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脂肪颗粒注射隆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似文献   

3.
脂肪颗粒注射隆乳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脂肪抽吸减肥获得的脂肪颗粒用于注射隆乳是活体雕塑最理想的途径之一 ,但手术效果差别较大 ,笔者就脂肪颗粒注射隆乳中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1 脂肪组织自体移植历史回顾Neuber于 1893年 ,首先将少量的自体脂肪块用于填充软组织的凹陷。Brunings于 1911年首次报道用注射器注射少量的脂肪纠正软组织凹陷。由于移植脂肪无法预料的高吸收率及低存活率 ,自体脂肪移植半个多世纪以来没有突破性进展。但是 ,自体脂肪组织作为理想的软组织填充材料 ,其生物相容性优于人工组织代用品、异体或异种胶原等材料 ,没有免疫排斥现象。采用…  相似文献   

4.
脂肪抽吸减肥获得的脂肪颗粒用于注射隆乳是活体雕塑最理想的途径之一,但手术效果差别较大,笔者就脂肪颗粒注射隆乳中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隆乳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0年始,应用自体颗粒脂肪注射法行隆乳术30例,取得一定疗效。手术方法一、颗粒脂肪的获得①取材于臀、腹、股或腰部等,以臀、股部脂肪质量最佳;②在局麻下抽吸。配方为2%利多卡因20ml 生理盐水750ml 肾上腺素0.5ml。如同时进行吸脂减肥、可酌情加大注射量但须注意避免药物中毒;③使用20ml 一次性注射器及16号至20号长针头,亦可使用硬膜外穿刺针。将针头插入皮下脂肪层内,回抽针芯形  相似文献   

6.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隆乳术戚可名陈建吕玉明康卓自1990年始,应用自体颗粒脂肪注射法行隆乳术30例,取得一定疗效。手术方法一、颗粒脂肪的获得①取材于臀、腹、股或腰部等,以臀、股部脂肪质量最佳;②在局麻下抽吸。配方为2%利多卡因20ml+生理盐水750ml...  相似文献   

7.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隆乳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自体脂肪移植隆乳术开始流行,但临床上对于这种技术的应用仍存在争议.主要是因为对注射后脂肪成活与否及其转归不甚明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自体皮下脂肪颗粒注射隆乳的方法和效果。方法:用注射器法吸取皮下脂肪,经处理注射到乳房后间隙,每次每侧不多于100ml,一般注射2次~3次,两次间隔至少3个月。结果:本组66例,随访6个月到18个月,其外形、手感及动态观察,效果良好,术后无移位、感染、包膜挛缩等并发症。但手术次数多、间隔时间长、工作量大,最后也有3例遗留较软的卵圆形结节。结论:自体脂肪是良好的隆乳填充材料之一,自体脂肪注射隆乳是人们容易接受、较理想的丰乳方法之一,也是较适合在基层医院开展的美容手术。  相似文献   

10.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后并发硬结的原因及其处理   总被引:14,自引:8,他引:6  
目的:探讨聚丙烯酰胺水凝胶注射隆乳并发硬结的成因及防治方法。方法:总结146例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临床应用并发硬结的临床资料,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发生的原因,针对不同情况进行相应处理。结果:隆乳并发硬结146例中,硬结一次性处理治愈122例(含同时置换乳房假体隆乳者14例),二次以上处理治愈24例。经对症治疗、按摩、理疗、穿刺抽吸处理后,多数患者获得满意疗效。结论:聚丙烯酰胺水凝胶软组织注射填充并发症主要是操作方法不正确和使用不当的结果,硬结发生的原因是材料配制和稀释不当,注入腔隙内张力过大所致。在处理上笔者认为对大多数病例仍应坚持抽吸,反复冲洗为主要治疗方法,必要时可以做小切口处理,但应争取不切除正常有血运的乳房组织,以减少再次损伤。经过及时正确地处理,大多数病例可获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1.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隆乳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从1987年Bircoll[1]首先报道用脂肪注入的方法增大乳房以来,自体颗粒脂肪注射隆乳一直受到整形外科医师的关注。自体脂肪注射具有无免疫排斥,术后乳房质地柔软等优点,但在临床运用中也存在了脂肪液化,感染和血肿、脂肪吸收等并发症。随着器械更新和注射技术改进,自体颗粒脂肪  相似文献   

12.
自体颗粒脂肪注射隆乳术1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索减少自体颗粒脂肪丰胸后移植脂肪被吸收及提高丰胸效果的方法。方法:用适宜的方法获取颗粒脂肪,经过处理后,注射于乳房后间隙。结果:用该种方法丰胸16例,随访3个月至半年,乳房外形好,吸收程度小。结论:采用此种方法进行自体颗粒脂肪移植,可取得较好的丰胸效果。  相似文献   

