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为探讨鼻炎鼻窦炎的治疗方法 ,笔者选择 4 0例鼻炎鼻窦炎病人 ,经内窥镜鼻窦手术 ,术后观察下鼻甲变化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资料选择 4 0例双侧筛上颌窦炎鼻炎病人 ,年龄在 1 8~ 5 0岁之间 ,平均年龄 38岁。男 2 2例 ,女 1 8例。病程 3~ 1 0年。病例选择标准均有鼻塞 ,流脓涕症状 ;下鼻甲肿大与鼻底和中隔相贴 ,药物收缩良好 ;有鼻息肉者息肉未超过中鼻道 ;经CT确定筛上颌窦炎症。1 2 治疗方法全部病人均在局麻强化下行筛窦开放、上颌窦自然口扩大术 ,尽可能开放所有筛房。下鼻甲不予处理。鼻腔填塞物 4 8h取出 ,后每日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鼻息肉的方法和护理效果.方法 总结2000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14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病方式、来源、临床表现、与鼻窦炎关系以及鼻窦内窥镜手术技巧及护理措施.结果 1450例患者中611例发病源于鼻窦囊肿、鼻息肉260例,上颌窦264例,后筛窦10例,305例分别源于中鼻甲、嗅沟和鼻中隔.全部病例均行鼻窦内窥镜手术切除后鼻孔息肉及相应鼻窦开放,术后无复发.结论 术前做鼻窦CT检查,诊断后鼻窦炎或鼻息肉应分为窦内型、鼻窦阻塞型和单纯型三种临床手术类型,遵循以临床类型为依据的手术原则.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后,手术微创,彻底清除病灶及息肉蒂基部,防止复发.临床护理是患者顺利康复的重要环节,术前、术后护理措施及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 近年来,随着鼻显微手术的发展,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为鼻窦炎及鼻息肉治疗提供了一个有效手段。笔者自1997年1月至1998年3月,采用鼻窦内窥镜行功能性鼻窦手术43例,术后对42例进行了随访,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43例(72侧)中,男19例,女24例;年龄13~65岁。双侧29例,单侧14例。上颌窦炎11例,上颌窦炎伴鼻息肉8例,筛窦炎伴鼻息肉14铡,上颌窦囊肿8例,中鼻甲息肉样变2例。 1.2 手术方法:术前常规副鼻窦冠状位CT检查确定诊断,了解钩突有无变异及其与上颌窦口的关系,对窦腔病变范围及筛窦发育情况有初步认识,再根据术中鼻窦内窥镜下探查情况,采取不同术式。 1.2.1 功能性筛窦手术:用直径4mm,30度及70度视角镜,各种角度的咬钳,在内窥镜下先切除钩突,扩大中鼻道,咬除筛泡,再向后上咬除前筛窦窦壁炎症及息肉;继而开放后筛窦,切除炎性病变的筛窦及息肉。 1.2.2 上颌窦内窥镜手术:在内窥镜下先切除钩突,对中鼻甲息肉样变病例,切除中鼻甲外侧面息肉样  相似文献   

4.
吴建  陆书昌 《上海医学》1997,20(1):17-18
为了评价鼻内窥镜鼻窦手术的疗效,对156例鼻窦炎,鼻息肉患者行为窥镜鼻窦手术,其中男103例,女53例,年龄15 ̄65岁,计功能性鼻内窦镜手术65例,全筛窦开放术39例,全蝶筛窦开放术45例,上颌窦囊肿摘除术7例,术后随访3 ̄12月,观察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5.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7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 1999年开展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窦炎 ,取得初步经验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应用美国Stryker公司生产的鼻内窥镜对 72例 (10 6例 )鼻息肉和鼻窦炎病人行内窥镜鼻窦手术。其中男 39例 ,女 33例 ,年龄 16~ 75岁 ,平均 38岁。筛窦 (含窦口鼻道复合体 )息肉 2 6例 (4 7侧 ) ,筛窦合并上颌窦息肉 2 1例(2 6侧 ) ,筛窦炎 6例 (9侧 ) ,上颌窦炎 19例 (2 4侧 )。术前鼻塞者占 83 6 % ,多涕者占 79 2 % ,头痛占 70 9%。采用Messerklinger技术 ,行钩突切除、筛窦及窦口鼻道复合体息肉切除术 47例 (侧 ) ,筛窦切除术 2…  相似文献   

