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检测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乙肝(CHB)预后不良,可以发展成肝硬化(LC)、肝癌(HCC)。全球每年约100万人死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的相关疾病。近年来根据HBV间核苷酸序列差异可将其分为A、B、C、D、E、F、G和H等8种基因型,基因型之间的界限为异质性≥8%,而同一基因型HBV核苷酸序列的差异≤5.6%。。HBV全球流行病学进化树图结构,证实F基因型是人类HBV最早的一簇,来源于美洲,B型来源于东亚。乙型肝炎的基因型对乙型肝炎的发病、临床表现、血清学诊断及治疗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武甜甜  张?翔 《传染病信息》2022,35(4):366-371
[摘要]?目前研究已知HBV有多种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在不同的种族、地域方面分布特点不同且HBV基因型是造成慢性感染自然史差异的原因之一,它们在感染的临床表现和抗病毒治疗的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检测HBV基因型和了解HBV不同基因型对疾病预后的影响,对评估患者疾病结局和指导临床规划最佳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基因突变;治疗  相似文献   

3.
中国北方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分布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发现,根据HBV DNA—S区的碱基不同,HBV的基因型可分为A~H8个基因型,不同基因型在各地区的感染率各异,感染后临床表现及对药物治疗反应有区别,为深化研究乙型肝炎的流行、预防和治疗特点,对我院收治的北方地区慢性HBV感染者进行了HBV DNA基因型检测,结合被检测者的临床情况作简要分析,发现其中一些规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及HBV DNA水平与肝细胞癌的关系。方法:应用巢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乙型肝炎病毒与基因,用末端标记方法对PCR产物标记并直接测序,测序结果和GenBank中登录的标准基因型序列相比较,应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 DNA水平。对61例肝癌、65例慢性乙型肝炎、10例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进行了检测。结果:136例中B基因型59例(43.4%)、C基因型77例(56.6%),随着病情加重,C基因型比例逐渐增高;不同基因型HBV感染的肝癌患者间HBV DNA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HBV DNA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本地区乙型肝炎病毒以B、C基因型为主,乙型肝炎病毒C基因型及高水平的HBV DNA感染与肝癌的发生相关。  相似文献   

5.
乙肝病毒基因分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1988年首次报道HBV基因型以来,基因型一直是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将HBV分为A-H8种基因型,HBV不同基因型与HBV变异等可能具有某些相关性。我们检测了88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基因亚型,分析与临床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周彬  侯金林 《临床内科杂志》2006,23(12):797-799
随着对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重要性的不断认识,HBV基因分型将极可能成为HBV感染日常临床诊治工作的一部分;HBV基因型还有助于人们进一步理解HBV流行病学与人口迁移;也将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治疗与个体化管理产生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对HBV基因型相关的许多问题仍不十分清楚。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分析不同HBV基因型之间病毒复制能力及T细胞应答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无关于HBV基因型之间T细胞应答是否存在差异的研究报道,而T细胞的应答是HBV感染后结局的重要因素。此外,不同HBV基因型的T细胞表位也不明晰。一些HBV基因型重组…  相似文献   

7.
目前依据S区基因序列异质性大于或等于4%,将乙型肝炎病毒(HBV)分为A~H八种基因型[1,2],基因型反映HBV自然感染发生变异特点,是病毒变异进化的结果.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HBV基因型可能与病毒感染途径、基因突变、疾病进程和抗病毒疗效具有一定相关性[3-5],且不同地区分布不一致.我们对江苏省215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分型,分析江苏省基因型分布规律,并结合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分析基因型与临床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HBV基因型对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 目前尚没有特效的抗病毒方案能够治愈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HBV感染。短期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炎症的活动,使e抗原发生血清转换或HBV复制的持续抑制,使肝脏的坏死性炎症和纤维化程度得到改善。目前有5种药物可以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传统的α-干扰素(IFN),拉米夫定(lamivudine),阿德福韦双脂(adefovir dipivoxil),  相似文献   

