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俊  徐丹 《中国针灸》2007,27(10):792-792
弹针是导师王顺在长期针灸实践中独创的一种进针方法,是在管针进针方法基础上的改进,但与管针相比,比较方便和节省时间。具体操作介绍如下:常规消毒后,以左手拇、食指或加中指扶持针身,用力适度,松紧要适宜,针尖放在腧穴上,用右手拇、食指或食、中指叠合,蓄力弹击针尾,使针迅速  相似文献   

2.
面部无痛进针法100029北京中日友好医院针灸科胥荣东众所周知,面部的痛觉较为敏感,尤其是在某些疾病,如三叉神经痛及周围性面瘫恢复期等,往往会出现痛觉过敏的现象。部分病人因惧怕疼痛而中断治疗,有的病人开始即因惧针而拒绝针刺,使得一些针刺适应证失去了治...  相似文献   

3.
疼痛是一种原始性感受,它可作为对于机体伤害的一种警告,可引起机体发生一系列防御性保护性反应。由于人体皮肤布有每平方厘米约200个左右的痛觉点。因此,为了顺利进行针刺操作,历代医家见仁见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无痛或减痛进针手法。有人归纳为压迫皮肤减痛法、转移病注意力减痛法,提捏减痛法,快速刺针减痛法等[1]。但笔者认为,对无痛进针法说法当作一番重新考虑,其理由如下。1 针感亦包括痛感  针感是指从进针开始到出针为止的全过程中所发生的感觉。由于刺激部位与组织结构、个体感觉差异及对感觉的表述不同,可有各…  相似文献   

4.
我们在1989年至1990年,使用“旋刺无痛法”进针治疗痛证100例,初步取得满意结果,现总结分析如下: 1 病例资料 本文100例痛证均为门诊病人,观察组50例,男27例,女23例,采用旋刺无痛进针法,其中腰背痛14例,上肢痛12例,胁痛10例,头痛2例,坐骨神经痛12例;对照组50例,男28例,女22例,采用普通进针,其中腰背痛14例,上肢痛10例,胁痛10例,头痛2例,坐骨神经痛14例。 2 治疗方法 旋刺无痛进针操作法 进针时左右手配合,左手以拇、食二指挟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右手拇、食、中指挟住针柄将针尖对准穴位,并作顺时  相似文献   

5.
两种无痛进针法针灸系91级李文胜(050091)医者在施术时如能无痛进针,则易被患者接受,有助患者与医者的密切配合,提高疗效。现介绍两种无痛进计手法,以飨同道。第一种为“飞针”,具体操作如下:拇指和食指捏持针柄中部,中指与食指并拢,无名指和小拇指自然...  相似文献   

6.
针刺疼痛是患者拒绝针刺治疗的原因之一,也是学生学习针灸中遇到的一大障碍。如何做到无痛进针,是历代针灸医家研究并追求的目标。古代医家有强调快速进针、随咳进针、重视押手配合进针;近代学者提出强化快速透皮指力的基本功训练等,但也有针灸大家采用慢速进针法。为此进行了慢速进针的观察研究,经过多年临床与教学实践,证实慢速无痛进针的科学性与可行性,从而提出了网眼无痛进针法。  相似文献   

7.
笔者在山东中医药大学学习期间从陈乃明教授处习得弹针进针法,临床应用10年,深感弹针进针法应用方便,深受患者欢迎.   在普通高等教育中医药类规划教材中对弹针进针法的描述为:“针尖抵于腧穴皮肤时,运用指力,并以中指弹动针柄时瞬即将针尖刺入皮下的手法“.……  相似文献   

8.
施建勇 《中医杂志》1990,31(8):18-19
进针是毫针刺法中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影响术者的操作和临床疗效。因此,历代医家都非常重视进针手法。刘万成博士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从1976年起摸索出指弹进针法,经十余年来的临床积累,深受患者欢迎,亦为同  相似文献   

9.
彭江华 《陕西中医》1991,12(3):132-133
本文采用旋刺无痛进针法治疗痛证100例,分为两组进行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旋刺组有效率96%,对照组有效率98%,无显著差异。但旋刺组仅有19个穴位无痛感,而对照组46个穴位均产生痛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寻减轻针刺透皮时痛感的有效方法。方法:将240例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管针组和对照组各120例。管针组在针刺时采用管针快速无痛进针法,对照组采用爪切进针手法,两组患者首针均针刺左侧合谷穴,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测定两组患者在针刺该穴透皮时的疼痛程度。结果:管针组VSA平均分为1.06±0.36,对照组VSA平均分为1.95±0.22,两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管针快速无痛进针法能够明显减少针刺进针透皮时痛感。  相似文献   

