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研究ADC值测量对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的诊断作用.方法 收集经病理证实45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其中前列腺炎10例、前列腺癌13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2例、10例健康志愿者.取病理前1个月内均行前列腺MRI 、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0 s/mm2 和 800 s/mm2.并测定血清PSA值.结果 腺体增生为主型、间质增生为主型、前列腺炎、前列腺癌和健康志愿者的ADC值分别为(1.91±0.15)×10-3 mm2/s、(1.37±0.14)×10-3 mm2/s、(1.89±0.19)×10-3 mm2/s、(1.17±0.17)×10-3 mm2/s 、(2.11±0.28)×10-3 mm2/s,组间有统计学差异(F=49.032,P=0.00 ,one-way ANOVA),两两比较(LSD)除前列腺炎组和腺体增生为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组没有统计学差异外(P>0.05),其余各组间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P<0.05).结论 ADC值可以定量评价不同类型的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炎和前列腺癌,可以区分前列腺良、恶性疾病.  相似文献   

2.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9例前列腺疾病患者(前列腺增生22例,前列腺癌7例)进行扩散加权成像,并测量表观扩散系数值(ADC值).结果 前列腺增生的中央叶及外围叶的ADC值分别为(1.95±0.09)×10-3mm2/s和(2.69 ±0.12)×10-3mm2/s,而前列腺癌灶与邻近未被癌组织侵及的中央叶及外围叶的ADC值分别为(1.26±0.08)×10-3mm2/s,(1.93±0.07)×10-3mm2/s和(2.61 ±0.07)×10-3mm2/s.前列腺增生病变中中央叶及外围叶的ADC值之间有统计学差异(t=23.09,P<0.05);前列腺癌灶的ADC值分别与邻近未被癌组织侵及的中央叶及外围叶的ADC值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t=15.50,P<0.05;t=30.56,P<0.05),同时前列腺癌灶与前列腺增生病变组中的中央叶及外围叶的ADC值之间亦分别存在着统计学差异(t=17.63,P<0.05;t=27.09,P<0.05).结论 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疾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MR DTI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期间,临床怀疑为前列腺癌且行MR常规检查及DTI扫描的44例患者的资料.病理证实为前列腺癌16例、良性前列腺增生28例.采用t检验比较前列腺癌、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间各向异性分数(FA)值及ADC值的差异,采用ROC曲线分析FA值及ADC值对前列腺癌诊断效能,并初步确定前列腺癌FA值及ADC值诊断阈值.结果 前列腺癌区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的FA值分别为0.308±0.084和0.203±0.029,ADC值分别为(0.883±0.192)×10-3和( 1.408±0.130)×10-3mm2/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4.833和10.779,P值均<0.01).ROC曲线上,ADC曲线下面积为0.996(95%可信区间为0.984~1.007),FA值曲线下面积为0.904(95%可信区间为0.812~0.996),FA值联合ADC值的曲线下面积为0.996(95%可信区间为0.984~1.007).ADC值阈值为0.725×10-3mm2/s,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96.0%;FA值阈值为0.311,敏感度为100.0%,特异度为68.7%.结论 DTI成像能为前列腺癌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有助于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4.
