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白血病基本分型: 按细胞分化程度分:急性、慢性按细胞系统分: 淋巴细胞型非淋巴细胞型粒细胞型单核细胞型红白血病二、白血病亚型: 急淋亚型第一型(L1) 第二型(L2) 第三型(L3) 急非淋亚型原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1) 原粒细胞白血病成熟型(M2) 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胎白血病(M3) 粒一单核细胎白血病(M4) 单核细胞白血病(M5) 红白血病(M6) 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7) 三、特殊类型白血病: 慢粒急变低增生性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四、急淋各亚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 中性、嗜酸性较细胞及单核细胞胞质内含过氧化物酶(POX),能将试剂中的联苯胺氧化为联苯胺蓝,生成蓝色颗粒. 1.酶活性增高可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放射病,嗜碱性粒细胞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可出现阳性.  相似文献   

3.
类白血病反应是对某种原发病的反应,在周围血象中出现类似急性白血病的变化。一旦原发病好转,血象也恢复正常。其病理改变没有白血病细胞的浸润。Fitz—Hugh(1932)指出,本反应根据细胞种类不同而分为粒细胞性,淋巴细胞性、单核细胞性。中屋·前川(1962)把本反应分为类慢性白血病反应和类急性白血病反应。在粒细胞性白血病中包括嗜中性、嗜酸性和嗜硷性,他们还提出浆细胞性类白血病反应。临床以粒细胞性慢类性白血病反应为最多。  相似文献   

4.
嗜酸粒细胞白血病是罕见的白血病,是急非淋白血病的一种亚型。病因及发病机理不明,临床除白血病的特点外,突出表现为嗜酸粒细胞增高,心、肺、中枢神经系统及皮肤浸润症状、临床分型为急性型和慢性型,按细胞形态分为①原料细胞型,②幼稚细胞型,③成熟细胞型。慢性成熟型应与嗜酸粒细胞增多综合症鉴别。急性型按急非淋化疗,慢性型选羟基脲等治疗。预后差。  相似文献   

5.
急性粒-单核细胞自血病(M_4)是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的一个亚型。与其他亚型相比较,它既具有恶性的粒细胞克隆,又有自血病性单核细胞克  相似文献   

6.
急性白血病可分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LL)和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NLL)。ANLL 包括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未分化型(M_1)、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分化型(M_2)、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M_3)、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_4)、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_5)、红白血病(M_6),亚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M_7)。ANLL 起病急,病势较凶险,如不积极治疗,往往迅速死亡。国内浙江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用 COAP、VMMP 及中药治疗 ANLL 132例的完全缓解率为48.4%。国外 Gale 等以 TAD 方案治疗成人 ANLL  相似文献   

7.
急性嗜酸-粒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_(4Eo)。亚型白血病)较少见,而M_(4Eo)亚型白血病转化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者更少。本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4岁,头晕,乏力1个月,于1990年1月30日入院。体检:轻度贫血貌,浅表淋巴结不大,肝脾未及。实验室检查,Hb62g/L,WBC7.8×10~9/L,分类:中性分叶核74%,嗜酸1%,单核2%,淋巴23%。血小板76×10~9/L。骨髓象:增生极度活跃,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例为49∶1,原粒+早幼粒52%,原单+幼单23%,幼稚嗜酸粒7.0%,成熟嗜酸粒4.5%。嗜酸粒细胞中可见嗜酸  相似文献   

8.
亚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亚急粒)是1964年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提出的一种白血病亚型。1980年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经验讨论会(苏州)建议,将该亚型列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急非淋)-M_7,我国于1986年参考F_(AB)分型将其定为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_(2b)。此类型已被证明与染色体t(8,21)标记的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相同。现将我院3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诊断标准:原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M_(2b))是指骨髓中异常的原始及早幼粒细胞明显增多,以异常的中性中幼粒细胞增生为主,其胞核常有核仁,有明显的  相似文献   

9.
三分类和五分类血细胞分析仪的正确含义。三分类血细胞分析仪运用化学方法,把白细胞经溶血剂处理,根据其体积大小可以初步确诊其相应的种类:第一亚群(小细胞区)是淋巴细胞(YM),第二亚群是中间型细胞(MID),实际上它包括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第三亚群(大细胞区)是粒细胞的细胞群(GRAN)。这样就存在两种问题: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  相似文献   

10.
本文常用医学略语英文略语中文名AGL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AL 急性白血病ALL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ML 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AMML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AMOL 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NLL 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PL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GL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LL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L 红白血病FAB 分类法、美、英国协作组分类PV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SIg 表面免疫球蛋白WBC 白细胞  相似文献   

11.
类白血病反应(leukemoid reaction, LR)是机体受到某些病理性刺激如感染、肿瘤时发生的类似白血病的血象反应,表现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明显增多,同时出现一种或几种幼稚细胞.依反应细胞种类分为中性粒细胞型、淋巴细胞型、单核细胞型、嗜酸粒细胞型和红白血病型等.  相似文献   

