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院37年来,发现首例胃粘膜下恒径小动脉溃破大出血,经胃镜检查确诊,手术治疗后病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1 病例资料薛某,男性,20岁。患者于入院前1天踢足球后洗冷水澡,次日晨起感乏力,纳差,上腹部不适,解柏油便2次,量约300g,呕鲜血2次,量约600ml,于1991年5月17日急诊  相似文献   

2.
胃粘膜下恒径小动脉破裂出血(Dieulafoy病)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罕见病之一,之所以罕见,主要是对该病的命名和诊断无统一标准,临床医生缺乏足够的认识。我院1998—01/2003—12共收治5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胃粘膜下恒径小动脉破裂出血(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植三 《中级医刊》1995,30(5):11-12
  相似文献   

4.
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Dieulafoy’sdisease)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罕见但又最易致死的病因之一,由于医务工作者对该病的认识不足,以致常常误诊和漏诊。其特点是出血部位隐匿,出血量大且易反复发生,病死率高。三命名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的命名很多,Garland(1884年)报道2例“胃粘膜下粟粒样动脉瘤”,Ineulafoy(1898年)称其为“胃浅小溃疡”。以后许多作者相继命名为曲张动脉瘤、粘膜下动脉畸形、胃动.静脉畸形、胃动脉硬化、胃粘膜下动脉硬化、胃粘膜下微小动脉瘤、Garland-Ineulsfoy溃疡、胃粘膜下小动脉管径持续不变等…  相似文献   

5.
我院成功治疗1例胃粘膜干恒径动脉破裂出血(Dieulafoy病)的病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胃恒径动脉破溃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二例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陈图兴关键词出血,胃肠,胃恒径动脉中图法分类号R573.2既往认为胃恒径动脉破溃所致上消化道大出血临床甚为少见。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作者认为,本病与其说是少见,毋宁说是未被认识。我科近两年来收治2例...  相似文献   

7.
胃粘膜下恒径动脉出血的诊治邵志强刘鲁景马新峰(平邑县人民医院,273300)关键词胃粘膜;恒径动脉出血;诊断;手术治疗胃粘膜下恒径动脉溃破致上消化道大出血者临床上少见,诊断困难,手术方法不一。我院1977~1996年共发现9例,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现...  相似文献   

8.
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附四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的临床诊治水平。方法:手术治疗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出血4例,结合文献,探讨其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结果: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系先天性发育异常,其破裂出血急速且最大,病灶隐匿,往往表现为胃粘膜浅表溃疡或糜烂小动脉喷血。  相似文献   

9.
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破裂 (又称Dieulafoy病 )是引起上消化道出血的少见原因 ,现将我院 1993— 2 0 0 0年收治的 12例分析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12例 ,男 7例 ,女 5例 ,男∶女为 1.4∶1。年龄 4 8~ 76岁 ,平均 6 7岁。其中 5例有高血压、冠心病史 ,3例有不规律上腹不适 3~ 5年。 12例均表现不明原因的突发性和间歇性大量呕血和黑便 ,其中 1例间断黑便 2年共 4次。7例收缩压降至 90mmHg以下 ,11例给予输血治疗 ,出血总量 5 0 0~ 15 0 0ml。1.2 诊断与治疗 全组均行急诊胃镜检查。其中 6例胃腔内大量血液存留 ,视野不…  相似文献   