9.
乙型肝炎病毒聚合酶链反应基因分型法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目前应用基因序列测定法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虽然结果可靠,但操作较复杂,且费用较高,不适用于大规模的临床和流行病学调查。旨在建立一种简便的HBV基因分型法,即基因型特异引物PCR法,并用此法对2001年北京地坛医院11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HBV基因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PCR-微流芯片法检测HBV基因型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HBV全基因序列异质性≥8%或S基因序列异质性≥4%,可将HBV分为A~H8种基因型。文献报道基因型存在一定的地理区域分布,并可能与感染途径、感染谱、疾病的进展有一定的相关性。我们采用PCR-微流芯片法对96例乙型肝炎患者进行HBV基因型检测,并与病毒指标、肝纤维化、肝功能等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广东省东莞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东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特点。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检测HBVA—F基因型,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血清HBVDNA定量。结果在295例乙型肝炎患者中检出HBV基因型247例(83.7%),其中HBV基因C型占62.3%(154/247)、B型15.4%(38/247)、D型6.9%(17/247)、B/C混合型4.9%(12/247)、C/D混合型5.3%(13/247)、B/D混合型5.3%(13/247),48例未检出基因型;基因C型感染者之间无性别差异(x^2=0.043,P〉0.05);各基因型患者血清HBVDNA水平无显著性相差,但与48例未检出基因型者比,后者HBVDN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PCR-微板核酸杂交-ELISA法检测HBV基因型具有特异、敏感、简单和实用的特点,东莞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C型为主,混合型比例相对较高,HBV复制强弱与病毒基因型无关。  相似文献   

