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肝切除术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肝切除术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效果。方法 分析12年来采用肝切除术治疗儿2例区域性肝胆管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结石的部位和分布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残留等情况。结果 肝内结石以左肝较多(108例),肝切除仍以左外叶及左半肝切除为主。10.8%的病例有结石残留;13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无手术死亡。治疗效果优良者占93%。结论 肝切除手术是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主要方法,为减少结石的残留和复发,应根据结石情况同时行肝内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胆管空肠吻合治疗。  相似文献   

2.
肝胆管结石术后并发症的防治(附180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手术后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合理选择肝胆管结石的术式,预防或减少肝胆管结石的术后并发症。方法对180例肝胆管结石手术术后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肝胆管结石术后1~30d内79例(43.9%)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的术后并发症有残余结石(21.7%)、切口感染(11.1%)、胸水(10.0%);在不同的术式中,单纯T管外引流术后并发症率为50.0%,胆肠内引流术为46.9%,肝叶段切除 T管外引流术为31.0%,肝叶段切除 胆肠内引流术为60.0%,肝叶段切除术后并发症率较低且易于处理;全组手术死亡率1.7%。结论肝胆管结石手术并发症多,发生率高,结石部位和手术术式是影响术后并发症的主要因素,肝区段切除术既能达到治愈肝胆管结石及由其引起的肝胆病理改变的目的,又能获得较低的术后并发症率;对常见的术后并发症提出预防措施,探讨手术技巧的改进。  相似文献   

3.
肝内胆管结石不同治疗方式长期疗效报告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0  
目的比较肝内胆管结石不同治疗方式的长期疗效,探讨合理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93年1月-2002年12月我院159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比较保守治疗、胆总管切开取石术、肝切除术、肝胆管肠吻合术以及保留Oddi括约肌的肝门胆管狭窄成形术5种治疗方法的术后并发症和远期疗效。结果146例随访2—12年,中位时间7年,随访率91.8%(146/159)。保守治疗16例(Ⅰ组),随访15例,15例出现胆管炎,其中死亡1例;肝外探查47例(Ⅱ组),残留结石率100%,随访43例,术后胆管炎32例(74.4%),其中死亡7例;肝叶或肝段切除16例(Ⅲ组),残留结石3例(18.8%),随访15例,术后胆管炎4例(26.7%),其中死亡1例;肝胆管肠吻合32例(Ⅳ组),残留结石11例(34.4%),随访29例,术后胆管炎14例(48.3%),其中死亡3例;保留Oddi括约肌48例(Ⅴ组),残留结石8例(16.7%),随访44例,术后胆管炎7例(15.9%)。Ⅱ组残留结石率显著高于其他手术组(P均=0.000);Ⅰ组和Ⅱ组胆管炎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均〈0.05);Ⅳ组胆管炎复发率显著高于Ⅴ组(P=0.003)。结论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保守治疗和肝外探查疗效最差,保留Oddi括约肌的肝门胆管成形术优于肝胆管肠吻合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经验及其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1年8月至2007年8月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复杂的原发性肝胆管结石47例病人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治疗效果。结果 47例病人中15例有胆道手术史。所有病例左右肝均有结石,其中7例合并尾叶结石,21例合并肝外胆管结石。术中发现合并肝内外胆管狭窄23例。所有病例均采用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术,其中3例行右肝胆管树切除术,6例行右肝后叶胆管树切除术。附加手术:28例行胆道探查、T管引流术,19例附加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3例附加肝实质切开取石术。47例病人手术死亡2例。术后出现腹腔感染3例,右前叶结石残留1例,左内叶结石残留1例。随访16个月至17年,生活质量优良率为88.89%。结论 肝左右叶联合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并发症少、残留结石少、远期疗效好,是治疗复杂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的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 对180例肝内胆管结石的术前检查、结石部位和分布、手术方式和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结石残留进行分析。结果 左侧肝胆管发生结石率高于右侧:79.4%合并肝外胆管结石,24.4%合并胆管狭窄;手术方式以胆管切开取石或加用胆肠内引流为主,少数施行肝切除;治愈92.8%,死亡7.2%;术后出现并发症11.7%;术后残留结石38.5%。结论 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胆管切开取石、建立通畅引流为主要术式,术中、术后配合胆道镜治疗可解决残留结石问题;严重胆管狭窄以肝切除或胆管成形术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手术和纤胆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1998年9月~2003年6月共380例手术和纤胆镜联合治疗肝胆管结石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380例肝胆管结石病人术中应用纤胆镜技术后。残留结石率由38%降到12.9%,132例术中纤胆镜发现合并肝内胆管狭窄,其中30例为假性狭窄,经纤胆镜扩张后治愈,其余采用了相应的手术方式。49例残留结石的病人术后均采用纤胆镜取石,残留结石率为1.9%,4例因多次取石费用高而放弃,3例因胆道出血而放弃。结论 肝胆管结石的手术中联合应用纤胆镜可使肝内结石的诊断更明确、取石更有效,并对手术方式的选择有指导意义,术后经T管窦道纤胆镜取石是治疗肝H日管残留结石的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0月至2013年10月肝切除治疗肝胆管结石153例的临床资料,统计结石的分布、术式的选择、术后并发症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153例中发生术后并发症45例(29.4%),无手术死亡病例,139例患者得到2个月至6年的随访,随访率90.8%,术后疗效优良率89.4%,残留结石率9.3%,结石复发率12.9%。结论肝切除是治疗肝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8.
