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春丽 《北京中医》2011,(2):156-160
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浸润和转移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生物过程,抗肿瘤血管生成目前已成为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中医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肿瘤血管生成机制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途径、中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作用的现代医学研究方法以及中药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的研究与应用现状与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辽宁中医杂志》2017,(9):2005-2009
肿瘤是目前临床常见疾病,肿瘤的难治性就在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而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是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来控制肿瘤疾病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抗肿瘤治疗的热点。随着对中药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中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具有显著作用。文章就近5年来中药在抗肿瘤血管生成方面的研究与应用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结合近年来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成果,提出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细胞增殖、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性、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总结了中药抗肿瘤机理的相关实验研究,以期对抗肿瘤中药或有效成分的筛选与临床应用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中药有效成分抗消化道肿瘤血管生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血管生成是一个多因素的过程,通过抑制其生长的某些中间环节,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消化道肿瘤以实体瘤为主,与血管生成密不可分,中药有效成分抗肿瘤血管生成对消化道肿瘤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它与传统的放化疗相比具有抗瘤谱广、毒副作用小等特点,因而应用中药有效成分抑制消化道肿瘤血管生成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薛慧  王世军 《新中医》2007,39(2):96-98
随着抗肿瘤新生血管形成机制的深入研究和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开发,诸多研究者发现部分中药或其有效成分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起到抗肿瘤作用。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与传统的化疗药物相比,具有许多优点,如不良反应少、不会产生耐药、能从根本上遏制肿瘤复发、转移等。肿瘤转移离不开新生血管,血管生成抑制剂的应用不仅使肿瘤得不到营养,达到“饿死”肿瘤的目的,而且切断了肿瘤的转移途径,有效地抑制肿瘤复发和转移。笔者就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抑制肿瘤血管生长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6.
中草药及有效成分抑制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强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9):1788-1790
中药在抗肿瘤方面的研究是当前热点,由于西药抗癌的毒副作用太大,中医中药治疗肿瘤已经成为肿瘤治疗领域的一大特色。许多中药具有抗肿瘤作用,因中药成分复杂,其抗肿瘤机理也表现在各个方面。展示了中药防治肿瘤的巨大潜能和美好前景。本文对抗肿瘤中草药及有效成分在肿瘤抑制、逆转多药耐药、诱导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方面进行了简单的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依赖于血管生成,因此,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在肿瘤治疗策略中占有重要地位.文章从中药复方用于抗肿瘤血管生成的必要性,中药抗肺癌肿瘤血管生成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进展,益气养阴复方用于抗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可行性三个方面探讨了益气养阴复方在抗肺癌肿瘤血管生成中的作用.认为益气养阴法抗肺癌血管生成的提出开拓了中医药抗肿瘤视野,为筛选有效的抗肿瘤药物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同时为中医学运用益气养阴法抗肺癌血管生成奠定了理论基础,开辟了新的中西医结合医学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8.
中药抗肿瘤研究的评析与前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周岱翰 《新中医》2008,40(11):1-3
对我国抗肿瘤中药的研究现状、国内抗癌中药应用模式作了探讨,并总结了中药抗癌机理的相关实验研究,提出其作用机制主要在于细胞毒作用、诱导细胞凋亡、诱导肿瘤细胞分化、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调节细胞信号传导、抑制染色体端粒酶活性、调节机体免疫功能、逆转癌细胞的多药耐药作用等.同时也对中药抗肿瘤的研究前景作了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9.
魏传梅  张金杰  李保院  王春检  吕文文 《中草药》2017,48(23):5049-5056
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目前抗肿瘤药物研究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其中以肿瘤血管生成为靶点,开发血管新生抑制剂,已经成为抗肿瘤研究中1个重要的领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和分化的首要因子,在血管生成过程中非常关键。通常VEGF指的是VEGF-A,其结合受体包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1,VEGFR1)和VEGFR2。目前研究认为,VEGF/VEGFR途径是介导肿瘤血管生成的关键通路。针对VEGF及其受体的靶向治疗可使肿瘤内新生血管减少,有助于抑制肿瘤的增殖、侵袭和转移。传统的中医药在肿瘤辅助治疗方面颇具特色,从中药中筛选和开发具有血管抑制活性的抗肿瘤药物潜力巨大。对以VEGF/VEGFR为靶点的抗肿瘤天然化合物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化合物的研究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调控肿瘤血管已成为目前临床抗肿瘤治疗的常用策略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常规抑制肿瘤血管新生的“饥饿疗法”,其抗肿瘤治疗效果并不理想,甚至会造成肿瘤微环境的进一步恶化,引起肿瘤耐药、远端转移等,增加了肿瘤转移和复发的风险。然而,适当的采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能够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改善肿瘤血管的结构和功能,使肿瘤内功能性血管增多,无效血管减少,有利于促进抗肿瘤药物在肿瘤内的渗透,改善肿瘤缺氧和免疫抑制的微环境,增强抗肿瘤作用。传统中医对肿瘤病因病机的认识历史悠久,在肿瘤治疗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有着显著的临床优势和广阔的应用前景。该文从肿瘤血管的“疏”/“堵”双向调控角度,对两者常用的分子靶点进行梳理,总结了近年来中药单体-单味药-复方(药对)调控肿瘤血管抗肿瘤的研究现状,并对中药复方及活性成分通过调控肿瘤血管联合其他疗法抗肿瘤的研究进行分析整理,以期为中药调控肿瘤血管功能以抗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1.
传统中药复方防治肿瘤血管生成的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健康的常见疾病。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几千年来在肿瘤防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Folkman肿瘤生长依赖于新生血管形成的理论已经被证实多年,治疗肿瘤,抑制其血管生成是一种重要途径。我国在血管生成方面的中药复方研究起步较晚,虽有不少报道,但亦存在不少的问题。文章概括了近几年来中药复方抗肿瘤血管生成的相关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抗肿瘤血管中药复方的问题、对策、发展和方向作出了较为深入的分析和述评。  相似文献   

