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吸痰的注意事项及如何正确适时有效地吸痰。方法通过对我科一年的患者观察比较发现,掌握正确吸痰的方法、时机对及时解除呼吸道梗阻、防止肺部感染、解除患者的痛苦效果非常显著,从而提高了患者家属对护理的信任感及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危重症患者对无创吸痰的满意度的吸痰方法。方法选择入住ICU需要经鼻无创吸痰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改良经鼻吸痰法(观察组)和经鼻传统吸痰法(对照组)吸痰。比较两种方法在吸痰效果和满意度的区别。结果观察组吸痰效果和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舒适护理经鼻吸痰法可以增加吸痰效果进而提高危重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正>对于长期卧床、痰量多的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和降低误吸危险率的关键就是有效吸痰。无效吸痰不但解决不了痰液多的现状,而且还会增加误吸的危险及引起口腔、气管黏膜的损伤糜烂、出血,增加患者痛苦。2012-01—06笔者所在科在护理中采用一次性可调负压吸引管吸痰,并以传统吸痰方法作对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评估患者病情采取不同的吸痰方法在吸痰效果的重要性。喂水呛咳后经口负压吸痰及经鼻腔气道湿化排痰法在老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排痰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及颅脑外伤合并呼吸衰竭并不同程度痰液潴留且患者30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实验组采用采取两种改良吸痰方法后,立即用负压吸痰;对照组采用单纯负压吸痰,观察两组排痰方法的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血气分析的比较上,对照组组内前后比较无差异(P>0.05),实验组组内前后比较有差异(P<0.05);吸痰后,组间比较上,实验组吸痰后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基于患者情况,采取两种改良吸痰方法效果好,适合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捻发式吸痰与传统吸痰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在电白区人民医院需要吸痰的60例患者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吸痰,观察组采用捻发式吸痰,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黏膜损伤发生率和患者耐受性。结果:观察组的心率增快程度、血氧饱和度提升速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黏膜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患者耐受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吸痰时选择捻发式吸痰可减小对患者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同时可降低黏膜损伤发生率,患者耐受性更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应用一次性手套操作电动吸痰法预防肺部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戴一次性手套操作电动吸痰法对减少患者肺部感染和粘膜损伤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我院外科需吸痰的256例患者应用抽签法将其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戴一次性手套持吸痰管进行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不戴手套的吸痰方法,2组并在吸痰中采样监测细菌株数.结果 观察组吸痰控制细菌感染效果明显,有效地预防了肺部感染.结论 戴一次性手套进行吸痰,有效地减少细菌的污染,减少气管粘膜及组织内壁的损伤,有效地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是一种较好的改良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7.
袁梅 《中国实用医药》2013,(28):233-234
目的探讨封闭式吸痰对神经外科人工气道患者临床应用的效果。神经外科疾病发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呼吸障碍,需依靠人工气道及机械辅助通气才能维持呼吸,因患者病情危重,咳嗽、吞咽反射减弱或消失,呼吸道分泌物不能及时有效的排出,加之长期卧床极易发生肺部感染,故加强呼吸道护理至关重要。方法选取神经外科69例人工气道患者,随机分组,进行对封闭式吸痰与传统的开放式吸痰的临床应用观察比较。结果封闭式吸痰可预防传统式吸痰所造成的低氧血症、心肌缺氧、心律失常、心搏骤停、感染、不良心理反应,操作方法简便易行,优越性显著,具有较高的使用依从性,是一种科学、合理、安全的新型吸痰技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密闭吸痰与传统吸痰方式吸痰过程中的效果。方法对37例开放气道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法进行吸痰操作。结果 37例使用密闭式吸痰的开放气道患者中发生气道黏膜损伤者4例,未发生低氧血症、感染等并发症,对颅内压影响较小。结论密闭式吸痰能预防吸痰引起的低氧血症,有效的避免交叉感染,对颅内压影响较小,操作过程方便,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防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2008年8月至2011年6月对儿童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器,取得较好效果,今就密闭式吸痰器与一次性吸痰管的应用效果做以比较。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抽取我院自2008年8月至2011年6月对儿童患者应用密闭式吸痰器50例,应用普通一次性吸痰管患者50例。分别为实验组、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0例,男24  相似文献   

10.
昏迷患者吸痰技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近年来把改进后的吸痰方法应用于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根据就诊先后顺序 ,分别把2000年4月~2001年8月的28例神经内科昏迷患者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 ,每组14例 ,两组患者病情无显著性差异 ,具有可比性。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经鼻吸痰法 ,实验组采用单手戴手套辅助口咽管经口吸痰法。2结果见表1P<0 01 ,两组的吸痰效果差异具有显著性。3讨论传统的经鼻吸痰法刺激咳嗽反射的作用弱、引流痰量少 ,不能有效地保持呼吸道通畅。影响因素较多 ,如鼻腔正常结构及组织的改变、意识障碍致舌后坠阻塞气道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方法在机械通气中效果。方法抽取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隨机分为两组,实验组;密闭式吸痰方法组,及对照组;传统的开放吸痰方法组各30例。观察吸痰前后SpO2、HR、肺都感染发生的时间及肺部感染率。结果两组患者吸痰前后SpO2、HR、肺部感染发生的时间及发生率有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效果优于传统的开放式吸痰。  相似文献   

