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北京市一起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20 0 2年 11月广东省佛山市首发一起家族聚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事件。 2 0 0 3年 1月中旬在中山市又出现医院和家庭相同症状病例。 2月 11日我国卫生部发文 ,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该病的监测防治工作。 3月 15日 ,世界卫生组织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命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ARS) ,并且颁布了一项紧急旅游忠告 ,自此 ,全球防治和应对SARS疫情拉开了序幕。根据北京市SARS病例的发生情况 ,在流行病学的调查工作中 ,选择了一起流行病学史清晰、传播过程明确的案例进行分析 ,查找其流行规律和传播途径。所有病例的诊断标准均采用卫生部颁布的…  相似文献   

2.
2003年,我国香港、北京、广东、内蒙古等地爆发了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非典),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仅广东一省就造成了5亿元的直接损失[1].然而,直至今日,还没有完全清楚非典病毒的传染源、传播途径、致病机制等.为摸清非典病例的死亡规律,降低病死率,本研究对北京市海淀区从2003年3月至6月收治的非典临床诊断病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目的:描述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传播链,以探讨该病在人群中传播的规律和特征。方法:对北京市第一起输入性疫情相关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逐一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病例之间的关系,并采集相关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2003年3月5日北京市发生第一例输入性SARS病例,并在家庭内和医院造成9人感染,其中2例死亡;指示病例潜伏期为4天,第二代病例潜伏期为平均7天(4~17天),第三代病例较少,潜伏期为8天。潜伏期越短,发热维持时间越长,病情越重。经及时采取综合控制措施,疫情得到控制。结论:SARS在传播过程中存在家庭及医院聚集性,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  相似文献   

4.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病学研究任重道远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20 0 2年 11月在我国广东省出现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 ,SARS) ]已在全世界肆虐了 5个月之久 ,截止 4月 2 6日在我国内地有 2 6个省份有报告病例 ,累积病例达2 75 3例 ,疑似病例 1730例。在全世界包括我国内地、香港、台湾在内的 2 8个国家和地区共报告了 4 439例确诊病例。至此一场人类与自然界抗争的战斗正在 2 1世纪初叶的历史上拉开了序幕。经过几个月的努力 ,尤其是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中国现场流行病学培训项目 (CFETP)…  相似文献   

5.
山西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描述山西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特征,分析形成这些特征的因素。方法:收集2003年3月初至5月20日山西省SARS疫情报告系统报至山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全部SARS临床诊断病例及部分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报告,描述SARS在山西省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特征,采用EPIinfo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山西省自2003年3月7日诊断首例输入性SARS病例后,至5月20日累计临床诊断SARS病例445例,罹患率1.34/10万,死亡20例,病死率4.49%。发病人数从3月28日起增高形成第一个高峰,至4月18日继续升高,形成第二个高峰,以后逐渐下降,至5月19日首次出现临床诊断病例零报告。目前疫情呈低水平流行势态。SARS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市区,占83.82%,农村地区呈散发状态。职业构成以学生、医务人员居多。年龄分布以20—59岁为高发人群,病死率随年龄的增高而上升,男女发病之比为1:0.87。结论:山西省SARS流行呈输入、上升、高峰并逐步下降的趋势,早期发现和有效控制传染源是控制疫情蔓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由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是一种新发现的传染性疾病,它在不同人群中的感染率水平、感染来源目前尚无定论.本文通过对干部职员患者流行病学分析,旨在探索疾病在这类人群的分布特点,从而为今后相关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2003年3月7日,太原市出现首例输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疫情,截止当年6月25日,最后1例非典病例痊愈出院,历时3个多月.现就太原市非典流行特征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8.
1流行病概况 1.1发病率:2003年在崇文区就医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简称非典)病人共119人,其中户口为本区和在本区居住的外来人口的病例数有42例,其中排除病例14例(所有疑似病例均已有转归).确诊病例28例,崇文区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0.81/万.  相似文献   

9.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是一种由新型冠状病毒引起的以肺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性呼吸系统感染 ,2 0 0 3年 3月 1 5日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定名为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 (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 〔1 ,2 ,3〕。1 病原学自SARS在全球开始流行以来 ,科学界对SARS病原体颇有争议。近 3个月以来 ,由HWO牵头 ,组织全球 1 3个实验室的科研和医务人员合作 ,先后排除了包括流感病毒 (甲型、乙型 )、副流感病毒 (1、2、3型)、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粘液病毒、军团菌属、立克次体等在内的近 2 0种病原微生物。 2 0 0 3年4月 1 6日 ,W…  相似文献   