12.
我国的HBV基因型以B基因型和C基因型为主。C基因型感染者血清HBVDNA水平较高,肝组织学活动度较高,ALT反复或持续波动,其机制目前还不十分清楚。本研究通过比较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HBVB和C基因型感染者之间滤泡辅助性T淋巴细胞(Tfh)、IL-21、HBV特异性CTL、非特异性CTL、HBV DNA和ALT水平,探讨不同基因型对血清HBV DNA和ALT水平影响的差异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 HBV 感染者病毒基因型分布特点及其与干扰素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急性乙型肝炎(Acute hepatitis B )8例,慢性乙型肝炎(CHB)120例,乙型肝炎肝硬化60例,肝细胞癌患者32例。提取血清 HBV DNA,PCR 扩增 S 区序列,对产物直接测序并上传至斯坦福大学 HBV 数据库,进行基因型分析;选取78例 CHB 患者(B 基因型38例,C 基因型40例),经干扰素-α治疗48周,分析干扰素治疗不同基因型病毒感染者的疗效。结果 HBV A、B、C、D 基因型感染者分别为7.7%、35.9%、51.4%和5.0%,肝硬化和肝细胞癌患者 B 和 C 基因型感染者分别为95%和93.7%,显著高于 A 和 D 基因型感染的5%和6.3%(x2=11.364,P〈0.01);在干扰素治疗48周后,B 基因型感染者 HBV DNA 转阴率为60.5%,显著高于 C 基因型感染者的32.5%(x2=6.014,P〈0.05);B 基因型感染者 HBeAg/HBeAb 血清转换率为65.8%,显著高于 C 基因型感染者的27.5%(x2=10.564, P〈0.01);B 基因型感染者血清谷丙转氨酶复常率为97.6%,显著高于 C 基因型感染者的67.5%(x2=5.387,P〈0.05)。结论 HBV 基因型以 B 和 C 基因型为主,C 基因型感染预示着不良的疾病预后和较差的干扰素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4.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后HBVP基因变异与不同HBV基因型感染及HBV DNA复升水平和转氨酶变化.收集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拉米夫定治疗52-78周后发生YMDD变异的血清标本,对照组128例未用拉米夫定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标本,应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测定HBV DNA基因型;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 RELP)测定HBV DNA YMDD变异;同时进行HBV DNA定量分析.结果显示51例拉米夫定治疗后HBV DNA基因变异患者以B型和C型为主,分别为10例(19.6%)和39例(76.47%),B C混和型2例(3.92%),未见其它基因型.拉米夫定治疗引起HBVDNAYMDD变异可以发生在不同HBV基因型感染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与对照组比较二者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及其特点。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法对127例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基因分型,并测序验证。结果基因D型占39.4%(50/127),基因B型占22.0%(28/127),基因C型占16.5%(21/127),基因BD混合型占9.4%(12/127),基因CD混合型占8.7%(11/127),基因BCD混合型占3.9%(5/127); HBeAg阳性与HBeAg阴性的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6.033,P>0.05);不同年龄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3.137,P>0.05);不同性别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分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x^2= 8.058,P>0.05)。结论新疆维吾尔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以D型占优势,其次可见B、C型及BD、CD、BCD混合型。同一疾病谱的慢性HBV感染者基因型分布可能与宿主HBeAg状态、年龄、性别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6.
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干扰素治疗应答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与α -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疗效的关系。利用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技术 ,由限制性内切酶AvaⅡ和DpnⅡ作用于前S区扩增片段建立的简便的HBV基因型分型方法 ,对 6 0例经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HBV进行基因型测定 ,显示B基因型 31例 (5 1 7% ) ,C基因型 2 6(43 3% ) ,D基因型 3例 (5 0 % )。B型、C型与干扰素应答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3例D型均有效。由于我国大部分地区HBV基因型以B型和C型为主 ,HBV基因型可能不是预测干扰素疗效的重要因素。D型对干扰素应答率高 ,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山东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布特征,探讨其基因型与病毒复制的关系。方法采用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和酶联显色技术,对该地区16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DNA进行了基因分型。结果166例患者中C基因型115例(115/131),分型率为87.79%;D基因型16例(16/131),分型率为12.21%。未发现A、B、E和F基因型。结论山东地区HBV基因型为C型和D型,优势基因型为C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延边地区朝鲜族HBV感染者HBV基因类型分布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延边地区朝鲜族HBV感染者215例分为无症状携带者36例,急性乙型肝炎5例,慢性乙型肝炎106例,肝炎肝硬化50例,原发性肝癌18例.利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PCR),对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基因型检测.结果:215例HBV感染者中检出B基因型61例(28.0%),C基因型154例(72.0%),未检出其他基因型.在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患者中,C基因型比例(79.0%、84.0%、89.0%)明显高于无症状携带者及急性乙型肝炎(25.0%、60.0%,P<0.01),在无症状携带者中,B基因型比例高于C基因型(75.0%vs 25.0%,P<0.01).HbeAg阳性组C基因型比例高于HBeAg阴性感染组(73.0% vs 54.0%,P<0.05),HbeAg阴性组的B基因型比例高于HBeAg阳性组(46.0% vs 27.0%,P<0.01).结论:延边地区朝鲜族HBV感染主要为C基因型,其次为B基因型.C基因型在临床上以慢性乙型肝炎、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多见.其发生率显著高于B基因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烟台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的分布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36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型,并分析不同基因型之间性别、年龄及ALT、HBV DNA定量、HBeAg状态的差异。结果 362例标本中,B基因型7例(1.9%),C基因型344例(95.0%),非B非C型11例(3.0%)。B基因型患者年龄(36.29±17.54)岁,C基因型患者年龄(37±10.64)岁,非B非C型患者年龄(45.09±10.67)岁,P=0.050;两两比较提示C基因型患者年龄较非B非C型患者年龄低,P=0.015,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基因型之间性别及ALT、HBV DNA定量、HBeAg状态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烟台地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以基因C型为主,存在少量基因B型及非B非C型。不同基因型患者年龄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厦门地区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方法应用混合性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结合琼脂糖电泳,根据PCR产物片段大小直接判定HBV基因型;应用PCR扩增全S基因序列-DNA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确定部分样本的亚基因型,并探讨前前S区编码的流行情况。结果在217例可以通过混合性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法确定基因型的感染者中,B型83例(38.2%)、C型71例(32.7%),B/C混合型63例(29.0%)。HBeAg阳性患者中感染B基因型占50%,B/C型混合感染占22%;抗-HBe阳性患者中B/C型混合感染36%,B型38%;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以B基因型多见(46%),在肝硬化和肝癌患者中,以C(41%和42%)或B/C混合基因型(38%和33%)感染为主;20例患者血清经过DNA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确定了亚基因型,其中B2亚型2例,C2亚型18例,其中混合性型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判断为B型的4例经过测序分析为C2亚型。B2亚型不编码前前S区,18例C2亚型均编码前前S区。结论本研究提示厦门地区乙型肝炎患者群的HBV基因型B、C型的感染率大致相同,亚基因型分析提示C2亚基因型占90%,可能是B/C基因型重组的结果。C2亚基因型病毒株均编码前前S区,提示前前S区的编码可能具有亚基因型特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