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刘绍能  刘震 《北京中医》2011,(2):104-105
对姚乃礼教授以肝脾同调治疗胃痛的思路和方法加以分析和总结。姚教授认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胃三脏密切相关,而肝郁是致病的重要条件,治疗胃痛应肝脾同调,以疏肝和胃为法,即"治肝可以安胃"也。疏肝和胃、清肝和胃、养肝和胃为临床常用三法,而在应用过程中,强调"忌刚用柔",理气要慎用峻猛之剂。  相似文献   

2.
胃痛是脾胃病中常见病症,反复发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张声生教授临证将辨别虚实寒热作为胃痛诊疗基石。治疗上把握病机,治病求本:饮食伤胃,治胃为先,包括降胃、温胃、和胃、养胃、清胃、开胃、护胃等法;素体虚弱,治脾为本,包括补脾、升脾、运脾、悦脾、祛湿等法;肝气犯胃,治肝为要,包括疏肝、清肝、平肝、柔肝、滋肝等法。胃痛经久不愈,根据胃为多气多血之腑的理论,治宜气血同调。证属虚实夹杂,当消(通)补兼施。依据三因制宜原则灵活调整处方用药;并嘱托病人注意日常生活调摄。  相似文献   

3.
刘渡舟教授精于伤寒学说,对经方运用有独到认识,善用柴胡剂、泻心剂类方,尤其精于脾胃病的辨证治疗,对急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肠炎等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刘老治疗胃痛的经验可归为“十二法”,即温胃散寒,行气止痛;消食导滞,清利湿热;燥湿运脾,行气和胃;行水消痞;疏肝和胃;疏肝清热;活血行气止痛;疏肝理脾,调和气血;寒热同调,和胃消痞;滋养胃阴;益胃和肝;温中健脾法.十二法治疗各有特色,遵循方证病机进行组方用药,疗效独特.  相似文献   

4.
岳在文治疗胃痛经验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岳在文主任医师在辨治胃痛方面经验丰富,卓有见地,首重辨证要点,分病程之长短,定性质之寒热,察证候之虚实,尤重舌苔之变化;而在治疗方面,强调胃病重在调肝,调肝可以安胃,调肝之法:一为疏肝和胃;二为疏肝泄热;三为柔肝和胃.另外,胃病治脾亦为常法,因脾与胃以膜相联,论胃必及脾,论脾必及胃,脾胃不可分矣,而治疗则为温中健脾与益气健脾两大法.而化瘀通络法则为治胃的变法矣.综观用药,独有见解,既遵古法而不泥于古,颇多创新,耐人寻味,知常达变,机圆活法,可谓善治胃痛之师也.  相似文献   

5.
王志强  岳慧 《中医药学刊》2004,22(6):986-987
岳在文主任医师在辨治胃痛方面经验丰富,卓有见地,首重辨证要点,分病程之长短,定性质之寒热,察证候之虚实,尤重舌苔之变化;而在治疗方面,强调胃病重在调肝,调肝可以安胃,调肝之法:一为疏肝和胃;二为疏肝泄热;三为柔肝和胃。另外,胃病治脾亦为常法,因脾与胃以膜相联,论胃必及脾,论脾必及胃,脾胃不可分矣,而治疗则为温中健脾与益气健脾两大法。而化瘀通络法则为治胃的变法矣。综观用药,独有见解,既遵古法而不泥于古,颇多创新,耐人寻味,知常达变,机圆活法,可谓善治胃痛之师也。  相似文献   

6.
慢性胃痛从肝论治的立论依据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肝与胃的关系探讨了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在胃痛发病中的作用,并引用实验及临床相关资料证实慢性胃痛多表现为肝胃同病、气机郁滞,提出疏肝和胃法是治疗慢性胃痛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7.
疏肝和胃法在慢性胃痛诊治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肝与胃的关系探讨了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在胃痛发病中的作用,并引用实验及临床相关资料证实慢性胃痛多表现为肝胃同病、气机郁滞,提出疏肝和胃法是治疗慢性胃痛的基本治法。  相似文献   

8.
乙型肝炎肝硬化(以下简称乙肝肝硬化)是乙型病毒性肝炎发展到后期的结果,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中医药在肝硬化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长期以来诸多医家采取"肝脾同调"治疗肝硬化取得较好疗效。文章通过对肝脾在生理、病理方面的联系与影响,结合中医经典理论、临床实践经验读书心得,从疏肝、柔肝、补肝三方面探讨"肝脾同调治疗乙肝肝硬化"。  相似文献   

9.
胃痛可归属"胃脘痛"范畴,肝气犯胃所致胃痛特点为胃脘胀闷,攻撑作痛,腕痛连胁,嗳气频繁,喜长叹息,大便不畅,每因情志因素而痛作,得嗳气、矢气则舒,大便不畅,苔薄白,脉弦。恼怒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致中焦气机阻滞,脾失健运,胃失和降,不通则痛,忧思伤脾,脾弱肝旺,木贼土虚,胃腑受克,则脘部胀痛,另外,思则气结,胃气不得宣通,故郁而作痛。以理气和胃止痛为基本治疗原则,柴胡疏肝散加减应用,并配以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10.
马万千主任医师认为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病因病机主要与情志失遂,肝失疏泄,气滞化热犯胃,胃气上逆,脾胃升降失常,运化失司,浊邪内生,浊邪随气逆上泛;认为本病病位在食管,与肝、胆、脾、胃等脏腑有关。胃气上逆,浊邪上泛是病机关键。马万千主任医师根据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内镜下无食管黏膜损害的病理特征,结合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以"降逆"为切入点,治以"降逆疏肝、清热化浊"大法,强调"肝脾同调,脾胃同治",多采用降逆疏肝,肝脾同调、清热化浊,脾胃同治、寒热并用,升降同调等治法,自拟降逆清热化浊方多有效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