12.
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苦参碱是中药苦参、山豆根、苦豆子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近年来,苦参碱的抗肿瘤活性受到广泛关注。研究表明苦参碱通过诱导细胞凋亡、细胞周期阻滞、诱导细胞自噬、抑制肿瘤细胞转移和侵袭、抑制血管生成、抑制NF-κB表达等多途径发挥抗肿瘤作用,并能与化疗药物协同作用。随着苦参碱抗肿瘤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其在肿瘤临床治疗中将具有广阔的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大量研究表明,中药及其活性成分在肿瘤治疗领域凸显出较好的效果。结合近十年文献,通过对中药及其活性成分抑制微管聚合、影响延伸因子、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增强机体免疫、诱导肿瘤细胞周期阻滞、抑制端粒酶活性等方面治疗肿瘤的机制加以综述,进一步阐明中药对肿瘤不同靶点的作用机制,为抗肿瘤新药的研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张华  李亚琴 《陕西中医》2006,27(8):974-975
目的探讨基因芯片与中医抗肿瘤治疗的可能性。方法用肿瘤表达谱芯片研究中药土贝母作用后的胃腺癌细胞株RF21的基因表达变化。结论加药组与对照组有多条基因变化,涉及细胞凋亡、抑制血管生成、免疫抑制、影响细胞骨架诸多方面。结论可应用基因芯片进行中医抗肿瘤研究。  相似文献   

15.
梁婷  安明超 《新中医》2019,51(1):51-55
随着中药干预肿瘤患者放化疗中免疫功能的相关研究越来越深入,对其作用机制、治则治法的研究也是多方面的。作用机理研究多着眼于肿瘤微环境的调节、肿瘤血管生成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有效控制以及对肿瘤细胞诱导凋亡等方面。在临床治疗中常用的治则治法有扶正固本、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痰散结等。对中药单体抗肿瘤机制的研究众多,关于中药抗癌成分的研究,常见的有中药多糖、人参皂苷Rg3、苦参碱等,而以扶正培本为主导的中药复方制剂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最为广泛。  相似文献   

16.
人参皂苷Rg3联合化疗抑制大肠癌生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研究表明,新生血管形成与肿瘤的生长、转移有密切关系,以血管生成为靶点的抗癌新药是当前肿瘤研究的热点。人参皂苷Rg3是目前国内唯一批准用于临床的中药单体肿瘤新生血管抑制剂。本研究拟通过实验研究中药靶向药物人参皂苷Rg3联合5-氟脲嘧啶化疗对抑制大肠癌生长和转移能否起到协同作用及作用机制,为中药抗肿瘤及中医药和化疗协同治疗肿瘤提供客观依据,促进中医药抗肿瘤研究的广度和深度,现将其研究方法和结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管生成是肿瘤发生和转移的基本条件。调控肿瘤血管生成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mTOR、Ras/Raf/MEK/ERK、Notch转导通路等。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研究越来越受关注。调控PI3K/Akt/mTOR通路的中药多集中于抑制Akt的磷酸化,且清热药居多。调控Ras/Raf/MEK/ERK通路的中药多集中于抑制ERK的磷酸化,且活血化瘀药居多。调控Notch转导通路的中药多集中于抑制Notch1的表达,对配体的表达不一。对中药抗肿瘤血管生成的信号通路进行综述,旨在寻求新的血管生成抑制剂,阐明作用靶点,为肿瘤研究提供方向。  相似文献   

18.
肿瘤靶向治疗与中药多靶点效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婉  徐振晔 《上海中医药杂志》2007,41(9):87-88,F0003
从中西医角度分别综述肿瘤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阐述中药在肿瘤治疗中的抗肿瘤血管生成、诱导细胞凋亡和抑制端粒酶活性的多靶点效应。  相似文献   

19.
周雄  杨明  李翔  张婧  刘骏 《中草药》2021,52(14):4398-4409
肿瘤微环境是指肿瘤细胞生长、侵袭和转移的特殊内在环境,分为非免疫和免疫微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系统。中药单体成分能够通过改善肿瘤微环境来达到抑制肿瘤的目的,包括抑制血管内皮细胞血管生成、抑制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信号的转导、阻止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募集和极化、调节自然杀伤细胞的增殖、抑制T细胞中吲哚胺2,3-双加氧酶和成纤维细胞中基因产物的表达、减少骨髓源性抑制细胞的积聚等。综述了中药单体成分对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细胞调节作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中药抗肿瘤治疗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癌症之一。卵巢癌早期症状隐匿,发现时多已进展至晚期,手术治疗联合化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但5年生存率仍低于45%。血管生成是卵巢癌生长和转移的关键步骤。抑制卵巢癌血管生成已经成为抗肿瘤靶向治疗的新热点,具有不易耐药、特异性高、副作用小、抗瘤谱广等诸多优点。现代研究证实,中药可通过抑制促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上调抗血管生成因子的表达、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及降低肿瘤微血管的密度、调节相关信号通路等作用机制抑制肿瘤血管新生,在卵巢癌的治疗方面具有独特优势。该文基于中药抑制卵巢癌血管生成以发挥抗卵巢癌作用方面做一综述,以期为临床卵巢癌治疗策略的优化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