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芪一药广泛应用于各科疾病,历代医家对黄芪的理解不同,对黄芪的应用亦有不同的特色。简要阐述有代表意义的数位医家应用黄芪的理论及经验,了解诸医家对黄芪临床应用的独特理解,启发后学在继承和学习各医家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创新,以更好地发挥黄芪的临床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3.
薛盟运用黄芪配方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水鑫 《中医杂志》2000,41(3):147-147
薛盟系浙江省中医药研究院主任医师,从医50余载,擅治各种疑难重症。他尝指出:古有“百病皆生于气”之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无论先天之元气,或后天之胃气,必须随时顾护。因此,凡杂病虽虚实兼夹之症,组方十九亦不离黄芪。认为本品能升能降,能通能补,且补而不腻,运用得法,正犹舟之有楫,车之有轮,成为鼓舞脏腑经络的原动力,以增强全方药效。薛师临证常用黄芪治疗各种急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系病变、肺结核、萎缩性胃炎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糖尿病、急慢性肾炎,或妇科疾患等。所用剂量,一般为30~40g,重则高达120g。实践证明,服后并未见  相似文献   

4.
名老中医代表了当代中医学术的最高水平,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面向名医名家为代表的传承对象,提出加快推进活态传承,本文结合近三十年中医药传承研究进展,提出名老中医药专家活态传承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为对活态传承的意义认识不够、重视不够,活态传承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对活态传承缺少制度体系保障,对活态传承的内容认识不统一,对活态传承的方法选择欠科学,对活态传承效果评价不足,对活态传承支持不足等。提出名老中医药专家活态传承研究应从以下方面着手,一是提高对活态传承的重视,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政策保障、加强人才培养、组织协调;二是规范活态传承对象筛选;三是加强活态传承内容的研究,确定传承内容规范,具体包括传承名老中医的哲学观点及学术思想、老中医成长成才之路及其传承脉络、古代及当代经典名方、经验方、名老中医全生命周期学术活动及成果、名老中医诊疗活动及过程记录、名老中医药学家的访谈记录、老药工经验、名老中医药学家的操作技术、名老中医参政议政工作、名老中医药学家的临床经验、方法技术成果转化应用记录、民族医药经验、名老中医药学家经验传承相关成果等;四是建立科学可行的活态传承研究方法;五是完善活态传承制度;六是优化活态传承模式;七是建立科学、全面的活态传承效果评价体系。名老中医药学家的传承工作任重而道远,对传承内容、方法及效果等方面均需要不断探索,形成行业普遍认可并可推广,社会及经济效益整体提升,传承促进创新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为实现中国中医科学院“名医名家传承”项目实施目标,设计开发了“名医名家传承”项目管理平台,管理平台融项目管理与数据管理于一体,项目管理包括项目申请、项目评审、中期检查、结题验收、经费管理等工作的网络化管理,数据采集包括从师医案、经验方、中药炮制、中药资源、策论、文献信息、学术思想、成才之路、研究成果等信息的采集及管理。采集的数据可与中医分析挖掘平台对接,对相关数据进行分析挖掘。通过近4 年应用,该平台较好地完成了项目管理、数据管理及分析挖掘的任务目标,并对后期建立基于名老中医经验的决策支持服务平台等工作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黄芪临床应用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笔者在临床中应用黄芪 ,根据病情不同 ,时用生品 ,时用炙品 ,从一般剂量至较大剂量。生黄芪具有清利水湿作用 ,炙品补中益气功效较显著。临床中 ,补气健脾多选用一般剂量黄芪 ,用量 12 g,用生品还是炙品 ,视有无水湿停滞而定。痹证有寒热之异。笔者采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灵活加减 ,热痹黄芪用生品 ,芍药用赤芍 ,再加入清利之品。寒痹或寒热倾向不明显时 ,早期生炙同用 ,适当加入温通经络之品 ,恢复期加用温通经络补益肝肾之品。在治疗痹证过程中 ,生品、炙品用量均为 30 g。胃病患者不少表现为胃部烧灼不适、隐痛 ,舌红、少苔。按胃阴虚治疗效…  相似文献   

7.
胡永信 《光明中医》1998,13(5):38-41
乔保钧主任医师,系豫西名医,并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定的500名老中医之一。业医40余载,学验俱丰,擅治内科杂病及妇、儿科危急重症。临证施药以少而精见长,对黄芪运用尤有独到。曾告其弟子:“《神农本草经》将黄芪列为上品,补而不滞,温而不燥,甘而不壅。李东...  相似文献   

8.
9.
何念善主任医师临床擅用黄芪,基于其补气之功效,以其形色气味分别五行,配合脏腑广泛应用治疗多种疾病,功力深厚,疗效显著。本文就何念善主任医师运用黄芪经验及心得做一总结。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有关黄芪的临床用药研究实验进行了综述,为黄芪的科学用药、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通过医案分析,总结近、现代名医应用大剂量附子治疗急、难、重症的经验,为临床提供启发与借鉴。  相似文献   

