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目的:在边疆地区逐步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方法超乳组(A组)选取核分级≤Ⅳ级的老年性白内障患者214例(231眼),实施"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对照组(B组)我院前期角巩缘120°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21例(24眼)、角巩缘6mm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186例(201眼)。结果A组术后平均视力0.6(其中4例/眼后囊膜破裂,扩大切口后改换硬性人工晶体植入囊袋,术后恢复稳定、无特殊;4例/眼术后角膜中度水肿,术后一周均恢复),B组术后平均视力0.2(其中14例/眼后囊膜破裂及玻璃体脱出,2例/眼角膜内皮失代偿)。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联合)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安全、术口愈合快、视力恢复迅速,建议经济条件许可的白内障患者首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于9点至12点角膜缘后作6~8 mm巩膜隧道切口,撕囊或截囊后以晶状体圈匙娩出晶状体核,注吸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 d视力:12眼<0.05,68眼≥0.05~<0.3,40眼视力≥0.3;术后1mo复查时视力6眼<0.05,71眼≥0.05~<0.3,43眼≥0.3.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结论: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成功率高,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改进的拦截-劈裂技术在老年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安全性、简便性和有效性。方法:作者在过去5年中采用改进的拦截-劈裂技术对310只眼硬核性白内障患者施行了超声乳化术,白内障核的硬度分级均为Ⅳ-Ⅴ级。囊下水分离后,超声乳化探头进入到晶体核中央部,超声蚀刻出一个深坑。将超声乳化探头进入到晶体核中央部的深坑内,提高吸收负压,把晶体核拉出到晶体囊袋之上。利用超声探头和劈核器逐步旋转并劈裂晶体核成为数个小块。翻转超声乳化探头的斜面朝向下,用高的吸引负压吸住晶体核块超声乳化。结果:采用改进的拦截-劈裂技术对硬核性白内障患者施行了超声乳化术,手术时间缩短,超声能量降低,通过前房的BSS液平均50ml。所有患者均一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手术后3个月随访,患者矫正视力1.0以上者267只眼,0.5-1.0者34只眼,0.1-0.5者9只眼,手术并发症主要有晶体后囊膜破裂(7只眼)、中度角膜水肿(13只眼)、前房出血(2只眼)、虹膜损伤(3只眼)、前囊膜残瓣(11只眼)。结论:改进的拦截-劈裂技术对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患者劈核容易,减少了手术操作中对晶体囊膜和晶体悬韧带的压力。同时,手术中操作的时间和使用的超声能量均减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中后囊破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对225例施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中26眼晶状体后囊破裂,对其发生的原因、预防及处理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发生术中后囊破裂26眼占11.6%。其中发生于水分离时1眼,超声乳化时23眼,注吸皮质时2眼。全部植入人工晶体。术后1月视力大于0.8者3眼,0.5~0.8者19眼,小于0.5者4眼。结论后囊破裂与患者状况、术者的操作技术及经验密切相关,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是提高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硬核性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拦截-劈裂技术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老年硬核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术在技术上有其特殊性。笔者在过去 5年中采用改进的拦截 劈裂技术 ,对 310只眼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患者施行了超声乳化术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老年性硬核性白内障患者 310只眼 ,其中男 197只眼 ,女 113只眼。年龄 5 793岁 ,平均年龄 6 8.3岁。白内障核的硬度分级均为ⅣⅤ级。1.2 手术方法 做 3 .0mm巩膜隧道切口 ,截囊针环形撕囊16 7只眼 ,开罐式截囊 143只眼。囊下水分离后 ,超声乳化探头伸到晶体核中央部 ,超声蚀刻出一个深坑。将超声乳化探头进入到晶体核中央部的深坑内 ,提…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并发症及术后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6月,对白内障患者580例700只眼,作上方巩膜隧道切口,长约5.5 mm,深1/2巩膜厚度;隧道宽3 mm,环形撕囊、水分离,双手法旋转晶体核进入前房,圈套器托住核,利用内切口剪切作用,劈核同时套出1/2核,剩余1/2核旋转90°用圈套器套出;吸净皮质植入人工晶体,确认切口水密,切口无需缝合。结果 580例700只眼切口均愈合良好,术中后囊破裂14只眼,占2%;全部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角膜内皮水肿、混浊56只眼,占8%;1 w后均能恢复。术后第1 d视力0.2~0.5有630只眼,占90%;术后1 w视力0.6~1.0有686只眼,占98%。