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邓学文  王曾礼 《华西医学》1992,7(2):148-150
平均肺动脉压力超过正常上限(约18mmHg)时的一种血动力学状态,称之肺动脉高压,传统将肺动脉高压分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后者指小的肺阻力血管(直径1000V150μm)因内膜肥厚而改建及肌肉层伸及肺周围,多见于各种原已存在的病理状态如肺泡缺氧、原发性血栓栓塞、左心室压力慢性增加、流经肺的血流增加(如先天性左至右分流)及血管床闭塞(如静脉闭塞性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rimory pulmonray haypertension,PPH)乃指并无心肺基础疾病  相似文献   

2.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hypertension,PH)是由一组由异源性疾病和不同发病机制引起的以肺血管阻力持续增高为特征的临床病理生理综合征。不同病因、不同组织病理变化,将出现不同的药物治疗反应,具有不同的预后。鉴此,合理的PH临床分类对指导治疗和疾病管理有着极其重要意义。早在1973年,WHO组织的首届肺动脉高压世界论坛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对7例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小儿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主要表现为劳力性的呼吸困难,心导管检查为梗阻性的肺动脉高压,病理改变是肺血管内膜纤维化,血管丛样改变。结论:本病预后不良。认为前列环素静脉或口服使用,一氧化氮的吸入可能对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4.
1病例资料 男,20岁。因反复胸闷1年,晕厥1次入院。患者于1年前始反复出现活动后胸闷伴心悸、气促、头晕、乏力,休息后可缓解,平素易感冒,无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无咳粉红色泡沫痰,曾到当地医院行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ST—T改变;心脏B超示右房右室稍大,肺动脉瓣、三尖瓣少量反流,射血分数(EF)0.62。未明确诊断,予营养心肌等处理后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5.
结缔组织病与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肺动脉高压是多种结缔组织病在呼吸系统的表现之一,它的发病机理尚不完全明确,由于其症状出现晚且不典型,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发展至肺源性心脏病,治疗难度增加,预后甚差,死亡率高。因此对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早期诊断,及时合理的治疗十分重要。本文就结缔组织病相关的肺动脉高压的流行病学、发病机理、治疗等方面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不同程度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分析22例妊娠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肺动脉高压程度分为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分析各组心脏病种类、心功能情况、新生儿体格发育及围产期缺氧状况,评价终止妊娠孕周和方式.结果 ①肺动脉高压程度影响产妇心功能分级.肺动脉压越高,心功能越差.②肺动脉高压程度对新生儿状态有显著影响,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新生儿出生体质量、身长降低,早产、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增高.③重度原发性肺动脉高压导致孕产妇死亡1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导致孕29周胎死宫内1例.结论 随着肺动脉压力的升高,孕产妇心功能衰竭的发生率随之增加,围产儿疾病发生率和胎儿病死率也明显增加;风湿性心脏病孕妇肺动脉高压的发生率高于先天性心脏病孕妇;手术终止妊娠是比较安全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7.
肺动脉高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心中  于润江 《新医学》1992,23(1):3-11
  相似文献   

8.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原因未明,较难确诊。本文收集误诊的3例,报道如下。 例1:男,11岁。7岁入学体检发现心脏杂音。平时活动后气喘、心悸。半年来剧烈活动后口唇紫钳,有时晕厥,休息后即消失,无蹲踞史。体检:心率86次/分,血压17/8kPa,心浊音界向左扩大,胸左二三肋间Ⅳ/6级收缩期杂音。  相似文献   

9.
本文收集了2005年9月至2006年2月,除先天性心脏病肺、栓塞以外的50例肺动脉高压患者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50例患者中发病年龄在6~54岁,平均28.47岁,发病时期1个月至8年不等,其中轻度11人,中度31人,重度8人,其他情况见以下各表。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肺动脉高压10例误诊分析山东省东明县人民医院[274500]梁富义,李娜原发性肺动脉高压(PPH)的症状及体征均无特异性,故常被误诊或漏诊。现将笔者遇到的长期误诊误治而经右心导管检查确诊的10例PPH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女性7例,男性...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总结肺隔离症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病理学特点及治疗手段。方法 对36例肺隔离症的临床资 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外科手术治疗30例,保守治疗5例,介入治疗1例,对3种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 治疗可治愈,手术治疗较彻底,介入治疗效果不理想。结论 肺隔离症发病率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增强CT及血 管重建可诊断本病,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  相似文献   

