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应用彩色室壁运动动分析技术(CK)评价不同二尖瓣替换术方法对左室室壁节段性收缩、舒张运动的影响。方法 根据二尖瓣及其瓣下结构的病理改变将30例患者分为3组:A组12例,为传统的二尖瓣替换术(MVR)完全切除瓣叶及其腱索;B组10例,为完全切除前叶及其腱索仅保留后叶及其腱索的MVR;C组8例,为切除部分前叶但保留前叶腱索和后叶及其腱索的MVR。采用HR Sonos2500多功能心脏超声诊断仪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超声评价二尖瓣置换术(MVR)切除或保留瓣下结构对术后左心室几何形态的影响。方法:将30例患者分为3组,A组为传统MVR,即完全切除瓣叶及其腱索12例,B组为完全切除前叶及其腱索,仅保留后叶及其腱索10例,C组为切除部分前叶但保留前叶腱索和后叶及其腱索8例,应用HP SONOS2500在术前、术后10天和术后三个月分别测量LAD、左室EDD、ESD、FS、EDL和ESL。结果:术前三组间LA  相似文献   

3.
目的 检验声学定量- 硝酸异山梨醇酯试验( AQISDN) 能否在术前预测择期经皮冠脉腔内成形术(PTCA) 后心功能。方法 随机对择期PTCA 30 例患者在介入前应用声学定量技术( AQ) 测定经口吸入硝酸异山梨醇酯(ISDN)2 .5 m g 之前及吸入后5 min 的左心功能参数的改变。并与介入后AQ 左心功能测值相对照。结果 介入前吸入ISDN 后5 min 峰值射血率(PER) 的改变与介入后PER 的改变相关,相关系数r = 0 .72(P = 0 .001) ;也与介入后峰值充盈率(PFR) 的改变相关,相关系数r = 0 .56( P = 0 .001) 。回归分析介入后PFR值,能由介入前AQISDN 的PER、PFR 值代入公式推算:PFR = PFR1 - 0 .08 + 0 .90 ×( PER2 - PER1) 。其中PFR 为介入后预测值,PER1 、PFR1 为静息时测值,PER2 为吸入ISDN 后5 min 时的测值( 单位:EDV/S,Sig =0 .0014) 。把AQISDN 吸入后5 min 的PER 大于等于吸入前和小于吸入前作为预测介入后心功能改善和恶化的标准,预测结果与实测值对比,本标准对介入后EF、PFR、PER 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原人室性早搏对心脏排血和充盈的血液动力学变化的影响。方法:对35例室性早搏患者用脉冲多普勒心动图分别记录二尖瓣口及主动脉瓣口的血流频谱,同时用Ⅱ导联心电图在超声视屏上同步显示,分别测量室性早搏前正常心动周期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的流速积分(NMVI和NAVI),室性早搏时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的流速积分(EMVI和EAVI),及代偿心搏(室性早搏后)二尖瓣口和主动脉瓣口的流速积分(PMVI和PAVI),室性早搏提前指数为T-R'/R-R。结果:EMVI和EAVI明显低于NMVI和NAVI,PMVI和PAVI显著高于NMVI和NAVI,但仅代偿47%和44%。室性早搏提前指数T-R'/R-R与室性早搏排血比值(EAVI/NAVI)及室性早搏充盈比值(EMVI/NMVI)呈良好相关。结论:室性早搏时心搏量和充盈量明显下降,室性早搏后的心搏量和充盈量增高,但代偿不足,高原人室早时心搏量和充盈的减少较平原人室早时为少,而室早后的代偿能力却较强。过早的、过频的室早临床应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5.
SPECT平衡法心室造影与声学定量测定左心功能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平衡法心室造影和声学定量技术(AQ)测量40名成年人左心射血分数(EF)和峰值射血率(PER)、峰值充盈率(PFR)、峰值充盈时间(TPFR)。发现病例组因心脏扩大,二种方法的EF测值比较相关。左室径>50mm的18例冠心病患者相关系数r=0.78(P=0.001)。而正常心脏组相关性较差。AQ法PFR测值较SPECT法的大,但病例组与正常组PFR测值差异有显著性。进一步研究可能对临床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金抗  李茵 《急诊医学》1999,8(5):306-306
目的:应用门电路核素心室显像及小剂量多巴酚丁胺(DOB)负荷试验,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再灌注后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评价。方法;指标脂用高峰我盈率(PFR)、平均充盈率(MFR)、1/3充盈率(1/3FR),1/3充盈分数(1/3FF)。结果:DOB负荷前后,AMI组PFR、MFR、1/3F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及P〈0.05)。AMI组DOB负荷后上述指标均有一定程度的改善(P〈0.  相似文献   

