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抗感染喷剂对SD大鼠软组织切线伤模型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抗感染喷剂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湿润烫伤膏对照组(对照组)和抗感染喷剂治疗组(治疗组).造模后空白组用生理盐水喷洒创面,对照组用湿润烫伤膏涂抹创面,治疗组用抗感染喷剂喷洒创面.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SD大鼠软组织切线伤模型肉芽组织中bFGF、TGF-β1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肉芽组织中bFGF、TGF-β1水平高于空白组(P<0.01,P<0.05).结论:抗感染喷剂能明显提高bFGF、TGF-β1水平,有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抗感染喷剂对SD大鼠软组织切线伤模型肉芽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影响,探讨抗感染喷剂在创伤修复中的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湿润烫伤膏对照组(对照组)和抗感染喷剂治疗组(治疗组)。造模后空白组用生理盐水喷洒创面,对照组用湿润烫伤膏涂抹创面,治疗组用抗感染喷剂喷洒创面。应用免疫组化法测定SD大鼠软组织切线伤模型肉芽组织中bFGF、TGF—β1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肉芽组织中bFGF、TGF—β1水平高于空白组(P〈0.01,P〈O.05)。结论:抗感染喷剂能明显提高bFGF、TGF—β1水平,有促进创伤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基于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通路下的电针扬刺法对大鼠创面修复及血清相关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SD大鼠30只,将其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电针组和电针+抑制组,每组10只。模型组制备全层皮肤缺损SD大鼠模型后每天只给予碘伏消毒包扎。电针组给予模型处理后,当日即开始电针扬刺治疗,其后1次/d,共14次。电针+抑制组在每次电针扬刺治疗前10 min,腹腔注射SB203580 5 mg/kg。术后观察三组大鼠的一般行为,比较术后3、7、14 d三组创面面积愈合情况和术后3、7 d的血清相关炎性因子表达情况。结果:术后7、14 d,三组的创面面积和愈合率均优于术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14 d,电针组的创面面积及愈合率均优于模型组、电针+抑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三组血清TNF-α、IL-1β、IL-6均低于术后3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7 d,电针组血清TNF-α、IL-1β、IL-6均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电针+抑制组血清TNF-α、IL-1β、IL-6均低于模型组和电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扬刺可抑制p38MAPK通路过度活化,降低大鼠血清中促炎因子过度表达,具有一定抗感染作用,并可加速创面修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在药疮交互作用理论指导下的偎脓长肉法对大鼠皮肤慢性溃疡愈合过程中肉芽组织内相关因子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治疗组4组,每组6只。正常组无创面,正常喂养;对其他3组大鼠采用"激素干预—皮肤缺损—细菌感染"复合因素叠加法复制慢性皮肤溃疡模型,造模结束后,模型组给予生理盐水换药,对照组给予凡士林纱条外敷,治疗组给予生肌象皮膏外敷,每日换药1次,共14d。各组大鼠均以左背部创面用于取材,右背部创面用于观察疗效。分别治疗3、7、14d后,观察大鼠创面分泌物、肉芽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溃疡创面肉芽组织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诱导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精氨酸-1(Arg-1)、Notch1等的表达情况。【结果】治疗组应用偎脓长肉法治疗14d后创面基本愈合,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创面修复早期(3d),治疗组创面组织VEGF、Arg-1表达水平升高,Notch1表达水平降低,与模型组、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创面修复晚期(14d),治疗组创面组织iNOS表达水平升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偎脓长肉法可促进大鼠慢性皮肤溃疡创面愈合,改善大鼠全身情况,其机制可能与其早期抑制M1型巨噬细胞诱导的iNOS表达,再促进M2型巨噬细胞表型指标Arg-1表达升高,并调节肉芽组织VEGF和Notch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碘对大鼠皮肤创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碘对皮肤创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背部双侧圆形皮肤全层创伤模型,观察创面愈合情况,测量其面积。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用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其表达情况,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组织形态学特征。结果:适当浓度的碘可明显缩短创面的愈合时间。创伤后1~7d,10HI组大鼠创面的愈合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P<0.05或P<0.01),而1000HI组大鼠创面愈合率则与生理盐水组相当。组织形态学结果显示,在大鼠创伤组织修复早期,10HI能够促进纤维细胞增殖及新生毛细血管的形成,增强成纤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对VEGF的表达,1000HI则阻碍组织修复。