10.
中山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中山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基本特征,为制定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中山市发生的SARS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2年12月26日至2003年1月19日.中山市共发生SARS病例29例,死亡1例。病例以30~39岁组为主,占55.17%;职业以医务人员为多,占48.28%。病例主要集中在人口流动频繁的市区,占86.2%。3例指示病例共引起二代病例24例。其中2例指示病例为厨师,有接触野生动物史。结论 中山市的SARS疫情呈明显家庭和医院聚集性,初步推断本次疫情为近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开窗通风、消毒洗手、分散接诊、集中隔离治疗可迅速控制疫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天津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流行病学特征,对主要控制措施的效果进行初步评价。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病例报告表,全市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及病例接触者、密切接触者树状分布图,深入病房、家庭、社区、团体等对病例及接触者进行调查。结果:以发病时间计算,自2003年4月13日至5月8日,包括输入病例在内发病175例,发病率为1.9/10万,其中死亡14例,病死率达8.O%。整个流行过程不足1个月,流行特点:1例“超级传播者”直接或间接传染了全市94.3%的病例;呈现以A、B、C 3家医院聚集发病为特点的爆发性流行,占全市病例的68.6%,3家医院外的家庭聚集发病占全市病例的14.3%,同事间传播为2.3%,散发者为9.1%,这些散发者未造成接触者感染;早期医务人员发病较多,占总病例数的38.2%,流行全过程参加SARS救治工作的1975名医护人员的总感染率为3.4%;全部流行过程传染源明确,传染链清晰,全市仅3例患者未找到传染源,占病例总数的2%;在10例源头病例中仅“超级传播者”和另一病例传染了其接触者,其他传染源由于及时隔离未造成任何传播。结论:SARS是严重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如能及时准确地掌握传染链并进行范围适当、及时有效的封闭及隔离措施,以科学的方法提高全民的警觉度,传染链可能在较短时间内被切断,从而控制传播。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初步调查   总被引:80,自引:7,他引:8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广东省局部地区流行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病例进行调查。利用EPI6.0软件分析SARS病例在广东省的流行过程,地区、时间、人群分布及聚集性等特征。结果 SARS在广东省的发病率为1.72/10万,病死率为3.64%。发病主要集中在1月下旬至2月下旬(2月上旬达到高峰),占病例总数的61.88%。地区分布以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6.66%;患者以青壮年居多;医务人员是高发人群,占病例总数的24.9%;有明显的家庭和医院聚集,聚集性病例占37.1%。结论 SARS是一种呼吸道传播为主的传染病,目前发现传染源是人,潜伏期1—12天,中位数4天;通过短距离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人群普遍易感,病例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流动频繁的珠江三角洲地区。  相似文献   

13.
北京市SARS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北京市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2 0 0 3年SARS疫情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 北京市SARS流行过程分五个阶段 ,各阶段发病构成如下 :输入扩散期 (3月 1~ 31日 )为 2 .7% ;上升期 (4月 1~ 15日 )为 13.6 % ;高峰期 (4月16日至 5月 4日 )为 71.0 % ;下降期 (5月 5~ 18日 )为 11.6 % ;终止期 (5月 19~ 2 8日 )为 1.1%。北京市SARS临床诊断病例 2 5 2 1例 ,发病率为 18.5 7/10万 ,死亡 192例 ,死亡率和病死率分别为 1.4 1/10万和 7.6 %。男女发病比例为 1∶0 .97,2 0~ 2 9岁组发病率最高 (30 .85 /10万 ) ,0~ 14岁组最低 (2 .5 4 /10万 ) ,患者以青壮年为主 ,占 72 .3%。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 (县 )发病率分别为 32 .2 5 /10万、2 0 .5 7/10万和 8.90 /10万 ,呈现随人口密度下降发病逐渐下降的趋势。不同职业中 ,医务人员 (17.3% )、干部职员 (12 .9% )、离退休人员 (11.4 % )、工人 (9.7% )和家务待业人员 (8.8% )居发病构成前五位。病死率随年龄显著升高。结论 北京市是全球SARS流行强度最高的地区 ,但是病死率最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深圳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2003年深圳市常住和流动人口中发生的SARS临床诊断、疑似和医学观察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3年深圳市共发生53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69例SARS疑似病例和206例SAPS医学观察病例,其中SARS临床诊断病例的发病率为0.76/10万,死亡4例,病死率为7.55%。分析53例SARS临床诊断病例,结果 显示全市6区均发生病例;发病主要集中在2月上旬和3月下旬;男女性别比为1:0.66,20~39岁年龄组发病人数最多,占54.72%,职业分布以干部职员、学生病例为主,分别占24.5%、20、8%,无医护人员感染;19例患者有明确接触史,41例为散发病例。SARS临床诊断、疑似与医学观察三类病例的发病时间、职业分布、住院时间分布并不相同。结论 深圳市SARS发病以散发为主。及早采取集中定点收治病例,分类隔离治疗和观察等措施可有效控制SARS疫情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 分析上海市 2 0 0 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SARS)流行病学特征 ,初步评价防制效果。  [方法 ] 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对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病原学等相关资料和控制措施。  [结果 ] 2 0 0 3年 3月下旬至 5月上旬 ,19个区县有 5个区报告SARS病例共 8例 ,发病率为 0 .0 5 / 10万 ,其中 5例由疑似转为临床病人 ,发病主要集中在 4月份 ,均为 2 0岁以上成年人。除 1例为接触感染 ,其余 7例均为非本地感染病人。经治疗 6例治愈出院 ,2例死亡 (为 60岁以上者 )。病人密切接触者 3 3 3人中发生 1例病人 ,续发病率为 0 .3 %。医务人员中无一人感染 ,家庭和社区内未发生集聚性发病。  [结论 ] 上海市SARS病人以非本地感染为主 ,续发病率低 ,采取及时有效地隔离病人 ,对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和采取个人防护措施 ,是切断传播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北京市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 10 91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临床诊断病例进行再次调查 ,了解其真实的流行病学史。方法 选择截止到 2 0 0 3年 6月 9日北京市全部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SARS临床诊断病例为调查对象 ,采用流行病学问卷调查法进行相关项目的调查。结果 调查时间为 2 0 0 3年 6月 9~ 30日 ,结果显示 ,10 91例临床诊断病例中 15 9%的患者通过补充调查找到了与SARS患者的接触史 ;10 5 %的患者存在续发史 ;4 6 5 %的患者找到了医院内感染史。流行病学史综合判定结果显示 ,在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临床诊断病例中有 4 6 6 %的患者通过补充调查找到了可能的流行病学史。结论 通过以流行病学史为主要内容的补充调查 ,部分患者可以找到相应的感染来源  相似文献   

