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有这样一种灸法,过程如表演杂技一般:"火龙"在人体背部盘旋,好似真龙护体。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主任医师房繄恭介绍,这叫火龙灸,又称"长蛇灸",由艾灸演变而来,因点燃时外形好似蛟龙翻腾而得名。火龙灸的原理是根据患者病症的辨证,配伍不同药物,借助艾绒温热的药力及火的温暖作用,加上经络、穴位和生姜的作  相似文献   

2.
針刺补泻手法在历代文献中記載較多,最近,針灸界对此问题展开了討論。茲就其发展、分类及理論依据等作一概括性介紹,一得之愚,尚希同道指正。一、針刺补泻手法的发展在祖国医学的經典著作《灵枢》和《素问》中,都以很多篇幅討論了針灸疗法,尤以被称为針經的《灵枢》所述为多,对刺法的論述有官針篇的“九刺”“十二刺”及“五刺”等。至于补泻的法则则散見于《灵枢》《素問》各篇中,主要的有《灵枢》九針十  相似文献   

3.
<正>《素问》:"土郁奇之"、"因其重而减之"是下法的最早记载。《伤寒论》中阳阴篇和少阴篇内列三急下证。后世张从正灵活运用扩充了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应用范围,特别对大承气汤甚赞其功用。近代应用更为广泛,只要辨证准确,抓住里实这一病机,灵活运用,对急危重症,能起到截断病势,挽救危急的作用。现就内儿病方面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祖国医学很早对肿瘤就有认识,早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中就有"瘤"的病名记载,《灵枢刺节真邪篇》认为瘤的病因"邪居其间,久而内着",《灵枢刺节真邪篇》提到肿瘤的病因是由于"邪气居其间而不反",在不同的部位发为不同的肿瘤,如瘤、骨疽、肉疽等。《素问骨空论》"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灵枢水胀篇》"石瘕生于胞中,寒气客于子门,子门闭塞,气不得通,恶血当泻不泻……状如怀子,月事不以时下。"《灵枢水胀篇》肠覃"寒气客于肠外……恶气乃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古今临床文献中灸法临床特点,以发展和完善灸法的临床功能。方法:以灸法古籍《神灸经纶》和近5年(2009~2013)公开发表的灸法临床文献为样本,采用计量方法分别从疾病种类、取穴和操作等方面分析其临床特征。结果:现代文献中灸法治疗的疾病共8类146种,《神灸经纶》中灸法证治疾病10类392种;现代文献中灸法选穴范围相对较窄(总215穴298穴),而每个处方的用穴数稍多(平均4.07穴3.42穴);《神灸经纶》主要采用艾炷直接灸,现代文献中灸法多与其它治法配合使用,并更多采用艾条悬灸。结论:古今灸法在疾病种类、取穴、操作等方面均有较大不同,现代灸法临床应用有待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戴媺  陈志雄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0):121-122
肾为五脏之本,性命之根,主骨、藏精、生髓,藏元阴寄元阳.肾气(肾精所化之气)是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主司人体生长、发育、生殖.《内经》中已有指出"血"与"骨"、"骨髓"的关系.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云:"肾生骨髓,髓生肝";《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骨髓坚固,气血皆从";还有"血存于骨,而行于脉";《增广补黄帝内经素问》中唐·王冰注释云:"肾之精气,生养骨髓".这些都提示骨髓具有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7.
五运六气学说简称运气学说,是中医学"天人相应"的具体理论体系。在《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162篇文章中,有9篇称为"大论"的,其中就有7篇是专门论述运气学说,它在中医学中的地位不言而喻了。《素问·六节藏象论》说"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矣。"[1]"不诵十二经,开口动手便错,不通五运六气,检遍方书何济?  相似文献   

8.
<正>溃疡性结肠炎目前发病因素尚不明确,目前认为和感染、遗传、免疫、环境等有关。中医学并无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名,据本病的临床表现当属中医学"痢疾""便血""肠风""泄泻""肠癖""滞下"等范畴。早在《内经》中已有了对本病的论述。因所下之物如涕如脓、黏滑垢腻,排出时辟辟有声,故《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称之为"肠癖"。同时已认识到痢疾的发生和饮食不节、起居不慎有关,如《素问·太阴阳明篇》云"饮食不节,起居不时者阴受之。阳受之  相似文献   

9.
脑卒中属中医中风病的范围,中医的“中风”包括现代医学的脑出血、脑血栓形成、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和脑血管痉挛等病。本病的中医辨证分型:①中脏:阳闭证、阴闭证、脱证;②中腑:肝阳亢盛、气虚血瘀、阴亏血虚;③中经络:风痰阻络、阴亏阳亢型。  相似文献   