MR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40例前列腺疾病中17例前列腺癌及23例前列腺增生.所有病例行MR DWI扫描,b值为800 s/mm2.分析各病例的DWI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图表现,并分别测量癌区、前列腺增生组织以及膀胱内尿液的ADC值,统计分析组间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17例前列腺癌中15例在DWI上呈明显高信号,ADC图呈低信号,能直观显示肿瘤的范围.前列腺癌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03±0.32)×10-3 mm2/s,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62±0.16)×10-3 mm2/s,两者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02);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膀胱内尿液的平均ADC值分别为(3.24±0.30)×10-3 mm2/s、(3.25±0.29)×10-3 mm2/s,两者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834).结论 DWI可显示前列腺癌的位置和侵犯范围;根据DWI信号特点以及ADC值可以提高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率,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T2加权像(T2WI)及动态增强(DCE)联合应用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100例前列腺疾病中前列腺癌49例和非癌病例51例(包括46例前列腺增生、3例外周带炎症及2例前列腺结核).所有病例在常规MR检查基础上加扫DCE及DWI序列,DWI的b值为800 s/mm2.比较T2WI、DCE、DWI及三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统计分析前列腺组织与非癌组织的ADC值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在DWI图像上,前列腺癌多呈明显高信号,6例局限于中央带前列腺癌得到正确诊断.前列腺癌组织的平均ADC值为(0.96±0.22)×10-3mm2/s,前列腺增生组织的平均ADC值为(1.56±0.23)×10-3mm2/s,两者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但ADC值有小部分重叠.T2WI、DCE、DWI及三者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分别为85.7%、87.8%、93.9%、100%.结论 T2WI、DCE及DWI三者联合应用可以弥补各自的缺点,提高前列腺癌诊断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初步探讨分段读出扩散加权成像(RESOLVE)序列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在宫颈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经宫颈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宫颈癌患者69例为病例组,同时选取正常宫颈组织4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行T1WI、T2WI及RESOLVE序列扫描(b=0、800 s/mm2),分别测量宫颈癌及正常子宫颈ADC值.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宫颈癌病灶和正常宫颈的平均ADC值分别为(0.86±0.13)×10-3 mm2/s、(1.68±0.04)×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腺癌平均ADC值分别为(0.84±0.12)×10-3 mm2/s、(0.98±0.18)×10-3 mm2/s,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高分化组(G1)、中分化组(G2)及低分化组(G3)平均ADC值分别为(0.97±0.13)×10-3 mm2/s、(0.83±0.14)×10-3mm2/s、(0.79±0.09)×10-3 mm2/s,G1、G2组间及G1、G3组间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G2、G3组间ADC值无统计学差异;ADC值与病理分化程度之间呈负相关(r=-0.435,P<0.05).结论 RESOLVE序列ADC值在宫颈癌的诊断、病理分类及分化程度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良性前列腺增生的ADC值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运用MR扩散加权成像对不同类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ADC值进行定量分析,并与前列腺癌ADC值进行比较。方法17例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的良性前列腺增生患者,在术前3个月内均进行了前列腺DWI检查。采用单次激发EPI序列,b值为0 s/mm2和800 s/mm2,电切术后对标本进行了组织学分类,将增生组织分为腺体型增生和间质型增生,并分别测量其ADC值。另外还选取了15例穿刺活检证实的前列腺癌病人,测量其癌区的ADC值。对所得3组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腺体型增生、间质型增生、前列腺癌的ADC值分别为(1.80±0.20)×10-3mm2/s、(1.56±0.18)×10-3mm2/s、(1.27±0.21)×10-3mm2/s,3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F=47.366,P<0.01,one-way ANOVA),两两比较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腺体增生和间质增生间有62%的ADC值重叠,腺体增生和癌之间有22%的ADC值重叠,间质增生与癌之间有57%的ADC值重叠。结论用ADC值可以定量评价不同类型的良性前列腺增生,增生与前列腺癌的ADC值有统计学差异,但存在部分重叠,以间质型增生重叠较明显。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扩散加权成像对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的鉴别诊断价值及诊断效能。