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CR-STR和PCR-SSCP方法对苯丙酮尿症基因诊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①目的 探讨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方法。②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短串联重复序列(PCR-STR)连锁分析技术和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PCR-SSCP)分析技术,对5个苯丙酮尿症家系中17个成员的苯丙氨酸羟化酶基因突变进行分析。③结果 用PCR-STR法能准确进行基因诊断的家系3个,50%能排除诊断的家系3个;用PCR-SSCP法检出3例已知突变。④结论 联合应用PCR-STR和PCR-SSCP技术可以提高苯丙酮尿症的基因诊断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妊娠早期寻找一种简便、快速的苯丙酮尿症(PKU)产前诊断方法,尽可能早地防止苯丙酮尿症患儿的出生。方法:分别从来自9个经典型苯丙酮尿症家庭成员的外周血和9个胚胎的绒毛组织中提取DNA(采用绒毛取材法吸取绒毛组织)。通过分析家庭成员独立的短重复序列(STR)等位基因,并利用多聚酶链反应(PCR)和变性凝胶电泳(DGGE)结合银染色对这9个家庭的胚胎进行产前诊断。结果:9个胚胎中,1例为PKU,2例为正常胚胎,5例为携带者。结论:在妊娠早期应用STR分析可进行苯丙酮尿症的产前诊断是切实可行的。这种方法在中国人群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内蒙古地区经典型苯丙酮尿症(PKU)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突变的特点和频率,以提高该地区苯丙酮尿症(PKU)的基因诊断率。方法:应用PCR-SSCP-银染法和DNA直接测序的方法,对22例内蒙古地区PKU患者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外显子11进行了检测。结果:检出一种已知突变Y356X(TAC-TAA),突变频率为13.6%。结论:内蒙古地区PKU患者PAH基因外显子11的突变频率均高于我国的其它北方人群,也高于云南PKU患者的突变频率,这为内蒙古地区PKU患者PAH基因分析和产前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苯丙酮尿症患者的骨骼X线学表现,方法:37例苯丙酮尿症,其中男性25例、女性12例,年龄6个月-9岁。所有病例都作手、腕和腕关节X线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苯丙酮尿症骨骼改变为6种情况;未见异常,脱钙、干骺端改变,特殊改变,骨年龄滞后和其它,特异性改变包括骨博士方状改变(12例)和干骺端鸟嘴状突起(21例)。结论:苯丙酮尿平特异性的骨骼改变是诊断苯丙酮尿症的重要X线征。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内高度多态的短串联重复顺序(STR),以兹建立简便易行的苯丙酮尿症(PKU)产前诊断方法,杜绝苯丙酮尿症(PKU)患儿的出生,提高人口质量。方法;通过PCR技术,对8个经典型PKU家系25个成员的STR等位片段进行了分析,完成8例PKU高危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结果:1例胎儿患PKU,2例胎儿正常,4例胎儿为突变PAH等位基因携带者。结论:提出了  相似文献   

6.
浙江省726 998名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通过对苯丙酮尿症(PKU)疾病的筛查,了解浙江省遗传性代谢病苯丙酮尿症疾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类型.方法:取出生72 h后并喂足高蛋白奶6次以上的726 998例新生儿足跟末梢血,应用荧光定量法测定血苯丙氨酸(phe)水平.结果:在726 998例新生儿中检出phe增高(phe>121.0 μmol/L)的可疑者152例,经血清氨基酸分析(其中宁波可疑10例,确诊7例),确诊PKU患儿32例,其中经典型PKU 26例,高苯丙氨酸血症5例,四氢生物喋呤(BH4)缺乏症1例.确诊治疗最早时间为16 d,最晚为105 d,中位数为32 d.结论:浙江省苯丙酮尿症检出率为1/22 718.  相似文献   