11.
笔者在临床应用多种无痛进针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体会提出根据腧穴分布部位选择无痛进针法的理念,在临床上根据腧穴所处部位的解剖学特点选择最适宜的无痛进针法,头皮部采用叩刺进针法,额部及浅表神经干处采用提捏进针法,眼部及大血管处采用指切进针法,面部及指端采用飞针进针法,枕项部采用弹针进针法,腹部采用抖刺进针法,四肢、腰背部采用单手速刺法,掌心、足底部采用剁刺进针法。本文从术前准备、适用部位、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系统介绍无痛进针法,为临床无痛进针操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牛琦云 《中医研究》2013,(12):69-70
目的:观察快速无痛进针法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门诊收治的38例偏头痛患者,给予快速无痛进针法针刺(百会、太阳、印堂、丝竹空、率谷、风池、悬颅、太冲、行间、内关、阿是穴等)治疗,6次为l个疗程,休息2 d后进行下一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26例,好转10例,无效2例,有效率占94.74%.结论:快速无痛进针法治疗偏头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麻痹又称贝尔(Bell)麻痹,目前病因尚未明确,通常认为可能是局部营养神经的血管因受风寒而发生痉挛,导致该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受压而致病;或因风湿性面神经炎、茎乳突孔内的骨膜炎产生面神经肿胀、受压、血循环障碍而致神经麻痹。我院1997年至今收治98例面神经麻痹患者用无痛进针法进行治疗,效果较好,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 观察组98例,男57例,女41例;年龄最小者4岁,最大者75岁,平均37.5岁,以28~46岁者居多;左侧面瘫43例,右侧面瘫55例;病程 1~15 d者59例,16~30 d者2…  相似文献   

14.
全国名医、针灸名家,从事针灸临床30多年,施术时强调整体观与治神理念,辨证论治与辨经论治相结合;操作时注重手法,强调"进针柔和、透皮不痛、得气明显、注重感传"。田维柱曾师从彭静山教授,对彭教授的"无痛进针"经验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并结合自己的见解,完善了"无痛进针法"。他将其概括为"十一字要点",分为针刺前准备事项及进针时的操作要点。针刺前的准备事项田教授将其总结为:揣、切、虚、近、避、轻、稳。“揣”指揣摸、揣探。在针刺操作前,医者以押手指腹在所选取的穴位及其局部进行揣探、按压,体会其穴周皮肤的厚薄、皮肤温度、皮下…  相似文献   

15.
张毅  李春兰 《中医杂志》1989,30(6):18-19
著名针灸家郑魁山精干针法,取穴准,手法精,疗效好。其特点之一是,注重穴位的整体结构,善用双手配合,针对不同腧穴解剖、位置特性施用不同针法。本文仅将郑老临证时常用的揣穴进针法、捏提肌肉进针法和压针缓进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Ling JW  Ling K 《中国针灸》2011,31(8):732
据<明史>等记载,凌氏针灸始祖名凌云,字汉章,号卧岩,系成化至弘治年间归安人,北游泰山,遇道人授其针术,为人治疾无不效.孝宗闻其名,召至京,授御医.  相似文献   

17.
针刺术以其简、廉、快为人们所喜爱,但也因其入针疼痛使有些人望而却步。如何减轻针刺的痛苦,这是研究发展针刺术的关键。笔者从1998。2008年针灸临床中采用快速直刺法,取用同一部位,两穴相距较近,自身对比来观察快针法与普针法(两种进针法简称,下同)入针所产生痛感的轻重程度不同。报道于下。  相似文献   

18.
毫针单手进针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毫针进针法是毫针刺法中的第一个环节,是针灸医生必须掌握的针刺基本手法之一。按通常的习惯,进针时需两手配合,即右手持针,称为“刺手”;左手辅助,称为“押手”。“刺手”的主要作用是掌握针具,运用一定手法将针尖透过皮肤,再刺入适当深度。至于“押手”,古人亦很重视。《难经·第七十八难》说:“知为  相似文献   

19.
取2—2.5寸毫针四枚,于患处中心上下左右各旁开二至三寸处取穴,常规消毒。针体与体表成30°—45°角,向患处中心进刺1—2寸,针尖达患处或少许进肿痛硬结内。留针20分钟左右,其间捻转提插泄法运针2—3次,每日施治一至二次,连续针刺数日即可。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