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附178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肝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178例中:T管引流术107例(其中并肝左叶或肝方叶切除7例);胆肠吻合手术71例(其中并肝左外叶或肝方叶切除11例)。结果术后胆管炎复发率分别为49.5%和24%,再手术率分别为28.7%和8%。结论解除胆道狭窄,去除病灶,通畅引流是预防胆管炎复发,减少再手术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胆管结石病规范化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行手术治疗的肝胆管结石病患者130例,根据治疗原则和手术方式分为规范化治疗组(71例)和传统方法治疗组对照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间术后并发症(胆漏、出血和肝功能不全发生率)以及治疗效果(结石残留、结石复发和二次手术率)。结果规范化治疗组术后胆漏8例、出血5例、肝功能不全11例,对照组分别为6例、4例、10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结石残留10例、结石复发6例、二次手术13例,对照组为47例、30例、3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规范化治疗在肝胆管结石病中具有较低的术后结石残留率、结石复发率和二次手术率,能够改善肝胆管结石病的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减少肝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方法,降低术后结石残余率。方法:回顾分析112例肝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病例的胆管造影X线片,观察残余结石的分布情况。结果:胆总管残余结石者11例(9.8%),左肝管残余结石者15例(13.4%),右肝管残余结石者34例(30.4%),尾叶支肝管残余结石者20例(17.9%),左右肝管、胆总管残余结石者32例(28.6%)。结论: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是降低肝胆管结石术后残余结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研究左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方式和手术时机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5年1月至2014年12月手术治疗的78例左肝内胆管结石病例,比较不同时期的手术方法选择,比较不同手术方法的术后残石率、术后效果,以及急诊和择期切肝手术的差异。结果〓近10年左肝内胆管结石的肝切除率由10年前的21.9%升至87.0% (P=0.009),而且规则性左半肝切除率也由10年前0.0%增至54.3%(P<0.001)。切肝患者的术后残石率为12.8%,显著低于非切肝患者的67.7%(P=0.013),而且规则左半肝切除更能减少术后的残石率,由22.2%降至4.0%(P=0.026)。急诊切肝手术不仅增加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而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达56.5%,显著高于择期切肝的25.0%(P=0.036),术后残石率急诊切肝患者较择期切肝者显著升高(17.4% vs 8.3%, P=0.043)。结论〓左外叶肝切除以及规则性左半肝切除已是基层医院可以安全完成的手术。肝切除治疗左肝内胆管结石效果优于非肝切除手术,规则性左半肝切除治疗优于肝左外叶切除,急诊切肝风险大且效果不佳,应尽可能避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的方法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62例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44例)和对照组(18例)。观察组术中均行肝方叶切除,对照组采用未行肝方叶切除的手术方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术后的残石率、术后并发症、复发率以及治疗前后肝功能的变化。 结果:两组均无病死病例。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临床疗效的优良率高(93.2% vs. 77.8%);残石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率均降低(9.1% vs. 27.8%;9.1% vs. 22.2%; 2.2% vs. 16.7%),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术前肝功能酶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出院时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但观察组各项指标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在手术治疗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狭窄中进行肝方叶切除,能够提高手术疗效,降低残石率,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肝叶切除术治疗肝内结石2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为探讨肝内切除术治疗肝内结石的效果,分析7年来采用肝切除术治疗254例肝内结石的术前检查、结石的部位和分布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残留等情况,加以归纳总结。结果表明,肝内结石以左肝较多(159例),全肝结石其次(78例);肝切除仍以左外叶及左半肝切除为主(90%);有18.9%的病例有结石残留;49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2例,占0.79%;4例伴有胆管癌变;全组治疗效果良好。肝切除  相似文献   

14.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结石354例   总被引:51,自引:1,他引:51  
Liang L  Huang J  Lu M  Ye W  Peng B  Yin X  Cao X 《中华外科杂志》1998,36(4):209-211
目的探讨肝切除术治疗肝内结石的效果。方法分析10年来采用肝切除术治疗354例肝内结石患者的临床表现、结石的部位和分布情况、手术方式、手术后并发症及结石残留等情况,并将1990年以后与1990年前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肝内结石以左肝较多(323例),肝切除仍以左外叶及左半肝切除为主。13.8%的病例有结石残留;60例出现手术后并发症;手术死亡4例。1990年以后再次手术的病例、术后残石率均比以前下降。治疗效果优良者占88%。结论肝切除手术是治疗肝内结石的主要方法,为减少结石的残留和复发,应根据结石情况同时行肝内狭窄胆管切开整形、胆管空肠吻合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内胆管结石手术治疗方法和时机对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92例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资料。结果(1)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4.1%(13/92),其中术中使用胆道镜者9.3%(4/43),未使用胆道镜18.4%(9/49),急诊手术组36.0%(9/25),择期手术组6.0%(4/67)。(2)术后胆道残余结石率22.9%(21/92),使用胆道镜者13.9%(6/43),末使用胆道镜组30.6%(15/49);急诊手术组9/25例(36.0%),择期手术组17.9%(12/67例)。(3)1例于术后2d死于ACST。全部病例随访4~10年,疗效优良为87%(80/91)。结论合理的手术方式,配合胆道镜,适时的手术时机,可明显提高肝内胆管结石的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肝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   总被引:26,自引:1,他引:25  