10.
针对颈椎病颈痛针灸治疗的现状,分析远期疗效存在的问题,针对临床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从病机入手,提出相应的改善对策.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主要有两方面的不足:一是重经络轻脏腑;二是重针轻灸.心藏神、主血脉,而肾主骨生髓,调理心肾对于增强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的远期疗效有重要作用.灸法可以温阳固本、祛风散寒,兼治标本,可防止病情复发.针灸治疗颈椎病颈痛,脏腑辨证与经络辨证相结合是增强远期疗效的关键,其中以调补心肾为重;针灸则应做到针法与灸法并重.  相似文献   

11.
《素问·直解》谓阴阳"离则有三,合则为一,从三而十百千万,皆离也;三阳归于一阳,三阴归于一阴,皆合也。"离即分开之意,这乃《素问》里所说的阴阳的无限可分性。阴阳的划分标准为"相反相成,权衡统一",故谓"然其要一也。"  相似文献   

12.
<正>祖国医学认为,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它遍布于人之全身,如蜘蛛网络,无处不至,内属脏腑,外络肢节,在内部联系五胜六腑;外部联系筋肉皮肤等组织。气血在经络中周流不息、贯注无阻,从而维持和保证了人的整个机体能很好地进行各种复杂的生命活动。古代著名医家华佗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痛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几千年来,经络学说已成为祖国医学分析生理、病理、诊断和治疗方面的主要依据,特别是对针灸、推拿的治疗运用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灵枢·经脉篇》曰:"经脉者,所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相似文献   

13.
正俗话说:"天热食苦,胜似进补。"炎炎夏日人们容易心情急躁、上火。因此,很多人会选择吃一些苦味的食物以清热祛暑。专家提醒,夏季食"苦"讲究多,但不是多多益善。夏季食"苦"好处多《素问》云:"辛甘发散为阳,酸苦涌泻为阴。"中医认为"苦能泻火""苦能坚阴"。"苦能泻火"是指苦寒之品有清热解  相似文献   

14.
<正>从古至今,针刺器官均被历代医家列为禁区《。素问?刺》中记载:"刺中心,一日死,…刺中肝,五日死…刺中肾,六日死…刺中肺,三日死…刺中脾,十日死,刺中胆,一日半死,刺头中脑户,入脑户立死…刺脊间中髓,为伛…刺阴股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刺少腹中膀胱溺出,令人少腹满。"难道人体器官真的不能针刺吗?针刺器官是否对疾病  相似文献   

15.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记载: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即顺应四季阴阳变化,春夏季节保养阳气,秋冬季节保养阴气的养生方法。近些年,越来越受老百姓热捧的天灸,就是以这一理论为基础的中医传统疗法。  相似文献   

16.
<正>"冬病夏治是祖国传统医学中重要的预防医学思想。根据《素问·四气调神论》中"春夏养阳"的原则,结合天灸疗法,在人体的穴位上进行药物敷贴,以鼓舞正气,增加抗病能力,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是中医"治未病"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三伏贴作为"冬病夏治"的主要方法之一,逐渐受到老百姓的欢迎,不仅三级医院广泛开展,许多基层医疗机构也纷纷针对社区居民开展此项治疗。但是,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三伏贴治疗,并且在治疗过程中还有许多需要注意的方面。在今年的"三伏"到来之际,  相似文献   

17.
正艾,菊科,别名冰台、香艾、蕲艾、艾蒿等,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状植物,植株有浓烈香气。《本草从新》言:"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性,能回垂绝之元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暖子宫……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本草蒙筌》道:"揉碎入四物汤,安胎漏腹痛;捣汁搀四生饮,止吐衄唾红;艾  相似文献   

18.
<正>咳嗽是肺系疾患的主要证候之一,《内经》对其早有专篇论述。《素问?宣明五气论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咳嗽是临床常见的症状,病变在肺和呼吸道以咳嗽为主要症状,按咳嗽的病辨证论治,故古人曰:"咳者,肺之本病也。"又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肺为华益、清肃之脏、毫毛必咳等说语,认为咳与肺脏关系最为密切。然而,也有因其他脏腑病变影响到肺而出现咳嗽的,所以《素问?咳证》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  相似文献   

19.
<正>1辨证要点1.1辨虚实本病以心为主,证候特点多为虚实相兼,虚者指脏腑气血阴阳亏虚,心络失荣;实者多为痰饮、瘀血阻滞心络和火邪上扰心络。同时  相似文献   

20.
《黄帝内经》包括《灵枢》和《素问》,其中有关针灸治疗的论述很多,非常有指导意义。笔者常依据《素问·刺腰痛篇》以经脉论治病的方法治疗腰痛,本文结合案例浅谈体会。 案例1 患者胡某,男,31岁,2010年5月7日就诊。主诉:弯腰拾物时不慎扭闪而致腰部疼痛,活动受限3天,来诊前经卫生院医生针刺委中、后溪,并拔罐2次,疼痛未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