结论:适当浓度的碘有促进大鼠皮肤创伤修复的作用,过高浓度的碘则阻碍伤口愈合。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观察乌头半夏混剂对大鼠创面愈合速率的影响,探讨该混剂促进创面修复的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Wistar大鼠60只,分为模型组、对照组云南白药组、治疗组乌头半夏混剂,每组20只。大鼠背部左右侧各切取直径2 cm大小的皮肤,造成创面模型。模型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大鼠创面分别给予生理盐水、云南白药和乌头半夏混剂。伤后3 d、7 d、11 d计算伤口愈合速率,real-time PCR分析转化生长因子—β1(TGFF—β1)、表皮细胞因子(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 FGF)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创面愈合速率明显加快,TGF-β1mRNA水平在第3 d和7 d分别升高114.3%(P0.01),72.3%(P0.01);EGF mRNA第7d和11d分别升高了57.9%(P0.01)和37.4%(P0.05)。b FGF mRNA第3d治疗组升高了74.7%(P0.01)。结论:乌头半夏混剂具有明显促进创面愈合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TGFF—β1、EGF和b FGF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康复训练对大脑中动脉缺血大鼠脑损伤的修复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健康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康复组和电康组(电针+康复训练)共5组。每组24只,采用线栓大脑中动脉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电康组、电针组造模后4 h开始给予电针百会、大椎穴干预,每日1次,共10 d。电康组、康复组分别于造模后给予康复治疗,每天1次,连续10 d。干预结束后,检测各组缺血2 h再灌注3 d、7 d、10 d的治疗效果;免疫组化染色链霉亲和素-生物素复合物(strept avidin-biotin complex,SABC)法检测巢蛋白(Nestin)、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蛋白的表达。结果 Nestin免疫阳性表达明显增强;模型组大鼠术后3 d、7 d、10 d的Nestin、bFGF、EGF相对表达量均显著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康复组在3 d、7 d、10 d时促进Nestin表达的作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康组7 d时促进Nestin表达的作用较电针组和康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在脑缺血侧bFGF和EGF程度表达较强,bFGF表达峰值出现相对较早,EGF表达峰值出现则较晚。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康复组、电康组3组在脑缺血皮质区内3 d、7 d、10 d不同时间点bFGF、EGF的表达数量增多,反应增强;电针组、康复组、电康组3组相比,电康组促进bFGF和EGF表达上调的效应更为明显(P0.01,P0.05)。结论电针结合康复训练在治疗脑缺血性疾病和改善缺血所致的神经功能障碍方面优于单纯的电针、康复疗法。这可能与电康法增加了大鼠缺血侧大脑神经干细胞的增殖及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氢青蒿素对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中Col1(a2)、CTGF、ERK基因及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75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溶剂对照组、阳性对照组、和双氢青蒿素治疗组5组,每组各15只;每组再按处死时间点分为7 d、14 d、28 d三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除假手术对照组外,所有动物气管内注入博来霉素5 mg/kg。造模后第一天起,相应予生理盐水、生理盐水、5%羧甲基纤维素钠、泼尼松5 mg/kg、双氢青蒿素75 mg/kg,1次/d,持续至处死当天。结果:大鼠肺纤维化模型构建成功,双氢青蒿素治疗组大鼠肺组织中CTGF、ERK1/2、pERK1/2蛋白及ERK1、ERK2、Col1(a2)基因的表达量低于模型对照组(P<0.01)。结论:双氢青蒿素可抑制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ERK和CTGF的表达,减轻实验大鼠的肺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盆炎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子宫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皮生长因子(EG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以“机械性损伤+混合菌种接种法”建立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SD雌性大鼠子宫模型。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妇科千金胶囊组及盆炎方高、中、低剂量组,另设空白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共计7组,每组8只。分别以盆炎方高、中、低剂量药液、妇科千金混悬液及同等体积蒸馏水灌胃21 d。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大鼠子宫组织中TNF-α、EGF蛋白表达的差异。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盆炎方各剂量组大鼠子宫组织的TNF-α表达明显降低(P<0.05);盆炎方中、高剂量组大鼠子宫组织的EGF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盆炎方高剂量组能够显著降低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子宫中TNF-α的表达,明显增强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大鼠子宫中EGF的表达,盆炎方对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有积极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高电位水对大鼠皮肤创口愈合的治疗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高电位水对大鼠皮肤创口愈合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用SD大鼠建立全层皮肤缺损创伤模型,分成高电位水组(试剂组)、聚维酮碘组及生理盐水组(模型对照组).