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观察分泌性中耳炎与咽鼓管咽口周围炎症性疾病的关系,探讨其病理联系,总结治疗经验。方法 2000年1月~2005年9月诊断为SOM并伴有咽口周围炎症性病变者172例(284耳),针对其相关疾病进行积极治疗,并行咽鼓管扩张注药,分析疗效与咽鼓管咽口周围炎症性疾病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本组患者中,伴有慢性鼻咽炎52例(77耳),咽隐窝粘连23例(38耳),腺样体肥大15例(28耳),腺样体萎缩不全并感染28例(48耳),鼻咽囊肿7例(11耳),鼻咽结核2例(3耳),慢性鼻炎鼻窦炎45例(79耳)。不同的咽口周围疾病对分泌性中耳炎的预后影响不同。腺样体肥大者治疗后最好,鼻咽结核者治疗后最差。结论不同类型的咽鼓管咽口周围炎症性疾病对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和发展具有不同的病理影响,临床上应当区别对待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儿童中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258例住院手术治疗的腺样体肥大的儿童,均常规进行病史采集、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查;对部分患儿进行鼻内镜检查录像,单盲评估腺样体肥大程度及其与咽鼓管咽口的关系。统计分析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在258病例中经声导抗检查证实合并分泌性中耳炎者108例(41.9%),而病史中有明确听力减退主诉者仅27例(10.5%);对合并和未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病例的相关影响因素统计分析发现,患儿性别、病程长短、腭扁桃体大小等因素对分泌性中耳炎发病无明显影响,低龄患儿、腺样体过度肥大、腺样体与咽鼓管园枕或咽口关系密切者发生分泌性中耳炎可能性大,多元回归分析证明其中影响最显著的因素是腺样体与咽鼓管园枕或咽口关系密切程度。结论有必要对所有腺样体肥大患儿常规进行听力学检查,以确认或除外分泌性中耳炎诊断。低龄患儿、腺样体过度肥大或与咽鼓管园枕及咽口关系密切是分泌性中耳炎的促发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腺样体切除加鼓室置管治疗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对36例经保守治疗反复发作的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术前施行了耳部检查、鼻咽侧位片与鼻内窥镜检查,确定腺样体肥大与分泌性中耳炎的关系,然后施行腺样体切除加鼓室置管术,手术后跟踪随访.结果术后经过6个月~3年余的随访,26例在1~6个月听力恢复正常,声阻抗检查鼓室压力在40~80之间;6例听力基本正常,只是某些频率下降了10~20dB;4例遗留轻度的气导听力下降.鼻咽侧位片显示已无肥大腺样体,部分患者鼻咽镜检查示咽鼓管咽口的压迫已经解除.结论腺样体肥大压迫或接近咽鼓管咽口是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鼻内窥镜检查是确定二者是否有关的有效方法.鼓室置管可较快地提高听力,腺样体切除则可防止中耳炎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鼻咽部内窥镜观察结果与分泌性中耳炎(secretary otitismedia,SOM)的相关性。方法对75例150耳正常儿童(对照组)和92例152耳SOM患儿(SOM组),在纤维鼻咽镜下观察咽鼓管咽口的形态及周围病变,比较两组结果。结果①对照组咽鼓管咽口形态椭圆形30耳(20.00%)、喇叭形30耳(20.00%)、三角形44耳(29.33%)、缝隙形46耳(30.67%),SOM组上述各型耳数分别为28(18.42%)、27(17.76%)、47(30.92%)、50(32.89%)耳,两组咽鼓管咽口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SOM组儿童咽鼓管咽口周围病变主要是鼻咽部炎症(74耳,48.68%),其次是腺样体肥大(46耳,30.26%)、咽鼓管扁桃体肥大(20耳,13.16%)及咽口水肿(12耳,7.89%);对照组则主要是咽口周围水肿(80耳,53.33%)、腺样体肥大(40耳,26.67%)、鼻咽部粘脓性分泌物(20耳,13.33%)以及咽鼓管扁桃体肥大(10耳,6.67%)。结论儿童SOM发病与咽鼓管咽口形态无关,而与咽鼓管周围病理变化相关。  相似文献   

5.