方法:分析30例前列腺癌及21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IVIM-DWI图像,比较前列腺癌组与前列腺增生组的分子扩散系数、灌注分数、假扩散系数及表观扩散系数,并分析各参数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30例前列腺癌IVIM-DWI参数分别为:D值=0.689(0.534,0.899)×10-3mm2/s、f值=0.095(0.065,0.120)×100%、D*值=0.028(0.017,0.043)×10-3mm2/s、ADC值=0.770(0.628,0.957)×10-3mm2/s;21例前列腺增生IVIM-DWI参数分别为:D值=1.132(0.990,1.239)×10-3mm2/s、f值=0.168(0.139,0.201)×100%、D*值=0.017(0.012,0.020)×10-3mm2/s、ADC值=1.290(1.155,1.430)×10-3mm2/s。前列腺癌的D值、f值及ADC值均低于前列腺增生(P<0.001),D*值高于前列腺增生(P=0.002)。D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95.2%,ROC曲线下面积为0.921;f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80%,特异度为90.5%,ROC曲线下面积为0.885;D*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0%,特异度为85.7%,ROC曲线下面积为0.757;ADC值诊断前列腺癌的敏感度为76.7%,特异度为100%,ROC曲线下面积为0.937。结论:IVIM-DWI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D值、f值、D*值及ADC值对前列腺癌鉴别诊断效能高,尤其是D值与ADC值,其敏感度、特异度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前列腺病病变患者采用磁共振常规扫描和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检查,选取感兴趣区记录DWI的信号强度和表观弥散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 ,ADC)值,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结果64例经经手术或穿刺活检诊断结果显示前列腺癌35例,前列腺增生29例。当b取800s/mm2时,以前列腺癌组外周带癌灶的平均ADC值单值上界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为0.87×10‐3 mm2/s ,而前列腺增生结节的ADC值单值上界95%可信区间的上限为1.30×10‐3 mm2/s ,两组ADC之间无交叉,所以以ADC值≤0.87×10‐3 mm2/s作为诊断前列腺癌的阈值,其诊断敏感度为88.57%,特异性为89.66%,准确性为89.06%,Kappa=0.67,P <0.01,说明其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结论 DWI对于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可提供定量诊断信息,ADC值是鉴别前列腺增生与前列腺癌的一个很有价值的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VIM)参数,旨在评价IVIM对PCa和BPH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2例经病理证实PCa(n=32)和BPH(n=40)患者的3.0T MR图像,扫描序列包括常规T2 WI、DWI、LAVA平扫及动态增强和IVIM.IVIM成像,扫描采用EPI-STIR序列,b值=0、20、50、100、200、400、600、800、1000和1200 s/mm2.利用GE Functool 4.5工作站的MADC软件,测量PCa和BPH组的标准ADC、慢ADC、快ADC和快ADC分数值,PCa和BPH组的各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标准ADC值、慢ADC值对PCa和BPH的鉴别效能,获得相应曲线下面积(AUC)、诊断PCa的阈值以及相应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和准确度.结果:PCa的标准ADC值和慢ADC值分别为(6.21±2.35)×10-4和(7.11±2.49)×10-4 mm2/s,BPH的标准ADC值和慢ADC值分别为(11.11±2.62)×10-4和(12.65±1.81)×10-4mm2/s,PCa者明显低于BPH者,二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Ca和BPH的快ADC值和快ADC值分数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标准ADC值、慢ADC值AUC分别为0.912和0.947.以8.325×10-4mm2/s作为标准ADC值的阈值,其诊断PCa的敏感度为78.13%,特异度为97.50%,PPV为96.15%oo,NPV为84.78%,准确率为88.89%.以10.03×10-4mm2/s作为慢ADC值的阈值,其诊断PCa的敏感度为87.50%,特异度为95.00%,PPV为93.33%,NPV为90.48%,准确率为91.67%.结论:IVIM的定量参数标准ADC和慢ADC值对PCa和BPH鉴别诊断效能好,可作为前列腺增生基础上PCa检出良好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MRI和PSA对前列腺癌和增生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MRI和前列腺特异抗原 (PSA)对前列腺癌和增生的诊断能力。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2 6例前列腺癌和 4 0例前列腺增生的资料。研究MRI的表现并计算前列腺体积 ,结合以上病例血清PSA ,算出前列腺特异抗原密度 (PSAD)。结果 MRI对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 73.1%、80 %。按PSA肿瘤筛选界值PSA >10ng/ml作为标准 ,前列腺癌检出率为 6 9.2 % ,前列腺癌的误诊率为 2 2 .5 % ;按PSAD肿瘤筛选界值PSAD >0 .2 ,前列腺癌检出率为 92 .3% ,前列腺癌的误诊率为 5 %。结论 MRI和PSA结合可明显提高对前列腺癌和增生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12.
