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治疗对宫颈癌术后尿潴留的影响。方法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低频脉冲治疗组3l例和电针组30例。结果低频脉冲治疗组与电针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76%,96.67%,两组之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前后均作体格检查及心血管疾病检查,均未发现异常亦说明该治疗安全度是很高的。结论低频脉冲治疗对改善宫颈癌术后尿潴留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补肾通络方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昌江黎族自治县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4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23例。在常规吞咽训练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予以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补肾通络方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洼田饮水试验(WST)分级,白介素18(IL-18)、白介素(IL-23)、丙二醛(MDA)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舌骨上移、舌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WST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WST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IL-18、IL-23、MDA、SO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L-18、IL-23、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补肾通络方联合低频脉冲穴位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提高患者舌骨及甲状软骨活动度,改善吞咽功能,减轻炎性反应,抑制脑组织损伤,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频脉冲电联合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肛肠病患者术后尿潴留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安全性。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4月龙岗区第二人民医院肛肠科收治的80例肛肠病术后尿潴留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肌注新斯的明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中频脉冲电联合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排尽尿液所用时间、尿潴留症状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3 d,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 0%)显著高于对照组(75. 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首次排尿时间、排尽尿液所用时间短于对照组,首次排尿后膀胱残余尿量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尿潴留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住院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采用中频脉冲电联合穴位注射新斯的明治疗肛肠病患者术后尿潴留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促进患者排尿,改善患者尿潴留症状,治疗安全性高,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宫颈癌是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广泛性子宫切除与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已成为早期子宫颈癌的有效治疗方法,然而尿潴留作为其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目前尚未得到满意解决。尿潴留需要长期留置尿管和反复导尿,增加了泌尿系感染的机会,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本文观察了生物反馈电刺激的方法对预防老年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自2010年10月—2013年10月收治的74例糖尿病膀胱患者进行分析研究,随机分为2组,每组37例,对照组患者按照常规治疗糖尿病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达到89.1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经皮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糖尿病膀胱,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背景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后较差,多数患者可能出现认知障碍、失语或偏瘫等后遗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纳美芬作为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新型阿片类受体拮抗剂,与功能性电刺激联合治疗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如何还未有报道.目的 探究纳美芬联合功能性电刺激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冰酸联合咽部肌肉电刺激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治疗中的效果。方法于2017年11月到2018年12月在德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选取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冰酸联合咽部肌肉电刺激,干预时间2 w。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中文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估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吞咽功能改善情况,中文版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量表(ED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情况,同时比较两组患者胃管留置时间。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GUSS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干预后试验组EDQOL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胃管留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1)。结论冰酸联合咽部肌肉电刺激能有效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有效率,改善吞咽功能,并且能够显著缩短胃管留置时间,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针刺疗法联合电刺激治疗对老年脑卒中后抑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被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健康宣教)和联合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采用针刺治疗,同时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和疗效。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HAMD评分显著降低,且与常规治疗组比较,联合治疗组降低更显著[(19.72±2.04)分比(14.94±1.86)分],P均=0.001;联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87.18%比64.1%,P=0.018)。结论:针刺疗法结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作用机制。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失眠患者21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B组、C组,每组70例。A组给予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B组给予抗失眠药物治疗,C组给予安慰剂治疗,比较各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浆中5-羟色胺(5-HT)及去甲肾上腺素(NE)水平。结果 A组、B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5.71%和92.86%,显著高于C组的15.71%(P0.05),A组、B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B组治疗后5-HT水平显著升高,NE水平显著降低(P0.05);A组、B组治疗后5-HT水平显著高于C组,NE水平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低频电穴位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失眠与抗失眠药物效果相当,能升高5-HT水平,降低NE水平。  相似文献   

10.
临床上在治疗急性尿潴留的方法多采取留置导尿术,导尿失败后考虑耻骨联合上膀胱造瘘术.两种方式对病人都有较大的创伤和并发症.我科应用中心静脉导管经皮微创式膀胱穿刺置管术治疗急性尿潴留患者,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对肌张力恢复的影响。方法 收集180例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分组,对照组90例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90例予以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4 w后比较两组肌张力恢复效果、偏瘫侧下肢表面肌电图、周围神经电生理学及运动功能。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改良Ashworth分级(MAS)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偏瘫侧下肢M波最大波幅(Mmax)、H波最大波幅(Hmax)及H波/M波最大波幅(H/Mmax)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双侧腓总神经、胫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与感觉神经传导速度(SCV)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Fugl-Meyer系统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 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辅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偏瘫肌痉挛患者的效果显著,不仅可促进肌张力恢复,改善偏瘫侧下肢表面肌电图、周围神经电生理学,而且还能促进患者运动功能提高。  相似文献   