10.
张衍祥 《河北医学》1997,3(2):80-81
胃粘膜下恒径动脉瘤破裂致上消化道大出血.在临床上较少见.我院近年遇到2例.经手术治愈,病理学证实诊断.现报告如下。例1.男性.23岁。无明显诱因突然呕血.黑便12h,于1994年11月17日收住内科,经治疗sd仍反复呕血,急诊胃镜检查发现胃体小弯侧有一绿豆大小粘膜隆起,并见活动性出血。继续在内科治疗用仍出血不止,先后输血5600ml,病危转外科手术,术中胃腔外探查无异常发现,纵形切开胃体前壁.清除胃腔内大量积血.见货门下scm/J‘弯侧有一1·scm紫色凸起,并呈搏动性出血,其周围粘膜无溃疡。即行出血都位梭形胃壁切除。术后恢…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隐匿性上消化道出血所致心绞痛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既往冠心病史,以心绞痛发作来急诊,并经常规粪潜血试验、血红蛋白含量测定及72小时内胃镜确诊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78例,分析有关临床状况。结果(1)年龄大于60岁、有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史、既往消化道溃疡史及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分别有84.6%、90.9%、74.4%、89.1%;(2)出血的原因为胃粘膜病变(58.9%),胃溃疡(23.1%),十二指肠溃疡(6.5%),复合性溃疡(10.3%),其他原因(1.2%)。结论部分心绞痛的患者可因隐匿性上消化道出血诱发,后者多与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类抗炎药、消化道溃疡病史及年龄有关;早期诊断可避免出血加重。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因Dieulafoy病所致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要点及治疗。[方法]收集本院自1998年1月-2006年12月发现的肝硬化合并Dieulafoy病患者16例,分析其诊治特点。[结果]16例患者最初均诊断为肝硬化所致的食道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门脉高压性胃粘膜病变出血、溃疡病出血,但由于治疗效果不好,反复经内镜、血管造影检查,最终确诊为Dieulafoy病,后经内镜下止血或血管介入栓塞治疗好转。[结论]由于Dieulafoy病的诊断困难,当合并肝硬化时更容易误诊或漏诊,故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可提高其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胃Dieulafoy病的内镜及临床诊治特点。方法搜集1998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1012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对确诊的20例胃Dieulafoy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Dieulafoy病好发于男性,男:女为3.5:1,平均年龄41.3岁;本病以反复发作性上消化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出血前无明显腹部不适或疼痛;内镜检查及治疗为本病主要诊疗手段;镜下表现特点为:片状黏膜糜烂,中央有血管断端显露(3/11),胃底见喷射样出血点(3/11),胃体上部前壁见点状血痂(2/11),胃体上部后壁见红疹样隆起(2/11),胃体上部前壁有浅小溃疡(1/11)。内镜治疗以内镜下电凝止血为主(7/11),病变部位局部楔形切除在基层医院也应受到重视。结论消化科医师尤其是内镜医师应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对患者进行细致、反复的内镜检查以及及时有效的镜下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急诊内镜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和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住院并接受急诊内镜治疗的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210例的临床资料,记录内镜下诊断、病变部位、范围及出血征象等。内镜止血治疗方法包括药物喷洒止血、注射止血、氩离子凝固止血、钛夹止血及联合止血。结果210例患者中即时止血成功203例(96.7%);48 h内再出血14例,再次急诊内镜下止血成功10例(71%)。共11例治疗无效,转外科手术治疗或介入血管栓塞,急诊内镜治疗总有效率为94.8%(199/210)。结论急诊内镜在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治疗中起效迅速、疗效确切,是首选急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腹部外伤中胃肠道裂伤的临床特点,提高急诊救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286例腹部外伤后出现胃肠道裂伤的病例临床资料.结果 自外伤至就诊时间为15min~2d,286例患者最后都经剖腹手术证实,治愈273例,好转3例,死亡10例.结论 腹部外伤中胃肠道裂伤的患者,腹腔穿刺诊断、腹部立位X光片是快捷有效的诊断方法.行剖腹手术是最根本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7.
Dieulafoy病的诊断及治疗(附1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ieulafoy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提高人们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对本院10年来收治的12例Dieulafoy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主要临床表现为呕血、便血和休克;急诊胃镜检查11例,确诊10例(占91%),l例血管造影确诊。误为肠出血,行急诊肠镜检查l例(后为胃镜确诊)。其中3例手术后病理证实;位于胃体近端至贪门部有7例(占58%),球部4例(33%),胃角1例(8.3%,)。镜下表现为病变中心小动脉喷血或血管断端渗血;7例患者胃镜下治疗。2例病灶位于胃底,内镜止血困难,行病灶局部楔形切除术。l例行血管结扎术。l例包括病灶在内的胃大部分切除术。l例动脉造影后行血管栓塞术。所有患者均治愈出院。结论:急诊目镜检查是确诊本病的首选方法,胃镜怀疑本病时可行血管造影检查等。胃镜下治疗是本病的首选治疗方式,病灶位于胃底者可转手术治疗。病灶局部楔形切除宜作为首选的手术方式。血管造影确诊后动脉栓塞术亦不失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国内312例Dieulafoy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为探讨Dieulafoy病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无选择地收集国内近12年公开报道的301例及含本例确诊的1l例,共312例Dieulafoy病加以综合分析。结果:全组312例中男:女=7:1,中位年龄50.3岁。诱因以饮酒、药物及刺激性食物多见,临床常见呕血、黑便、失血性休克、腹痛及腹胀。首次内镜检查确诊率为53%,部分经2—4次确诊其余病例均经手术证实,病变部位以胃部(269/312)多见,绝大部分位于食管与胃连接部以下6cm范围(218/269),死亡原因多为失血性休克及伴发疾病。结论:Dieulafoy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对于中年男性无明显先兆的突发消化道出血又无相关病史,应高度怀疑本病。并尽可能及早进行内镜检查及治疗。  相似文献   

19.
非甾体类消炎药相关性下消化道出血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相关性下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NSAIDs相关性下消化道出血2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NSAIDs相关性下消化道出血年龄较大,多有心脑血管病史,出血前临床症状不明显,出血量较大,使用生长抑素治疗效果较好;结肠镜检查多为小肠、结肠节段性浅溃疡,黏膜红斑、糜烂等表现.结论 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易发NSAIDs相关性下消化道出血,且出血量较大,使用生长抑素治疗效果较好.及早进行结肠镜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以下简称脑出血)伴消化道出血的病情、发病机制和预后。方法收集我院2000年元月至2004年12月收住院的脑出血患者。结果在182例脑出血患者中伴有消化道出血者36例(19.8%),死亡24例。其中基底节区出血24例,死亡16例;脑于出血4例,死亡3例;脑室出血3例,死亡2例,混合性出血4例,死亡3例。出血量大于30ml者死亡21例。结论急性脑出血伴消化道出血预后差、病死率高,与出血部位和出血量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