12.
255例未经治疗的成人急性白血病病人的外周血及骨髓涂片用美兰—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油镜下观察,按“全国白血病分类分型讨论会”建议的白血病分型标准对200个有核细胞作了分型。其中原粒细胞白血病未成熟型(M_1型)与成熟型(M_2),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M_5A)与部分分化型(M_5B)尚参照成熟指数MI≤4%或>4%加以区别。本文联合应用苏丹黑B(SB)、过氧化酶(POX)、非特异性酯酶  相似文献   

13.
用8种生物素标记的凝集素,对44例急性白血病细胞进行亲和细胞化学标记。发现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在花生凝集素受体、荆豆凝集素受体及大豆凝集素受体表达方面存在明显区别,说明不同亚型的急性白血病细胞上的糖基表达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4.
(二)内科学 4.白血病血细胞形态学及其临床意义(1)报道了伴三系骨髓异常增生的初发性急性髓性白血病(AML/TMDS)这一独特亚型和临床特点;(2)全面地论证了红系肿瘤4个类型确实存在,可从细胞形态学上给以区别;(3)对AL嗜酸性粒细胞深入观察分析对鉴别M2,M4与M1,L2的分型有一定意义,论证了AML的嗜酸性粒细胞为肿瘤性,与不同突变细胞克隆有关;(4)细致观察了CML的嗜酸性与嗜碱性粒细胞增高百分率及成熟障碍,并讨论其临床意义。以上结果,对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起源于原始粒细胞和原始单核细胞的急性白血病(acuteleukemia,AL),其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具有很大的差别。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粒细胞来源和单核细胞来源的AL细胞差异蛋白质表达谱以了解二者差异的分子基础。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将来源于20例粒细胞AL和10例单核细胞AL患者细胞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对二者的差异蛋白利用MALDI鄄TOF鄄MS生物质谱和电喷雾质谱(ESI鄄MS/MS)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发现了一组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膜磷脂A2在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中较粒细胞白血病细胞高表达,而上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中高表达。结论:为分析粒细胞AL和单核细胞AL细胞生物学差异的分子特征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正> M_4E_0是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一种特殊亚型,1978年 Stavem 等首先发现本病,并作了报道。1984年 FAB 协作组将本病列为急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的一个特殊亚型,规定骨髓像中嗜酸性粒细胞占1—30%;1985年又修订为≥5%,且有形态学异常。  相似文献   

17.
ABX PENTRA 60血液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五分类结果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姚彦 《实用医技杂志》2003,10(10):1115-1116
目的:探讨ABX PENTRA 60血液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五分类的精密度和准确度。方法:对临床248例老年病科疾病患者全血标本进行ABX PENTRA 60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五分类及对照目测分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中性粒细胞两者相关系数(r)0.96,淋巴细胞为0.96,单核细胞为0.43,嗜酸性粒细胞为0.87,嗜碱性粒细胞为—0.14。结论:除嗜碱性粒细胞外,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用仪器分类精密度与准确度相当于目测分类。  相似文献   

18.
用间接免疫酶标法检测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急单)、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粒)、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急淋)、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慢粒)、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慢淋)患者外周血细胞表面的运铁蛋白受体(TR)。47例患者中43例阳性,4例阴性;而48例正常血象者及非白血病患者外周血细胞的TR均为阴性。表明白血病细胞表面TR增加。用此法检测2例白血病及5例正常骨髓片TR阳性细胞的百分率与形态检查幼稚细胞总数的百分率基本相符,而1例急性巨核细胞性白血病及1例急淋骨髓片TR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高于幼稚细胞,提示白血病细胞TR表达可能较早于形态变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外周血首次检出幼稚白细胞对诊断急性白血病 (AcuteLeukemia ,AL)的临床意义。方法 将 393例已确诊为AL患者的骨髓及组化检查结果 ,与首次外周血涂片染色检查发现幼稚白细胞的存在与否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从 393例AL患者外周血首次诊断为未分化型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 (M1)、急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M4 )、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 (AL1和AL2 )的幼稚白细胞检出率均为 91.8%以上 ;急性原始粒细胞型白血病 (M2 )、急性早幼粒型白血病 (M3 )、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 (M5)、急性红白细胞型白血病 (M6)的幼稚白细胞检出率为 71.4 %~ 86 .7% ,平均为 87.7% ,亦有少数患者外周血中查不到幼稚白细胞 (占 12 .3% )。结论 外周血发现幼稚白细胞为诊断白血病提供首次诊断时机 ,但骨髓细胞学检查更全面地反映造血组织的病变程度 ;应用细胞形态学及免疫学等综合诊断 ,可提高其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造血干细胞与白血病的关系是目前白血病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患白血病时骨髓造血干细胞有改变,细胞分化过程出现障碍,随着病情变化造血干细胞也有变动,因此我们应用体内扩散盒法,观察部分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粒系祖细胞CFU—d 形成集落情况与骨髓中幼稚细胞数和预后的关系。材料与方法住院各型白血病患者28例,其中初发者20例,复发及维持化疗复查的患者8例。病型分类有急性淋巴细胞型白血病8例,急性单核细胞型白血病7例,急性粒细胞型白血病7例(包括急性粒单型白血病1例、亚急粒1例、慢粒急变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型白血病3例,急性红白血病1例,慢性粒细胞型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