12.
了解针灸、中頻脉冲电刺激、肢体运动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功能的作用。方法观察组46例,对照组41例,均进行内科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针灸、中頻脉冲电刺激、肢体运动疗法等。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FMA评分及MBI评分均比治疗前提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综合康复训练效果好,能更好提高脑卒中患者肢体的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低频电刺激腓总神经对偏瘫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40例经临床确诊的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和试验组2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除常规治疗外,另予以频率为25Hz的低频电刺激患侧腓总神经治疗(20 min/次),共治疗4周(3次/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测定患者10 m最大步行速度(10M)和患侧踝关节最大等长背屈时胫骨前肌表面肌电信号肌电积分值(integrated electromyography,IEMG)和中位频率(media frequency,MF).结果 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2组的10 M、IEMG均有显著改善;治疗前后对照组的MF改善不显著(P>0.05),而试验组的MF改善显著(P<0.05);试验组的各项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结论 低频电刺激腓总神经可以改善踝关节的背伸功能,提高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1月—2017年11月无锡市同仁康复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15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7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巴氯芬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患侧Ashworth分级、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患侧Ashworth分级优于对照组,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胃肠道反应、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巴氯芬可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伴肌痉挛患者患侧肌张力,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大约75%老年脑卒中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劳动能力丧失。有报道,应用电针刺方法治疗是降低老年脑卒中致残率的重要方法,对老年脑卒中患者的早期康复疗效较肯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寻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的最佳疗法。方法将脑卒中后尿潴留患者9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温针灸法,穴取肾、膀胱、三焦、小肠的俞募穴为主;对照组单纯采用毫针刺法。两组均治疗10天,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1%。2组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温针灸俞募配穴法为主治疗脑卒中后尿潴留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急性期发病率为30%~50%。2011年1~12月,我们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采用低频脉冲电疗配合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选择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的脑卒中患者60例,男39例、女21例,年龄41~73岁,病程16~55 d。排除由于周围  相似文献   

18.
泌尿系外伤以尿道损伤最常见,患者由于尿路完整性破坏、尿潴留等原因常需实施导尿术并留置尿管[1].部分患者在留置尿管后出现尿道炎、膀胱炎等尿路感染的表现.现对2010年12月-2011年12月来我院泌尿外科就诊的70例60岁以上的尿路感染患者进行分析,现将护理体会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杨杰  张侃  余晓云  侯晓华 《胃肠病学》2007,12(5):291-294
背景:胃电过速常由胃窦的异位起搏点引起。明确正向低频串脉冲对人工异位起搏点诱发的胃电过速的纠正作用及其相关参数对于胃电起搏的治疗应用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目的:测定低频串脉冲正向胃电刺激(FGES)完全控制高频长脉冲逆向胃电刺激(RGES)模拟异位起搏点诱发的胃电过速的最小刺激能量。方法:于比格犬胃大弯浆膜层植入4对电极,从CH4导联输入高频长脉冲RGES诱发胃电过速,刺激参数:0.3mA,300ms,9cpm(次/min)。10min后,在持续给予RGES的同时从CH1导联输入不同振幅的低频串脉冲FGES,以获得完全控制胃慢波的最小刺激能量。记录胃慢波和消化不良症状。结果:低频串脉冲FGES完全控制高频长脉冲RGES诱发的胃电紊乱所需的最小刺激能量为(149.35±50.66)smA2。与基线胃慢波相比,RGES诱发胃电过速显著增多(55.4%±25.1%对2.1%±1.1%,P=0.037),而FGES可纠正RGES诱发的胃电过速,使之恢复至基线水平。胃慢波基线期、RGES期间和FGES RGES期间实验犬消化不良症状无明显差异。结论:正向低频串脉冲能纠正由逆向高频长脉冲模拟异位起搏点诱发的胃窦胃电过速,并改善由此降低的胃动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低频电刺激喉部肌肉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疗效及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选取徐州市中心医院康复科自2016年8月至2019年10月收治的7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吞咽训练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另给予低频电刺激喉部肌肉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以及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视频透视吞咽试验研究评分均升高,联合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舌骨前移、舌骨上移、甲状软骨前移、甲状软骨上移的速度均较治疗前增快,联合组上述舌骨喉复合体运动速度均更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临床效果分布差异显著,且联合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升高,联合组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更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常规吞咽训练的基础上另给予低频电刺激喉部肌肉治疗能够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有效降低治疗期间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