7.
苯丙酮尿症(Pku)是一种以智力发育不全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代谢缺陷病,主要由于肝脏内缺乏苯丙氨酸羟化酶所致。本文共筛查720例,未发现阳性者,门诊就诊患者10例中查得3例阳性,确诊为苯丙酮尿症。建立新生儿苯丙酮尿症筛查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患儿智力发育可完全正常。该项工作对优生优育,提高人口素质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苯丙氨酸羟化酶(PAH)基因内高度多态的短串联重复顺序(STR),以兹建立简便易行的苯丙酮尿症(PKU)产前诊断方法,杜绝苯丙酮尿症(PKU)患儿的出生,提高人口质量。方法:通过PCR技术,对8个经典型PKU家系25个成员的STR等位片段进行了分析,完成8例PKU高危胎儿的产前基因诊断。结果:1例胎儿患PKU,2例胎儿正常,4例胎儿为突变PAH等位基因携带者。结论:提出了易于推广的开展PKU产前基因诊断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苯丙酮尿症治疗过程中应用的效果。方法通过向新生儿筛查中心确诊的苯丙酮尿症患儿的255名家长发放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健康教育后再次调查问卷,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家长对苯丙酮尿症相关知识的了解掌握情况。结果健康教育后家长对苯丙酮尿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家长对苯丙酮尿症的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对提高患儿的生存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胡琦  欧明才  张钰  周婧瑶  王蕊 《四川医学》2013,(11):1726-1728
目的 报告四川省新生儿筛查中心新生儿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与苯丙酮尿症的筛查情况.方法 筛查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采用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法检测血斑的促甲状腺激素,筛查苯丙酮尿症采用化学荧光法检测血斑的苯丙氨酸浓度.结果 从2004年1月~2012年12月累计筛查新生儿1319046例,确诊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564例,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发病率为1∶2339,确诊苯丙酮尿症80例,苯丙酮尿症发病率为1∶16488.结论 新生儿筛查是预防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和苯丙酮尿症患儿智力和体格发育落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筛查AKT2基因突变时凝胶配制的不同对筛查结果的影响。方法:采用PCR扩增AKT2基因第6外显子片段,分别采用添加体积分数5%的甘油和不加甘油的非变性聚丙烯酰胺胶进行电泳,银染后观察结果,选取阳性样本测序验证。结果:单链DNA在两种胶中呈现出不同的带型,经测序验证后突变检出率有差别。结论:加入甘油的聚丙烯酰胺胶降低了AKT2基因第6外显子的突变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激光显微细胞分割术结合PCR-SSCP(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技术对微转移癌灶进行分子诊断的价值。方法 采用激光显微细胞分割技术分离裸鼠移植瘤模型肺部可疑病灶细胞,提取DNA,二次PCR扩增,非放射性同位素SSCP技术分析K-ras基因有无点突变。结果 肺微转移癌灶细胞出现K-ras基因突变(密码子12),突变类型为AGT,而良性结节病灶未见K-ras突变,显示野生型K-ras基因(GGT)。结论 激光显微细胞分韵术结合PCR-SSCP技术对肺部可疑微转移癌灶进行分子诊断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在胰岛素受体底物-2(IRS-2)基因3′-非翻译区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中的应用。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HPLC,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和DNA序列分析对30例正常对照和30例2型糖尿病患者IRS-2基因3′-非翻译区进行SNP和突变检测。结果:PCR-DHPLC检测出4例PCR-SSCP分析未能发现的2型糖尿病患者IRS-2基因3′-非翻译区的SNP,并得到测序验证。结论:DHPLC是一种快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检测片段长、准确率高的SNP检测技术。它为进一步研究IRS-2基因3′-非翻译区的变异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变性高效液相色谱 (DHPLC)在胰岛素受体底物 2 (IRS 2 )基因 3′ 非翻译区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检测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CR) ,DHPLC ,单链构象多态性 (SSCP)和DNA序列分析对 30例正常对照和 30例 2型糖尿病患者IRS 2基因 3′ 非翻译区进行SNP和突变检测。结果 :PCR DHPLC检测出 4例PCR SSCP分析未能发现的 2型糖尿病患者IRS 2基因 3′ 非翻译区的SNP ,并得到测序验证。结论 :DHPLC是一种快速、自动化程度高、操作简单、检测片段长、准确率高的SNP检测技术。它为进一步研究IRS 2基因 3′ 非翻译区的变异与 2型糖尿病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基因5’-调控序列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采用PCR-SSCP技术扫描76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78例正常对照IRS-1基因5’-调控区,结合应用PCR-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法,检测IRS-1基因5’-调控序列CAG富含区的插入/缺失多态性;以检获的正常和变异样品基因组DNA为模板,用高保真pfu DNA polymerase进行扩增,采用亚克隆技术,将扩增片段分别插入pCAT Basic质粒中。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并结合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分析后,根据迁移率不同筛选含有不同等位基因的重组质粒并进行测序。结果发现人IRS-1基因5’-调控区CAG富含区存在以三核苷酸为单位的多种插入/缺失变异。共检测出7种基因型和6种等位基因(T1-T6),其中等位基因T5,T6仅见于2型糖尿病组。  相似文献   