6.
我科于1996年3月~1998年5月 ,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FESS)46例 ,术后随访6~12个月 ,取得了明显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46例中 ,男31例 ,女孩子15例 ,年龄15~53岁 ,其中慢性复发性鼻窦炎19例 ,鼻息肉伴鼻窦炎27例。全部患者术前常规鼻内窥镜检查和行鼻窦CT扫描。1.2手术方式本组所有病例均为表局麻 ,采用Messerk -linger术式[1]。结合CT检查结果 ,按步骤进行钩突切除及筛窦、额窦、上颌窦开放术。术中见鼻息肉主要来源于筛泡、钩突以及中鼻甲呈息…  相似文献   

7.
王斌 《中原医刊》2003,30(19):41-41
近年来 ,随着鼻显微手术的发展 ,内窥镜鼻窦手术已在我国许多医院广泛推行 ,手术的优越性已得到肯定。为扩大鼻内窥镜治疗上颌窦病变的范围 ,我院应用鼻内窥镜双径路手术方法 ,治愈了依传统需行上颌窦根治术的病例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5 0例病人中 ,男 3 1例 ,女 19例 ,年龄 18~ 62岁。慢性筛窦炎、上颌窦炎伴鼻息肉 2 3例 ,全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者 10例 ,其中 18例有手术史。术前均经临床及鼻窦CT诊断并经鼻窦镜检查证实 ,上颌窦粘膜病变广泛 ,有的呈重度息肉样变。霉菌性鼻窦炎 4例 ,病变累及上颌窦及…  相似文献   

8.
我科1995年5月~1997年11月对慢性鼻窦炎伴鼻息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35例。取得初步体会,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35例中男24例,女11例;年龄12~70岁。慢性筛窦、上颌窦炎伴鼻息肉23例,全鼻窦炎伴多发性鼻息肉12例(其中30例为双侧,伴上颌窦囊肿4例,有手术史8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慢性鼻窦炎鼻内窥镜手术术中切除范围与术后恢复的关系。方法 124例病例分2组,一组用内窥镜手术切除钩突筛泡,开放前后组筛窦,不处理上颌窦自然开口和中鼻甲。另一组除上组的手术范围外,扩大上颌窦的自然开口,切除部分肥大的中鼻甲。术后处理相同。结果 通过术后鼻窦炎转归的效果比较,认为尽管手术范围不同,但是其疗效无明显差别。结论 手术范围不同,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0.
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海燕  赵绍军 《黑龙江医学》2005,29(11):829-830
目的应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慢性鼻窦炎并观察其疗效。方法采用:①窦口鼻道复合体手术;②全筛和/或蝶窦手术;③部分辅以上颌窦根治术。结果本组病例治愈45例(78.9%),好转9例(15.8%),总有效率94.7%。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是治疗鼻息肉、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李杜若  高春生 《广东医学》2004,25(10):1198-1199
目的 分析经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 ,并探讨常见影响手术疗效的原因。方法 采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82例 ,其中能完整随访病例为 73例 (12 1侧 ) ,术后系统用药及换药。结果 随访 6~ 12个月 ,其中治愈 4 9例 (6 7 1% ) ,好转 13例 (17 8% ) ,无效 11例 (15 1% )。无效病例的主要原因为上颌窦口阻塞 (5例 )、筛窦术腔闭塞 (1例 )、中鼻甲与鼻腔外侧壁粘连 (2例 )、术腔反复生长囊泡、黏膜水肿、多分泌物 (2例 )。结论 经鼻内窥镜鼻窦开放术是目前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较好方法 ,尽可能切除不可逆性病灶组织 ,避免损伤正常黏膜 ,术后系统用药和定期规范换药 ,是提高疾病治愈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过去治疗鼻窦炎、鼻息肉多采用前鼻镜下鼻息肉摘除、筛窦开放或上颌窦根治术,效果不甚理想。近年来国内开展了鼻内窥镜手术,使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治疗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1]。我科1996年4月至1998年4月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48例(78侧),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窦内窥镜的手术技巧。方法:对965例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965例中男性627例、女性338例;年龄8岁~69岁;随访1a~5a。结果:采用全组鼻窦开放术、筛上颌窦开放术、筛蝶窦开放术、筛额窦开放术、筛窦开放术、单纯蝶窦开放术。临床治愈率为831%,总有效率为939%。结论:将鼻腔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综合治疗,是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林进杏  陈济魁 《广东医学》1998,19(12):971-971
内窥镜鼻窦手术国内近年来发展很快,已逐步取代传统的上颌窦根治术和鼻内筛窦手术。为提高手术效果和总结经验教训,现将我院1995-1997年12月新开展内窥镜鼻窦手术18例疗效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0例,女8例,年龄19-69岁。临床上诊断为慢性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18例,其中中鼻道息肉8例,筛窦息肉4例,复发性鼻息肉伴化脓性双上颌窦炎6例。全部患者术前常规行界窦CT扫描和鼻内窥镜检查。1.2手术方法:采用国产内窥镜(杭州桐庐尖端医疗器械总厂产)以直径5mm,0度视镜为主,30、70度镜为辅。本组病例全部采用表麻…  相似文献   

