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针刺方法①针刺深度及角度:该穴一般要求直刺,进针0.5~1.0寸或1.0~1.5寸,笔者临床体会,要取得满意疗效,需根据病情及病人体质(胖瘦)状况,一般可进针2.5~4.0寸左右。直刺(若膀胱充盈,则易刺中膀胱)不如斜刺,可与皮肤呈45度角进针,针尖朝会阴方向,进针过程中可适当调整角度  相似文献   

2.
短刺为十二刺之一。《灵枢·官针》篇曰:“短刺者,刺骨痹,稍摇而深入,致针骨所,以上下摩骨也”。因其所刺不深,故名短刺。笔者在临床多选列缺穴,采用短刺法用来治疗急性疼痛性疾患,兹介绍如下。治疗方法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按简便取穴法取列缺。列缺的常规进针是向肘部斜刺0.2~0.3寸,笔者采用直刺法,常规消毒后选0.38mm×13mm 毫针依人体肌肉丰厚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针刺配合推拿治疗过敏性鼻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穴位:主穴取迎香、鼻渊(迎香穴外侧旁开0.5寸)。配穴取肺俞、合谷、足三里。方法:针刺迎香穴,指揉鼻渊穴;或指揉迎香穴,针刺鼻渊穴。隔日1次,交替选用。同时每日针刺肺俞、合谷、足三里。迎香穴与鼻渊穴均略向鼻根方向斜刺,进针0.5~1寸。得气后行捻转泻法。肺俞向脊柱正中斜刺1.0~1.5寸,合谷穴直刺0.5寸,足三里直刺1.0~1.5寸。此3穴施平补平泻手法。针刺均留针30分钟。起针后,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揉按迎香穴或鼻渊穴,每次15分钟。上述方法连续治疗20天。结果:治疗过敏性鼻炎30例。痊愈5例(临床症状消失,随访1年未复发);好转21例(临床症状减…  相似文献   

4.
治法:采用局部取穴加曲骨、会阴及循径取穴的综合针刺方法,并选用中蒙医研究所制造的DRI—I型电热针机和五号电热针的组合装置。根据病人发病部位、病损大小,按电热针的散热面积,计算进针的多少,一般间距2厘米进针1支。电热针刺入皮肤粘膜白色区,进针方向与皮肤呈35°或15。斜刺。进针1.5厘米,将可加热的针体送入皮肤内,注意不损伤健康组织为度。进针后5~10分钟用北京1412所制造的半导体型测  相似文献   

5.
合谷刺是古典针灸五刺法之一,又称“鸡爪刺”。即一穴三针,一支直刺,另两支交叉斜刺,或平刺刺人,左右或上下两侧使之呈鸡爪形,“个”字状,同时留针;或一针三刺,先破皮直刺得气后,退至皮下,再依次向左右或上下斜刺、平刺,使针痕成鸡爪形。 L3横突综合征,是目前临床较多见的腰腿痛疾患之一,多是L3横突周围炎或L3横突滑膜炎所致一侧或两侧腰肌疼痛、肿胀、压痛、肌痉挛,甚至人体呈侧弯畸形,以至牵及臀部疼痛。  相似文献   

6.
黄琰 《河南中医》2016,(4):573-575
"神"的异常会影响气血运行而诱发各种疾患,王丽平善于使用百会、神庭、印堂、承浆四穴先调患者的"神",通过安神定志的方法,对治疗起到极大的作用。操作方法:取1寸针,百会、神庭逆经斜刺,印堂顺经斜刺,承浆直刺,进针深度透皮即可,为了减轻患者疼痛感,无需手法补泻,留针20 min。王丽平将"调神四穴"运用于临床,治疗多动症、中风、不寐、癫痫、痴呆、头痛及郁证,可以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临床肩井穴针灸提供解剖学参考资料。方法 :解剖观测 40例成人尸体肩部。结果 :肩井穴直刺进针时 ,针尖穿经层次由浅至深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及前锯肌 ;针尖前下方深层为肋及肋间隙、壁胸膜及肺上叶 ;针尖前内方为胸膜顶及肺尖 ;针尖后下方为冈上肌及肩胛骨。针体经皮肤、皮下组织达斜方肌深面的深度为 2 .0 2± 0 .63cm ,达前锯肌表面的深度为 3.82± 0 .79cm ;针体由皮肤穿达肋或肋间隙表面的深度为 5 .2 3± 0 .94cm ;针体经皮肤刺入点达肩胛骨上缘所成的线与刺入点处皮肤成角 67.5± 1 0 .0°(向上的角 )。结论 :针刺肩井穴时 ,进针角度可选择直刺或向后下方斜刺 ,应避免向前下方或前内下方深刺 ,以免刺破胸膜及肺 ;同时 ,直刺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 2 .5cm(瘦弱的人以不超过 1 .5cm为宜 ) ;进针角度以针体与刺入点处皮肤成角 (向上的角 )小于 67.5± 1 0 .0°为安全角度。  相似文献   