16.
人脑星形细胞瘤PTEN基因的突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 (PTEN)基因突变在人星形细胞瘤发生和恶性进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结合银染技术检测星形细胞瘤PTEN基因第5外显子区域的突变情况。结果 10例正常脑组织和10例良性脑膜瘤均无点突变发生,62例星形细胞瘤中7例(11.29%)有点突变发生,并且点突变发生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明显相关(P<0.05),其中高恶性度星形细胞瘤(Ⅲ-Ⅳ级)突变率(18.91%)明显高于低恶性度(Ⅰ-Ⅱ级)星形细胞瘤(P<0.05)。结论 PTEN基因突变与星形细胞瘤病理分级关系密切,属于星形细胞瘤恶性进展的后期事件。  相似文献   

17.
TheCharcot Marie Tooth(CMT)disease,alsoknownasthehereditarymotorandsensoryneuropathy(HMSN),isagroupofinheritedneuropathies.Itisacommondiseasebothaffectingchildrenandadultswithanestimatedprevalenceof1in2500.CMTischarac terizedclinicallybydistalmusclewast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激光显微细胞分割术结合PCR-SSCP(single-strand 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技术对微转移癌灶进行分子诊断的价值。方法采用激光显微细胞分割技术分离裸鼠移植瘤模型肺部可疑病灶细胞,提取DNA,二次PCR扩增,非放射性同位素SSCP技术分析K-ras基因有无点突变。结果肺微转移癌灶细胞出现K-ras基因突变(密码子12),突变类型为AGT,而良性结节病灶未见K-ras突变,显示野生型K-ras基因(GGT)。结论激光显微细胞分割术结合PCR-SSCP技术对肺部可疑微转移癌灶进行分子诊断有重要帮助。  相似文献   

19.
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 1(IRS 1)基因 5′ 调控序列与 2型糖尿病的关系。采用PCR SSCP技术扫描 76例 2型糖尿病患者和 78例正常对照IRS 1基因 5′ 调控区 ,结合应用PCR 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法 ,检测IRS 1基因 5′ 调控序列CAG富含区的插入 /缺失多态性 ;以检获的正常和变异样品基因组DNA为摸板 ,用高保真pfuDNApolymerase进行扩增 ,采用亚克隆技术 ,将扩增片段分别插入pCATBasic质粒中。通过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并结合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分析后 ,根据迁移率不同筛选含有不同等位基因的重组质粒并进行测序。结果发现人IRS 1基因 5′ 调控区CAG富含区存在以三核苷酸为单位的多种插入 /缺失变异。共检测出 7种基因型和 6种等位基因 (T1~T6 ) ,其中等位基因T5 ,T6仅见于 2型糖尿病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