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敏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2):699-700
心血管疾病(cardial vessel disease,CVD)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患者中最常见的并发症,CKD病人死于CVD高达总死亡率的30%~50%,透析病人由于CVD并发症导致的高死亡率也是影响透析病人长期存活的严重问题,其发生的危险性不断增加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2.
陈珊珊  刘东海  岳英丽 《重庆医学》2021,50(23):4003-4007
目的 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腹主动脉钙化(AAC)与钙磷代谢的关系及其判断预测心血管疾病(CVD)的价值.方法 选择该院肾内科2018年8月至2020年3月收治的腹膜透析患者80例,采用AAC评分(AACS)记录AAC程度.比较不同钙化程度患者钙磷代谢水平,分析AACS与钙磷代谢指标的关系;治疗结束后对患者均行12个月随访,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ACS预测CVD的价值.结果 80例患者中无AAC 36例,轻度钙化18例,中度钙化12例,重度钙化14例.不同钙化程度患者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PTH)及钙磷乘积(CP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AACS与血磷、iPTH、CPP呈正相关(r=0.318、0.387、0.506,P<0.001).中位随访时间为(10.24±1.77)个月,失访3例,77例患者发生CVD 14例(18.18%).Cox风险回归分析显示,AACS(HR=1.822,95% CI:1.308~2.538,P<0.001)、高血压肾损害(HR=1.690,95% CI:1.325~2.156,P<0.001)、CPP(HR=1.752,95%CI:1.332~2.304,P<0.001)及iPTH(HR=1.449,95% CI:1.023~2.052,P=0.037)是腹膜透析患者发生CVD的独立影响因素.ROC分析显示,AACS[曲线下面积(AUC)=0.806,95% CI=0.694~0.918]、高血压肾损害(AUC=0.685,95% CI:0.526~0.844)、CPP(AUC=0.671,95% CI=0.506~0.836)及iPTH (AUC=0.703,95% CI=0.548~0.859)对判断CVD风险具有一定价值.AACS判断CVD的AUC明显高于高血压肾损害、CPP及iPTH(P<0.05).结论 腹膜透析患者AAC与钙磷代谢相关,监测AACS有助于判断CVD风险.  相似文献   

3.
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是冠状动脉急性完全闭塞、血流持续中断导致的心肌急性坏死,起病急骤,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据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HA) 2007年统计,美国每年因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住院的患者数约为157万人,其中因STEMI住院的患者多达33万人,死亡率约为9.4%[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年龄段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方法选择连续18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根据年龄分为3组:A组,59例,年龄<60岁;B组,60例,年龄60-69岁:C组,67例,年龄≥70岁。分别以下述指标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目测法估算狭窄百分数,且以前段正常血管直径为100,则狭窄百分数值表示狭窄程度;病变冠状动脉支数,造影示腔径狭窄≥50%的病变累及左主干(LM)、左前降支(LAD)、回旋支(LCX)和右冠状动脉(RCA)支数;冠状动脉病变计分按狭窄程度分级计分,≤25%狭窄,为1分,26%-50%狭窄为2分,51%-75%狭窄为3分, >75%狭窄为4分。若一支血管有多处狭窄,则测量最狭窄病变处;若多支血管有狭窄,则将各支血管狭窄分数累加。所有计量资料均作方差分析。结果3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差别(P值均>0.05)。结论高龄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风险增高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关系不大,可能为非冠状动脉的因素所致。  相似文献   