8.
沈彦喜  范刚启 《江苏中医药》2021,53(1):56-58,59
目的:比较平刺穴位埋线、直刺穴位埋线与排针平刺法治疗紧张型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紧张型头痛患者随机分为平刺穴位埋线组、直刺穴位埋线组、排针平刺组,每组30例。平刺穴位埋线组和直刺穴位埋线组每2周治疗1次,共治疗2次;排针平刺组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治疗前、首次治疗后与入组1个月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头痛指数及颅周肌肉压痛评分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首次治疗后及入组1个月后3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P<0.01);首次治疗后排针平刺组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入组1个月后3组患者头痛指数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入组1个月后3组患者颅周肌肉压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直刺穴位埋线组明显低于其他2组(P<0.05)。平刺穴位埋线组和直刺穴位埋线组愈显率为83.3%、80.0%,明显高于排针平刺组的56.7%(P<0.05)。结论:平刺穴位埋线、直刺穴位埋线和排针平刺均能改善紧张型头痛患者头痛症状,其中直刺穴位埋线能显著减轻颅周肌肉压痛,排针平刺能快速缓解疼痛。  相似文献   

9.
面肌痉挛,表现为面肌不自主的抽搐或跳动,常为阵发性,多见于中年以上的妇女。我们采用面部穴位透刺埋针法和口服丹砂治疗面肌痉挛22例,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一、治疗方法 1.针具与治疗方法:为加强镇痉作用,针刺前半小时口服丹砂1.5克。取1~2寸毫针,将针柄捏制成圆形或半圆形小圈。经常规消毒后,在所选的穴位上针刺。以快速平刺或斜刺进针,用徐徐捻转透刺法进针到所透的穴位内,以获得满意的针感(针尖不得穿透皮肤)。然后再将圆形或半圆形针柄贴靠在皮肤上,用  相似文献   

10.
秩边(zhibian)归经穴属足太阳膀胱经。定位俯卧,骶管裂孔外侧正中线旁开3寸处。刺法直刺2-3.5寸;电针。主治针刺秩边能治疗腰及下肢部位、生殖泌尿系统疾病,针刺不同深度、不同角度,可取得不同针感而治疗不同疾病。1、垂直进针或针尖稍向外斜刺2-3寸,使针感放射至足底,可治疗腰腿  相似文献   

11.
睛明穴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睛明穴的解剖结构、针刺深度和方向,为临床针刺睛明穴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解剖观测48例成人尸体眼眶.结果睛明穴直刺进针,针尖穿经的结构为皮肤、皮下组织、睑内侧韧带、内直肌、眶脂体.针体上方有眼动脉、筛前动脉及伴行的鼻睫神经通过.皮肤刺入点至筛前动脉平均距离为(18.25±4.45) mm,角度为与针体向上成(12.5±5.5)°,皮肤刺入点至视神经管前极平均距离为(43.37±7.84) mm.结论睛明穴进针应避免向后上斜刺或偏上方深刺,以免刺破筛前动脉引起眶内出血;同时直刺进针深度一般不超过30.36 mm,以免损伤视神经管前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可供临床和教学参考的深刺八髎穴进针参数。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2016年1月至6月的100例俯卧位盆腔CT片进行回顾性分析,以5mm层厚连续横断面扫描,建立3D图像。将针身沿骶前后孔中心轴线进针时的角度定义为最适进针角度,观察针身与皮肤表面、人体后正中线的夹角。将骶骨背面软组织厚度加骶孔深距的1/2定义为效应进针深度,观察最适进针角度下的八髎穴深刺参数。结果:深刺八髎穴应采用斜刺法,针尖朝向内下方。针身与皮肤表面的最适进针角度为上髎(61.04±12.15)°,次髎(57.57±10.01)°,中髎(58.25±8.69)°,下髎(54.39±10.94)°。针身与人体后正中线的最适进针角度为上髎(24.54±6.21)°,次髎(18.58±7.76)°,中髎(17.36±7.90)°,下髎(30.73±9.45)°。最适进针角度下的八髎穴深刺效应深度呈上、次、中、下递减趋势,分别为上髎(58.16±12.43)mm,次髎(44.57±11.55)mm,中髎(33.96±10.74)mm,下髎(31.13±10.94)mm。效应深度与体质量指数呈正相关。结论:进针参数的研究应双重考量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而CT三维重建能准确、合理、科学地进行穴位解剖测量。  相似文献   