目的研究肝切除和不同范围肝切除术对肝内胆管结石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我院近14年择期手术治疗的肝内胆管结石病人498例,比较肝切除组和无肝切除组、不同范围肝切除组的术后残余结石率、治疗效果和手术并发症。结果本组63.7%的病人行肝切除术。2001年后肝切除术的比例(74.6%)明显高于1991-1995年(49.5%)和1996-2000年(51.1%),而胆肠吻合术和单纯胆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的比例逐渐减少。肝切除组术后结石残余率明显低于无肝切除组(19.2%vs31.7%,X^2=9.996,P=0.002);肝切除组的优良率明显优于无肝切除组(85.2%vs74.7%,X^2=7.251,P=0.007),但肝切除组术后的并发症(伤口并发症除外)发生率和死亡率与无肝切除者无统计学差异。局限在肝左外叶的结石,肝左外叶切除效果好,术后无一例有残余结石。对结石分布超过左外叶时,左外叶切除、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的结石残余率分别为51.2%,14.3%,6.25%和11.5%,左外叶切除术后结石残余率明显高于左半肝切除、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P〈0.001)。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的优良率明显高于左外叶切除(94.8%.US76.1%,X^2=15.454,P〈0.001)。结论肝切除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最有效的方法,对于非局限在左外叶的肝内结石,半肝切除和肝段切除术优于左外叶切除。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严格以肝中静脉为引导的精准性半肝切除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的临床疗效与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香港大学深圳医院肝胆胰外科2015年7月至2019年7月采用半肝切除术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47例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5例,女性32例,年龄(42±15)岁。全程显露并保留肝中静脉纳入精准手术组(n=26),未能全程显露肝中静脉或者损伤肝中静脉纳入对照组(n=21)。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手术资料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无肝衰竭患者,术后90 d无死亡患者。精准手术组的手术时间(5.2±1.8)h、术中出血量(620.5±450.8)ml,与对照组手术时间(4.9±2.3)h、术中出血量(760.5±540.2)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共有19例(40.4%)患者(精准手术组7例,对照组12例)出现各类并发症36次,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多于精准手术组[47.6%(10/21)比19.2%(5/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7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0个月。术后远期并发症对照组5例患者分别出现残留结石、胆道感染、肝脓肿及胆肠吻合吻合口狭窄伴结石复发,精准手术组仅2例分别发现残留结石及胆肠吻合吻合口狭窄伴结石复发,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对照组多于精准手术组[23.8%(5/21)比7.7%(2/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以肝中静脉为引导的精准性半肝切除治疗区域性肝胆管结石,能够较为彻底去除结石和病灶,降低复发率及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Long-term results of hepaticojejunostomy for hepatolithiasis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The results of a hepaticojejunostomy as a biliary-enteric bypass for benign disease are usually excellent. On the other hand, hepatolithiasis features a high rate of residual and recurrent stones with cholangitis after surgery. This study aims 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results of a hepaticojejunostomy for hepatolithiasis regarding both the degree of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cholangitis and the outcome. The clinical records of 159 patients with hepatolithiasis who underwent surgical treatment over a 23-year period were also retrospectively reviewed. Ninety-four of 159 patients underwent a hepatecetomy and 65 patients were subjected to liver-preserving surgery by means of intra- and postoperative endoscopic lithotripsy. In addition 72 patients underwent a hepaticojejunostomy. The rate of residual or recurrent stones was 31.4 per cent after complete stone removal. Twenty-two (30.6%) of the 72 patients developed some kind of cholangitis. Thi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three of 87 patients) of the non-biliary-enteric anastomosis group regarding the occurrence of biliary complications. We conclude that the use of a hepaticojejunostomy for patients with possible residual stones or intrahepatic bile duct lesions remains controvers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