12.
大咯血为临床常见急症,患者往往因呼吸道梗阻,窒息死亡。传统抢救方法为使患者处于头低脚高位,启动吸痰器使用吸痰管吸出呼吸道内存在的血块,解除梗阻。在吸痰过程中常出现吸痰管堵塞现象,耽误抢救时间,影响抢救成功率。笔者在30例大咯血患者的抢救中采用肛管吸痰法,明显减少了吸痰管堵塞现象,大大提高了抢救效果,现将肛管吸痰法及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一次性吸痰包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 使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对使用科室护士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吸痰备物时间、护士满意度调查以及临床应用情况总结。结果 使用一次性吸痰包备物时问比传统吸痰方法备物时间明显缩短;能提高护士应用一次性吸痰包的满意度;术后患者应用一次性吸痰包能节约材料消耗。结论 使用一次性吸痰包简便、快捷,实用性强,既缩短吸痰备物时间;节约材料消耗;护士临床应用满意度提高。并能为抢救患者赢得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床边纤维支气管镜吸痰的效果及护理.方法:对我院2008年4月~2010年4月65例住院危重患者行84例次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护理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中并发症发生率36.4%,均不影响操作完成.术后血氧饱和度较吸痰前升高,痰鸣音明显减少、体温逐渐下降、炎症阴影或肺不张较前明显吸收,吸痰效果显著.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提高昏迷患者行经鼻腔气管内吸痰的成功率,减少并发症。方法对167例患者行经鼻腔气管内吸痰术2837例次,对其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吸痰成功2811例次,失败26例次。插管困难241例次、缺氧97例次、气道损伤29例次、心律失常7例次、吸痰不彻底193例次,经对症处理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鼻腔气管内吸痰成功率高,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颅脑疾病患者采用密闭式与开放式吸痰法的效果,以探讨颅脑疾病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最佳的吸痰方式。方法将80例行机械通气的颅脑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开放式吸痰,比较两组患者吸痰前后潮气量、气道压力,并通过监护仪记录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痰后,各项呼吸机监测参数及SpO2改善,患者心率、血压与吸痰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吸痰后,呼吸机监测参数及SpO2与吸痰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吸痰前后患者心率、血压明显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颅脑疾病患者行机械通气期间采用密闭式吸痰,可以减少气道刺激及不良反应,是一种更安全有效的吸痰方式。  相似文献   

17.
浅层吸痰法对人工气道患者气道黏膜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娟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9):125-126
目的探讨人工气道不同吸痰方法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10年1月~2011年8月在本院ICU行人工气道患者,根据建立人工气道的日期进行分组,单号建立为观察组,运用浅层吸痰法,双号建立为对照组,运用常规吸痰法。通过两组吸痰方法的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吸痰操作时的患者状态及气道损伤情况。将两组患者得出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的研究指标有显著差异;常规吸痰法造成患者气道黏膜损伤的例数较多,吸痰管插入长度较深,对气管产生的刺激较大,引起患者明显的烦躁及呛咳较多。两种吸痰方法在患者的刺激、气道损伤等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浅层吸痰法可以避免或降低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的气道损伤,减少对患者的刺激,提高人工气道疗效,减低并发症,有效地提高患者的人工气道护理质量,是建立了人工气道患者的一种较为理想的、人性化的吸痰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18.
非人工气道条件下气管内吸痰插管长度与吸痰效果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气管内吸痰通常是在人工气道条件下进行的,能有效地清理气管内的痰液。传统吸痰则是将吸痰导管插至咽喉部,不能有效地清理气管内的痰液。临床实践中,我们发现非人工气道条件下,也能进行气管内吸痰。对此,我们于2004年9月开始在传统吸痰的基础上对插管长度进行了改进,并对两种插管长度的吸痰效果进行了观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鼻导管留置吸痰的护理方法及观察其临床护理效果。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2年8月于我院外科行开胸手术的82例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中,随机分成鼻导管吸痰留置组和常规吸痰组,每组患者41例,分别采用鼻导管留置吸痰和常规吸痰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aO2)值变化,综合疗效及患者对于护理的整体满意度。结果鼻导管吸痰组吸痰前后PaO2、PaCO2、SaO2值变化较常规吸痰组明显,鼻导管吸痰组综合疗效为95.13%,护理满意度为92.68%常规吸痰组综合疗效为68.29%,护理满意度为63.41%,经统计学分析,吸痰后两组患者PaO2、PaCO2、SaO2值变化、综合疗效及护理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P值均<0.05,说明鼻导管留置吸痰的方法明显优于常规方法。结论采用鼻导管留置吸痰的方法能够达到更好的吸痰效果,使病人的耐受能力增加,提高吸痰的综合疗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张延红  赵晓丽  刘岩  来锦  白雪 《河北医药》2014,(7):1089-1090
目的探讨临床上急性脑卒中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方法将60例急性脑卒中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吸痰方法,试验组双手载无茵手套插入吸痰管,用大拇指按压、移开吸痰管末端侧孔控制负压实施与断开,吸痰管插入一定深度,遇到阻力后不上提。比较2组患者剧烈咳嗽、黏膜损伤情况。结果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试验组一次插管吸净率高,延长了吸痰间隔时间,减少了吸痰次数,避免了呼吸道黏膜频繁刺激,减轻了吸痰对呼吸道黏膜的损伤,减少了并发症,是一种人性化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