MR扩散加权成像在前列腺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DWI在前列腺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对30例前列腺癌(PCa)、30例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和30名健康志愿者进行前列腺DWI扫描,分析三者的DWI图、ADC图的信号表现,以及癌灶、增生结节灶、正常前列腺的ADC值,以及前两者病灶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ADC值的相对比值变化规律。所有BPH和PCa病例均经手术或穿刺活检病理证实。结果:①PCa、BPH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各30例)DWI表现:PCa表现为高信号影为主;增生结节呈稍高信号为主,强度低于外周带,并且信号不均匀;健康志愿者外周带呈稍高信号为主,中央带呈等信号为主,外周带信号高于中央带,二者分界清晰;②PCa癌灶平均ADC值(0.878±0.056)×10^-3mm^2/s;BPH增生结节灶平均ADC值(1.379±0.201)×10^-3mm^2/s;健康者前列腺中央带平均ADC值(1.287±0.041)×10^-3mm^2/s;健康者前列腺外周带平均ADC值(1.636±0.064)×10^-3mm^2/s;③PCa癌灶、BPH增生结节灶(各30例)的平均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ADC值的相对比值平均分别为0.54±0.05,0.85±0.06。结论:正常前列腺外周带、BPH、正常前列腺中央带、PCa在DWI图像上信号有较大差别,PCa癌灶信号最高。正常前列腺外周带、BPH、正常前列腺中央带、PCa癌灶的ADC值依次下降。BPH、PCa癌灶ADC值与其周围正常外周带组织ADC值的相对比值有明显差别。ADC值≤0.97×10^-3mm^2/s,特别是同时ADC相对比值≤0.62,是PCa DWI诊断的可靠依据,有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3.
MR波谱脂峰对前列腺中央腺体谱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R波谱(MRS)中脂峰对前列腺中央腺体谱线的影响。方法对17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TURP)患者的MRS谱线作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为3组:中央腺体偶发癌(IDPC)组4例、腺体增生为主的BPH(glandular BPH,GBPH)组7例,基质增生为主的BPH(stromal BPH,SBPH)组6例。统计中央腺体感兴趣区内出现脂峰的体素,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脂峰在中央腺体出现的常见位置及对MRS谱线识别产生的干扰。结果位于中央腺体的MRS体素共3567个,有脂峰体素834个,占中央腺体总体素的22.8%。其中,GBPH、SBPH和IDPC组测量的体素数分别为1477、1434和656个,有脂峰体素分别为397、396和41个。上述3组患者有脂峰体素所占比率的中位数分别为23.6%、27.2%和6.4%。有脂峰体索多位于中央腺体的边缘,3组所占比率的中位数分别为79.6%、68.6%和72.4%。脂峰多不会对谱线识别造成干扰,3组所占比率中位数分别为82.8%、98.0%和96.4%。结论前列腺中央腺体的MRS谱线中,脂峰可能与腺体周围脂肪组织有关,而且大多数未影响到谱线的识别。  相似文献   

14.
前列腺中央腺体MR波谱谱线的信噪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前列腺中央腺体MR波谱(MRS)谱线的信噪比(SNR)与病变性质的关系。方法对18例因良性前列腺增生(BPH)行经尿道前列腺切除(TULIP)术患者的MRS谱线作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结果分为3组:中央腺体偶发癌(IDPC)组5例、腺体增生为主的BPH(glandular BPH,GBPH)组7例和基质增生为主的BPH(stromal BPH,SBPH)组6例。统计中央腺体感兴趣区内所有SNR≥5、SNR〈5和有脂峰干扰的体素数量及所占比率情况,分析SNR与病变性质的关系。结果18例患者共测量体素3632个,SNRI〉5体素1579个(占总测量体素的43%),SNR〈5的体素1873个。SBPH组SNR〈5的体素所占比率(67.64-21.8)%大于GBPH组(37.1±14.5)%和IDPC组(39.9±1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BPH组和IDP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前列腺中央腺体的MRS谱线中,部分谱线由于SNR低,不能用于代谢物半定量分析,尤以SBPH患者的SNR〈5体素所占比率最大。  相似文献   

15.