5.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导致透析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其中动脉硬化是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危险因素.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残余肾功能下降,未进行合理的水盐控制,透析间期体质量增长过多,易出现容量超负荷,引起高血压、左心室肥厚甚至充血性心力衰竭[2-3],增加透析患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合并心血管疾病(CVD)的透析患者的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共591例透析患者,采集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合并症及实验室指标等,通过Cox回归模型探讨合并CVD的透析患者的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终末期肾病患者591例,其中合并CVD的透析患者123例(CVD组),无CVD的透析患者468例(无CVD组).CVD组患者平均年龄(59.37±15.94)岁.在总人群中,CVD组患者病死率要高于无CVD组患者(HR=2.893,95%CI:1.804~4.693,P<0.001).多因素分析发现,脑卒中(HR=3.802,95%CI:1.752~8.252,P=0.001)为CVD组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糖尿病(HR=2.974,95%CI:1.569~5.668,P=0.001)及高敏C反应蛋白(HR=1.107,95%CI:1.005~1.030,P=0.005)为无CVD组的独立死亡危险因素.结论 合并CVD的透析患者病死率高于无CVD的透析患者,且脑卒中是合并CVD的透析患者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溶栓危险指数(TRI)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235例,对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应用ROC曲线对TRI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2年全因死亡的最佳截断值。以最佳截断值(23.05)将患者分为高TRI组86例及低TRI组149例,比较两组术后预后情况。结果随着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加重,患者SYNTAX评分逐渐加大(P<0.05);相较于低TRI组,高TRI组的全因死亡率、心源性死亡率、再发心肌梗死率更高(P<0.05)。结论 TRI可有效评估AMI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同时可有效预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的远期预后。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女性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连续观察40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根据性别分为2组:F组,98例,均为女性;M组,302例,均为男性。根据心电图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和梗死相关动脉。结果F组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病变中LM、LAD、LCX、RCA病变率分别为6.1%、81.2%、57.1%、73.5%, M组分别为7.9%、81.5%、55。6%、58.3%,两组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病变中LM、LAD、LCX、RCA病变率分别为0、36.7%、16.3%、48.9%,M组分别为20%、42.0%、16.0%、38.0%,两组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M、LAD、LCX、RCA病变的分布频率无显著差异,女性患者RCA病变可能更常见:不同性别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在LM、LAD、LCX、RCA分布也无显著差异,女性可能以RCA为梗死相关动脉更常见。  相似文献   

9.
为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围术期死亡和近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通过对74例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AMI,术后6个月内的临床随访和冠状动脉造影随访,进行多因素相关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多支病变患者的糖尿病、高血压和高血脂的合并比例明显高于单支病变患者;总围术期内死亡率为5.4%,剔除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后,死亡率为1.4%;12例75岁以上的患者中,2例死于心源性休克,1例死于心脏破裂,5例心源性休克患者死亡3例;术中非致命性合并症的发生率在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多元回归分析表明血流动力学状态和患者的年龄是决定AMI患者围术期死亡的独立相关因素;多支病变患者术后6个月内心脏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单支病变组;术前和术后6个月内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改善;而且单支和多支病变组之间术后6个月时的LVEF之间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0.
围绝经期及绝经后女性常出现典型或不典型的胸痛症状,而冠状动脉造影正常(<50%),持续性胸痛的发病率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缺血综合征评估研究发现,47%(74/159)的胸痛但冠状动脉正常或冠状动脉腔内微小异常的女性,在冠状动脉内反应性试验的基础上发现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引发冠状动脉微血管功能障碍 (coronary microvascular dysfunction,CMD)[1].CMD为不良心脏事件的预测因子,但因症状不明显及目前诊断检测方法的局限性易导致漏诊,继而发生心力衰竭、心肌梗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等严重性心血管事件且死亡率增高.本文从CMD的女性角度对病理生理、临床表现、危险因素的最新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段,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地急性缺血导致心肌坏死,是引起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治疗AMI的方法逐渐完善,其早期死亡率已逐渐下降。心肌梗死(MI)后还需要正确的评价预后,帮助医生和患者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情况.方法连续观察400例急性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组, 132例;非糖尿病组,268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冠状动脉病变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LM、LAD、LCX、RCA病变分别为7.58%、87.88%、63.64%、43.94%和5.97.%、80.60%、54.48%、44.92%,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单支病变、双支病变、三支病变分别为28.79%、25.75%、45.45%和43.28%、20.90%、35.82%。结论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M、LAD、LCX、RCA病变分布与非糖尿病患者没有差异,但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病变范围更广泛。  相似文献   

