民医院自1993年7月至2003年9月共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548例,其中按王氏法分型为重型及极重型116例,治愈92例,死亡24例。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型乙脑救治成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5例重型乙脑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和护理,53例重型乙脑患者中,35例痊愈出院,13例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5例死亡。结论积极﹑恰当的护理对重型乙脑救治成功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我科于1996年5月~1998年8月在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纳酪酮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患儿40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选择:治疗组为1996年5月~1998年8月住院的40例乙脑患儿,男18例,女22例,≤2岁6例,2~8岁28例,≥8岁6例,临床分型:普通型30例,重型3例,极重型7例,合并中枢性呼吸衰竭6例。1993年5月~1995年8月收住我科用常规方法治疗的43例乙脑作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  相似文献   

10.
重症乙型脑炎(乙脑)多死于呼吸衰竭,即使抢救成功也将留有重度后遗症。本文2例乙脑(极重型)患者,在传统治疗基础上加用了苯巴比妥钠,结果迅速恢复。报告如下。例1,男,8岁。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极重型)。患儿因发热4天抽搐1次于1984年8月7日入院。病后体温波动于38.7℃~40℃,伴头痛,嗜睡,抽搐1次历时5  相似文献   

11.
赵红  姚文虎 《江苏医药》2000,26(6):490-491
由于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病毒感染后主要引起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呼吸衰竭等一系列严重的脑实质炎症表现,长期以来其肝损害多被忽视。我们检测了1993年~1998年收治的246例乙脑患者的肝功能,现报告如下。对象与方法一、研究对象乙脑患者共24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王季午主编的《传染病学》诊断分型标准,脑脊液(CSF)常规及生化检测符合急性病毒性脑炎改变,血清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其中男140例,女106例;年龄6个月~14岁;普通型156例,重型及极重型90例。所有病例均于极期抽血送检肝功能,总胆红素(TSB)、谷丙转氨酶(ALT)、…  相似文献   

12.
我院近日收治1 5例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经积极综合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15例均为住院患儿.男10例,女5例,年龄10个月-12岁.1 5例病例均符合乙脑诊断标准[1]:①均发生在乙脑流行季节;②有发热、头痛、呕吐、惊厥、意识障碍及脑膜刺激征等临床表现;③脑脊液呈病毒性感染改变.有10例作了反向间接被动血凝抑制试验:抗乙脑病毒抗体IgM(ELIsA)均为阳性.15例均为重型乙脑且均未接种乙脑疫苗.  相似文献   

13.
我院近4年来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过程中,曾对26例重症乙脑发生呼吸衰竭(简称呼衰)的患者应用东莨菪碱及西地兰治疗,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本组26例中,男17例,女9例;年龄11个月至10岁。重型25例,极重型1例。治疗方法:东莨菪碱剂量,小儿每次0.02~0.03mg/kg,稀释于葡萄糖液中静注,每隔10~30分钟静注1次,待呼吸平稳,面色潮红后,再延长间隔时  相似文献   

14.
小儿重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烨 《中国乡村医药》2003,10(9):56-56,59
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以急性脑实质炎症为主要病变的传染病,临床上以高热、意识障碍、惊厥、脑水肿、呼吸衰竭及脑膜刺激征为特征,病情发展迅速,重症患者病死率较高,部分病人留有后遗症。我院于1998年6月~2002年10月共收治重型乙脑患儿59例,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我院近10年来治疗乙脑1052例,其中轻型(卫气型)231例(21.96%),用银翘散加减;普通型(气营型)547例(51.99%),用白虎汤合清营汤加减;重型(营血型210例(19.96%)用清瘟败毒饮加减;极重型(阴竭阳脱型)64例(6.08%),用清营汤合羚羊勾藤汤加。根据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吸氧,蒸气吸入,西药东茛  相似文献   

16.
1998-2001年我院共收住乙脑162例。其中1998年71例,1999年26例,2000年51例,2001年14例。治愈116例占72%,死亡24例占14.8%,转院16例9.88%,未愈(因经济等问题放弃治疗)6例,占3.71%。162例中危重型43例占26.54%,平均住院16天,最长38天,合并症有:消化道出血11例。血尿8例,肾衰4例,严重心律失常8例。43例危重型中30岁以上占80%,死亡最小1例18岁。发病年龄与人数情况见下表: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85例乙型脑炎经验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70年以来,我们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85例乙脑,获得比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体会介绍如下。一、诊断标准所有病人均在7、8月份发病。不但临床具有发热、头痛、呕吐、嗜睡、昏迷、抽风等“乙脑”的典型症状和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同时脑脊液检查均呈阳性变化(蛋白 — 、细胞数20—640、糖正常或偏高)。按病情轻重又分轻型、普通型、重型和极重型四型。  相似文献   

18.
本院自1966年6月到1980年9月共收治流行性乙型脑炎(以下简称“乙脑”)746例,其中临床资料完整者564例,经中西医结合治疗后痊愈者471例,治愈率为83.51%,死亡者71例,病死率为12.58%,现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0月,我院收治1例重型乙脑患儿,经综合康复治疗成功治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对60例乙脑患儿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治疗预后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患儿主要在7~9月发病,年龄4~12岁,根据病情分为轻型30例、普通型25例、重型4例、极重型1例。60例患儿均有发热、恶心呕吐、头痛;10例病程中出现意识障碍、抽搐、颈项强直;1例持续昏迷,生命体征稳定;1例死亡;4例出现后遗症,包括精神障碍、震颤、头部下垂、意识障碍、肢体瘫痪。结论:乙脑是以突发高热、抽搐、昏迷、甚至呼吸衰竭为主要临床特征,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为主的急性传染性疾病,重度者病死率高、后遗症多,应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