为了估价CT对前列腺疾病诊断的价值,笔者对120例全部经CT检查的病例作了研究。有关前列腺大小与年龄的关系,在120例中其大小尽管有随年龄增长而有所增大的趋势,但均未超过正常数值范围。120例中36例为前列腺癌,84例前列腺肥大。CT表现为密度不均、结节、精囊角变钝或消失;此多见于前列腺癌,亦见于前列腺肥大。然而CT的复合征象主要见于前列腺癌,只是阳性率相对较少。重要的是CT对前列腺的良、恶性鉴别是困难的。但对病变的延伸范围及前列腺癌的分期可提供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水脂分离技术在前列腺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0例健康志愿者 ,42例前列腺癌 ,73例前列腺增生 ,3 5例前列腺炎的磁共振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水脂分离技术在显示前列腺周围解剖结构上优于短TI反转恢复序列 (STIR)、FSET2 WI、SET1WI ,更有利于前列腺癌的分期诊断。结论 :低场MR检查中 ,水脂分离技术可替代STIR在前列腺检查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以三维质子磁共振波谱成像 (magneticresonancespectroscopy,MRS)的方法定量分析正常前列腺、前列腺癌 (prostatecancer,PCa)和良性前列腺增生 (benignprostatehyperplasia ,BPH)的代谢特征 ,并与病理结果对照。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PCa 2 1例、BPH 2 3例和正常前列腺 1 7例进行MRS定量分析。将前列腺分为左、右两侧 ,每侧由上到下分为底部、中部和尖部 3部分 ,共 6分区。在MRS代谢图上标记出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取材位置归入相应的分区 ,测量其 (胆碱+肌酸 ) /枸橼酸盐 [(Choline +Creatine) /Citrate ,CC/C]的比值。结果 正常前列腺外周带、PCa癌区和BPH中央带的CC/C平均比值分别为 0 4 2± 0 1 9、2 1 3± 0 82和 0 6 2± 0 1 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2 77 4 6 4 ,P =0 0 0 0 )。PCa与正常前列腺和BPH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t值分别为 0 72 5、0 6 84 ,P值均为 0 0 0 0 )。结论 PCa和BPH的代谢差异显著 ,MRS有助于PCa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MR动态增强扫描(DCE-MRI)、扩散加权成像(DWI)和三维氢质子MR波谱分析(3D1H-MRS)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经穿刺活检、手术病理或随访证实的32例前列腺癌及64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以及29例健康志愿者经MR常规扫描、DCE-MRI、DWI和MRS扫描,分别测量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病灶和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和正常周围带强化后的相对信号强度值、DWI信号强度值和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以及胆碱/枸橼酸盐(Cho/Cit)和[Cho+肌酸(Cr)]/Cit比值,并经方差分析比较不同组织和病灶间差异。结果经DCE-MRI检查,22例前列腺癌患者中18例病灶区呈早期明显强化,并快速下降;4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中38例呈早期明显强化并逐渐上升至中晚期达峰值后缓慢下降,除0及120 s两时间段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组织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正常周围带、增生与癌三者的相对信号强度在其余每个时段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DWI检查前列腺癌患者26例于ADC图上病灶呈明显低信号,ADC值为(104.23±26.15)×10-5mm2/s,43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灶区平均ADC值为(175.21±64.86)×10-5mm2/s,除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与前列腺增生之间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RS检查前列腺癌17例,其病灶区Cho/Cit比值为2.26±0.91,(Cho+Cr)/Cit比值为2.85±1.01,35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病灶区平均Cho/Cit比值为0.46±0.23,(Cho+Cr)/Cit比值为0.57±0.20。除正常前列腺周围带与正常前列腺中央腺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前列腺癌、前列腺增生和正常前列腺组织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E-MRI、DWI和MRS 3种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均达70%以上,而通过3种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其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达87.50%、94.74%、92.59%。结论DCE-MRI、DWI和MRS 3种检查方法在前列腺癌诊断中具有特征性表现,而3种检查方法的联合应用又将极大地提高MRI诊断前列腺癌的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