13.
肺部真菌感染8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发病的易患因素、临床特征和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1月-2005年5月我院87例肺部真菌感染患者。结果94.3%(82/87)的患者有基础疾病,其中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结核、系统性红斑狼疮、白血病和慢性肾病为多见。肿瘤和艾滋病也占有重要位置,原发性肺部真菌感染少见。肺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胸片表现以支气管肺炎多见(41.4%)。87例患者真菌分布情况如下:念珠菌43例,占49.4%;曲霉22例,占25.3%;隐球菌12例,占13.8%;组织胞浆菌9例,占10.3%;马尼菲青霉1例,占1.1%。早期诊断仍困难。肺部真菌感染病死率较高。结论肺部真菌感染是多种疾病继发感染的重要原因,其临床表现特异性少,病死率高,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急性肺动脉血栓栓塞症(PTE)的临床特征以及溶栓、抗凝治疗的疗效,以期降低其漏诊率和误诊率,提高存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5月至2007年5月本院心内科住院的61例急性PTE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等临床资料。结果急性PTE的危险因素有高龄、高血压等心脏基础疾病以及近期手术、糖尿病、骨折、长期卧床等。临床症状以呼吸困难最为常见,出现“三联征”症状(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的患者数极少。D-二聚体对急性门E具有高度敏感性,结合心脏超声、CT肺动脉造影(CTPA)等检查结果可明确诊断。积极予以溶栓、抗凝治疗可降低病死率。结论急性PrE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临床医生应高度警惕。D-二聚体可作为急性PTE筛选检查。确诊后进行规范化治疗可显著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龙发  王云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21):2358-2361
目的:分析极易与支气管扩张相混淆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临床特征,寻求两者鉴别诊断的依据。方法:对1998年6月至2004年3月间收治的10例肺泡灌洗诊断的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非结核分枝杆菌病的病史、临床表现、胸片与支气管扩张没有明显的特征性区别。10例患者肺泡灌洗液涂片抗酸菌染色均为阳性,改良罗氏培养基培养:Ⅰ型堪萨斯分枝杆菌2例,偶发分枝杆菌1例,鸟复合分枝杆菌7例。痰普通细菌培养:绿脓杆菌2例,分枝杆菌30例次仅2例次阳性(2/30)。结论:支气管扩张与非结核分枝杆菌病鉴别诊断极为困难,病灶部位高分辨CT可提供诊断线索,支气管镜检查所提供的细菌学结果有鉴别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IPA)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1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21例IPA的基础疾病、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像学特征、治疗和预后情况.结果 21例IPA患者确诊2例,拟诊19例.所有患者均有基础疾病,其中肝病为最多见的基础病(共12例,占57%).社区感染7例,医院感染14例.主要症状为发热、咳嗽、咯血、胸痛及呼吸困难.14例行胸部CT检查,其中4例见"晕轮征",5例见"空气新月征".接受治疗的15例患者中,治愈7例(46. 7%),好转3例,治疗有效率66. 7%.结论 IPA病死率高,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早期诊断和尽早应用抗曲霉药可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7.
8例肺曲菌球老年患者。男7例,女1例;年龄56~69岁,平均年龄62.8岁。8例患者均有咳嗽、咯血史,病史3个月~4年,咯血量10~80mml/次。既往有肺结核病史6例,支气管扩张病史2例。胸部CT示病灶内有透亮区,透亮区内可见球状病灶3例,结节状病灶5例。病灶位于双肺多叶3例,右肺3  相似文献   

18.
52例急性肺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急性肺栓塞的早期临床特征、危险因素以及正确的诊断程序.方法 对我院2004年1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52例急性肺栓塞患者的发病情况、辅助检查以及易患因素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呼吸困难及气促、胸痛、咯血、晕厥等为急性肺栓塞最典型的早期表现,而胸痛、咯血、呼吸困难三者同时出现占11.5%.检测D-二聚体>500μg/L者为100%,血气分析显示低氧血症占94.2%,心电图呈典型SⅠQⅢTⅢ(Ⅰ导联出现S波、Ⅲ导联出现Q波及T波)占13.6%,超声心动图显示肺动脉高压占82.5%,右心室扩大占38.5%.初诊确诊率为82.7%.下肢深静脉血栓、慢性心、肾疾病、恶性肿瘤以及围手术期患者均是肺栓塞的高危人群.结论 急性肺栓塞早期多数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对于有高危因素的患者,排除其他原因的呼吸困难、胸痛、咯血等表现后,特别是对有晕厥史者,应及早床旁进行肺栓塞的相关检查,提高初诊确诊率,以防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9.
ObjectivesTo collect data on the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pathologic presentation, and prognosis of patients with 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MethodsFrom September 24, 2008 to June 3, 2014, 95 patients were hospitalized at the Shanghai Chest Hospital for the treatment of 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 We retrospectively collected patient gender, age, smoking history, time of initial diagnosis, diagnostic methods, tumor location, pathohistological subtype, tumor size, TNM stage, immunohistochemical results, subsequent treatments, and patient survival.ResultsOf the 95 patients included in this study, 80 were male and 15 were female. Median patient age was 64 years (range: 43–80 years). There were 29 cases of pleomorphic carcinoma, one case of giant cell carcinoma, six cases of spindle cell carcinoma, and six cases of carcinosarcoma. The other 53 cases were not subtyped. The median survival was 11.54 months (range: 0.9-100.9 months). 1-, 2-, 3-, and 5-year survival was 32%, 30%, 25%, and 21%, respectively. Univariate analysis showed that tumor size, stage, T1 + T2 vs T3 + T4 stage, N stage, and M stage were prognostic factors for survival. Multivariat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 stag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es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Conclusion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 is an uncommon, aggressive cancer. T1 + T2 vs T3 + T4 stage and lymph node metastases were independent prognostic factors. Our result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early detection and early diagnosis. Effective treatments for this disease are lac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