7.
声学定量技术对正常儿童心功能测定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用声学定量技术(AQ)对正常儿童的左、右室收缩、舒张功能进行研究。方法 用AQ测定86名健康儿童左、右室心功能参数:舒张末期容积(EDV)、收缩末期容积(ESV)、射血分数(EF)、峰值充盈率(PFR)、峰值射血率(PER)和峰值充盈时间(TPFR)。结果 ①左、右的EDV和ESV的正常值范围为一变量、随年龄增长而增长;②不同年龄对左、右室收缩功能指标(EF、PER)无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核素心血池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右心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稳定期右心功能的改变。方法:采用多门电路血池平衡法核素心血管造影技术对不同损伤程度的COPD患者右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高峰射血率(PER),收缩期前1/3射血分数(1/3EF),1/3射血率(1/3ER),舒张末期到收缩天期的时间(TES),高峰充盈率(PEF),前1/3充盈分数(1/3FF),前1/3充盈率  相似文献   

9.
用脉冲多普勒超声技术对18例慢性二尖瓣返流(CMR)患者和21例正常人进行二尖瓣舒张期血流频谱定量研究。结果表明,CMR出现的假性正常的二尖瓣血流频谱,掩盖了左室舒张功能减退,实际为左室松驰功能障碍及顺应性降低所致。CMR组的E波压差(E-PG)、A波压差(A-PG)、等容舒张时间(IVRT)、E波减速时间(E-DT)及左室充盈时间.(LVF)等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是CMR情况下反映左室舒张功能减退的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应用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SPECT)平衡法心室造影和声学定量(AQ)技术对72名成年人进行右心功能检测。检测指标:右室射血分数(EF)或面积变化分数(FAC)、峰值充盈率(PFR)、峰值排空率(PER)、峰值充盈时间(TPFR)。结果:两种技术测得的相应参数值之间相关系数较低,且差异有显著性。提示用AQ法检测右心功能的准确性欠佳。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左室质量指数异常与二尖瓣及其支持结构的损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应用双功能超声心动图采集高血压病Ⅰ、Ⅱ、Ⅲ期患者共480例,并设正常人112例作对照组,对各期高血压患者的左室质量指数(LVMI)增加,二尖瓣及其支持结构异常等超声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显示:LVMI增加:Ⅲ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5),LVMI增加与MR和MVP发生率分别呈正相关(r=0.82,r=0.61),LVMI增加,特别是左室流出道狭窄者,其左室前内乳头肌束肥大,乳头肌向瓣环根部侧相对位移,显示该侧腱索相对冗长,二尖瓣环扩张,MR发生率达52%,且前叶之部分瓣尖脱垂发生率较后叶为高,二尖瓣返流者其返流束多指向左房后外侧壁。作者认为双功能超声心动图检出二尖瓣及其支持结构异常能更直观、更明确地反映高血压对心肌、心内膜的损害,能较测左室射血分数(LVEF)等更早、更敏感地反应高血压冠心病的临床进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脏肌钙蛋白I(cTnI)测定对心血管疾病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用固相层析免疫法测定急性心肌梗死(AMI),心绞痛(AP)、病毒性心肌炎(VM)、原发性高血压(EH)和射频消融(RFCA)术后患者血清cTnI。结果 AMI、 VM和 RFCA术后患者血清 cTnI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人(P<0.005)。 AMI组cTnI强阳性者较其他组显著增多(P均<0. 001), I多数2周内转阴;而 VM组和 RFCA组弱阳居多( P=0. 2), VM患者多于1个月左右转阴; RFCA术后 72h内即可转阴。 cTnI测定敏感性高于心肌酶学(P<0.005)。结论 cTnI是一特异性和敏感性具佳的心肌损伤血清标志物,对不同病理改变及不同病理进程的心肌损伤之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二尖瓣腱索断裂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诊断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E)在已手术的6016例各种心血管疾病中检出5例二尖瓣腱索断裂(RMCT),CDE诊断准确率100%。本病的CDE表现是两维超声心动图(2DE)显示腱索断裂的二尖瓣叶呈“枷样”或“甩鞭样”改变,彩色多普勒(CD)显示收缩期过二尖瓣五彩相间返流束血流信号。结果表明CDE对本病有特异性诊断价值,可代替心血管造影检查。CDE诊断本病需与二尖瓣脱垂(MVP)和二尖瓣叶赘生物(MVV)相鉴别。一旦确诊应及早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应用二维多普勒超声心动图(2DDE)评价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左室重构(LVR)的病理生理改变。方法 用2DDE对56例ICM患者LVR的病理生理改变引进了研究,另有50例正常对照者。指标包括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DD)、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收缩末期室壁应力(ESS)、左室射血分数(EF)、左室峰值充盈率(PFR)、峰值流速A(PVA)、峰  相似文献   