13.
急性心肌梗死(AMI)为内科常见急症,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以致相应的心肌发生持久而严重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因发病急、进展快、病死率高,若发病早期得到及时处理就可以减少梗死范围和并发症的发生,降低AMI死亡率.因此,在救治的同时护理工作甚为重要,现将我院2010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8例AMI患者的护理体会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4.
发生率与危险因素支架出现以前,急性闭塞的发生率为2% ~11%左右,其中50%~ 80%发生在导管室内,其余发生在球囊扩张成形术后6h以内.支架出现后,PCI的急性闭塞发生率已降至2%左右.急性闭塞可导致心绞痛、心肌梗死(MI)、低血压、室性心律失常甚至死亡,是PCI术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支架出现以前,夹层导致的冠状动脉急性闭塞是院内死亡、MI和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CABG)的主要原因,死亡、MI和急诊CABG的发生率分别高达5%、45%和55%.支架的应用已经大大降低了急性闭塞患者的死亡和MI的发生率.夹层所导致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发生率已明显降低.急性和亚急性支架血栓已成为支架术后血管闭塞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的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发生严重、持久的急性缺血而导致的心肌坏死,属冠心病的严重类型.病情危重,死亡率高,一旦明确诊断,及时抢救,专科护理,不仅能挽救患者的生命,而且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现将其临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确定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的预后指标。方法:对一个地区性心胸医院内113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接受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或择期PCI的患者队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院内死亡率为51%(58例患者)。不利的预后因素有:心肌梗死病史、年龄超过70岁、心源性休克合并对溶栓治疗无反应(溶栓失败)和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前3种因素是院内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OR5.21(95%CI1.85~14.69)、OR4.02(95%CI1.14~14.12)和OR3.78(95%CI1.43~9.96)。结论:大约50%的心源性…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后血栓形成,导致冠状动脉闭塞所致。其治疗关键在于尽早、充分、持久地开通梗死相关血管,以期改善左室功能,减低死亡率。目前临床上常用的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的治疗方法为静脉溶栓。该方法使用简便、疗效确切,但存在有如下缺陷:(1)梗死相关血管开通率低,TIMI2-3级血流60%~80%,TIMI3级血流30%~55%;(2)有出血并发症,其中危及生命或致残的颅内出血0.5%~1.5%,(3)适应症较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对临界病变定量分析的可行性.方法 入选2009年5月-2010年8月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胸科医院行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提示为临界病变的91例患者,共205处病变.在2周内进行经皮冠状动脉造影及定量冠状动脉造影(QCA)分析.采用Bland-Altman分析和Pearson相关分析对比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与QCA的结果.结果 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示,病变参考直径为(3.1±0.4) mm,病变长度为(14.2±11.3)mm;狭窄程度为(57.8±0.7)%,与QCA测定的(58.2±13.9)%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4).205个经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示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40%~70%的病变中,QCA检查示27个病变(13.2%)的狭窄程度低于40%,43个病变(21.0%)高于70%,135个病变(65.9%)属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为40%~70%的临界病变.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定量分析与QCA结果呈中度相关(r=0.599,P<0.001),但一致性较差(平均偏差为0.4%,95%一致性可信区间为-22.1%~22.9%).结论 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对临界病变的诊断价值有限,其定量分析与QCA的一致性欠佳,目前临床实用价值有限.  相似文献   

19.
詹莉  林德鸿 《中国热带医学》2012,12(11):1396-1397
目的 观察脉压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231例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男165例,女66例,年龄33~ 72岁,平均(51.13±11.62)岁.行24h无创动态血压监测,按动态脉压分为三组:脉压<40mmHg组(59例)、40~60 mmHg组(107)、>60 mmHg组(65).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来评价.结果 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冠状动脉双支(43.2%比9.1%)及三支(27.6%比11.2%)血管病变的患病率显著高于非高血压组;三组不同脉压的患者相比,脉压< 40mmHg组、40~60 mmHg组、>60 mmHg组的患者冠状动脉三支血管病变的患病率分别为8.7%、23.5%、42.7%.结论 脉压是方便的反映大动脉弹性的参数,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密切相关,是全身心血管病的一个危险信号,可指导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20.
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是目前终末期肾脏病(ESRD)患者最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多年来国内外数据表明,近一半的MHD患者死于心血管病变(CVD).已知MHD患者的病理生理改变包括水钠潴留、贫血、钙磷代谢紊乱、微炎症状态、营养不良、氧化应激等.这些因素互相影响、共同作用于心血管系统,导致其发生重构,如左心室肥厚、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瓣膜功能障碍和外周血管病变,进而导致心律失常、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本文将简要综述MHD患者有关CVD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预后的关系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