有14只眼术后视力低于0.1,为眼底病变所致。结论该术式经济适用,效果良好,适用基层医院开展复明手术,尤其对硬核性白内障(4~5级硬核)其疗效优于超声乳化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的并发症及术后效果。方法 2006年1月~2011年6月,对白内障患者580例700只眼,作上方巩膜隧道切口,长约5.5 mm,深1/2巩膜厚度;隧道宽3 mm,环形撕囊、水分离,双手法旋转晶体核进入前房,圈套器托住核,利用内切口剪切作用,劈核同时套出1/2核,剩余1/2核旋转90°用圈套器套出;吸净皮质植入人工晶体,确认切口水密,切口无需缝合。结果 580例700只眼切口均愈合良好,术中后囊破裂14只眼,占2%;全部Ⅰ期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术后角膜内皮水肿、混浊56只眼,占8%;1 w后均能恢复。术后第1 d视力0.2~0.5有630只眼,占90%;术后1 w视力0.6~1.0有686只眼,占98%。有14只眼术后视力低于0.1,为眼底病变所致。结论该术式经济适用,效果良好,适用基层医院开展复明手术,尤其对硬核性白内障(4~5级硬核)其疗效优于超声乳化术,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白内障小切口非超乳手术与白内障超乳手术在不同病例的优劣.方法:小切口非超乳手术24例24眼,成熟期5级核(包括3例过熟期)白内障15眼、进展期白内障9眼.选择同期同等条件超乳手术24例24眼作对比,采用6-7mm切口,连续环形撕囊或截囊,圈套器套出晶体核或手法将晶体核块分块取出,术后局部使用抗生素及皮质激素.结果:术后一周视力无显著差异;成熟期白内障病人超乳术后角膜水肿混浊比较小切口非超乳明显,恢复期时间长,与术中使用较多的超声能量以及超声时间长有关;进展期白内障超乳手术病人各项指标优于小切口非超乳病人.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手术适合过熟期白内障及部分成熟期白内障病人以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非超声乳化小切口囊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疗效及并发症。方法:白内障患者120例(120眼)于9点至12点角膜缘后作6—8mm巩膜隧道切口,撕囊或截囊后以晶状体圈匙娩出晶状体核,注吸皮质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d视力:12眼〈0.05,68眼≥0.05~〈0.3,40眼视力≥0.3;术后1mo复查时视力6眼〈0.05,71眼≥0.05~〈0.3,43眼≥0.3。主要并发症有角膜水肿、前房炎症反应、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等。结论: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成功率高,视力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术的疗效.方法:对24例(29只眼)混合性、并发性白内障施行超声乳化吸除,通过4.0 mm切口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平均年龄63.8岁(38~80岁).结果: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4者,占73.7%,术后3月为84.2%.结论:高度近视白内障超声乳化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具有术后视力恢复快且稳定等优点,但高度近视并发玻璃体及视网膜疾病者,视力恢复较差.  相似文献   

11.
高海拔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临床观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并分析高原地区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疗效及并发症;方法:360例(420只眼)各类白内障采用原位超声乳化吸除法或砍劈乳化吸附法;结果:术后裸眼视力第1天、第1周和3个月≥0.5的眼数分别为352(83.81%)、364(86.67%)、334(79.52%)。手术并发症主要为角膜水肿和后囊破裂。3个月后随访时后囊膜混浊、囊袋收缩综合征分别占16.15%、13.85%;结论:高原地区开展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因其白内障特点以Ⅲ级以上核多见。术前检查玻璃体混浊、眼底病变者居多。伴有全身性疾病者较多。手术并发症依白内障种类不同则有不同的改变。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80例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术中特殊情况处理及效果。方法对手术方法及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术后1天视力≥0.5占80%,术后1周视力≥0.5占85%,术后一月视力≥0.5占95%,后囊破裂5例,其中5例均I期植入人工晶体,其中3例采用人工晶体缝线固定术,角膜水肿占17.5%。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是目前治疗白内障最先进、最有效的手术方法,但对术者手术技巧要求较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并探讨手术技巧及并发症。方法:对61例白内障超声乳化并植入PMMA人工晶体。结果:术后一周内视力在1.0以上者12眼,0.4至0.9者61眼;一个月后视力在1.0以上者37眼,0.4至0.9者42眼。术中主要并发症的后囊破裂,虹膜损伤,术后并发症为角膜水肿。结论: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PMMA人工晶体植入术切口小,术后散光小、视力提高明显,强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的疗效.方法 42例56眼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行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裸眼及矫正视力 .