15.
二尖瓣口短暂球囊充盈对左心耳云雾状影和流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 中, 球囊充盈和排空对左心耳云雾影(SEC) 现象和左心耳流速的影响。方法: 对35例符合PBMV适应征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 行术中TEE检查, 采用长轴二腔心并充分显示左心耳的平面。共充盈球囊123 次, 其中用于观察左心耳SEC的61次, 平均充盈时间4.6±1.1秒; 测定左心耳流速的62次, 平均充盈时间4.5±1.3秒。结果: 球囊充盈时SEC增强或新出现者占61次中的53次, 无明显改变的8 次; 球囊排空后, 和球囊充盈时比较, 无明显改变的6次, 程度减轻37次, 完全消失18 次。球囊充盈时, 左心耳最大充盈流速(MFV) 和最大排空流速(MEV) 显著低于球囊充盈前和排空后, P均< 0.001。结论: 二尖瓣口球囊充盈时左心耳SEC显著增强和左心耳流速的显著减低, 直接反映左心耳SEC现象是左心房和左心耳血流高度淤滞的结果, 和二尖瓣口面积显著缩小有关, 是一种动力性的和可复性的变化。同时提示, PBMV术中可能促进左心房及左心耳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  相似文献   

16.
应用超声心动图分析评价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左房功能代偿机制。结果示:AMI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各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左房内径(LADd)、左房容积(LAV)、左房压力(LAP)、左房张力(tAT)、左房射血期(LAET)、左房每搏量(LASV)、左房射血分数(LAEF)及峰值速度A(PvA)均增加,而峰值速度E(PVE)、PVE/PVA比值、射血前期(LAPEP)及LAPEP/LAET值降低。结论:AMI后左房代偿性收缩功能增强,维持一定的左房与左室间的压差(AVPG),对增加左室充盈量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理符合Frank-starling定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缺血性心肌病(ICM)患者的左室重构(LVR)病理生理变化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应用HP 77020AC型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探头频率3.5MHz)分别对56例ICM患者和50例正常对照组进行分析评价。结果显示ICM组的各项指标与正常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0.001)。ICM组的LVEDd、EDV、ESV、ESS、PVA、LAT、LAF显著增大,EF、CO、LVSCI、MVCF、PVE、PFR及PVA/PVE显著降低(P<0.01~0.001)。结论认为ICM病人LVR的主要病因与心肌缺血引起的梗塞区膨展、左室扩张、容量负荷及室壁应力的增加有关,而ESV、EDV及EF可作为了解ICM远期预后的最佳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了评价射频消蚀(RFCA)对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核素时相分析(RPA)测定了17种预激综合征(W-P-W)患者RFCA前后以及15例正常对照者的心室功能,半自动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1/3LVEF、1/3左心室充盈率(FF)。结果:对照组与患者组RFCA前、后心功能无显著性差异。结论:RFCA不影响心室功能。证实RPA评价快速心率失常患者RFCA术前、术后心室功能是一种无创  相似文献   

19.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溶栓治疗的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不同梗塞部位急性心肌梗塞(AMI)溶栓治疗再通评价的意义。方法:对160例首次AMI患者随机分成尿激酶溶栓治疗再通组和常规治疗对照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测定左房内径(LAD)、室间隔和左室后壁运动最小幅度(IVSA和LVPWA)、左室射血分数(EF)、二尖瓣E点至室间隔距离(EPSS)和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最大速度与E峰最大速度比(A/E)。结果:①溶栓治疗者再通率为58.82%(70/119)。②急性前壁心肌梗塞(AAMI)患者的LAD、EPSS和A/E在溶栓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1,P<0.01);溶栓再通组EF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③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患者LVPWA溶栓再通组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再通组A/E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④AAMI+AIMI患者EF在溶栓再通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EPSS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溶栓治疗可限制梗塞面积,挽救濒死心肌,改善左室功能。在梗塞部位上,前壁优于下壁,AAMI+AIMI介于两者之间。  相似文献   

20.
在高频喷射通气(HFJV)治疗犬实验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时,采用连续HFJV基础上间歇叠加深吸气(HFJV+DI)的新通气方法,以期为ARDS的治疗寻找一种新途径。用油酸复制犬ARDS模型,并随机分为3组。HFJV+DI组(n=10):在连续HFJV基础上每隔10分钟加入1次深吸气;常规机械通气组(CMV,n=10),给予0.785kPa(1kPa=10.20cmH2O)呼气末正压(PEEP)治疗;对照组(n=10),未予通气治疗。每隔1小时测定1次氧合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共观察5小时。注射油酸后,动脉氧分压(PaO2)由12.400kPa(1kPa=7.5mmHg)降至6.560kPa(P<0.01),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未见明显变化。通气治疗后,CMV和HFJV+DI均使PaO2明显升高,PaCO2无明显变化(P>0.05),HFJV+DI的氧释放指数(DO2I)明显高于CMV组(P>0.05),心脏指数(CI)在CMV组及HFJV+DI组均明显减低(P<0.05)。提示:HFJV+DI时PaO2的提高大于CI下降所致的不利影响,在改善组织缺氧方面明显优于CMV时加用PEE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