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蟾皮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优选提取蟾皮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不同的提取次数、提取时间、加水量,用正交试验法对蟾皮中吲哚类总生物碱的的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优化工艺为水煎煮2次,第1次加10倍量的水浸泡1h,煎煮45min,第2次加8倍量的水,煎煮45min。结论:该工艺合理,蟾皮中吲哚类总生物碱的提取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优选当归养血口服液的水提工艺。方法:以处方中所含有效成分芍药苷含量为评价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影响煮提效果的诸因素(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进行了优选,最后确定提取工艺。结果:优选当归养血口服液以加水10倍,煎煮3次,每次时间为60min提取效果最好。结论:该提取工艺可行,试验结果为确定当归养血口服液的提取工艺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蜂珍膏的最佳制备工艺。方法:以固体物含量、盐酸小檗碱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应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筛选蜂珍膏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为:C〉A〉B(A为加水量,B为煎煮时间,C为煎煮次数)。综合分析确立提取条件为: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2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三次加9倍量水,煎煮1h。结论:优选得到的工艺重现性好,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考察再造胶囊中黄芪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正交实验,以干膏收率和黄芪甲苷总量为指标,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乙醇浓度等对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再造胶囊中黄芪甲苷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水煎煮3次,第1次加10倍量水煎煮2h,第2次加8倍量水煎煮1h,第3次加6倍量水煎煮1h,药液合并,浓缩至相当于每1ml含1.5g生药,加乙醇至含醇量70%(v/v),静置过夜,取上清液滤过,滤液回收乙醇至尽。结论最佳提取工艺提取率高、简单、方便。  相似文献   

5.
多指标正交试验法优选酸枣仁药材水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以浸膏收率、总皂苷含量、斯皮诺素含量为指标,优选酸枣仁药材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考察煎煮时间、提取次数和加水倍量3个因素,对酸枣仁药材水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结果:酸枣仁药材最佳水提取工艺条件为加10倍量水浸泡过夜,加热煎煮3次,每次1h。结论:该提取工艺稳定可行,重现性好,适于酸枣仁药材水提取。  相似文献   

6.
张青青  黄瑞松  陆峥琳  竺勇 《广西医学》2013,(11):1524-1526
目的优选广山楂叶的水煎煮醇沉提取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方法,以得膏率和芦丁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破碎度、加水量、提取时间、煎煮次数、醇沉浓度对得膏率和芦丁含量的影响。结果广山楂叶水煎煮醇沉最佳工艺条件为:破碎度为0.5em,提取2次,首次加13倍水,提取1h,第二次加10倍水,提取0.5h,用2倍量95%乙醇醇沉。结论优化所得工艺简便易行,适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7.
目的:确定宫瘤消片最佳水提取工艺,为该制剂开发成中药新药提供依据。方法:以芍药苷的提取量和浸膏得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正交试验优选仙鹤草、牡蛎、土鳖子、党参、白术、吴茱萸、白花蛇舌草水提方法。结果:取其白花蛇舌草等七味加水煎煮2次,第1次加12倍量水,煎煮1.5h;第2次加10倍量水,煎煮1h。结论:本法经济、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选八风颗粒的最佳提取工艺。方法通过记录挥发油提取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对挥发油提取的加水量和提取时间进行优选;分别以挥发油包合率、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含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八风颗粒中挥发油的包合及水煎煮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挥发油提取最佳工艺为:加6倍量水,浸泡2.5 h,提取4 h。挥发油包合最佳工艺为:加4倍量水,β-环糊精(β-CD)与挥发油的投料比为7∶1/(g∶m L),研磨1 h。水煎煮提取最佳工艺为:加6倍量(首次追加1倍量)水,煎煮2次(首次浸泡1 h),每次1 h。结论优化后的挥发油提取工艺、包合工艺及水煎煮提取工艺稳定可靠,为八风颗粒的生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选择复方甜藤口服液的生产工艺。[方法]用正交试验法,陈皮以橙皮苷为指标,余药以水提取物得率为指标,考察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对水提取液醇沉前后有关成分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结果]复方甜藤口服液的最佳生产工艺为甜藤等五味中药和陈皮采用水提醇沉的方法,其水提工艺为:煎煮前冷浸0.5h,加水量为药材的12倍,陈皮和甜藤等六味煎煮2次,每次煎煮1.5h;神曲煎煮3次,每次煎煮0.5h其醇沉工艺为:合并以上煎液,浓缩至规定的相对密度,放冷,加乙醇使含醇量为50%。[结论]该工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0.
正交实验法优选清热利咽胶囊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清热利咽胶囊水煎煮工艺条件。方法以加水量、煎煮时间和煎煮次数3个因素进行正交实验,以没食子酸含量和浸膏收率为评价指标综合评分,确定清热利咽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清热利咽胶囊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0小时。结论清热利咽胶囊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瘟必清口服液制备工艺。方法用正交设计优化瘟必清口服液水提工艺和醇沉工艺。结果水提的最佳工艺为加10倍量水提取2次,每次1.5h;醇沉最佳工艺为将水提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8,醇沉浓度为60%,静置24h。结论按照最佳工艺制备的瘟必清口服液成品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2.
王瑛  吴萍 《甘肃医药》2012,(7):500-502
目的:优选复方土金颗粒中甘草酸提取工艺的最佳工艺。方法:通过正交设计试验,设定对水浸出物得率,甘草酸含量影响较大的3因素即煎煮次数、时间、加水量,各因素设定3水平,研究甘草酸提取的最佳工艺。结果:复方土金颗粒中甘草酸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量为总药材的10倍,煎煮3次,每次1h。结论:此条件得率高,稳定性好,适合于复方土金颗粒的生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黄芩中黄芩苷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黄芩苷为考察指标,对影响黄芩提取工艺的因素进行优选.结果:本试验设计3因素中浸泡时间对提取效果有显著影响.结论:黄芩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提取2次,加水量第1次为12倍,第2次为9倍,不浸泡,提取时间为第1次90min,第2次60min.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妇科养荣片的提取工艺.方法:水提取正交实验.结果:提取次数(A)提取时间(B)对浸膏得率和芍药苷的转移率有显著性影响.结论:提取2次,第一次提取加10倍水,煎煮时间为2.5 h,第二次加8倍量的水,煎煮2 h为最佳工艺.  相似文献   