分泌性中耳炎行纤维鼻咽镜检查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不是单一的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重要原因之一。我科自 1 996年 6月~ 1 997年 6月对 63例 (81耳 )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应用Olympus纤维鼻咽镜进行鼻腔 -鼻咽部检查 ,为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1 临床资料分泌性中耳炎患者 63例 (81耳 ) ,男 40例 ,女2 3例。 8~ 1 7岁 2 2例 (37耳 ) ,其中鼻腔或鼻咽部脓性分泌物 8例 ,腺样体红肿 8例 ,咽鼓管咽口肿胀 3例 ,腺样体肿大伴咽鼓管咽口淋巴滤泡增生 3例 ;>1 7~ 69岁 41例 (44耳 ) ,其中鼻腔或鼻咽部脓性分泌物 1 2例 ,鼻腔息肉 8例 ,下鼻甲后端肥大 2例 ,鼻咽部充血 5例 ,鼻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原因.方法为50例、78侧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手术前后检查咽鼓管功能,术后随访检查咽鼓管咽口,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及原因.结果50例、78侧手术中,术前咽鼓管功能正常70耳,异常8耳,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56耳,异常22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组中咽鼓管咽口肿胀8耳,咽鼓管功能异常组中咽鼓管咽口黏膜肿胀16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例、10耳发生分泌性中耳炎中,9耳咽鼓管咽口肿胀,1耳咽鼓管咽口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咽鼓管咽口炎性肿胀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至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7.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 对32例(46耳)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的儿童,在全麻鼻内窥镜下行腺样体切除。结果腺样体切除顺利,术后随访3~12个月,28耳(60.9%)痊愈,听力恢复正常;听力提高,体征改变属有效者13耳(28.3%),总有效率为89.1%;术后复发3耳。同时鼻塞打鼾消失,合并鼻窦炎者获得治愈或改善,未见明显并发症。结论 鼻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并分泌性中耳炎的患儿在腺样体切除术后其分泌性中耳炎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以198例(252耳)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15例(23耳)行鼓膜置管术者不计入统计结果。对其余183例(229耳)住院行鼻内镜下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随访3~12个月,比较不同性别、病程、腺样体肥大程度、咽鼓管功能及是否伴慢性鼻-鼻窦炎患儿的疗效。结果183例(229耳)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行腺样体切除术后分泌性中耳炎治愈143例(157耳),好转20例(39耳),无效20例(33耳)。病程长、腺样体Ⅲ度肥大、咽鼓管功能未恢复、伴慢性鼻-鼻窦炎的患儿分别较病程短、腺样体Ⅰ、Ⅱ度大、咽鼓管功能恢复及不伴慢性鼻-鼻窦炎患儿疗效差(P<0.05)。结论病程较长、腺样体Ⅲ度肥大、咽鼓管功能障碍、伴慢性鼻-鼻窦炎可能影响腺样体肥大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在腺样体切除术后其分泌性中耳炎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状态和原因及对治疗的意义.方法动态观察分泌性中耳炎51耳的咽鼓管功能.用鼻内窥镜检查咽鼓管咽口,根据咽鼓管功能状态行咽鼓管吹张术或扩张术以及局部用药治疗.结果51耳中咽鼓管功能异常36耳,正常15耳.正常组中咽鼓管咽口充血狭窄或肿胀裂缝状8耳,异常组咽鼓管咽口充血狭窄或肿胀裂缝状32耳,两者差别有显著性(P<0.05),咽鼓管功能异常与咽鼓管咽口病变有关;咽鼓管吹张术或扩张术和局部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结论咽鼓管咽口病变影响咽鼓管的功能,咽鼓管功能检查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腺样体肥大所致分泌性中耳炎手术切除后复发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8例、35耳腺样体肥大所致分泌性中耳炎手术切除后复发的患者行常规声阻抗、纯音测听及鼻咽镜检查.在鼻内窥镜下切除增生组织,咽鼓管置管,并结合药物治疗.结果复发18例、35耳中10例腺样体有不同程度的增生,6例咽鼓管扁桃体增生,2例咽鼓管咽口形成瘢痕.经治疗,16例、32耳治愈,1例、2耳好转,有效率97.1%.结论传统腺样体手术由于不能在直视下进行,故手术切除增生组织的范围、深度不能确切保证,是术后复发的主要原因,周围淋巴组织代偿性增生也是重要因素.内镜下直视手术及咽鼓管置管,操作简便,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下电动钻切除腺样体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分泌性中耳炎与咽鼓管功能有关,腺样体肥大导致咽鼓管咽口机械性阻塞,引起咽鼓管功能障碍。我科1998年2月-2004年2月在鼻内镜下使用电动钻切除肥大腺样体治疗小儿分泌性中耳炎70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围形态学改变与分泌性中耳炎(SOM)的相关性。方法:72例(144耳)正常人为对照组,89例(151耳)SOM患者为SOM组。用纤维鼻咽镜观察对照组和SOM组咽鼓管咽口的形态及SOM组咽鼓管咽口周围形态改变。结果:①对照组和SOM组成人咽鼓管咽口形态中三角形及缝隙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②对照组和SOM组儿童咽鼓管咽口形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成人SOM咽鼓管咽口周围形态改变与儿童不同。结论:①成人咽鼓管咽口形态改变在SOM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相关性,为探索成人SOM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②在SOM组儿童中发现所有患儿咽鼓管咽口周围主要是鼻咽部炎症,次之是腺样体肥大和咽鼓管扁桃体肥大。③本研究采用纤维鼻咽镜直接观察咽鼓管咽口及鼻咽侧壁,对于明确SOM的病因和选择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儿童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情况及腺样体切除术后分泌性中耳炎的转归。方法1382例腺样体肥大的儿童行腺样体切除手术前后经鼻咽侧位片、声导抗检测及电测听检查,统计分析伴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率及其与腺样体肥大的关系。