用透明膜标记法和注水法记录伤后3、7、14 d创面面积和伤腔容积,取创面修复组织作病理学观测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在伤后3 d,高电位水组的伤腔面积与容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高电位水有明显缩小创伤伤口皮肤面积和体积、促进伤口愈合、杀灭细菌、抑制创伤炎症反应的作用;与创伤伤口愈合和瘢痕形成相关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和细胞转移因子TGF-β2表达明显升高.结论 高电位水具有消炎、促进肉芽组织和上皮组织生长的作用,可缩短伤口愈合时间和减少瘢痕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康复新液对葡聚糖硫酸钠( DSS)诱导的大鼠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其对表皮生长因子( EGF)、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柳氮磺胺吡啶( SASP)治疗组和康复新液治疗组。观察大鼠的腹泻、便血等症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EGF,HGF表达。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SASP治疗组和康复新液治疗组大鼠的症状和结肠黏膜组织学损伤显著改善(P<0.05)。与模型对照组和SASP治疗组相比,康复新液治疗组EGF,HGF表达增高(P<0.05)。结论康复新液可以改善DSS诱导的急性大鼠结肠炎腹泻、便血等症状,减轻结肠炎性损伤,康复新液促进EGF及HGF表达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鲜蟾皮外敷对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的治疗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SD大鼠42只,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12只)、糖尿病皮肤溃疡模型组(15只)、糖尿病皮肤溃疡治疗组(15只)。建立缺损性皮肤溃疡大鼠模型,鲜蟾皮外敷溃疡部位,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大体病理观察第2、3周末溃疡组织结构,免疫组化观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酶联免疫反应技术测定组织中VEGF含量。结果:模型组2周溃疡开始缩小,3周结痂,与对照组相比VEGF表达降低(15.6±2.2μg/g vs.48.3±4.2μg/g, P〈0.05);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2周VEGF表达增加(40.7±4.5μg/g vs.15.6±2.2μg/g, P〈0.05),持续到3周(19.5±3.2μg/g vs.10.9±2.7μg/g, P〈0.05),创面愈合周期提前。结论:鲜蟾皮外敷可增加VEGF表达,促进糖尿病大鼠皮肤溃疡愈合。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康复新液对实验性大鼠皮肤切割伤痂下愈合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皮肤切割伤伤口痂下愈合模型,以不同浓度的康复新液(高剂量组、低剂量组)作用于伤口,观测创面愈合情况,计算愈合百分率,并分别于术后第4、7、14天取创面组织,HE常规染色观察创面新生肉芽组织及形态学改变。结果:各时间点康复新液高、低剂量组创面平均愈合率均显著高于阴性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E染色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术后第4、7天,康复新液各组肉芽组织丰富而炎性细胞浸润较少,术后第14天,康复新液组胶原纤维数量更多,排列更整齐,表皮结构更加完整。结论:康复新液对促进大鼠皮肤切割伤的痂下愈合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4.
周平  刘沙  潘涛  张爽  陈伟思  王顺 《医学研究杂志》2017,46(1):71-73,83
目的 观察富氢水对放射性皮肤损伤的作用。方法 利用Varian直线加速器发射6MeV电子线照射大鼠后臀部皮肤制作损伤模型,治疗组予富氢水喷雾创面,对照组予生理盐水、持续4周,对比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愈合率;MDA(丙二醛)、SOD(超氧化物歧化酶)试剂盒测定创面组织MDA含量和SOD活力,ELISA法测定血清IL-6和EGF含量。结果 单次照射44Gy的6MeV电子线,成功建立动物模型。治疗后与生理盐水组相比,富氢水组创面愈合明显增快,创面组织MDA含量低、SOD活力高;血清IL-6含量较低、EGF含量高。结论 富氢水能够促进放射性皮肤损伤的愈合,其作用机制与氧化损伤和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白及胶治疗宫颈炎的疗效与机制。方法:用苯酚胶浆阴道注射建立大鼠宫颈炎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唑泰栓组、白及胶浆低中高剂量组。治疗12天以后,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宫颈炎中表皮生长因子(EGF)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并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12天以后,白及胶浆低中高剂量组大鼠,宫颈炎组织中EGF及EGFR高于正常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也表明,白及胶浆中剂量组对宫颈炎治疗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高剂量效果最明显。结论:白及胶可以提高宫颈炎大鼠组织中EGF及EGFR表达,有利于组织愈合,从而对大鼠宫颈炎具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磷酸铝凝胶、康复新液对溶血卵磷脂相关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食管组织学结构和组织IL-8、PGE2含量的影