12.
山东省立医院中医科主任司国民教授潜心岐黄30余载,疏方精巧,屡起沉疴,其精湛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吸引全国各地疑难杂症患者前往济南求医。文章就司国民教授临床应用黄芪的经验加以分析,临床善用黄芪,用法用量独具特色:用量较大,使用黄芪亦不拘于由气虚症状的患者,和其他药物灵活配伍发挥不同功效,并就黄芪在脑病肾病领域的使用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3.
陈黎  周平安 《中医研究》2011,24(12):61-62
周平安教授业医四十余载,中医理论功底深厚,临床经验丰富。他的学术思想渊源,为崇尚仲景、效法叶吴,临床既博采众家之长,又敢于开拓创新,组方精当有法,配伍巧妙有制,用药轻、疏、灵、动,既可起沉疴、疗痼疾,亦可治外感、救急症。现仅就他临证运用黄芪的经验归纳综合,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医名家的经验是中医大家的心血凝集,是祖国医学宝库中的璀灿明珠,名医经验在推动中医事业发展过程中具有独特作用。应从集中展示名家主要业绩,客观记述名家术学经历,全面介绍名医诊疗经验,潜心研究名家成才规律,重点整理名家特色方药及时搜集从医感悟这六个方面扎实细致地开展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5.
浅谈黄芪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志强 《中草药》2000,31(3):239-239
黄芪首载于我国古代第一部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为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蒙古黄芪或膜荚黄芪干燥的根。黄芪为临床常见的补气药品,性味甘温,入肺、脾经。我从事药行多年,常在处方中接触黄芪,对其应用有些体会,简介如下。1 黄芪的应用1.1 对汗液作用:中医讲脾主四肢肌肉,脾胃虚则四肢皮肤腠理不固,汗液自泄,气有固涩作用,能使汗液分泌正常。黄芪有“实腠理”之功,凡临床阳虚自汗、气虚自汗均能治之。气虚、阳虚可导致汗自出,谓之自汗,又可导致无汗,黄芪通过补气大途径使临床表现趋向相反的病症皆以疗之,是中医辨证论治、异病同治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6.
熊继柏教授用黄芪虫藤饮治痹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以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麻木、活动不利为特征,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其发病普遍,缠绵难愈,发病原因多样,现代医学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湖南中医药大学熊继柏教授根据痹证"久病入络"、"病久必瘀"的特点,采用黄芪虫藤饮治疗气血瘀滞证型的痹证,每获良效。  相似文献   

17.
黄芪中含有多糖、单糖、黄酮类、生物碱(胆碱、甜菜碱)、*内蒙古自治区医院(010017)叶酸、多种氨基酸、黏液质、树胶、纤维素和微量的硒、硅等多种成分,具有特殊的功效。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易患感冒的人群,服用黄芪2周或2月后,周围白细胞诱生干扰素的功能比服药前有了明显的提高。实验证明,黄芪多糖能对抗氢化泼尼松的免疫抑制作用,并能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促进抗体合成,从而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可使人体细胞的生物代谢作用增强,从而增强细胞的活力,增强人的抵抗能力。其次,能加强正常心脏收缩功能,对衰竭的心脏有强心作用,从而提高心脏的功能。能使冠状血管和肾脏血管扩张,提高心肌的供血能力,提高心脏的功能,改善和提高肾脏的功能。其次,还能使全身末梢血管扩张,皮肤血循环畅盛,使高血压患者血压下降。有中等的利尿、镇静作用。可使血糖明显下降,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长期服用黄芪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强身健体,恢复体力,对病弱体虚的老年人有很好的滋补作用,无毒副作用。益寿抗癌:黄芪是最常用的益寿中药之一。元代著名医学家刘元素说黄芪的作用有五:“补诸虚不足,一也;益元气,二也;壮脾胃,三也;去肌热,四也;排脓止痛、活血生血,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系统梳理我国四届国医大师和两届全国名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临证经验,对其进行数据挖掘分析,明确名医名家治疗UC的诊治思路和组方用药特色。方法 检索自系统建库至2023年3月31日收录于中国知网、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的名医名家治疗UC相关文献,筛选临证医案,建立数据库,并借助古今医案云平台V2.3.5,运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聚类分析法等进行数据挖掘。结果 共纳入文献157篇,包含临证医案数据115条。UC可归为大肠湿热证(频次75,频率65.22%)、脾虚湿困证(23,20.00%)、脾肾阳虚证(21,18.26%)等14种证候类型论治;病位主要在脾(85,73.91%)与大肠(75,65.22%),且与肝(24,20.87%)、肾(21,18.26%)等密切相关,病性以湿(83,72.17%)、热(80,69.57%)、气虚(65,56.52%)尤为突出;治疗涉及清热利湿法(75,65.22%)、补脾益气法(25,21.74%)、健脾化湿法(23,20.00%)等30种治法,与证候分布相对应,用药涉及187味,以清热药(37,...  相似文献   

19.
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 ,喜用生黄芪入汤剂 ,且多作主药 ,其用量与当今法定剂量相近。是书有关黄芪的“生用熟用”说、“发汗止汗”说及“配伍知母”说 ,颇有新意。张氏论述黄芪的主要作用有补气升气、补气生血、益气固表、保摄气血、温补肺阳、补气固崩、补气益阴、祛风驱邪、利水消肿。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