13.
吴玲 《辽宁中医杂志》2005,32(4):344-344
过敏性鼻炎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是鼻黏膜感受特异性过敏原的刺激所产生的过敏症状。笔者在 2 0 0 0— 2 0 0 4年 ,治疗过敏性鼻炎 5 5例 ,其中针刺、拔罐治疗 3 5例 ,中药对照治疗2 0例。现将方法介绍如下。针刺组 ,取印堂、迎香、风池、合谷、列缺、肺俞、禾、大椎穴。印堂进针用提捏进针法平刺 ;迎香平刺 ;合谷直刺 ;其余穴斜刺。进针后找到麻胀感后 ,再捻转 1~ 2min ,以上各穴可轮流使用。每日治疗 1次 ,留针 3 0min ,10次为 1个疗程 ,疗程间休 5天 ,观察 2~ 3个疗程。针刺同时配合拔火罐 ,部位为背部足太阳膀胱经 ,隔日 1次 ,…  相似文献   

14.
笔者在实践中找出治疗肾结石、肾积水和输尿管结石等所致肾绞痛的针灸方,具有方法简捷、针到痛止之效,现介绍如下。治疗方法取病例或病甚一侧手背,在第2-3,3-4,和4-5掌骨间隙后缘处分别按压,选反应明显的两处作为进针点。患者取坐位,体弱和俱针者可取卧位。进针处常规消毒后,用2寸毫针直刺入穴,以激起较强外感为度。一般疼痛即可减轻,若不明显可将针头朝腕侧斜刺并在得气的前提下施泻针手法,然后每10分钟行外一次,使外感持续。留外期间可走动或活动腰部,一小时后按泻法起针。典型病倒倒1.王某,男,49岁,患泌尿系结石多年…  相似文献   

15.
芒针深刺秩边穴为主治疗痔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杨贤海  许玲香 《中国针灸》2003,23(10):602-602
方法 :主穴取秩边穴 ,用 0 3mm× 10 0mm芒针与矢状面和横断面均呈 15~ 2 0度夹角 ,斜向肛门方向进针 ,施芒针手法 ,令针感直达肛门 ,点刺 10下后出针。配穴为百会、支沟、承山。此 3穴均采用快刺不留针的方法 ,要求百会向前顶方向平刺 4cm左右 ,行滞针手法后出针 ;支沟直刺 4~ 5cm ,令针感达腕部后出针 ;承山直刺 4~ 5cm ,令针感达足跟后出针。每周治疗 5次 ,病情控制后改为隔日 1次或每周 2次 ,3周为一疗程。结果 :共观察治疗 2 7例 ,其中男 14例 ,女 13例 ;年龄 2 0~ 49岁 ;病程 6个月~ 17年。其中内痔 12例 ,外痔 7例 ,混合痔 8例…  相似文献   

16.
五脏俞是脏腑之气血输注于背腰部的特殊穴位,针刺五脏俞的临床应用较广,由于对针刺的深度、角度、强度的把握不当,导致操作过程中偶有误刺内脏的报道,作者在临床中将传统的斜刺法改为直刺法,在患者充分放松、选穴准确、恰当地把握好针刺深度、掌握正确的持针方式和进针手法的基础上,发现五脏俞直刺较斜刺针感更强、操作更方便、更安全、更有效。  相似文献   

17.
针刺的方向问题,在古代针灸文献中极少论述;目前,中医学院针灸学教本中,已编列一节,作专题讨论谓:“进针之方向,亦即针进入肌肉时应保持之角度。”“针身与皮肤呈90度为直刺,针身倾斜与皮肤呈45度为斜刺,针身与皮肤呈15~20度者为横刺。”“不同的针刺角度,应根据腧穴部位和治疗目的来决定。”笔者在近几年中,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到掌握不同针刺方向,不仅是为了适合在不同腧穴部位作针刺,也是构成导气、补泻手法的主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在针某些腧穴时,只有通过不同的方向来针刺,才能较好地发挥其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针灸中极穴结合拔火罐治疗痛经:针法:属患者排空小便,取卧位,选准穴位,用?SWi酒精棉球常规消毒穴位皮肤,利用3寸毫针,向下斜刺中极穴进针2寸,针感传导至会阴部。直刺三阴交穴进针2.5寸,针感传导至小腿及少腹部,中等强刺激、平补平泻千法,留针30分钟...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不同进针方向针刺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的进针方向为斜刺45°针向病所,对照组的进针方向为直刺,治疗时间均为4周。结果:治疗后7天、14天、28天两组膝关节视觉模拟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14天、28天治疗组视觉模拟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7天、14天、28天两组膝关节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5);14天、28天治疗组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斜刺进针法针向病所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优于常规直刺进针法。  相似文献   

20.
<正> 操作方法:选病者双侧耳背近耳轮处明显的静脉血管一根,揉搓数分钟后,使其冲血,按常规消毒后,左手拇食指将耳背拉平,中指顶于下;右手持消毒好的三棱针,或注射用的7号针头,用针直刺或斜刺静脉显露处,深度以出血为准。让血自然流出10—20滴,若血流过少者可轻轻挤压静脉周围,以达到要求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