17.
311例SARS患者康复后一年内血清IgG抗体变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康复后一年内血清中SARS冠状病毒(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的产生水平及动态变化。方法SARS患者康复后,每隔2-4周抽取IgG抗体阳性的SARS康复期患者血液,经病毒灭活后分离血清,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SARS-CoV特异性抗体IgG;利用Stata 7.0统计学软件对各月份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各康复期患者的各次检测结果均为阳性,出院后约35天时抗体平均水平最高。一年内,IgG抗体平均水平呈逐渐下降趋势,下降幅度约为35.8%。结论SARS康复期患者康复后短期内具有较高水平的IgG抗体,但随着康复时间的推移,该抗体呈逐渐下降趋势。提示应对该抗体进行长期监测,直至该抗体消失。  相似文献   

18.
四川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疫情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四川省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运用描述流行病学的方法,收集、整理、汇总四川省SARS病例资料,分析疫情的三间分布、来源和病例发现方式、临床症状及诊疗情况。结果:2003年4月16日至5月7日是四川省SARS疫情发生的高峰,其中泸州市和广元市病例数占全省病例总数的60%,病例中民工占68%;20--岁年龄组发病人数员多,男女发病之比为1.5:1;80%的病例来源于广东省。患者症状以发热、咳嗽为主,X线胸片有阴影。结论:四川省SARS病例均为输入性,人员流动(特别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是影响疫情波动的主要因素。对此采取以隔离传染源为主导措施(设立留验站、定点医院、发热门诊等)的防制方法,有效控制了疫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3年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流行的基本特征,探讨流行因素,评价防制措施。方法 对2003年广州市SARS患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描述和分析流行病学、病原学和控制措施等相关资料。结果 2003年1月至4月17日,累计报告发病966例(男429例,女性537例)。首例广州市居民病例于1月2日发病;2月开始全市疫情呈上升趋势,2月上旬达到最高峰,此后疫情呈下降趋势,4月份后,平均每日新发病例降至10例以下;年龄分布以20—50岁发病数较多,低年龄组的发病数较少313个区(县级市)均有病例发生,但病例主要集中于7个中心城区,占总病例数的95%;职业以医务人员多发(占28.67%);死亡36例,死者年龄在5—89岁之间,60岁以上占50%,死亡病例中原合并有其他疾患,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肺气肿等占38.9%。发病有聚集性,42个家庭发生2例以上病例;28家医疗单位有277名医务人员发病;公共场所仅发生1起聚集性病例;学校未发生聚集性病例。流行病学特点: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可以气溶胶和飞沫的方式传播;接触性传播可能也是传播方式之一;传染力强,尤其是在密闭的空间内近距离接触病例获得感染的机会比较大;潜伏期1一11天,多数为3—8天,平均为5天;发病有明显的聚集性。主要控制措施及效果:病人隔离治疗,疑似病人隔离观察;加强病房通风换气;进行空气、物体表面消毒;医务人员加强个人防护。采取控制措施后,医务人员发病率显著下降。结论 根据广州市疫情控制的经验,SARS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聚集性病例的控制应该作为重点,而控制医院内感染的发生,是非常关键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