15.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60例分析   总被引:10,自引:5,他引:5  
慢性鼻窦炎是鼻科常见病。以前多采用保守治疗和上颌窦根治术、鼻内开筛等传统术式。随着鼻内窥镜手术的广泛应用 ,给慢性鼻窦炎的手术带来突破性进展。我科自 2 0 0 1~ 2 0 0 2年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 60例 ,取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1 临床资料  60  相似文献   

16.
初亭 《中国厂矿医学》2000,13(3):205-206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是耳鼻咽喉科中常见的疾病之一,随着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FESS)的开展,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我科于1998年3月以来采用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43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 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21~62岁。病程1年~20年不等。都有不同程度鼻塞、头痛及嗅觉下降等症状。其中单纯性鼻窦炎9例,合并鼻息肉34例。有8例经过一次或一次以上传统鼻息肉摘除术后又复发。全部病例术前均行鼻腔CT扫描,其中上颌窦炎5例,上颌窦、筛窦炎33例,筛窦炎4例,全鼻窦炎1例。术前常规行鼻腔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真菌性鼻窦炎病因、诊断注意点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 30例患者均作鼻窦CT扫描 ,行上颌窦根治术 ,8例同时行筛窦开放术 ,9例同期行鼻中隔纠正术 ,部分术后用抗真菌药物冲洗上颌窦。标本送病理检查。结果 :鼻窦CT扫描诊断率明显高于鼻窦X线平片 ,病理见真菌菌丝。随访 6个月~ 10年无复发。结论 :鼻窦不畅为真菌性鼻窦炎的主要病因 ,诊断中应与慢性上颌窦炎、上颌窦恶性肿瘤区别 ,CT为重要诊断手段。治疗以手术为主。  相似文献   

18.
上颌窦引流支架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上颌窦引流支架在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的治疗作用。方法在经鼻内窥镜鼻窦手术后2~4周,平均3.5周,将上颌窦引流支架放置到上颌窦开口处,定期随访2周、4周、2个月、4个月、6个月,观察临床症状及筛窦腔和上颌窦口开放情况,本组治疗22例(26侧);另随机选择对照组24例(30侧),术后按常规定期随访换药,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6个月后,治疗组所有病例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鼻腔清洁,上颌窦口及筛窦腔开放良好,临床好转率100%。对照组鼻塞、流脓涕9侧,同时伴鼻息肉复发3侧,筛窦腔粘连闭锁4侧,上颌窦口狭窄<3mm4侧,闭锁1侧,有2例因再发头痛需行二次手术,临床好转率(21/30)70%。两组疗效相比,经χ2检验P<0.0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鼻窦内窥镜鼻窦手术后安装上颌窦引流支架的治疗作用为①预防上颌窦开口及筛窦腔粘连和再闭锁;②保证筛窦腔和上颌窦开口手术区完好的上皮化;③术后延缓全愈病例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9.
鼻窦内窥镜治疗慢性鼻窦炎316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鼻窦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取得很好的疗效 ,而鼻窦内窥镜术后及时处理手术成功关系密切。我科 1 999年 3月~ 2 0 0 1年 6月接受鼻窦内窥镜术 31 6例术后随访 2 5 4例 ,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31 6例中 ,男 1 86例 ,女 1 30例 ,年龄 1 0~ 70岁 ,平均 34.5岁。双侧鼻窦炎 2 2 8例 ,单侧鼻窦炎 88例 ,伴有鼻息肉 1 37例。均有鼻塞流涕 ,部分有头痛、头昏、嗅觉减退等症状 ,鼻腔内可见中鼻道引流不畅 ,中鼻道有脓涕和 (或 )息肉样新生物。按照中华耳鼻咽喉科学会慢性鼻窦炎鼻息肉分型分期标准 [1…  相似文献   

20.
郑岩  康守会 《安徽医学》1998,19(6):72-73
<正>近一年来,我们开展鼻窦内窥镜手术75例,用于治疗慢性和复发性鼻窦炎、鼻息肉、上颌窦囊肿、筛及上颌窦血管瘤、鼻腔腺癌等,收到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75例,男42例,女33例;年龄11~68岁;病程长者15年,短者1年。全部病例CT扫描,筛窦、上颌窦炎61例,其中伴额窦炎9例,伴鼻息肉26例,包括窦口鼻道复合体息肉,伴鼻中隔偏曲2例,伴中隔结节2例;全组鼻窦炎8例;单纯筛窦炎2例;上颌窦囊肿2例;单侧筛窦上颌窦血管瘤1例;单侧鼻腔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