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罗秀素,女,63岁,毕业于浙江中医学院,浙江省名中医,浙江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浙江省中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血液系统疾病已三十余年,已于国家级和省级杂志发表论文数十篇,并多次获得一等奖,尤其对血液病的研究和治疗有着自己独到的辨证体系和学术思想,在中医血液界已自成一派,深得血液界同行们的认可和推崇.其辨证之精当,用药之效验,疗效之卓著,若非亲临随诊,实难领悟其辨证治疗之精髓.  相似文献   

2.
张涤教授辨治手足口病验案选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涤系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名中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009年被评为全国医药卫生系统先进个人.张涤教授从事中医儿科临床工作十余年,精通中医古典医籍,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临床中注重发挥中医辨证与辨病结合的诊疗特色,辨证施治,病证结合,内外兼治,遣方用药精谨,在治疗小儿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疾病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用药规律.方法 收集并整理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患者病历及处方,采用中医辅助传承系统中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研究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辨证分型、用药频次及其药物组合规律,分析阎洪臣教授用药经验.结果 通过对整理的80例患者的230个处方分析,确定了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的辨证分型、药物频次及其关联规则.结论 阎洪臣教授治疗不寐辨证准确,在辨证基础上灵活运用安神药,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4.
朱文锋教授在中医诊断学领域有卓著成就,其与笔者共同主编的《现代中医临床诊断学》著作,具有鲜明的学术特色:(1)内容中西并蓄,思想开放兼容,促进中医诊断现代化;(2)完整构建症、病、证结合辨证体系,强调临床实用性;(3)重视病证规范化、标准化,具备学术权威性;(4)症状辨证定量化,构建以证素为核心的辨证新体系.这些学术特色也就是朱文锋教授现代中医临床诊断思维特色的体现.  相似文献   

5.
陈湘君教授扶正法治疗干燥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湘君教授是上海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班指导老师.陈教授从医40余载,依傍深厚扎实的中医功底,运用中西医的有机结合,交融贯通,在内科杂病尤其是风湿病的治疗方面,形成了其独特的临床辨证和处方用药特色.  相似文献   

6.
从经典辨证学、系统辨证学和微观辨证学三个主要研究阶段,全面介绍了我国著名中医学家郭振球教授创立中医微观辨证学的研究思路和过程,展现了郭教授以文献整理为先导,以实验研究为手段,以临床验证为基础的研究中医辨证学的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7.
喉源性咳嗽是著名中医耳鼻咽喉科鼻祖干祖望教授首创的中医病名,本文通过总结干祖望教授及多位临床医师的辨证论治经验,结合笔者临床实践,进一步探讨其病因病机及遣方用药特点.笔者认为以风邪为辨证核心论治该病可以取得良好效果,体现了中医药诊疗喉源性咳嗽的优势和特色.  相似文献   

8.
贾敏名中医治疗痤疮的临床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贾敏教授是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学术继承人,贵州省首届名中医,贵阳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其学验俱丰,贯通中西医理论,临床上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在30余年的临床工作中,总结出一套独特的痤疮中医辨证治疗体系,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刘友章教授"本中参西"中医辨证理论阐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从中西医结合治疗现状,刘友章教授"本中参西"理论的介绍和详细阐述以及病案举例说明等多方面多途径对刘友章教授"本中参西"中医辨证理论进行详细阐述与分析,得出"本中参西"中医辨证理论可以排除西药副作用的干扰,使临床中医辨证更加准确.要把中医诊断学中宝贵的遗产很好地继承下来,且要在中西医结合的临床实践中,充分考虑现代药理学的知识与方法,排除干扰,"本中参西",进一步深化诊断和辨证的功底,将中医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吾师戴永生,贵阳中医学院教授、贵阳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国内知名中医五行辨证研究专家。其从事的《中医五行系列研究》成果,获得贵州省2006年科技进步二等奖。作者在攻读硕士研究生期间,有幸跟随导师临床实践,见证导师灵活应用五行辨证辨治疾病取得显著疗效的众多案例,今整理二则中医肝病五行辨证医案与同道交流,共同光大中医五行辨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