结果 术后1周裸眼视力超过0.5以上者49眼占87.5%,术后1个月裸眼视力低于术后3个月视力,两者差异显著﹙(P<0.05).结论 超声乳化联合低度数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合并高度近视能明显提高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挤切劈核法对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 2 0 0例 ( 2 19眼 )Ⅲ级以上的硬核白内障实施了挤切劈核技术 ,即在核中心将乳化针头嵌入核内深达 3 /4核厚度 [能量 5 0 %,负压 2 5 0mmHg( 1mmHg =0 13 3 3kPa) ] ,停止乳化利用负压吸引的作用固定晶状体核 ,用劈核器Chopper绕经核的 6点钟位赤道部进入核下 ,利用侧刃与乳化头相对应 ,二者用力使用挤和切的方式将核碎成 2块 ,最终碎成 6~ 8块 ,并逐一乳化吸除 (能量 60 %,负压 3 10mmHg)。配合正性粘弹剂充填前房下的连续环形撕囊 ;软壳技术 ;双辅助切口 ,双手器械分别注吸皮质等技术 ,平均超声乳化时间 1.2min。结果 术后视力≥ 0 .5者 2 0 3眼 ( 92 .69%) ;≥ 1.0者 110眼 ( 5 0 2 3 %) ,主要并发症为后囊破裂 17眼 ,角膜水肿 5眼 ,后发障 6眼。结论 挤切劈核技术是硬核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中有效的碎核方法之一 ,其操作简便、安全、有效、术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方法。方法:对342眼患者采用微梯形切口水冲核方法摘除白内障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1周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101眼,0.5~0.8者167眼,〉0.8者74眼。术后1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76眼,0.5~0.8者120眼,〉0.8者146眼。平均角膜散光度为0.75~1.25D。角膜水肿者25眼,于术后2~7 d消褪。后囊膜破裂26眼,术中5眼行前部玻切。结论:手术操作简单,切口小、散光小、视力恢复快。适应证广,并发症少,是一种简便易学、投资设备少、费用低、疗效肯定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表面麻醉下白内障超声乳化术21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光升  邹振环 《人民军医》2003,46(5):289-290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以切口小 ,眼球损伤轻 ,术后视力恢复快等优点迅速在我国推广。 2 0 0 1~ 2 0 0 2年 ,我院采用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 +人工晶体植入术 2 18例 2 37眼 ,疗效良好。1 临床资料1 1 一般情况 男 132例 ,女 86例 ;年龄 13~ 10 2岁 ,平均 6 4 7岁。老年性白内障 197眼 ,继发性白内障 2 6眼 ,外伤性白内障 10眼 ,先天性白内障 4眼。单眼人工晶体植入 199例 ,双眼人工晶体植入19例。术前视力 :光感~ 0 5。LocⅡ分级均为Ⅰ~Ⅳ级核。1 2 手术方法 术前准备参照白内障常规手术 ,不应用镇静剂或镇痛剂。表面麻醉剂…  相似文献   

18.
高晓明  刘杰  韩霞  李昕  高新利 《武警医学》2001,12(11):666-667
随着眼科显微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优势在临床已得到迅速推广和应用?现将我院自1999年5月~2000年11月在高原地区开展的360例(420只眼)各类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情况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360例白内障中,男166例,女194例?年龄36~82岁,平均年龄59岁?其中老年性白内障280例,糖尿病性白内障32例,并发性白内障23例,外伤性白内障5例?术前视力光感~03?合并高血压者25例,糖尿病者32例,冠心病者12例?晶体核硬度根据Emery分级[1]:Ⅰ级24眼,Ⅱ级85眼,Ⅲ级136眼,Ⅳ级175眼?采用意大利产JAV0…  相似文献   

19.
采用超声乳化术为106例142眼白内障实施治疗,同时对60例78眼行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周裸眼视力及矫正视力≥0.5者115眼。对有视网膜病变者,术后给予中西药物治疗4~12周后视力提高,脱盲率为100%,脱残率为98.6%。提示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具有早期恢复和稳定视功能的优点。  相似文献   

20.
囊袋张力环植入治疗外伤性晶状体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囊袋张力环(CTR)在外伤性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手术中的植入时机。方法对24例(25眼)外伤性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断裂的患者行白内障手术,术中连续环形撕囊,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囊袋内植入CTR及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术后随访6个月~4年。结果术中无悬韧带断裂范围扩大,白内障皮质注吸干净。术后1个月矫正视力≤0.4者6眼,0.5~0.9者16眼,≥1.0者3眼。术后6个月散瞳检查,25眼的人工晶状体均处于正位,无倾斜及明显偏位。未见CTR引起的并发症。结论CTR应用于外伤性晶状体悬韧带断裂的白内障患者,利于人工晶状体囊袋内植入,有效防止术后人工晶状体偏位的发生。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后植入CTR利于术中操作,更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