13.
脂肪注射隆乳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自体脂肪颗粒移植注射隆乳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所有患者均自大腿部或者下腹部抽取脂肪组织,从100ml的脂肪组织中,提取5ml ADSCs,与填充组织进行均匀混合后,将其注射于乳房内,要求每侧的乳房脂肪注射量控制在200ml,术后对患者乳房隆起值(患者垂直立位乳头根部与前胸壁平面的垂直距离)进行分析,同时对术后2周、1个月、3个月、6个月的隆起值进行分析,对患者乳房隆起效果保持情况及临床效果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本组所有患者均已顺利完成手术,且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前所有患者隆起总值为1 650cm,平均隆起8.42cm,术后所有患者隆起总值为2 650cm,平均隆起值为13.52cm,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1个月的保持率为78.69%,3个月的保持率为67.33%,6个月后的保持率为70.68%。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与术后2周相比,保持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与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脂肪颗粒移植注射隆乳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5.
脂肪注射隆乳术是指将患者自体其它部位的脂肪部分吸出,经过处理后注入乳房的脂肪层中,丰满乳房形状的一种方法。该法避免了传统隆乳术的弊病,颇有发展前途。1 脂肪注射隆乳术的产生脂肪作为隆乳材料始于1895年,Czerny将一女演员腹部的脂肪整块移植到胸部。手术虽然成功,但绝大部分脂肪组织被吸收,剩下的部分形状和大小也未能令人满意。在历经了液体石蜡、象牙、牛软骨、海绵橡胶、硅  相似文献   

16.
提高颗粒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成活率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自体颗粒脂肪注射隆乳的成活率。方法:通过负压抽吸的方法抽取患者自体脂肪富有部位的脂肪颗粒,进行漂洗、沉淀处理后,将其注射移植到双乳。在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严格把关以提高成活率。结果:本组51例患者均取得较满意效果,有3例出现了局部的硬化,无一例出现脂肪坏死,液化。胸围增大4~8cm,平均6.5cm;乳房凸度增加1.5~3cm,平均2.5cm,移植脂肪成活率60%~80%。随访2~3年,外形保持良好。结论:术前严格筛查,术中减少对脂肪细胞的损伤,创造适宜的脂肪细胞生存环境,术后必要的局部红外线治疗,是提高移植脂肪成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注射聚丙烯酰胺水凝胶隆乳后硬结并发症的抽吸处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将聚丙烯酰胺水凝胶(下简称水凝胶)直接注入乳腺下是隆乳术的一种方式,早年由乌克兰医生发明,1997年底传入我国。因其操作简单.不切开,无瘢痕,技术要求不高.迅即在国内风行,使爱美女性趋之若骛。但由于对材料性状尚缺乏足够的认识,从医院到美容院开展此项注射的从业人员极为复杂.材料来源不同,因此术后并发症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18.
减肥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用自体减肥抽吸的活性脂肪细胞经纯化后分散注射于乳房各层次间隙内隆乳的效果 ,以及为提高脂肪成活率及减少吸收的措施。方法 近 6年为 12 60例采用改良的负压原吸脂减脂的纯化脂肪颗料 ,经剥离的无数隧道和间隙多层次注入乳房 ,进行近期和远期效果观察。结果 本组近期效果优良者占 5 0 %。中度者 2 0 % ,差者占 3 0 %。 12 5例远期随访效果 ,满意者达 63 % ,不满意者 3 7% ,脂肪吸收率约 3 6% ,并发症 1.2 % ,主要是脂肪液化 ,没有严重感染发生。结论 脂肪颗粒移植隆乳是一举两得的美容手术 ,吸出的脂肪细胞有活性和失活两种 ,轻创伤脂肪颗粒并采用多层次分散均匀注射 ,防止过度集中堆积是有利于争取活性细胞成活和减少吸收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9.
提高颗粒脂肪注射隆乳移植成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   总被引:32,自引:15,他引:17  
目的:探索提高颗粒脂肪注射隆乳移植成活率和减少并发症的方法。方法:以肿胀法抽吸不同部位脂肪颗粒,经过分离纯化后,加入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分多层次扇形线状注射。结果:自2003年7月以来,应用脂肪抽吸,颗粒脂肪注射移植隆乳术48例,均获得良好效果,无一例出现感染、液化、硬结等并发症。结论:控制颗粒脂肪注射量、分离纯化、应用细胞生长因子、采用多层次多点注射以增加脂肪颗粒与受区组织的接触面积,是提高手术效果,减少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自体脂肪注射隆乳并发症的分析刘立刚张卓1995年3月~9月半年间,我们先后收治在外院应用抽吸的自体脂肪注射隆乳后发生严重并发症者7例,引起了我们的密切关注,通过治疗实践总结了发生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止措施。1临床资料例1采用自体脂肪注射胸大肌下隆乳后右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