15.
正交试验设计优选甲芪肝纤颗粒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以黄芪甲苷、干膏得率为含量指标 ,研究甲芪肝纤颗粒的水提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优选 ,薄层色谱扫描测定黄芪甲苷含量 ,干燥失重法测定干膏得率。结果提取时间对黄芪甲苷和干膏得率的影响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加水量对黄芪甲苷和干膏得率的影响不具显著性 (P >0 .0 5 )。结论最佳提取工艺为水煮提 2次 ,第 1次 1 .5h ,第 2次 1h,加水量分别为药材量的 1 0倍和 8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丹参饮口服液的最佳水提工艺。方法 以水提物中有效成分丹参素钠为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素钠含量,运用正交设计法对丹参饮口服液水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 丹参饮口服液最佳水提取工艺为按5倍量处方比例称取粗碎药材,浸泡0.5 h,加入10倍量水煎煮3次,每次1.5 h。结论 采用该水提工艺提取,水提取物中丹参素钠的收率较高且稳定。  相似文献   

17.
以黄芪甲甙含量和出膏率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归芪补血冲剂的制备工艺进行优选。结果表明:加12倍量水,煎煮2次,沸煮3.5小时为最佳制备工艺。  相似文献   

18.
黄萸利咽清化胶囊工艺改进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黄萸利咽清化胶囊水煎煮提取的最佳工艺。方法:利用L3(3^4)正交试验,以浸膏得率,水煎液中甘草酸含量为评价指标。结果:煎煮次数有显性差异。结论:最佳水提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的水,煎煮2次,每次煎煮1个小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正交设计优选黄芩栀子合煎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对黄芩、栀子合煎液中栀子苷含量、黄芩苷含量及干膏得率的影响。结果优选出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加8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0.5h。结论所优选的工艺稳定、合理、可行,可为合理开发含有黄芩、栀子药对的复方制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脑血康胶囊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正交实验法,水提部分以川芎中所含阿魏酸为定量指标;醇提部分以白芍中所含芍药苷为定量指标,采用薄层扫描法对浸出物进行含量测定,优选提取工艺.结果:确定了脑血康胶囊的提取工艺.影响提取的主次因素为:水提部分,C>B>A(A为加水倍数,B为提取时间,C为提取次数).其最佳提取条件为:加10倍量水,煎煮2 h,共煎3次;醇提部分D>C>B>A(A为加醇量,B为乙醇浓度,C为提取时间,D为提取次数),其最佳提取条件为:加8倍量60%乙醇,提取1.5 h,共提3次.结论:脑血康胶囊的提取工艺稳定,可操作性强,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