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磷酸铝组(n=10)、康复新组(n=10)、磷酸铝+康复新组(n=10)、模型组
(n=20)、对照组(n=10),采用食管灌注1.5 mg/L溶血卵磷脂+0.1 mol/L HCI(含0.5%胃蛋白酶)方法制备溶血卵磷脂相关反流性
食管炎模型,对照组灌注液为等量生理盐水,连续14 d,处死10只模型组大鼠和全部对照组大鼠并取出完整食管,剩余4组大鼠
分别予磷酸铝凝胶、康复新液、磷酸铝凝胶+康复新液、生理盐水经食管灌注干预治疗14 d,处死所有大鼠并取出完整食管,分别
检测食管组织一般形态学、超微形态学和放免法检测组织IL-8、PGE2含量。结果模型制备结束时模型组与对照组组织形态学
比较:模型组一般形态学表现为粘膜及粘膜下层大量炎症细胞浸润,上皮细胞空泡变性、糜烂甚至溃疡形成,超微结构改变表现
为粘膜上皮细胞呈大片脱落,对照组的一般形态学和超微结构均正常。治疗结束时各治疗组和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食管的一
般形态学、超微结构显示粘膜损伤程度较轻,粘膜损伤指数、食管组织IL-8、PGE2含量均较模型组低(P<0.05)。磷酸铝+康复新
组分别与磷酸铝组、康复新组比较:食管组织的一般形态学、超微结构显示粘膜损伤程度均较轻,粘膜损伤指数、IL-8、PGE2含
量均低(P<0.05)。结论康复新液、磷酸铝凝胶对溶血卵磷脂与盐酸联合灌注所致反流性食管炎模型大鼠的食管组织具有保护
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IL-8、PGE2水平、阻止炎症发生及发展有关,溶血卵磷脂与盐酸在十二指肠胃食管反流中作为混合
反流物引起GERD,其致病机制可能与上调食管组织的IL-8、PGE2的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7.
应用bFGF与EGF促进皮肤扩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永  黄伟  魏生明 《河北医学》2007,13(4):404-406
目的:探索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表皮生长因子(EGF)在扩张术中的临床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27例患者共埋置62个扩张器,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自身对照.治疗组在常规扩张的同时于扩张器周围注入bFGF与EGF,对照组仅常规扩张.测量两组扩张率、即时回缩率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的扩张至额定容量的时间、即时回缩率较对照组减少(P<0.05),扩张率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1).结论:bFGF与EGF能够促进扩张,降低皮瓣回缩率,提高皮瓣质量,改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田云峰 《甘肃医药》2014,(11):841-843
目的:观察研究康复新液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疗效。方法:将2013年2月至2013年8月我科室治疗的124例口腔溃疡患儿随机均分成两组,两组均常规给予口服复合维生素B片治疗,1片/次,3次/d。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双料喉风散喷剂治疗,在清洗溃疡面后直接喷于患处,3次/d;治疗组采用康复新液治疗,对于0~1岁的患儿,用棉签蘸取少许康复新液涂抹于溃疡处,并喂服3ml康复新液3次/d对于1岁龄以上患儿,将康复新液5ml含于口中3~5min再咽下3次/d。疗期间两组患儿均禁止使用其他治疗口腔溃疡药物,治疗后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59例,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总有效53例,总有效率为85.48%。治疗组溃疡愈合时间平均为(2.31±1.05)d;对照组为(5.48±1.57)d,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康复新液治疗小儿口腔溃疡疗效显著,可有效加快溃疡愈合时间,缩短疗程。  相似文献   

19.
Lai XN  Wang ZG  Wei L  Zhu JM  Wang LL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6):1433-1436
目的 从基因水平探讨感觉神经肽SP对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表达表皮生长因子(EGF)、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FGF-2)及受体的调控作用。方法 由在体和离体实验两部分组成。在体实验采用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为辣椒素组和对照组。辣椒素组大鼠皮下注射辣椒素50mg/kg毁损感觉神经,1周后行皮肤全层切割伤,采用免疫组化结合图像分析,观察伤后3-12d伤口肉芽组织内神经肽P物质(SP)含量。采用原位杂交方法观察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FGF-2、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1(FGFR-1)的基因表达,对照组除不化学毁损感觉神经外,余处理同辣椒素组。离体实验采用RT-CPR技术观察不同浓度(10^-9~10^-5mol/L)SP作用于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后,上述生长因子及受体的表达。结果 在体实验示,肉芽组织SP免疫阳性染色与EGF、FGF-2及其受体表达有关,化学毁损感觉神经,肉芽组织SP免疫阳性染色减弱,上述因子及受体的表达也明显抑制。离体实验发现,上调培养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内源性EGF和EGFR mRNA表达的SP浓度为10^-8~10^-6mol/L和10^-6~10^-5mol/L,上调FGF-2和FGFR-1 mRNA表达的SP浓度分别为10^-9~10^-5mol/L和10^-6~10^-5mol/L。结论 伤口愈合中,感觉神经释放的SP参与肉芽组织成纤维细胞表达EGF、FGF-2及受体mRNA的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