结果1382例中腺样体肥大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92耳,腺样体切除术后3个月复查,合并分泌性中耳炎患儿中治愈528耳(59.19%),好转298耳(33.41%),总有效率达92.60%。结论腺样体过度肥大是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一大诱因,鼻内镜下切除肥大腺样体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明确,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分泌性中耳炎及慢性鼻-鼻窦炎患儿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围形态的改变并检测其功能,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将150例患儿分为分泌性中耳炎组(50例)、慢性鼻-鼻窦炎组(50例)及对照组(50例,无分泌性中耳炎及慢性鼻-鼻窦炎的声嘶患儿),在电子鼻咽喉镜直视下观察各组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围形态的改变,用声导纳仪检测各组患儿的咽鼓管功能状态,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分泌性中耳炎组咽鼓管咽口的形态学改变高达94%,慢性鼻-鼻窦炎组则为80%,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②分泌性中耳炎组70%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慢性鼻-鼻窦炎组26%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与对照组(2%)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分泌性中耳炎及慢性鼻-鼻窦炎患儿存在咽鼓管功能障碍、咽鼓管咽口及其周围形态的改变;咽鼓管功能障碍在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中占主导作用,与慢性鼻-鼻窦炎比较,咽鼓管功能障碍较咽鼓管咽口的形态改变更有差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腺样体消融术同期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于治疗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短期临床效果。方法收集我科2017年1月-2018年2月间诊断为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年龄在7-12岁之间患者30例55耳,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研究组(16例28耳)和对照组(14例27耳)。研究组手术方式为:腺样体消融术+鼓膜切开置管术+咽鼓管球囊扩张术,对照组为:腺样体消融术+鼓膜切开置管术。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术后听力结果。根据鼻内窥镜下示咽鼓管咽口无明显扩张,气骨导差≤10dBHL,或气骨导差缩小>15dBHL,患者自觉症状明显改善为有效。结果研究组有效率100%、对照组有效率62.9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2=12.675,P<0.01)。结论腺样体消融术同期行咽鼓管球囊扩张术更为有效的改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儿的近期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在美国,由于鼓室插管术的广泛应用,对儿童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腺样体(咽扁桃体)切除术已日渐少用。通过实验,肯定了该手术对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作用。腺样体由于感染而增大或缩小,其中含有大量细菌,当吞咽、擤鼻、吸鼻时,病原菌可经咽鼓管进入中耳,这种咽鼓管反流现象是导致咽鼓管感染、阻塞及分泌性中耳炎的原因。对10例分泌性中  相似文献   

17.
作者们观察分泌性中耳炎50例,其中小儿(3~12岁)26例,成人(13~59岁)18例,老年(60岁以上)6例。均经病史、鼓膜外观及鼓室压图确诊。观察方法系经鼻腔插入内窥镜观察咽鼓管咽口并照像。小儿用外径1.7mm的斜视型针状镜,前方斜视16度,视野角75度。成人及老年用外径4.5mm的纤维内窥镜。结果:小儿26例中有88%咽鼓管咽口发现狭窄,均系肥大的腺样体越过咽隐窝挤压咽鼓管隆凸而间接导致咽鼓管咽口狭窄。26例中只有2例咽鼓管咽口后唇可见淋巴组织增生,但此2例咽鼓管咽口闭塞的主要原因仍为腺样体肥大。咽鼓管导管通气法,31耳中21耳(68%)示通气度良  相似文献   

18.
腺样体肥大对中耳传音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腺样体肥大多见于儿童,如未及时治疗,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出现传导性耳聋及耳鸣症状[1]。本研究通过对腺样体肥大的患者及正常人进行耳科常规检查、纯音测听和声阻抗测试,比较全面地了解腺样体肥大对中耳传音功能的影响。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1.1腺样体肥大组:从1995年5月~1999年10月经临床、纤维鼻咽镜或间接鼻咽镜检查确诊为腺样体肥大,且排除咽鼓管咽口淋巴组织增生的病人中选择身体健康、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无耳部畸形、能配合检查的患者35例(70耳),其中男26例,女9例,年龄5~11岁。既往…  相似文献   

19.
腺样体残体伴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综合疗法对腺样体残体伴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2004~2007年20例伴腺样体残体的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29耳)行内窥镜下腺样体切除术,并行咽鼓管吹张和全身药物等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 26耳(17例,89.7%)治愈,1耳(1例,3.4%)好转, 2耳(2例,6.9%)治疗无效,总有效率93.1%。结论 本综合疗法可有效治疗腺样体残体伴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20.
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对咽鼓管周围组织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在处理咽鼓管咽口周围结构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6例腺样体肥大伴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着重探讨对咽鼓管扁桃体和咽鼓管圆枕后方肥大淋巴组织的处理方法。结果鼻内镜下腺样体吸切术术后治愈率和好转率较常规腺样体刮除术高(P<0.05)。结论鼻内镜直视下用弯头外侧开口吸切头经口腔入路切除腺样体对于清除咽鼓管周围淋巴组织具有明显优势,对于改善咽鼓管通气功能甚为重要,而且降低了咽鼓管咽口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